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六级上册精品教案 全册.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2426924 上传时间:2023-02-18 格式:DOC 页数:159 大小:3.1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六级上册精品教案 全册.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9页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六级上册精品教案 全册.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9页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六级上册精品教案 全册.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9页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六级上册精品教案 全册.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9页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六级上册精品教案 全册.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六级上册精品教案 全册.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六级上册精品教案 全册.doc(15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精品教案 全册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课题位置课型新授课主备单位、教师 使用教师单位、教师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结合教材提供的素材,自主探索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并能利用方格纸依据两个数据确定物体的位置。 2、能把自己的思维过程与结果用语言表达出来,并与同伴进行很好的交流、合作。3、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感受数学的价值,产生对数学的亲切感。教学重点难点 运用两个数据准确表示物体位置。 利用方格纸正确表示列与行。教具准备实物投影教 学 过 程二次备课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我们全班有76名同学,如果一位新老师来给我们上课,大部分同学老师都不认识,如果新老师要请你们当中的某一位

2、同学发言,你们能帮他想一想如何介绍某一位同学的位置吗?生畅所欲言,师:学生可能有不同的回答,只要合理都予以肯定。 请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把XX的位置表示出来。 A:学生独立操作,教师巡视课堂,记录不同的表达方式。学生可能有不同的回答,只要合理都予以肯定。 B:展示几个不同的表达方式(4)讨论师:同样都是XX的位置,大家表示的方法却各有不同。虽然所有的方法都有道理,但是总让人感到太麻烦。你有什么好建议,可以用一种统一的既清楚又简便的方法来表示?如何表示才能既简单又准确吗?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生独立思考后在小组内交流 小组 汇报 当汇报出用“第几列第几行”的方法来表述时,明确说明本节课我们

3、要进一步学习用这种方法确定位置的有关知识。(板书课题:位置) 教学例1(1)如果用第几列第几行来表示同学的位置,那么我们首先要确定什么?生思考后回答:首先要确定哪是第一行哪是第一列。师强调:竖为列横为行,一般我们把竖着最左边定为第一列最前边定为第一行。现在谁来说一说XX的位置?找生说,师生评价,强化:你也能用这样的方法来表示其他同学的位置吗?学生练习用这样的方法来表示其他同学的位置。(注意强调先说列后说行)(3)教学写法:同学的位置在第二列第三行,我们可以这样表示:(2,3)。按照这样的方法,你能写出自己所在的位置吗?(学生把自己的位置写在练习本上,指名回答)2、小结(1)确定一个同学的位置,

4、用了几个数据?(2个)(2)我们习惯先说列,后说行,所以第一个数据表示列,第二个数据表示行。如果这两个数据的顺序不同,那么表示的位置也就不同。3、练习:实物投影出示主题图:班级座位图(1)说一说 学生观察座位图,想说谁的位置就跟同伴说一说(至少说四个)。并表示出来。 根据数据再说一说在第几列第几行。 C、总结方法 师、:请你仔细观察这些数据和他们所在的位置,你能总结出用数据表示位置的方法吗? 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与同学交流,再汇报。 归纳: 先看在第几列,这个数就是数据中的第一个数;再看在第几行,这个数就是数据中的第二个数。 2、教学例2 投影出示课本中的“动物园示意图” (1)观察示意图,说

5、一说你看到了什么。 (2)解决第(1)个问题 师:如果用(3,0)表示大门的位置,你能表示出其他场馆所在的位置吗? A:学生独立操作,解决问题。 B:投影展示学生解决的结果。熊猫馆(3,5) 海洋馆(6,4)猴山(2,2) 大象馆(1,4) (3)解决第2个问题 A:出示要求 在图上标出下面场馆的位置飞禽馆(1,1) 猩猩馆(0,3) 狮虎山(4,3) B:学生按要求在书上完成 C:反馈练习结束 学生回答,利用投影展示。 3、全课总结 (1)刚才,我们是怎样探究出用两个数据表示位置的方法的? (2)教师简要介绍确定位置的方法的重要作用。比如播放有关地球经纬度的知识等。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6、做练习一中的15题 第1题: (1)说一说(9,8)中的“9”表示什么?“8”表示什么? (2)按照题目给出的数据,涂一涂 汇报,投影展示,集体订正 第2题(1)观察棋盘,与第1题方格图比较,说一说有什么不同。(2)引导学生正确说出黑方的“五”所处的位置。(3)引导学生说出其他棋子的位置,并与同学交流。(4)完成题中第(2)小题,并和同学交流。 第3题 第1小题,用投影展示学生所确定的区域。 第2小题,同学之间相互交流表示结果。再找一生汇报,集体订正。 第4题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同学之间互相检验交流,最后,教师再展示学生的作品,学生评价。 第5题 (1)学生自己在方格纸上画一个简单的多边形。各顶

