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六级上册单元主讲稿 全册.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2426869 上传时间:2023-02-18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4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六级上册单元主讲稿 全册.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六级上册单元主讲稿 全册.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六级上册单元主讲稿 全册.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六级上册单元主讲稿 全册.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六级上册单元主讲稿 全册.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六级上册单元主讲稿 全册.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六级上册单元主讲稿 全册.doc(1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单元主讲稿全册六年级数学上册六年级数学第一单元主讲稿 位置一、教学内容本单元主要教学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共安排了两个例题,例1教学用数对确定教室里座位的位置;例2教学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二、教材解读 学生在一年级下册已经学会了在具体的情境中,根据行、列确定物体的位置,并通过四年级下册位置与方向的学习进一步认识了在平面内可以通过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确定物体的位置。本单元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学习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或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已有经验,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为第三学段学习“图形与坐标”的内容打下基础。例1通过呈现确定多媒体

2、教室中学生的座位这个情景,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出本单元内容的学习。首先通过让学生找出坐在第二列、第三行的张亮同学,使学生明确“列”“行”的含义及确定第几列、第几行的一般规则。接下来,又给出了用数对表示第几列第几行的方法,使学生掌握用数对确定教室里学生位置的方法。例2教材通过呈现在动物园示意图上确定各场馆位置的情景,把用数对表示位置的实际问题抽象成用数对表示平面上点的位置的数学问题,使学生明确如何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点的位置。三、课标要求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表示位置,知道数对(限于正整数)与方格纸上点的对应;在具体情境中,体验利用方格纸确定数对的位置的过程。四、教学目标1. 能用数对表示具

3、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2. 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五、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是初步理解数对的含义,会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教学难点是理解数对的含义。六、学情分析在第一学段中学生已经学习了前后、上下、左右表示物体具体位置的知识,也学习了简单的路线等知识,这些知识为学生进一步认识物体在空间的具体位置打下基础。这节“确定位置”不仅是第一学段学习内容的发展,还对提高学生的空间观念、认识周围环境有较大的作用。教材中呈现了“张亮班上的坐位表”的情境,是在让学生充分观察情境图的基础上,引导他们找到张亮的位置,让他们经历用数学语言描述位置到用数对描述位置的过程。让学生不但能说出用数对确定位置的

4、表示方法,而且能根据数对找位置。另外,学生已有了关于方向与位置的基础知识,有较强的听、说、读、写能力,学生的探索能力强,思维活跃。七、教学建议1. 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学生在生活中已经具有大量用数对确定物体位置的经验,并通过前几个年级的学习也获得了确定物体位置方面的许多知识。因此,在教学时应充分利用这些经验和知识为学生提供探究的空间,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等方式,将用生活经验描述位置上升为用数学方法确定位置,发展数学思考,培养空间观念。2. 注意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在本单元中,教材除了从数的角度刻画点在平面上的位置,还有意安排了一些素

5、材,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例如,例2中表示大象馆和海洋馆的位置的数对分别是(1,4)和(6,4),使学生发现这两个数对中数的特点,与这两个场馆在方格纸上的位置关系之间的密切联系。练习一中的第6题,使学生发现图形平移后,位置变了,表示顶点位置的数对中的数也相应的变了。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这些素材,使学生初步体会到数形结合的思想,让学生看到在平面上用数对表示点的位置的方法,架起了数与形之间的桥梁,加强了知识间的相互联系,为我们解决数学问题提供了有力的帮助。3教学例1时,要使学生明确如何用数对表示位置。可以先引导学生讨论如果用(2,3)表示张亮的位置,“用了几个数据”“(2,3)中的数字分别表示的是

