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六级上册第五单元《百分数》教材解读.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2426816 上传时间:2023-02-18 格式:DOC 页数:26 大小:20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六级上册第五单元《百分数》教材解读.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六级上册第五单元《百分数》教材解读.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六级上册第五单元《百分数》教材解读.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六级上册第五单元《百分数》教材解读.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六级上册第五单元《百分数》教材解读.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六级上册第五单元《百分数》教材解读.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六级上册第五单元《百分数》教材解读.doc(2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百分数教材解读一、 教学目标1. 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了解它在实际中的应用,会正确地读、写百分数。2. 能够进行小数、分数和百分数的互化。3. 理解折扣、纳税、利息的含义,知道它们在生活中的简单应用,会进行这方面的简单计算。4. 在理解、分析数量关系的基础上,使学生能正确地解答有关百分数的问题。二、 教材说明本单元主要包括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百分数和分数、小数的互化以及用百分数解决问题等内容。百分数是在学生学过整数、小数、特别是分数概念和用分数解决实际问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百分数实际上是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因此,它同分数有密切的联系。百分数在实

2、际中有广泛的应用,如发芽率、合格率等。因此,这部分内容是小学数学中重要的基础知识之一。它的意义和实际应用与分数有所不同,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这部分内容,教材把它单独编为一章。本单元分为三小节,编排结构如下表:三、 教材编写特点。1、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本单元所选素材,注意从实际出发,贴近学生生活,做到直观有趣、充满时代气息。如百分数概念的教学,教材一开始就出现四幅与百分数有关的生活情景图,目的是引导学生在联系生活实际中认识百分数,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感受百分数在生活实际中的应用价值。接着,让学生结合自己已有的或收集到的百分数,说说它们的具体含义,从而进一步理解百分数

3、的意义。2、设置数学活动情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教材重视设置活动情境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这一特点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为学生设置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数学问题情境。例如教材的第104页,设置讨论哪些百分率不可能超过100%,哪些可能超过100%等问题,使学生加深对百分率实际意义的理解。二是注重问题的探索性,以更好地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例如“分数化百分数”的编排,教材一开始就提出:“你能用百分数表示出其中的分数吗?”目的就是放手让学生用原有的知识探索分数化百分数的一般方法,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一步交流四、 教学建议1. 加强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本

4、单元在加强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应用数学的意识上作了不少的努力。教学时,要充分地创造性地利用这些资源,加强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如,百分数意义的教学,课前可以让学生广泛收集、整理生活中的百分数信息,然后在课上说说这些百分数的具体含义,再让学生思考讨论:为什么在生活中人们喜欢使用百分数?这样既可提高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欲望,又有利于学生深入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感受百分数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2. 开放课堂,扩大学生自主探索的空间。教材在安排具体内容时,注意留给学生探索的空间,同时也为教师组织教学提供思路。如,求百分率问题,过去安排两个例题,现只编排一个例题。教材通过此例的教学,让学生自主思考

5、、探究:什么是达标率?如何求达标率?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让学生自己探索怎样求出生活中常见的各种百分率。改变了过去教材直接给学生列举现成的出粉率、发芽率、合格率、出勤率等百分率的计算公式的做法。根据教材设计的意图,教师必须尽量开放课堂,在注重基础知识、基本概念的同时给学生提供积极思考、充分参与数学活动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探讨百分率过程中掌握知识提高能力,增进学好数学的信心和乐趣。3. 加强知识间的联系,培养学生迁移类推能力。百分数是在学生学过整数、小数、特别是分数概念和用分数解决实际问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同分数有密切的关系。虽然百分数的意义和实际应用与分数有所不同,但它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与用

6、分数基本相同。教学时,要加强知识之间的联系,放手让学生在已有知识基础上类推,培养学生迁移类推能力。4. 注意概念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本单元的概念较多,教学时要突出重点,帮助学生弄清概念间的联系与区别。如百分数的意义,是这部分内容的基础,一定要让学生理解。只有理解了百分数的含义,才能正确地运用它解决百分率、折扣、纳税、利息等实际问题。再如,百分数和分数虽然在本质上是相同的,但在意义上还是有一定的区别的: 百分数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关系,分数既可以表示一个具体的数、又可以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关系。五、 教学计划: 15课时1、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一、教学目标:二、教材分析:本小节包括