7、点用两个数据表示。 (2)同桌互相合作,一人描述,一人画图。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评价一下自己的表现吧。 教学反思小学数学集体备课教案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课题第一单元位置练习课课型练习课主备单位、教师实验小学马玉丽使用单位、教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进一步明确一个物体的位置,能用两个数据确定。2. 学生能快速根据两个数据确定物体的位置。能力目标:1.能把一个平面图形平移后,说出顶点的位置。2.能用两个数据确定一个点,并连出路线图。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练习,掌握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 难点: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

8、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具准备实物投影教 学 过 程二次备课一、 问题引入,回顾再现1让学生独立完成下面的题目。找生汇报,并说一说用到了哪些数学知识。引出课题。二:分层练习,强化提高(一) 基本练习1、做游戏,用两个数表示出你的好朋友在教室里的位置。2、让学生说一说你是怎样做的,做题时应该注意什么?(二) 综合练习1、2、让学生说一说做题过程,提醒同学们该注意什么?根据学生的汇报小结: 图形向右平移,改变了顶点所在的列,没有改变顶点所在的行,数对中的第二个数没有变;图形向上平移,改变了顶点所在的行,没有改变顶点所在的列,数对中的第一个数没有变。(三) 拓展练习可以让学生小组讨论、合作完成,再全班汇报

9、交流。四、归纳小结 课外延伸这节课你有什么新的收获?教学反思:小学数学集体备课教案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课题倒数的认识课型新授课 主备单位、教师 使用单位、教师 教学目标1、 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一个数倒数的方法,能熟练地写出一个数的倒数。2、引导学生自主合作交流学习,结合教学实际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倒数的方法。教学难点:熟练写出一个数的倒数。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 学 过 程二次备课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口算: 上面各式有什么特点?生先独立口算,再口答订正。观察这些算式,说说自己有什么发现。(设计意图:通过口算,观察,思

10、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探究欲望,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经验)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1. 小组合作交流:(1)和同桌说一说你的发现。(2)请你自己举出3个像上面这样的乘法式子。小组代表说说有什么发现。指名说说自己举出的例子。教师:像这样的乘积是1的两个数我们说它们的关系是互为倒数。教师:关于倒数的知识,你已经有哪些认识?(学生说说自己的已有认识)教师:书上又是怎样讲解倒数的呢?我们一起来读一读。阅读教材,进一步理解。教师:现在谁来说一说自己是怎样理解倒数的?学生口答,教师小结:如果两个数的乘积是1,那么我们称其中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倒数,并称这两个数互为倒数。出示: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

11、数。读一读,强调概念中的关键词:“乘积”、“互为”。(设计意图:关于倒数,部分学生已经有一定的知识准备,教学时采用小组合作交流、阅读课本的方法,让学生自主的体验学习知识的过程与获取知识的方法,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合作探究意识。)2. 强化概念理解。你认为下面这两种说法是否正确?2/3是倒数。(2) 得数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口答,说明理由。(设计意图:一些学生通过自己的阅读和交流获得的知识往往是比较肤浅的,为让学生深刻的理解,需要教师的点拨,这样较好的完善学生认识,更利于学生掌握所学的知识。) (板书:倒数) 3. 深化理解教

12、师提问(1)什么是互为倒数?(2)怎样理解这句话?(举例说明)( 的倒数是 , 的倒数是 ,不能说是倒数、也不能说是倒数、要说它是谁的倒数)(3)0有倒数吗?为什么?1有倒数吗?为什么?(0虽然可以看作几分之0,如 , ,但是把分子、分母调换位置,分母为0,不成立,所以0没有倒数,另外0和任何数相乘都为01可以写作 ,1与 相乘还是1,符合倒数的意义,所以1的倒数是1)4. 求一个数的倒数(1)例:写出 、 的倒数学生试做讨论后,教师将过程板书如下: 所以 的倒数是 , 的倒数是 (能不能写成 ,为什么?)总结:求一个数(0除外)的倒数,只要把这个数的分子、分母调换位置(2)深化你会求小数的倒