6、什么含义”,使学生体会到可以用有顺序的两个数组成数对表示出一个确定的位置,并明确书写格式:要用括号把列数与行数括起来,并在列数和行数之间写个逗号,把两个数隔开。教师可以再让学生试着用数对表示一些同学的位置或者给出一些表示座位的数对,让学生说出这些位置上的学生的名字。4教学例2时,使学生明确在方格纸上数对的含义。教师应设法促进学生知识与经验的迁移,引导学生把例1中学习的列、行的概念和使用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应用到例2中来。可以先让学生观察大门在方格纸上的位置,并通过“用(3,0)表示大门的位置”引发学生对已有知识的回忆,把方格纸的竖线和横线分别与例1中的列和行建立起联系,感受到方格纸上竖线与横线的

7、任何一个交点都能用数对确定其位置,明确在方格纸上数对(3,0)的含义。再让学生用数对分别表示熊猫馆、猴山、大象馆、海洋馆等场馆的位置。八、课时安排本单元共安排两课时左右。九、问题研讨在实际教学中,让学生掌握先说列再说行的原则,要不要给学生介绍先说行再说列的表示法?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主讲稿 分数乘法一、单元内容:人教版六上数学827页;包括分数乘法、解决问题和倒数三部分内容。二、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是在整数乘法、分数的意义和性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同时又是学习分数除法和百分数的重要基础。与整数、小数的计算教学相同,分数乘法的计算同样贯彻标准提出的让学生在现实情景中体会和理解数学的理念,通过实

8、际问题引出计算问题,并在练习中安排一定数量的解决实际问题的内容,以丰富练习形式,加强计算与实际应用的联系,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根据本套教材的编写思路,本单元将解决一些特殊数量关系问题的内容单独安排。即把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这一类问题组成“解决问题”一个小节,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这类问题的数量关系,掌握解题思路。与整数、小数的计算教学相同,教材体现结合具体情境体会运算意义的要求。不再单独教学分数乘法的意义,而是通过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计算过程去理解计算的意义。同时也不再呈现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简化了算理推导过程的叙述及解决问题思路的提示,通过直观与操作等手段,在重点关键处加以提

9、示和引导,这样可以为学生探索与交流提供更多的空间。三、课标要求: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数与代数方面(二)数的运算是这样要求的:1探索并了解运算律,会应用运算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2在具体运算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加与减、乘与除的相互关系。3能分别进行简单的小数、分数(不含带分数)加、减、乘、除运算及混合运算(以两步为主,不超过三步)。4能解决有关小数、分数和百分数的简单实际问题。5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6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能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养成估算的习惯四、单元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会进行分数乘法计算。2、理解乘法运算定律对于分数乘法同样适用,并会应

10、用这些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3、会解答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实际问题。4、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倒数的方法。五、教学重难点:1、 理解并掌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会进行分数乘法计算。2、会应用这些运算定律进行一些分数乘法的简便计算。3、会解答稍复杂的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实际问题。4、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能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养成估算的习惯六、学情分析: 学生计算分数的乘法需要一定的基础,如果班内的学生对约分掌握的好,那这部分知识不成问题,反之,可就需要一份精力去指导。特别是分数的简便计算,需要认真回顾以前的知识,做好知识的迁移,努力让学生联系以往知识处理好本单元的学习。指导学生

11、画线段图,让学生理解数量之间的关系,掌握新知识。七、教学建议:1. 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帮助学生自主构建新的知识。本单元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有密切的联系。如,分数乘法计算对于学生而言是新的内容,它的计算方法与整数、小数的计算方法有很大区别。但它的学习与整数乘法和分数的意义、性质有紧密联系。分数乘法就是从整数乘法的意义导入分数乘整数,再扩展到分数乘分数。再如分数乘分数的算理及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都与分数乘法的意义紧密联系,特别是对单位“1”的理解。又如,分数乘法的计算,还要用到约分的知识。所以,教师应注意让学生在已有知识基础上,自主建构新知识。2. 让学生在现实情景中学习计算。把