7、百分数的意义和读写两部分内容。教材首先从几个不同的角度选取了学生熟悉的几个百分数。接着通过聪聪提问:“你还在什么地方见过上面这样的数”让学生交流(课前搜集到的)生活中的百分数。在此基础上直接说明:像上面这样的数,如18%、50%、64.2%叫做百分数。然后进一步让学生结合实例说说百分数的具体含义,并用定义的方式概括出百分数的意义:百分数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百分数也叫百分率或百分比。使得“百分数”这一概念的内涵更加明确。最后说明百分数的表示法和写法。三、教学建议教学时,可分三个层次进行。第一层次:联系生活实际引出百分数。课前,让学生广泛收集、整理生活中的百分数。课中交流收集到的百分数

8、,说说是从哪里收集的。让学生们充分感受到百分数在生产、工作和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或者先通过课件或挂图呈现教材第77页的插图,提出问题“教材收集了哪些数学信息,谁能向大家介绍一下?”随着学生的介绍老师将其中的百分数表示出来,引起学生的注意;接着提出“你还在什么地方见过上面这样的数”引导学生交流课前搜集到的百分数,然后说明:像上面这样的数,如18%、50%、64.2%叫做百分数。接着进一步提出“人们为什么这么喜欢百分数,用百分数有什么好处?百分数代表什么含义呢?从而揭示课题:“百分数的意义与写法”。第二层次:理解百分数的具体含义。让学生结合实例说说百分数的具体含义。在这一过程中要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

9、大胆表达,让学生在体验大量生活实例的基础上,讨论、概括百分数究竟表示什么?再得出结论: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叫做百分数。让学生思考“百分数和我们学过的哪种数比较相似?”“百分数和分数完全一样吗?”“在上面这些事例中,为什么选择使用百分数而不是分数?”通过讨论使学生了解百分数与分数的联系和区别。第三层次:教学百分数的读写。先说明如何写百分数:通常不写成分数的形式,而是在原来的分子后面加上百分号“%”。再让学生尝试写百分数并互相评议。评议中注意提醒学生,写百分号时,两个圆圈要写得小一些,以免和数字混淆。接着教学百分数的读法,可以向学生直接说明:百分数的读法与分数的读法大体相同,也是先

10、读分母,后读分子。百分数的读写可以采取自学教材尝试读写交流评议的形式进行。2. “做一做”第3题比较百分数和分数在意义上的不同时,应着重使学生明确:分数既可以表示一个数,又可以表示两个数的关系。这里所讲的百分数只表示两个数的关系,所以它的后面不能写单位名称。3. 关于练习十八中一些习题的说明和教学建议。第3题是理解百分数意义的题目。要鼓励学生大胆设计,发展个性,通过交流使学生了解到:相同的百分数可以用不同的设计表示。第4题练习后,可以让课堂上还没有机会交流自己收集到的百分数信息的学生继续介绍,其余学生写出(或读出)相关百分数,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百分数意义的理解,密切百分数与生活的联系。2、百分数

11、和分数、小数的互化百分数与小数的互化一、教学目标:二、教材分析:百分数和小数的互化,教材没有先给出互化的方法,而是直接提出:“百分数和小数怎么互化呢?”让学生自己探索,再通过“做一做”,让学生在观察比较中发现互化的规律,从而找出快捷的互化方法。例1教学把小数化成百分数。教材给出3个小数让学生进行探究,最后呈现出探究的过程,即把3个小数化成分母是100的分数,再写成百分数的形式。其中写出了小数转化成分母是100的分数过程,如1.414/10=140/100,以突出小数化成百分数的规律。例2教学把百分数化成小数。教材通过提出问题“怎样把百分数27%、135%化成小数呢?”让学生探索转化的方法。教材

12、呈现了学生的思考过程:先把百分数写成分数的形式,再利用分数和小数互化的方法把分数转化成小数。并鼓励学生交流自己的方法。在例1、例2的基础上,教材安排“做一做”,通过练习使学生巩固分数和小数互化的方法。并让学生观察:看看你能发现什么?引导学生发现、总结百分数和小数互化的规律,进一步掌握互化的简便方法。这部分内容无论是新知还是“做一做”教材都采取对比编排的方式,这样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百分数和小数互化的方法。三、教学建议教学例1时,可以先复习小数与分数的互化,激活学生原有的相关知识,为新知的建构做好准备。然后说明为了便于比较和计算,有时要把分数或小数化成百分数,有时要把百分数化成分数或小数。接着让