13、数吗?(学生试做)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练习: 教科书第26页的4题、第27页的7题四、回顾整理内化提升说收获 评价、生评、师评。 教学反思: 小学数学集体备课教案 学科数学年级六单元二时间 主备单位、教师 课题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分数乘法课型新授课使用单位、教师教学目标1、通过创设自主探究,尝试迁移、合作交流的探究情境,使学生理解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于分数乘法同样适用,并能应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2、在观察、迁移、尝试练习、交流反馈等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及思维的灵活性。教学重难点理解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于分数乘法同样适用,并能应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教学难点:熟练掌握运算定律

14、,灵活、准确、合理地进行计算。教具准备教 学 过 程二次备课一、创设情景,生成问题观察下面各题,先说说运算顺序,再进行计算。(1)36215 (2)5673 (3)15(3427)总结复习:整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怎么样?(先算二级运算乘、除法,后算一级运算加、减法,有括号的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意图:通过复习已有知识,为下面新知识的迁移,学习做好充分的准备。)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1、向学生说明: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整数的运算顺序相同。按照此规则,学生仔细确定运算顺序后计算下面各题。(1) (2) (3) (4)2、复习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1)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

15、合律:(ab)c=a(bc)乘法分配律:(ab)c=acbc(2)字母公式中的a,b,c可以是哪些数?(3)这些运算定律有什么用处?你能举例说明吗?(4)用简便方法计算:2574 0.36101(意图:使学生明确在整数,小数运算中,应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时,一般是把整数或小数凑成整十,整百,整千的数使计算简便。)3、教学例5(1)观察每组的两个算式,看看它们有什么关系。()()(+)+ 学生计算,发现乘积一样,两个算式相等。 说一说存在的规律。 用字母表示。板书: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ab)c=a(bc)乘法分配律:(a+b)c=ac+bc4、小结。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对于分数

16、乘法同样适用。师:应用这些乘法的运算定律,可以使一些计算简便。5、教学例6计算5(1) 观察算式中各数的特点,说一说你有什么想法。(2) 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巡视检查。(3) 汇报计算过程。5 1 5 (问:运用了什么运算定律?) 1 1 3 2 (4)想一想:不改写算式,直接进行约分行不行?抽生板演通过观察、思考、交流,使学生明白像这样连乘的算式,可以直接约分同时计算。(5)试一试3 说说运用了什么运算定律?学生独立计算,请两位学生上台板演,完成后集体评价,发现问题及时纠正。2、计算()4(1) 观察算式特点,说一说你认为怎样计算比较简便。(2) 学生独立计算,请两生板演。(3) 集体评价,发

17、现问题及时纠正。板书:()4 2 144 (问:运用了什么运算定律?)1 +1 =1(4)试一试()27 说说运用了什么运算定律? 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巡视进行个别指导,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完成后,请一位学生上台板演计算过程。3、计算:87(1)观察算式,说一说算式有什么特征?(2)你认为应该怎样算比较简便?(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在小组中交流。)(3)反馈交流结果板书:87(861) 186 + 1=3+=3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一) 填一填1、=2、()=()3、()9=9+9(二)用简便方法计算1、(+)24 2、 213、6 4、 39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18、(使学生明确,在字母公式中,字母a,b,c可以是整数,小数,还可以是分数。在分数运算中,可以利用“约分”使数据变小,或应用运算定律使计算简便。)教学反思: 小学数学集体备课教案 学科数学年级六单元二时间 主备单位、教师 课题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分数乘法课型练习课使用单位、教师教学目标1、 使学生掌握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能正确地进行计算.2、 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及认真,仔细的良好学习习惯.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熟练掌握运算定律,灵活、准确、合理地进行计算。教具准备教 学 过 程二次备课教学过程:一. 创设情境,回顾再现同学们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于分数乘法同样适用,请你说一说乘