12、计算与应用紧密结合,是新课程的要求和本套教材的特点。教学中教师应结合教材提供的实例,也可以选择学生身边的事例,有条件的地方也可运用多媒体手段,创设现实情景,提出数学问题,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学习分数乘法计算。同时注意在练习中安排应用分数乘法的意义及计算解决实际问题或学生身边的问题,体会计算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同时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3. 改变学生学习方式,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方式学习分数乘法。在教材说明中我们已经了解到教材简化了说理及思考过程的叙述,不出结论性的内容,主要是为了突出自主探索与合作学习。根据这一编排意图,教学中要注意激发学生学习的积

13、极性,为学生提供充分开展数学活动的机会,在观察、操作的基础上开展探索、讨论与交流,理解计算算理,归纳计算法则,分析数量关系,寻找解决问题的思路,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4、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指导学生做题时,先估算,再进行计算,提高学生的估算能力。八、课时安排:1、分数乘法 5课时2、解决问题 4课时3、倒数 3课时练习1课时 合计12课时九、问题研讨:1.教学分数乘法时,分数乘法的意义,教材不做要求,教学中需要强调吗?如果解决问题想要顺利的话,分数乘法的意义就必须好好处理。大家是怎么处理的?2.六年级数学第三单元分数除法一 、教学内容:本单元主要内容包括:分数除法,解决问题,比和比的应用

14、。二、教材解读:本单元是在学生学习了整数乘除法以及解简易方程,学习了分数乘法知识的基础上,学习分数除法和比的初步知识。这些知识为学生学习分数除法打下了基础,学习本单元的知识对加深学生对计算方法的理解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有很好的作用。教材内容包括:分数除法、解决问题、比和比例的应用。这些知识都是学生进一步学习的重要基础,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一方面基本上完成任务了分数加、减、除的学习任务,比较系统地掌握了分数四则运算;另一方面又开始了比的初步知识的学习,为后面学习百分数和比例提供了基础。两方面的收获,都将在进一步的学习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三、课标要求:1、会进行简单的分数(不含带分数)加、减、乘、

15、除运算及混合运算(一两步为主,不超过三步)2、 理解分数乘、除法的意义,掌握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比较熟练地计算简单的分数乘、除法,会进行简单的分数四则混合运算。3、 理解比的意义和性质,会求比值和化简比,会解决有关比的简单实际问题。4、会解决有关分数的简单实际问题。四、教学目标:1、理解并掌握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会进行分数除法计算。 2、会解答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实际问题。 3、理解比的意义,知道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并能类推出比的基本性质。能够正确地化简比和求比值。 4、能运用比的知识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五、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

16、行计算。 理解比的意义,能用比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理解分数除法的算理,列方程解答分数除法问题。六、学情分析:由于学生的个人素质不同,学生的学习习惯也不同,在教学起来应该注意教法的灵活多样;由于班级和班级之间也有差异,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接受能力也大不相同,在讲授这一单元知识的时候要根据具体问题具体解决的方法。又由于学生对知识迁移不灵活,计算能力也比较较差,还需进一步提高,应用题分析能力也有待于加强。 七、教学建议: 1、充分利用教材,促进学习迁移。 如前介绍,本单元教材在揭示相关知识的内在联系,提供类比思维的材料方面,作了不少努力。教学时,应充分利用这些资源,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

17、引导他们展开类比思维,以促进学习的正向迁移。实际上,这也是本单元的课堂教学中,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有效途径。 2、加强直观教学,结合操作和图形语言,探索、理解计算方法。 为了引导学生参与探索分数除法计算方法的过程,并能有所发现,有所感悟,教材设计了折纸与画图的教学活动。教学时,教师要用好这些直观手段,给学生动手的机会和较充分的时间,让更多的学生真正在操作、观察的过程中,凭借直观,发现算法,感悟算理。而要提高这些教学活动的有效性,还需要教师给予适当的点拨,引导学生数形结合,边操作、边观察、边思考,并通过讨论、交流,在理解的基础上得出算法,进而掌握算法。 3、抓住学习的关键,组织

