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三级下册《平均数》课堂教学实录.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2426717 上传时间:2023-02-18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7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三级下册《平均数》课堂教学实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三级下册《平均数》课堂教学实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三级下册《平均数》课堂教学实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三级下册《平均数》课堂教学实录.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三级下册《平均数》课堂教学实录.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三级下册《平均数》课堂教学实录.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三级下册《平均数》课堂教学实录.doc(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平均数课堂教学实录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教学目标:1在具体问题情景中,感受求平均数是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需要,体会平均数可以反映一组数据的总体情况这一统计学上的意义。2学会计算简单的平均数的方法,同时渗透移多补少、估计、对应等数学思想。3 能运用平均数解释简单生活现象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进一步积累分析和处理数据的方法,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教学媒体和设计:本节课设计以“我为创绿出分力”为主线,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来调动学生的兴趣和学习积极性,让学生理解平均数意义、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教学重点:平均数意义的建构。教学难点:感受平均数在

2、统计学上的意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师: 同学们,还记得我们曾经参加过 “我是中心小学人,我为创绿出分力”这样的系列活动吗?(课件出示现场活动的照片,学生看到的与自己有关的相片,兴奋起来了。)师:活动中我们去植树、我们回收废报纸、回收废电池。这些小朋友也和我们一样,要把回收的矿泉水瓶送到废品回收购站去。咦!他们好像在争论什么呢?我们一起去看看吧。呵!原来他们要比赛,看谁收的多。同学们,你想知道他们谁赢了吗?学生异口同声地说:想二、解决问题,探求新知1、感受平均数产生的需要师:好!我们先来看第一组同学收集矿泉水瓶的情况:(课件:出示第一组象形统计图) 出示: 师:请观察,你发现了

3、什么数学信息?生1:小红收集了14个。生2:小亮收集的最少生3:小明比小亮多生4:小亮比小兰少一个师:你能不能发现第一组一共收集了多少个?课堂里静一下子静了下来,孩子们瞪大眼睛盯着屏幕,小手指指点点,有的数,有的算。师:我们一起把它算出来好吗?“好!”学生们热烈响应。师:我们应该用什么方法来算?学生异口同声“加法”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算式14+12+11+15=52师:四个数加起来,我们有什么办法能算得又快又准确?生:我们先算算有几个十?然后是4+2+1+5=12,一共有52个矿泉水瓶?师:真聪明。我们再来看第二组的。出示: 师:第二组一共收集了多少个?生:55个师:你是怎么算的呢?师根据学生

4、回答板书算式:10+13+5+11+16=55出示:师:那这么说第二组赢了?学生有的点头表示赞同,有的歪着头在沉思。有两个男孩挥动着小手嚷着:“不公平,不公平!”师:怎么不公平呢,55就是比52多嘛!一个男孩抢着说:第一组有 4名同学,而第二组有5名同学,人数不一样。师:哪怎么比才公平呢? 生:多加一个人。师:现在活动早就结束了,多加一个人,可能吗?一个男孩用热切的眼神看着教师说:哪就减少一个人吧!老师笑咪咪的说:减少谁?要是选了你去,又不让你去了,你开不开心? 男孩摇摇头不出声了。老师追问:怎么办?有办法解决吗?课室里很安静,孩子们陷入了思考。我在耐心地等待着终于,一个女孩子站起来说:求平均

5、数。师:“平均”我们以前也学过,平均是什么意思?学生们响亮地回答说:每个人都一样多师:对!我们怎样把不一样多的矿泉水瓶变成四个人一样多,求出第一组平均每人收集几瓶?请同学们移动一下象形统计图上的矿泉水瓶,看看平均每人有几个,可以同位商量着解决。(设计意图:创设一个争论情景,让学生在交流辩论中初步明白“平均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从而让学生体验到“平均数”产生的现实背景,为后面深化对“平均数”意义的理解和把握作好预设。)2、探索求平均数的方法学生自由操作师:你是怎样移的? 一个移得快的男孩说:小红给一个小兰,小明给两个小亮,他们每个人就一样多了。师:你们是这样移的吗?生:是。师:把多的给少的,这

6、种方法我们叫移多补少,板书:移多补少。请看屏幕 课件演示移动过程。根据移动后的结果,你发现了什么?(平均每人收集了13个)师:通过移多补少,求出每人一样多的数我们叫平均数。(设计意图:让学生动手操作活动,就是要让学生自主概括出求平均数的几种基本方法。同时感知“平均数”与“平均分得的结果”是不同的概念,平均分得的结果是一个实实在在的量,而平均数只是一个表示中间状态的抽象数量,是虚拟的,这里又一次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平均数”的实际意义)探求计算方法:师:我们能不能把它算出来呢?生:能,把刚才的总数除以4就行了。课件演示求平均数的计算方法。(14+12+11+15)4 = 13(个)师:大家能把它写

7、成递等式吗?一人板演,全班齐练。师:这种方法是先求什么,再求什么?生:先求总数,再求平均数。师:把4位同学收集的数加起来,再除以他们的人数。师小结:两种方法都能解决问题。数目小的时候,我们可以用移多补少的方法。数目多的时候,用先求总数再求平均数也就是先合后分的方法计算比较方便。3、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师:请同学们再想一想,每人收集13个,这个13是谁的?这时,孩子也发现问题了:“是呀!怎么没有一个人收集的数量是13呢?”思索中,有学生回答了:13是大家的。我马上追问:大家的是什么意思?是不是每个同学都是13?老师话音刚落,课室已响起一片“不是”声。师:哪这个13是怎么来的?生1:“就是把大数多的部