13、学生独立尝试把例1中的小数化成百分数,再在小组里进行交流,最后全班汇报。学生汇报时要注意引导学生说清楚小数化成百分数的推理过程,即先把小数化成分母为100的分数,再把分数改写成百分数。教学例2,可采用与例1相同的形式,放手让学生独立探索,再组织汇报、交流。教学时要注意引导学生理解百分数化成小数的思考过程:先根据百分数的意义把百分数写成分数形式,再根据分数和小数互化的方法,把分数化成小数。练习“做一做”时,可以让学生先做一做,然后着重引导学生对转化的结果(1)0.9797%,0.088%,0.0050.5%,0.13213.2% (2)97%0.97,8%0.08,0.5%0.005,13.2%

14、0.132进行观察比较,发现规律从而找出快捷的互化方法:把小数化成百分数,只要把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同时在后面添上百分号,就可以了。而百分数化成小数,只要把百分号去掉,同时把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就行了。百分数和分数的互化。一、 教学目标:二、 编写意图百分数和分数的互化,教材先教学百分数化成分数,再教学分数化成百分数,先易后难,方便教师教学,同时突出、化解难点。这部分内容与百分数和小数的互化编排类似。都是分别通过两个例题,让学生尝试、实践、掌握百分数与小数互化的方法。同时,通过对方法的探索、分析、比较和总结,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抽象概括能力。例3通过解决“有蛀牙的学生占全校学生的几分之几”这一

15、现实问题,让学生掌握百分数化成分数的方法,同时对学生渗透口腔卫生的教育。例4提供一组科学小资料,通过让学生自己动手用百分数表示其中的分数,从而掌握分数化成百分数的方法。为让学生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教材呈现了两种转化方法:一是利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先把分数化成小数,再化成百分数。二是利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把分数的分母扩大或缩小成分母是100的分数,再写成百分数的形式。这两种方法适用于不同的情况,第一种是分数化成百分数的一般方法,适用范围广。第二种方法虽然简便,但有一定的局限性。对于第一种方法中,除不尽的情况,教材以1/14为例,说明除的结果通常保留三位小数。三、教学建议教学例3时,可以先启发学生

16、自己解答,在汇报、总结时应提醒学生注意以下几点:把百分数化成分数时,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如果百分数的分子是小数,要先应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把百分数改写成分子是整数的分数,然后再化简。如12.5%=12.5/100=125/1000=1/8。熟练后,把百分数改写成分母是100的分数的这一步可以省略。要注意口腔卫生,保持牙齿健康。教学例4时,出示例题后可直接提出“你能用百分数表示出其中的分数吗?”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对于有困难的学生可以提示“1/5能直接写成百分数吗?什么样的分数可以直接写成百分数?”使他们想到“分母是100的分数可以直接写成百分数”,从而为探究做好准备。把分数化成百分数,无论学生

17、采用前面所述的两种方法中的哪一种教师都要予以肯定,但不要急于评价两种方法的优劣,而应让学生思考“把分数化成分母是100的分数再改写成百分数,这种方法是不是对什么分数都适用?在什么情况下选用这种方法比较简便?”使学生知道选用哪种方法要根据具体情况来确定。对于利用分子除以分母,把分数化成百分数的方法中除不尽的情况,要通过把1/14化成百分数,来帮助学生弄清保留小数数位的问题。百分数的分子一般保留一位小数,因此分子除以分母的商要算到小数第四位,四舍五入后,近似商取三位小数,再化成百分数。如果要求把1/14直接写成百分数那么就应该用约等号,即1/147.1%。然后可以加以小结,使学生形成方法。最后可以

18、让学生完成“做一做”。3. 关于练习十九中一些习题的说明和教学建议。第2题是进行百分数和小数互化的练习,可复习巩固百分数和小数互化的简捷方法。可以选择将小数化成百分数,也可以选择将百分数化成小数。第3题,主要目的是让学生通过用分数、百分数表示各图涂色部分,进一步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百分数的互化方法。第4题,通过多种活动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达到巩固掌握分数、百分数互化的方法的作用。第5题,要求学生用百分数、小数、分数表示直线上各点。这种练习,一方面通过数形结合,使学生更直观地理解百分数和分数、小数之间的联系及互相转化,另一方面,经过这样的练习可以提高学生百分数和分数、小数互化的技能。