18、针对性练习。 我们知道,计算分数除法的关键步骤,是把除转化为乘;列方程解答分数除法问题的关键,则在于理解问题情境中的等量关系。因此,抓住这两个关键,组织开展针对性的专项练习,是提高学习成效的重要措施。教材中已经配备了一些这样的练习。教师还可从本班学生的实际出发,酌情加以增补,力求当堂巩固。 八、课时安排: 本单元大约用时13课时 1、分数除法5课时左右2、解决问题3课时左右3、比和比的应用3课时左右4、整理和复习2课时九、问题研讨:如何用新策略教学“除以一个数转化为乘这个数的倒数”第四单元单元备课主讲内容:第四单元:圆 (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圆,掌握圆的特征;理解直径与半径的相互关系;理

19、解圆周率的意义,掌握圆周率的近似值。2、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求圆的周长与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能正确地计算圆的周长与面积。3、独立自学,使学生初步认识弧、圆心角和扇形。4、使学生认识思对称图形,知道轴对称的含义,能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5、通过介绍圆周率的史料,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二)教材内容:本单元教材主要内容有:认识圆、圆的周长和圆的面积等。(三)教材解读本单元是在学生掌握了直线图形的周长和面积计算,并且对圆已有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从学习直线图形到学习曲线图形,不论是内容本身,还是研究问题的方法,都有所变化,教材通过对圆的研究,使学生初步认识研究曲线图形的基本方法,同时,也渗透了曲

20、线图形与直线图形的内在联系。教材先安排了圆的认识,通过认识圆心、半径和直径以及半径、直径长度间的关系等,使学生认识圆的基本特征。在此基础上,使学生掌握用圆规画圆的方法,进一步加深对圆的认识。教材还联系以前学过的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说明圆是轴对称图形,且有无数条对称轴。对于圆的周长和面积计算公式的教学,教材在编排上加强了启发性和探索性,注重让学生动手操作,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通过交流、思考来探究圆的周长和面积计算方法,逐步导出和掌握计算公式。对于圆的周长,教材是先让学生通过用线绕一绕,把圆放在直尺上滚一滚等方法来测量,然后再引导学生通过填表格,运用不完全归纳法来探寻周长与直径的比值的规律,从而引出

21、圆周率的概念。编排圆的面积时,教材启发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回忆以前用过的转化方法,从而把圆的面积转化为熟悉的直线图形的面积来计算。教材还通过介绍圆周率的史料,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四)学情分析:圆是在学生学过了直线图形以及圆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圆这一平面上的曲线图形,学生在生活中经常看到,它到底有什么特征呢?是本节课学生学习的重点,在学习圆的认识时,学生通过观察、操作,自己获取一些有关圆的特征的知识,这样回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五)教学重难点单元重点:1.认识圆和轴对称图形;2.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公式。单元难点:理解圆周率“”;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

22、导以及画具有定半径或直径的圆。(六)教学建议1. 加强动手操作,培养学生自主探索能力。教材里安排了很多活动让学生探究圆的基本特征,故实际教学时,教师应注意让学生动手操作,通过画一画、剪一剪、围一围等多种方式,帮助学生认识圆的基本特征,探讨圆的周长和面积计算公式。比如在教学圆的认识时,当学生画好圆后,教师可引导学生进行对折,从而导出圆心、半径和直径等概念,再通过测量来发现半径、直径的特点及相互关系;探究圆的周长时,则可让学生采用围一围、滚一滚的方法先测出周长,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探究周长与直径的关系;探索圆的面积时,教师可利用书中的附页或备好的学具,引导学生动手剪切、拼贴,从而“化圆为方”,得出