19、法的运算定律有哪些?乘法的交换律 a b=b a乘法的结合律 (a b) c=a(b c) 乘法的分配律 (a+ b) c=a c+ b c 12( )=34=7,这是根据( )计算的。二. 二:分层练习, 强化提高1. 练习三第1题:应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算式特点,正确运用定律进行计算).2. 练习三第3题:分数混合运算(提醒学生注意运算顺序,如果可以应用定律进行计算的题目也可以选择简便方法计算,如: =(1-);(5-),既可以按运算顺序先算括号里的,也可以应用乘法的分配律进行计算.3.能简算的要简算。 17 ( )32 16 4472让学生互相说说简算过程,运用什么运

20、算定律.4.练习三的第2,4题三. 自主检测,评价完善 1.练习三第6题,要求学生观察题目,能用简便算法的要用简便算法.2.练习三第8题,改错提,这两道题主要都是运算顺序错误,学生在纠错的同时也巩固了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3.能简算的简算12() 15 270-144 + 324.练习三第5,7,9题,先分析题意,再列式计算.计算中提醒学生运用定律使计算简便. 四. 归纳小结,课外延伸 通过今天的练习你有什么收获?教学反思:小学数学集体备课教案 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课题分数乘分数例3、例4课型新授 主备单位、教师 使用单位、教师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分数乘分数的意义。(2)通过直观

21、操作与推理,理解分数乘分数的算理,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法则,能正确地进行计算。(3)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归纳推理能力。过程与方法:经历解决问题和计算的过程,体验归纳推理的学习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体会数学和知识之间的逻辑之美,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法则。突破方法:引导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用学生合作探究,讨论归纳计算法则。难点:推导算理,总结法则。突破方法:组织学生独立思考,小组合作交流,分析解决问题的思路。教具准备每人一张长方形白纸 教 学 过 程二次备课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教师谈话:以学校粉刷教室或家庭装修新房等学生

22、身边的实例引入。1出示粉刷墙壁的画面,给出条件,每小时粉刷这面墙的。你能了解到哪些数学信息?2学生提问题,教师板书。以分数乘整数的问题作研究内容。如“4小时可以粉刷这面墙的几分之几?”3怎样列式?列式的依据是什么?为什么用乘法?师:根据“工效时间工作总量”,列式:44让学生计算,指名说说怎样计算。5我们解决了4小时粉刷多少的问题,那么小时可以粉刷这面墙的几分之几?怎样列式?学生讨论汇报。板书算式: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一)探究分数乘分数的意义1我们已经知道求4小时粉刷这面墙的几分之几,就是求4个是多少。那么表示什么?让学生进行进行讨论汇报。师:我们知道小时就是1小时的,所以求小时粉刷这面墙

23、的几分之几,完成的工作量就是的,也就是求的是多少。师:我们知道就表示求的是多少,那么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是什么?2引导学生比较,概括分数乘分数的意义。先试着自己概括,然后和同桌交流,再全班交流。师总结: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和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而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二)探究算理,归纳法则问题一: 小时粉刷这面墙的几分之几?师:我们每人准备了一张纸,把它看作这面墙。第一步:先在纸上涂出1小时粉刷的面积。 学生操作,然后在小组内交流是怎么样涂的。 学生汇报,师相应贴出下图:每小时粉刷 这面墙的 让学生说说涂出的“”表示什么意义?第二步:再涂出小时粉刷这面墙的面积。师:我们已经

24、知道,求小时粉刷这面墙的几分之几,就是求的是多少。小组讨论:应该怎么样涂小时粉刷这面墙的面积?学生自己涂色。从涂色的结果看,的占这张纸的几分之几?() 展示交流:小组内先交流再全班汇报。根据涂色的过程,你能说说是怎样得到的吗?师演示涂色过程。并贴出: 这面墙的 的师:涂的,就是把1小时粉刷的再平均分成4份,取其中一份。从整张纸看,就是把这张纸平均分成了54=20(份),取其中的一份是多少。根据操作我们可以看出,这面墙的的,是占整面墙的板书: = a.引导学生观察算式和结果,看一看其中的联系。想一想:虚线框中,应该是怎样的一个计算过程呢?b.学生回答,教师板书补充其中的计算过程。 = c.联系以