19、第7题,是将三个数(两个分数、一个百分数)进行大小比较的练习题,方法较多。先让学生自己选择比较的方法,评议时让学生对不同的方法加以比较,使学生体会到把它们都化成分数或都化成百分数,或者都化成小数来比较都可以。一般来说,化成分数来比较,可能会出现异分母分数比大小的情况,要通分比较复杂,所以化成百分数或小数来比较比较简便。这道题化成百分数来比较是这样的:3/5=60%,3/475%,所以,3/43/530%,所以零下15时从头部散失的热量最多。第8题(1),目的是沟通比、分数、小数和百分数之间的联系,答案是21610/800.125(12.5)%。第(2)题,从“大西洋面积是太平洋面积的12”可以

20、得出太平洋面积就是大西洋面积的2倍,所以太平洋面积比大西洋面积多(2-1)1 = 100%3、用百分数解决问题(1)一、教学目标二、教材说明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过用分数解决问题和百分数的意义、百分数和分数、小数的互化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内容是求常见的百分率,也就是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实际问题,这种问题与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问题相同。这是因为,分数和百分数都可以表示两个数的比。所以,求常见的百分率的思路和方法与用分数解决问题大致相同。通过这部分内容的教学,既加深了对百分数的认识,又加强了知识间的联系。为此,教材首先说明,解决百分数的问题可以依照解决分数问题的方法。沟通了百

21、分数问题和分数问题的联系。例1包括两个求百分率的实际问题。第(1)题是求达标率的问题,教材通过小精灵的话说明达标率的含义,使学生明白:求达标率就是求“达标学生的人数占总人数的百分之几”,所以用除法计算。在此基础上教材给出了求达标率的计算公式,指导学生解决问题。第(2)题是求发芽率的问题,与第(1)题相比编排更为开放。教材在用统计表给出了三种种子的种子数和发芽数后,让学生求发芽率“想一想,发芽率的含义是什么?算一算,自己填完上面的表。”然后在交流、讨论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自己概括求发芽率的计算公式,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掌握知识。接着用一段文字说明了发芽率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作用。为了加强百分数的应用

22、,教材还在例1之后列举了其他的一些常用的百分率,并让学生说说还有哪些求百分率的例子,组织学生通过“做一做”讨论“怎样求出我们所知道的百分率”。这样既扩大了学生所学知识的范围,又加深了对百分数的认识。三、教学建议1、教学例1前,可以先复习一些有关百分数意义的知识。然后可以向学生说明,由于百分数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所以解决百分数的问题可以依照解决分数问题的方法。接着出示信息:六年级有学生160人,已达到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儿童组)的有120人。请学生根据信息提出问题。选择“达标学生的人数占总人数的几分之几?”让学生自己解答。学生解答后可以提问“你能把这个结果用百分数表述出来吗?”然后指出

23、:达标学生的人数占总人数的百分之几也叫做达标率,与“达标学生的人数占总人数的几分之几”一样,用除法计算,再让学生总结出达标率的计算公式。这样既加强了知识之间的联系,也有利于学生对求百分率问题的理解。教学时应注意下面的几点:公式“达标率 =(达标学生人数/学生总人数)100%中,要弄清为什么要乘100%的道理。因为达标率是百分率的一种,公式本身应该用百分数的形式(%)表示。如果公式单写成“达标率=达标学生人数/学生总人数”只是分数形式,而不是百分数。如果在“达标率 =达标学生人数/学生总人数”的后面添上“100%”(相当于1),就可以既使数值不变,而又是百分数的形式。百分率是表示两个数的比,是没

24、有单位名称的。如果有的学生在百分号后面加上单位名称,那就说明这个学生对百分率的意义还不明白,教师要及时予以纠正。2. 教学例1的第(2)个问题时,可以先让学生理解发芽率的含义是什么?再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组织交流、讨论,引导学生自己概括出求发芽率的计算公式。再提出问题:“率”指什么?让学生理解“率”是两个数相除的商所化成的百分数,即百分比或百分率。教学例1后向学生指出:生活中用百分率进行统计的还很多,例如学生的出勤率、产品的合格率、小麦的出粉率等。并提出问题“你还能说出一些百分率的例子吗?你了解它们的含义吗?”加深学生对百分率的认识。然后让学生做“做一做”中的练习。“做一做”第1题为学生创设了