23、圆面积的计算方法。实际教学时,教师不应把学生的动手操作简单地作为活动目的,而应合理引导学生在操作的基础上,自主探索和发现圆的有关特性。2. 注重知识的前后联系,体现“化曲为直”“化圆为方”的转化思想。圆是一种曲线图形,和以前学的直线图形在性质上有很大的不同,但在研究方法上,联系又很紧密,故教学时应注意引导学生合理应用转化思想,将圆转化成以前学过的直线图形来研究。如在研究圆的面积时,教师可先让学生回顾:以前在研究多边形的面积时,主要采用了割补、拼组等方法,将多边形的面积转化成更熟悉和更简单的图形来解决,那么,这里是否也可以仿此思路把圆的面积采用割补等方式转化成熟悉的图形来计算呢?教学时,还要让学

24、生认识到转化是一种很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在解决日常问题以及在科学研究中,人们常常就是把复杂转化为简单、未知转化为已知、抽象转化为具体等方式来处理的。(七)课时安排课时安排本单元可用8课时进行教学。(八)问题探讨怎样指导学生在生活情景中运用所学圆的知识解决问题。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百分数主讲稿 一、教学内容人教版六上77页-105页,包括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百分数和分数、小数的互化,百分数的应用等内容。二、教材解读百分数这一单元主要包括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百分数和分数、小数的互化,百分数的应用等内容。百分数这一知识是在学生学过整数、小数特别是分数的概念和应用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百分数实际上是

25、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因此,它同分数有密切的联系。百分数在实际中有广泛的应用,其中,大量的是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有些计算,如求种子发芽率、产品合格率等,还孕伏概率统计思想。因此,这部分内容是小学数学中重要的基础知识之一。它的意义和实际应用与分数有所不同,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这部分内容,因此,单独编为一章。百分数的概念,是这部分内容的基础。学生只有理解了百分数表示的是一个数量是另一个数量的百分之几,也就是百分率的含义,才能正确地运用它解决实际问题。有关百分数的计算,通常化为分数、小数来计算,因此,使学生明确百分数和分数、小数之间的联系,学会它们之间的互化,计算问题就可以迎

26、刃而解。解答百分数应用题,因其思路、方法和已学过的分数应用题基本相同,因此,这里主要是使学生在已有知识基础上类推,不必作为新知识花很多时间教学。 三、课标要求1、学生理解百分数的意义,知道它在实际中的应用,会正确地读、写百分数。2、使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小数、分数和百分数的互化。3、使学生在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的基础上,能正确地解答百分数应用题。4、理解纳税、利息的意义,知道它们在实际生产生活中的简单应用,会进行这方面的简单计算。四、教学目标 1、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了解它在实际中的应用,会正确地读、写百分数。2、能够进行小数、分数和百分数的互化。3、理解折扣、纳税、利息的含义,知道它们在生

27、活中的简单应用,会进行这方面的简单计算。4、在理解、分析数量关系的基础上,使学生能正确地解答有关百分数的问题。五、教学重点难点1、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百分数和分数、小数的互化,百分数的应用 2、本单元的教学难点:百分数的应用六、学情分析能利用百分数的有关知识以及方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感受百分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七、教学建议本小节内容可用2课时完成教学任务。教学单元主题图时,可先让学生观察,然后提问: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发现主题图中的每条信息都是用百分数呈现的。学生可能不会读出这些数,这没有关系,可继续启发学生回忆在哪些地方见过这样的数,激发学生对百分数的兴趣。也可

28、以课前布置学生收集含有百分数的相关信息在课堂上进行交流和展示。收集到的这些信息,还可以作为后面的课程资源。教学第2页上的内容时,重点引导学生先观察服装吊牌上各种成分所占的百分数,然后思考“羊毛含量为36%是什么意思呢”的问题。“36%是什么意思”的问题可以组织学生展开讨论。讨论时可按照第2页中间对话框的提示,把学生的关注点放在“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上,同时还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百分数大小进行直观的比较。在此基础上,可用列举法描述出百分数的意义。教师还可以利用课前布置学生收集到的百分数的相关信息,并将其作为课程资源进行百分数意义及读法的教学。教学百分数的读法时,可根据本班学生的情况灵活