25、上的算式,让学生说一说计算方法。学生不难发现:分数乘分数,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d.教师可不急于作出归纳,再提出问题“小时粉刷这面墙的几分之几”,继续验证学生自己的发现。问题二:小时粉刷多少呢? 怎样列式?怎样涂色表示的?怎样计算? 让学生用前面的方法涂色、推导、计算,自主解决问题 小组交流计算方法和思路。 (板书) = 通过观察以上两道题,讨论归纳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生概括后师板书:分数乘分数,用分子乘分子,分母乘分母。4、教学例4怎样列式?列式依据是什么?引导学生分析题意,根据“速度时间路程”的数量关系列出算式: 先让学生独立计算,再交流计算的方法。 选择两位不同计算过

26、程的学生上台板演,比一比,哪一种方法比较简便?1151 1= 5通过计算,使学生明确分数乘分数计算也应该先约分再乘,这样计算比较简便。通过展示学生的计算过程,进一步明确约分的书写格式。 学生独立解答“6分钟飞行多少千米?”,学生独立列式解答,请一位学生上台板演。教师出示: 6= 6 3=5观察约分过程,想一想与例2的约分形式有什么不同?互相说一说分数与整数相乘怎样约分? 1 学生判断约分的过程可以不可以。这道题 6=6 2我们能不能把整数与分子相约分,6可以写成。如果3和6约分,那就成了分子跟分子约分了,那叫“自相残杀”! 师:如果能约分的话,一定是谁和谁约分? (分母和整数约分。) 师强调:

27、整数约分后的结果要写在整数的上面,并与分子相乘。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1、P11“做一做”(注意提醒学生要先观察能否约分,再着手计算)。2、练习三第9题。(学生讨论交流,说说错在哪里,结合学生易犯的错误讲解)3、根据分数乘法算式涂色。 四、课堂回顾,交流收获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引导学生总结出分数乘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和简便计算方法。教学反思:小学数学集体备课教案 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课题分数乘整数课型新授 主备单位、教师 使用单位、教师 教学目标1.通过自主探索,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知道“求几个几分之几相加的和”可以用乘法计算,经历分数乘整数的计算过程,初步理解并掌握分数乘整

28、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运用“先约分再相乘”的方法进行计算。2.经历与他人交流方法的过程,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习惯。在探索算法、总结方法的过程中发展数学思考的能力。 3.在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体验探索学习的乐趣,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分数乘整数的计算算理。 教具准备直尺教 学 过 程二次备课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1师生表演。据调查,人跑一步的距离相当于袋鼠跳一下的 。谁愿意和老师一起来表演一下它们之间的关系?2学生分组讨论:“人跑一步的距离相当于袋鼠跳一下的 ”是什么意思?如何理解“相当于”?生汇报交流。3借图理解:师:我

29、们可用线段帮助我们理解:画一条线段,表示袋鼠跳一下的距离。引导学生看图,理解“人跑一步的距离相当于袋鼠跳一下的”,就是把袋鼠跳一下的距离即这一整条线段看作单位“1”。把这条线段平均分成11份,其中的2份就表示人跑一步的距离。4提出问题:(让表演的同学跑三步)师:根据刚才这个同学的表演,你提出什么数学问题?老师随机板书:人跑三步的距离是袋鼠跳一下的几分之几?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一)探索分数乘整数的意义 1. 要解决这个问题可以怎样列式?2师:你是怎样想的?学生汇报交流 (根据线段图理解,人跑一步是袋鼠跳一下的,那么“人跑3步的距离相当于袋鼠跳一下的几分之几?”就是求3个相加是多少?) 可能

30、会出现: +;3或3并随机板书。3师:你怎么知道求3个相加的和,可以用乘法计算? (引导生说出以前学习过相同整数连加可以用乘法计算,那么相同分数连加也可以用乘法计算。)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这三个算式解决的是同一个问题,它们都表示3个相加。4同桌互相说说3表示的意义。5归纳意义: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都是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6导入新课:刚才我们了解了分数乘整数表示的意义。关于分数乘整数,你还想研究什么? 板书:分数乘整数师:下面我们就来研究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二)探索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1、独立计算。师:+这是我们已经学过的知识,大家一定会计算吧?独立计