25、一个讨论的氛围,让学生在交流中掌握一些常用的百分率的计算公式。教学时可开展小组间的竞赛,比一比哪个小组列举的公式多而且合理。3. 关于练习二十中一些习题的说明和教学建议。练习二十注意沟通百分数与日常生产、生活、科学知识的联系。第1、5、8题都是需要实际调查(记录)、计算的题目,让学生在巩固百分率的计算的同时感受到百分率在生活中的应用,教师应很好地组织学生调查。为了使学生对百分率的实际意义有更深入的理解,完成第1题后,可提出“我们班某天的出勤率为100%,说明了什么?”还可设计“预测我们班明天的出勤率为120%,可能吗?”引发学生思考,继而讨论“哪些百分率不可能超过100%?哪些可能超过100%

26、?说明了什么?”等问题,让学生借助生活经验,深入理解百分率的实际意义。第2题,给出四次小麦种子发芽试验的结果,要求分别算出发芽率。学生计算后,可以让他们通过观察分析,说说发芽率的变化情况,以此渗透概率统计思想,体会百分数的实际应用。第4题是拔河比赛背景下的几个相关联的问题,要注意引导学生辨析清楚单位“1”,进而确定合理的算式。第6题,求未达标率,先要求出未达标的人数,即100964(人),再求未达标率,即(4/100)100%4% 也可在计算出达标率为96%的基础上,用196%=4%。第7题与第6题类似,但计算难度更大些,学生更易感觉“求海洋面积占地球表面积的百分之几”,用整体1减去陆地面积占

27、地球表面积的百分数更简便。第10*题,因为订阅少年的人数最少,为60%,即便这60%的同学全部订阅另两种杂志,三种杂志都订阅的人数也最多只能占全班的60%。用百分数解决问题(2)一、 教学目标:二、 教材说明:这部分内容是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问题的发展,是在求比一个数多(少)几分之几的基础上教学的。这种问题实际上还是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问题,只是有一个条件题目中没有直接给出,需要根据题里的条件先算出来。解答求比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问题,可以加深学生对百分数的认识,提高用百分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材安排例2,以求实际比计划增加百分之几的问题为例,教学这类问题的分析解答方法

28、。然后说明:在实际生活中,人们常用“增加百分之几”“减少百分之几”“节约百分之几”来表示增加、减少的幅度。使学生了解求比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问题在实际生活中的表述,以加强对这类百分数问题的认识。为了帮助学生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教材中画出线段图直观表示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同时呈现了两种解决问题的方法:(1)先求出实际比原计划增加的公顷数,即14122(公顷);再求出增加的公顷数是原计划的百分之几,即21216.7%。(2)先求出实际造林的公顷数是原计划的百分之几,再把原计划造林的公顷数看作“1”(100%)。用实际造林的公顷数是原计划的百分之几减去100%,就是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增加了百分之

29、几。这样安排,既开拓了学生的解题思路,又可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三、教学建议教学例2时,可通过课件或挂图出示信息:原计划造林12公顷,实际造林14公顷。请学生根据信息提出有关百分数的问题。然后请学生解决跟例1相类似的问题,如“实际造林公顷数是原计划的百分之几?”“原计划造林公顷数占实际造林的百分之几?”为新知的学习做好准备。接着提出问题“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增加百分之几?”请学生说说它的含义,在学生尝试,理解的基础上通过线段图使学生弄清,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增加百分之几的含义。明确了求“增加百分之几”表示哪两部分相比后,让学生独立解决例2,再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解决问题的思路,最后全班汇报。如无学生采用

30、第二种解法,可以适当加以引导。如,可提出这样的问题:根据题里的两个条件,可以直接求出什么?(实际造林是原计划的百分之几?)求出了实际造林是原计划造林的百分之几,能不能求出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百分之几?这样利用实际造林是原计划的116.7%,就可以算出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16.7%。接着,可以改变例2的问题,让学生解答“原计划造林比实际造林少百分之几?”。为防止负迁移,可以提出问题:能不能说原计划造林比实际造林少16.7%?进一步引导学生深入思维“原计划造林比实际造林少百分之几”的含义是什么?在这里是谁和谁比?使学生明确,这道题实际是求原计划造林比实际造林少的公顷数占实际的百分之几,那么列式就是(1