29、处理,如果绝大部分同学已会读,可让学生练习,在练习中进一步熟练地掌握其读法;如果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不会读,则教师应示范读法。并通过“读一读”及时进行巩固练习。教学例1时,可放手让学生自己解决,教师只需在以下方面稍加点拨、引导:一是学生根据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得出40100后,可能会想到约分,这时教师可告之他们:因为要求男生人数占全年级人数的百分之几?所以可不必约分;二是引导学生将40100写成40%。对于第二个问题,教师可鼓励学生小组合作解决。当学生得出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150%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将其和前面的百分数进行比较,让学生明白百分号前面的数不仅可以小于100,等于100,还

30、可以大于100。教学例2时,可先就“出勤率”的含义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后,教师再作必要的引导,让学生明白“出勤率是指实到人数与应到人数的百分比”,然后就可放手让学生自行计算。学生计算完后,可将出勤情况表和出勤率进行对照,并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如果学生提不出问题,教师可引导学生提出“两个年级缺勤人数相同,为什么六年级的出勤率要高些?”并组织他们讨论,让学生在讨论中加深对百分数意义的理解。课堂活动第1,3题,可以先在小组内说一说、议一议,然后在全班进行交流,第2题可以在课前发动学生准备好写有百分数的卡片,活动时同桌的两个同学为一组,每人持有相同数量的卡片进行游戏,在一定时间内,卡片数量多的取胜。练习一的

31、第1,2题中关于百分数意义的叙述,只要求学生能利用“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来进行叙述就可以了。如第1题中学生能说出“81%表示菠菜中胡萝卜素的含量是菠菜总量的81%”就可以了。第4题,可提示学生将三峡库区的面积看成单位“1”,即看成100%。八、课时安排每节1课时 , 复习1课时 , 测试1课时,共计10课时左右九、问题研讨1、注重百分数小数的互化。2、本金利息利率与百分数之间的应用。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上册 第六单元 统计一、教学内容1、统计知识,主要教学扇形统计图。有关统计图的认识,小学阶段主要是认识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扇形统计图原义务教材是作为

32、选学内容,考虑到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标准把它作为必学内容,本套教材将它安排在本单元。本单元是在前面学习了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基础上教学的,主要通过熟悉的事例使学生体会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2、综合应用,“合理存款”。 本活动是在完成了第五单元“百分数”的教学之后安排的,旨在让学生巩固对储蓄存款的认识,了解教育储蓄以及国债利率的有关知识,并综合运用这些相关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二、教学目标1、扇形统计图是通过实例,认识扇形统计图的特点,知道扇形统计图可以直观地反映部分量占总量的百分比,能从扇形统计图读出必要的信息。2、合理存款是通过这个较为复杂的综合应用,培养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逻辑思

33、维能力,锻炼学生用于解决问题、不怕困难的精神和毅力。并且,这个活动,一方面可以使学生跟多地接触实际生活中的百分数,认识到数学应用的广泛性;另一方面可以使学生理解教育储蓄、国债等有关知识,培养学生的投资意识。三、教材解读1、扇形统计图主题图教材呈现了学生在校园里参加各种体育活动的情境,为引出有关统计数据提供现实背景。根据主题图情境给出六(1)班同学喜欢体育项目情况的条形统计图,直观呈现出六(1)班最喜欢的运动项目的人数,并说明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在此基础上提出:“如果要更清楚地了解各部分数量同总数之间的关系,可以用扇形统计图表示。”由此引出扇形统计图,并特别说明用整个圆表示全班学生的人数。使学生看