8、分分一些给小数。”生2:“平均数不是一个人的,它代表的是几个人回收的平均水平。”师:“同学们,你们真是太棒了!平均数13不是一个实实在在的数,它反映的是第一组的整体水平。所以我们就把它叫做14、12、11、15这四个数的平均数。师:我们再来想一想,这个平均数13,它应该比谁多?比谁少?生1:比15少比11多生2:“平均数比最小的数大一些,比最大的数小一些,在它们中间。”师:我们再来看第二组的成绩,估计一下,这个平均数应该比谁多?比谁少?生:比16少、比5多(设计意图:找中间值,让学生进一步感悟平均数的应用,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初步感悟到平均数的根本特征,即趋向性。)3、掌握平均数的计算方法师:哪么

9、到底第二组收集了几个矿泉水瓶呢?请你把第二组的平均数求出来。学生计算一人板演,全班齐练。板书(12+14+11+5+16)=555= 11(个)师:这是先求什么数?再求什么数?指名学生回答。 师:刚才除以4,为什么现在除以5?生:第一组有4个人,平均分4份。第二组有5人,平均分5份。师:第二组平均每人收集了11个,这个11表示什么?是不是第二组每个同学都收集了11个?生:不!有的比11多,有的比11少。师:平均数是11个,佳佳也收集了11个,这两个11的意思一样吗?学生异口同声地说:不一样!师:不同在哪里?生:佳佳的11个是他自己的,平均数的11是算出来的。师:所以呀,平均每人收集11个并不能

10、说明实际每人收集的就是11个,平均数11反映的是第二组的整体水平。师:老师把两个图拼在一起,现在知道谁赢了吧!学生抢着回答:第一组赢师:你是怎么看出来的?学生吱吱喳喳地议论着,发表各自的想法三、联系实际,拓展应用1、基础练习师:原来很难解决的问题,我们用求平均数的方法解决了。现在回到我们回收废报纸的现场。猜一猜,我们班捐废报最多的同学是谁呀?学生们兴奋地喊了起来:于颖。师:对,这是于颖他们组回收废报统计表(课件出示统计表)请根据题目中的数据,算出我们班这组同学平均每人收集废报多少千克。姓名王弈缙许文乐陈栩钧于 颍黄凯锵麦启豪千克1012820814学生计算师:说说你的想法,你是怎样算的呢?生:

11、(10+12+8+20+8+14)=726=12(千克)2、沟通平均数与生活的联系师:同学们都掌握了求平均数的方法,在我们平时的生活中,很多时候都要用到平均数,你们瞧!这里是有关平均数的一些资料。 请看屏幕读一读:(媒体显示) 1、春节黄金周,长隆欢乐世界平均每天迎客近三万人, 直冲广州主题乐园黄金周接待人数榜首。2、广州地铁的每日平均客流超过100万人次,相当于两万多辆44座公交车一次的运量。3、广州火车站节后客流持续高峰。平均每3至4分钟就要接发一趟列车,每分钟有139名旅客被送走。4、广东20年来今冬最冷,平均气温历史最低. 广州连续6天平均气温低于7。师:同学们,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你

12、碰见过平均数吗?同学们很快举出例子:在体育达标中要用到平均数;在考试算平均分时要用到平均数师:看来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有平均数,平均数的作用还是挺大的。现在我们就带着新朋友“平均数”,来解决我们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吧!(设计意图:从生活中搜集、整理数据,并求出平均数,使学生体会“平均数”是具有代表性的数据,在实际生活、工作中人们可以运用它对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3渗透估算思想的练习师:不计算,你能知道小明说得对吗? 生:不对师:为什么?生:平均数的大小应该在最大的数和最小的数之间,这里最大的数就是152,平均数不可能超过152,所以平均身高160厘米是错误的。 师:哪么他们的平均身高应该在哪个范

13、围之内?生:比152要少,比115要多。估计得准不准呢?请看答案:(115+141+152+121)4132(厘米)4渗透对应思想的练习师:你们认识这位正在领奖的小歌手吗?这是我们学校“校园十佳小歌手”歌唱比赛中雷菲扬同学的得分情况: 评委 1号 2号 3号 4号 5号 最后得分 成绩 929895839293你知道雷菲扬同学最后得分是多少分吗?师:请同学们算出雷菲扬同学的平均分。同学们经过计算得出:(93+98+95+83+92+96+94+)5=92(分)此时电脑上出现实际得分是93分。师:“咦?这是怎么回事?” 老师煞有介事地说:“同学们算出的得分是92分,为什么电脑打分却是93分呢?是

14、电脑错了吧?”孩子们静静地思索着。师:我们看歌手比赛的时候,要去掉一个最高分,去掉一个最低分!”生:“噢!想起来了,是这样的。”师:去掉一个最高分98分,去掉一个最低分83分,(92+95+92) =93分)。现在还是除以5吗?生:不,是除以3师:电脑给出的答案是正确的。我会判断(1)同学们向希望工程捐款,平均每人捐款3元。那么,全班每个同学一定都捐了3元。(2)广东宏远篮球队平均身高是198厘米,王仕鹏是篮球队队员,他的身高不可能是196厘米。(3)广东宏远篮球队有身高超过200厘米的队员。四、全课小结:师:同学们,我们今天学了什么?生:平均数师:对,今天我们学了平均数。(板书课题)你有什么收获?(引导学生从三方面回答:求平均数的两种方法求出的平均数应当比最大的数少,比最少的数多平均数反映的是整体成绩)师:平均数的作用真大,想挑战自己吗?4拓展练习1、挑战自己猜一猜小明数学考了多少分?2、月平均用水量(机动)请选择正确答案。(2)“第(1)式和第(3)式分别求的是什么呢?”在这里,对应的数学思想已经渗透在学习之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