31、412)1414.3%。或者先求出原计划造林是实际的百分之几:121485.7%,再把实际造林的公顷数看作“1”(100%),求出原计划造林比实际少百分之几:100%85.7%14.3%。这两种解法都应启发学生自己得出。算出结果后,再与原题加以比较,让学生弄清,由于题目的问题变了,单位“1”就有了变化,列式也就不同了。条件好的班级也可适当放手直接让学生解答,进行订正时再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分析过程和解题思路。最后让学生做“做一做”中的练习。要注意使学生理解“节约百分之几”的含义表示的是现在每月用水比原来每月用水少百分之几。四、 关于练习二十一中一些习题的说明和教学建议。第1题,通过填空先求出做的

32、红旗比黄旗多的面数,育新小学的图书比新风小学少的本数,再求红旗比黄旗多百分之几,育新小学的图书比新风小学少百分之几。这样可以使学生清楚地看到,解决这类问题,应该先求出多的或少的部分。第4题意在使学生经历一个统计的过程,感受百分数在统计中的作用,有一定的综合性。在学生调查统计、交流评议的过程中要注意做好指导和组织工作。.第7题包含了两个有关联的问题,由于单位“1”不同,列式也就不同,因此,要注意引导学生正确辨析单位“1”。学生解答完后,可以让他们说说两道小题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进一步加深对这类百分数问题的认识。第8题,根据题意可以知道锯成的最大的正方体的边长应该是3 cm。它的体积就是33327(

33、cm3),长方体的体积是54360(cm3),所以正方体的体积要比原来减少(6027)6055%。用百分数解决问题(3)一、教学目标:二、教材说明部分内容教学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这类问题实际上与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分数乘法问题类似,只是给出的条件以百分之几来表示。由于有相关的分数乘法问题的基础,所以这里只通过例3教学求比一个数多百分之几的数是多少的问题,其他的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求比一个数少百分之几的数是多少等问题则安排在习题中让学生尝试解决。例3教学求比一个数多百分之几的数是多少的问题。由于有了相关的分数乘法的基础,例题没有画出线段图,只是提示学生思考应以谁作为单位“

34、1”,让学生独立解答。教材呈现了两种不同的解题方法,以体现学生的不同思路,促进交流。“做一做”第2题是有关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问题,把它和解决求一个数增加了或减少了百分之几后是多少的问题放在一起练习,一方面可以巩固已学的知识,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综合解决百分数问题的能力。教学建议1. 教学例3前,可以先复习相关的分数乘法问题。然后引导学生思考,“今年图书册数增加12%”的含义,是把谁看作单位“1”?使学生明确今年增加的册数相当于原有册数的12%,现在的册数相当于原有册数的112%,即112%。然后让学生独立解答,再在全班汇报中交流自己解决问题的思路。解答以后,还可以让学生说说百分数应用题

35、和相应的分数应用题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帮助学生弄清两者之间的联系和区别。2. 关于练习二十二中一些习题的说明和教学建议。第2、5题是百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计算火车票价及汇费。练习前要让学生理解“上浮”、“汇费”等术语的意思,再计算。第3题的问题(1)是已知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问题,练习时应让学生明确把谁看作单位“1”,单位“1”是已知的还是未知的?明确数量关系后,再让学生独立解答。此题既可以直接用除法解答也可以用方程解答。第6题,关于“哪个学校男生多?”可以通过计算来比较,也可以通过分析来比较:城关一小的男生人数是80052%,城关二小男生人数是75052%,800的

36、52%肯定比750的52%多。第7、11题,都是根据信息提出有关百分数问题再解答的练习,开放性较大,可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解答后,可以以学习小组为单位互评互议或互相解答。对于有代表性的问题应在全班交流。第8题将表格补充完整,应注意引导学生思考:计算“不能保证每天吃早餐的人数”应先求出什么?纠正学生直接用39115%计算不能保证每天吃早餐人数的错误。第12题,要提醒学生注意给出的孵化率是一个范围:40%60%,因此计算可以孵多少只小绿海龟,结果也应该是一个范围。第13、14题都是应用百分数知识解决统计问题的综合实践活动,突出了百分数的应用性。可以提前布置,给学生足