34、到:用扇形可以清楚地表示出喜欢各种运动项目的人数占全班总人数的百分比。从而真切地体会到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并通过看图回答问题和提出问题,加深对扇形统计图特点的认识。做一做用扇形统计图展示了100g牛奶中各种营养成分的含量。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扇形统计图的特点。本题的扇形统计图各扇形代表的项目是用图例的方式标明,这和例题中的扇形统计图略有不同,例题各扇形代表的项目名称标在扇形上,这里是用图标注明。你知道吗介绍圆柱形扇形统计图,说明有时为了清楚和美观,统计图在形状上发生了一些改变。教师可课前搜集一些这样的例子,让学生了解一下。2、综合应用:合理存款本活动是在完成了第五单元“百分数”的教学之后安排的,旨在

35、让学生巩固对储蓄存款的认识,了解教育储蓄以及国债利率的有关知识,并综合运用这些相关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活动目的:1. 巩固对储蓄存款的认识,了解教育储蓄以及国债利率的有关知识,并综合运用这些相关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2. 使学生更多地接触实际生活中的百分数,认识到数学应用的广泛性。 “合理存款”活动共由以下四个部分组成。(1)明确问题。本活动主要围绕:“妈妈要存款一万元,供儿子六年后上大学用,怎样存款收益最大?”这一问题展开的。该问题中蕴含着几个很关键的信息:本金、可存款年限以及资金用途。(2)收集信息。明确问题后,需要收集与该问题相关的信息。教材中呈现了通过去银行咨询以及查阅相关规定的方

36、式获得的信息:(1)人民币储蓄存款利率,包括定期整存整取、零存整取、活期利率等。(2)教育储蓄存款免征存款利息所得税,它可存的期限以及相应利率。(3)国债也是免征利息所得税,有三年期和五年期的(3)设计方案。根据上述收集到的信息,让学生设计具体的储蓄存款方案。定期储蓄存款的方案可填在第111页第一张表格中。其他存款方案,如教育储蓄存款方案以及买国债的方案可填在第二张表格中。每一个具体方案都要求明确填出存期、到期利息、利息税以及到期收入等信息。(4)选择方案。从上述各种可行的方案中选取收益最大,即最优化的方案进行合理存款,并计算出到期后总共的收入。四、学情分析 在生活中经常会遇到扇形统计图的知识

37、,学生在五年级下册就已经学习了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并在第五单元学习了百分数,本单元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学习在实际情境中,通过熟悉的事例以及与条形统计图的比较,使学生体会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了解扇形统计图的应用,学会制作扇形统计图和用扇形统计图的特点来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探讨统计的相关知识和应用,提升学生已有的经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为以后继续学习“统计”内容打下基础。 在实际生活中避免不了存款的问题,合理存款是十分重要的。本小节是通过学生对第五章百分数已经有了很好的掌握的基础上,探讨解决“合理存款”问题的方法和步骤,解决实际问题。五、教学建

38、议1注意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把握新知识点的生成点。本单元教学,可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与所学过的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的对比,自然形成新知识的生成点。2注重从统计的意义和作用出发,体会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用途。扇形统计图的优势是能够清楚地反映出各部分数量和总量之间的关系。在学习中,应是学生体会到,各种统计图有不同的特点,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反映出数据的特征。3、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教师应尽可能地让学生独立探索、合作交流。如引导学生探索“合理存款”活动时,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思考,并与同学合作交流,自主探索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4、加强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学

39、生应用数学的意识。教师应在各个环节都渗入学有所用、学以致用的思想,让学生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应用。六、单元重点和难点重点难点1、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意义、作用。2、会制作扇形统计图。3、了解扇形统计图的应用。4、用扇形统计图的特点解决实际问题。5、了解“合理存款”的相关知识。6、掌握“合理存款”的步骤。7、用总结“合理存款”的方法和步骤解决实际问题。1、会制作扇形统计图。2、用扇形统计图的特点来解决实际问题。3、掌握“合理存款”的步骤。4、用总结“合理存款”的方法和步骤解决实际问题。七、单元课时分配本单元教学时间需要3课时,具体分配如下统计扇形统计图 2课时综合应用合理存款 1课时八、目标