37、够的时间经历完整的统计过程,并注意做好指导。折扣、纳税及利率一、教材说明这部分内容包括折扣、纳税和利率,是百分数在生活中的具体应用,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折扣是本套教材新增加的内容,是商品经济中经常使用的一个概念,与人们的生活联系密切,因此本册教材把它和纳税、利率一起安排在百分数的应用中。教材通过设置商场店庆,商品打折销售的情境引入“折扣”,说明打折的含义,并指出:几折就表示十分之几,也就是百分之几十。然后通过例4教学与折扣有关的实际问题。这类问题实质上是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由于学生在前面已经学习过这种问题的解答方法,因此教材在这里没做过多的分析和说明,而是让学生在理解“折扣”的基

38、础上自主解决问题。依法纳税是每个公民应有的义务,因此教材在百分数的应用中安排了纳税的内容。这部分主要包括纳税的意义和有关应纳税额的计算,应纳税额的计算也是百分数的一种具体应用。教材首先说明纳税的含义和它的重要意义。然后介绍了主要的几个纳税的种类。接着解释什么叫应纳税额。由于税收的种类较多,税率各不相同,它们的计算公式也各不相同。所以没有给出具体的计算公式,而是在例5中以营业税为例教学了具体算法。利率这部分内容的编排目的主要是使学生了解一些有关利率的初步知识,知道本金、利息和利率的含义,会利用利息的计算公式进行一些有关利息的简单计算。教材先说明储蓄的意义及什么是本金、利息和利率。并给出2004年

39、10月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存款利率以及利息的计算公式,然结合实例,计算奶奶存1000元的一年定期,到期后应取回多少钱,说明如何计算利息以及应纳的利息税。为了联系实际,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教材在“做一做”中给出一张银行用的存款凭证,请学生根据凭证上的信息计算本金和税后利息。二、教学建议1. 折扣、纳税和利率三部分内容的教学要紧密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教学前让学生利用课外时间了解和收集有关折扣、纳税和利率等方面的信息资料。这样做,一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进一步认识百分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二可以丰富学习素材,有利于学生把握用百分数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2. 教学折扣时,可以利用课件或挂图创设商场店庆,商品

40、打折销售的情境,提出问题“打折”是什么意思?“八五折、九折表示什么?”让学生结合从实际了解到的信息进行思考和交流。再请学生阅读课本,进行对照分析,从而进一步明确:商店降价出售商品,叫做打折扣销售,通称“打折”。几折就表示十分之几,也就是百分之几十。然后提问“五折表示什么?七五折表示什么?”接着出示例4,让学生独立解答,集体汇报时请学生说说自己的解题思路。3. 教学纳税的意义,可以让学生结合收集到的信息,说说什么是纳税?为什么要纳税?使学生认识到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以及国家用收来的税款,发展经济、科技、文化、教育和国防等事业,不断提高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保卫国家安全的重要意义

41、。如果没有纳税制度,国家就筹集不到必要的资金和财力来为大家办事。因此,我国宪法规定,每个公民有依法纳税的义务。然后再进一步了解什么叫做税率、纳税的种类和应纳税额。教师说明应纳税额一般是根据收入的多少来计算的,收入包括各种各样的形式,如工厂销售产品所得收入,商店、饭店、旅店的营业收入,等等。税率、纳税的种类和应纳税额可以让学生自学课本了解。教学例5时,可以让学生在明确题意的基础上放手让学生解答。4. 利率的教学,可以布置学生课前了解、记录:(1)家里一般怎么处理暂时不用的钱。(2)把钱存入银行的好处。(3)家人或自己某一次储蓄的情况。上课时提问:通过课前调查你对储蓄有什么认识?还想了解什么问题?

42、结合学生的认识补充说明,人们把暂时不用的钱存入银行有两个好处:一是支援国家建设,二是对个人也有好处。结合学生了解到的实际例子,说明什么是本金、利息及利率。还可以说明根据存款的时间长短、定期还是活期,利率是不一样的;银行存款的利息要纳税,国债的利息不纳税等情况。接着引导学生根据本金、利息和利率的含义列出三者之间的数量关系式。说明根据这个公式可以计算出利息,并让学生实际计算教材中提出的问题“一年后奶奶可以取回多少钱?”。最后再让学生试做“做一做”中的习题,注意引导学生弄清楚存款凭证每栏的作用,从中获取信息,再解决问题。有关储蓄的种类是比较多的,只要让学生有个初步了解就行了。一般来说,计算利息的基本

43、关系式是“利息本金利率时间”,掌握了这个基本关系式,在实际应用时,就便于了解各种储蓄的利息计算方法。5. 关于练习二十三中一些习题的说明和教学建议。第1题是一道开放题,有多种可能,应注意给学生提供交流自己想法的机会。练习后可指出“五折”也可以说成“半价”,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第2题,要注意指导学生理解9.6元表示的实际含义是什么,它与八折有什么关系。使学生明确9.6元就是打折后比原价少的钱数,它相当于原价的180%,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列出方程或算式。第5题,教师提前布置学生了解纳税的相关知识和实例,可以让学生以数学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来,然后在课堂上交流,培养学生依法纳税的意识,并鼓励学生向周围的人

44、进行宣传。第6题,在学生完成练习后,可让学生比较教育储蓄与普通存款有什么不同,从而感受到国家对教育的政策性支持。第7题是联系实际的问题,首先让学生独立设计储蓄方案,可鼓励学生设计不同的方案,再进行比较,选出较佳的方案在班上交流,互评互议,感受不同存款方式的特点与利弊。一般来说,定期比活期的利率高;存款年限长利率就比较高,如存三年期、两年期比存一年期的利率高,但不能像一年期那样每年可取一次利息;而国债因不用交纳利息税,获取的利息比同期的定期存款稍高些。此外教师可结合实际进行思想品德教育,鼓励学生节约用钱,支援贫困地区的失学儿童。练习二十三的最后,介绍了“成数”的有关知识,丰富学生的数学知识和社会

45、生活经验。教师可让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介绍自己对“成数”的认识,还可让学生介绍自己在哪见到过成数。有关“成数”的知识让学生了解即可,不要求掌握。整理与复习这部分教材是对百分数这一单元进行较全面系统地整理和复习。第1题的目的在于巩固对百分数的认识。教材创设了小组讨论交流的氛围,让学生在与分数的对比中复习百分数的意义,使学生认识到百分数主要是表示两个数相比的一种关系;再通过对第(2)小题的讨论深化学生对百分数意义的理解。第2题把小数、分数、百分数放在一起进行互化练习,加深了学生对这几种数之间联系的认识。第3题以计算出米率为例复习有关百分率的求法。第4题复习有关纳税的计算问题。教学建议1. 进行整理和

46、复习时,可以先简要地复习一下百分数的意义和读写法,百分数和分数、小数的互化,用百分数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以及它与用分数解决问题的联系。对于百分数的概念及应用知识,可以综合练习,如果有学生不清楚的,要及时加以补救。2. 关于整理和复习中一些习题的教学建议。第1题的第(1)小题,鼓励学生举例说明百分数与分数的不同点,明确分数既可以表示一个数,又可以表示两个数的比;百分数只表示两个数的比,所以它的后面不能写单位名称。第(2)小题可采用交流、辩论的形式让学生对问题逐步达成一致的认识,应让学生结合实际例子进行分析、判断,不必进行抽象概括。通过分析辩论让学生进一步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以及灵活掌握用百分数解决问

47、题的策略。一般来说,出勤率、成活率、合格率、正确率等最多能达到100%,出米率、出油率等达不到100%,完成率、增长了百分之几等可能超过100%。第2题,学生解答后可以让他们说说是怎样进行互化的,以及这几个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3. 关于练习三十四中一些习题的说明和教学建议。第3题,是需要两次判断单位“1”的问题,可先让学生独立解答,讲评、订正时着重使学生明确两次都是降低了10%,但两次降低的钱数不一样,第一次降了7600元的10%,降低了760元;第二次是降了6840元的10%,降了684元。第4题旨在通过调查巩固有关纳税的知识,要鼓励学生亲身参与调查,并记录有关情况,要给予学生交流的机会,如展示学生的调查日记或开小组交流会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