40、检测1、常见的统计图有( )、( )和( )。2、要清楚地表示每个项目的具体数目应选择( )。3、小明妈妈要把10000元人民币存入银行,等6年后小明上大学用,怎样存收益最大?到期能从银行取到多收钱?九、问题研讨1、利息税的存在与否,是与物价指数升降有关。现阶段居民存款负利率,定期存款也没有利息税,教材中出现了,是否要与学生探讨?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主讲稿 数学广角一、单元内容:人教版六上数学112-117页;数学广角这一部分内容。二、单元教材分析:“鸡兔同笼” 是我国民间广为流传的数学趣题,最早出现在孙子算经中,教材在本单元安排“鸡兔同笼”问题,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另一方面是

41、使学生体会代数方法的一般性。编排特点:1、注重彰显数学的文化价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材首先通过富有情趣的古代课堂,生动地呈现了在孙子算经中记载的“鸡兔同笼”问题,这一素材的选用,一方面说明了我国的数学历史渊源流长,体现了所学数学内容的文化价值,另一方面通过小精灵的提问激发学生解答我国古代著名数学问题的兴趣。2、注重体现解决“鸡兔同笼”问题的不同思路和方法。考虑到孙子算经中原题的数据较大,教材在例1中从数据较小的问题入手,让学生尝试解决。体现了学生从猜测到用“假设法”和列方程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探究过程,同时也表达了解决“鸡兔同笼”问题的不同思路和方法。教材除例1中运用的方法外,在阅读材料中也介

42、绍了一种古人常用的解决该类问题的方法,让学生感受古人巧妙的解题思路。3、拓宽对“鸡兔同笼”问题的认识,明确其在生活中的应用。配合“鸡兔同笼”问题,教材在“做一做”和练习中安排了类似的一些习题,比如“龟鹤”问题,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等,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到这类问题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并巩固用“假设法”或方程的方法来解决这类问题。三、课标要求1、获得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活动经验和方法。2、初步感受数学知识间的相互联系,体会数学的作用。四、单元教学目标:1、了解“鸡兔同笼”问题,感受古代数学问题的趣味性。2、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并使学生体会代数方法的一般性。3、在解决问题的

43、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五、教学重难点:1、了解“鸡兔同笼”问题的背景。2、能用列表法解决简单的“鸡兔同笼”问题。3、能用“假设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4、能用列方程地方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5、能解决各种推广的“鸡兔同笼”问题。六、学情分析:“鸡兔同笼” 是我国民间广为流传的数学趣题,最早出现在孙子算经中,教材在本单元安排“鸡兔同笼”问题,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另一方面是使学生体会代数方法的一般性。而学生在五年级上册就已经学会了一元一次方程的意义、列法和解法。对于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鸡兔同笼”问题,学生已有了知识的基础。并且在本单元中,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已有知识层次,培养学生

44、的逻辑推理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七、教学建议: 1、注意渗透化繁为简的思想。“鸡兔同笼”的原题数据比较大,不利于首次接触该类问题的学生进行探究,因此教材先编排了例1,通过化繁为简的思想,帮助学生先探索出解决该类问题的一般方法后,在解决孙子算经中数据较大的原题。教学时,教师应注意使学生体会这一点。2、 适当把握教学要求。解决“鸡兔同笼”问题时,教材展示了学生逐步解决问题的过程,即猜测、列表假设或方程解。其中假设和列方程解是解决该类问题的一般方法。“假设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列方程解则有助于学生体会代数方法的一般性。因此在解决“鸡兔同笼”问题时,学生选用哪种方法均可,不强求用某一种方法。八、课时安排:本单元教学时间需要两课时,具体分配如下:“鸡兔同笼”问题 1课时练习课 1课时九、问题研讨:1、教学“数学广角”应注意哪些问题?2、“数学广角”难道只能面对“优生”?3、教师有没有必要和学生一起总结出计算“鸡兔同笼”问题的公式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