31、算。师:3或3应该怎样计算呢?请大家自己尝试计算3,你觉得怎样算好就怎样算?可以借助线段图。师:小组内交流。(相机让学生把几种典型做法板书在黑板上。) 2、展示、交流。 学生可能会出现几种算法:用加法算:3=+=用乘法算:3=或3=师:对加法计算方法,大家有没有感到疑惑的地方?(鼓励学生互相质疑、答疑) 师:3和+这两部分相等吗?为什么?(因为它们表示的意思相同) 师:这个方法是根据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把分数乘法转化成已学过的分数加法。 师: 3个2相加可以写成23,所以板书:3=+=师:计算时中间方框中的过程可以不要。第二种结果可能是推理得到的,也可能是看图得到的。?让学生说说用乘法推理计算的

32、过程。师:从图上看出:人跑一步相当于袋鼠跳一下的11等份中的2等份,人跑3个2等份即23份,是袋鼠跳一下的。则:3=师质疑:a、对于3=为什么分母11不变,单单只用分子2去乘3呢?b、2乘3怎么得到的?师出示让生判断:3=师:老师的这种做法对吗?看来这样做是没有道理的。 【设计意图: “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的落实。“为什么分母11不变,单单只用分子2去乘3”,这是理解的难点,在这里,不断地“追问”,看似多用了时间,多费了笔墨,实则提升了学生对问题的认识和理解,也为后面总结计算方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3、自主选择计算方法,解决问题。 师:请大家选择喜欢的方法计算3。 师:谁来说说计算过程? 师

33、:有没有把乘法变成加法计算的?那么今后计算有关分数和整数相乘,用哪种方法更合适? (乘法)师:那么怎样计算分数乘整数? 小组同学互相说说。4、归纳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分母不变,把分子乘整数的积做分子。(三)探索计算中的简便方法 1、出示36学生独立计算。注意计算结果必须是最简分数。教师巡视,大约1分钟后。 师:有没有做完的?(稍停)哎!怎么这次的做题速度明显落后了?你们遇到什么问题了? (数太大了,计算麻烦。) 师:是啊,像这种较大数的计算以后会经常遇到。能不能在原有方法的基础上,想办法使计算变得简单一些? (学生讨论) 师:那,可不可以先约分再乘呢?来,我们一起试试看。 师演示先约分再计算

34、的简便算法。 136= 2师:这样计算,你觉得怎样? (计算起来简单多了。)师:那我们再来计算一道题,感受一下这种做法。 2、教学例2 独立计算:6 交流计算方法和步骤。 比较计算过程,看一看哪一种更为简单。 96= = (学生中没有这种方法,师补充上)436 = = 4教师总结:不管是数大些,还是数小些,通过不同约分方法的比较,我们知道先约分再计算的方法比较简便。教师板演约分的书写格式。(把两个可以约分的数划去,分别在它们的上下方写出约分后的数。) 师归纳:能约分的要先约分,再计算,更简便一些。【设计意图:先约后乘这种简便计算方法的教学并不是教师强加给学生,而是在师生共同计算、观察、比较的基

35、础上自然生成出来的。教师在教学完分数乘整数的一般计算方法后,教师并没有立刻把算法优化,而是引导学生继续用这种方法做,促使学生自己亲身体验后发现:一般方法挺麻烦。这样,再引入简便算法的学习就水到渠成了。】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1、填空:看图写算式+ + = ( ) = 2、看看下面的题目,哪些可以先约后乘? 7 3 5 27 163、 完成课本“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然后计算过程和结果。第3题,说一说你是怎样计算的?怎样想的?一般要求学生列综合算式计算。如: 1107=60(kg) 1四、课堂回顾,交流收获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整个红色字的表头字体为宋体,字号为五号,行

36、距为单倍行距。小学数学集体备课教案12日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课题解决问题(例题2)课型新授课 主备单位、教师费 使用单位、教师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根据一个部分量是总量的几分之几,求出另一个部分量的问题。2、使学生掌握并理解分数乘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3、发展学生思维,侧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数量关系。教学难点:根据一个部分量是总量的几分之几,求出另一个部分量。教具准备小黑板教 学 过 程二次备课一、 复习1、口答:把什么看作单位“1”的量,谁是几分之几相对应的量?(1)一块布做衣服用去。 (2)用去一部分钱后,还剩下。(3)一条路,已修了。 (4)水结成冰,体积膨胀。

37、(5)甲数比乙数少。2、口头列式:(1)32的是多少? (2)120页的是多少?(3)绿化造林对可降低噪音,原来80分贝的汽笛噪音,经绿化隔离带后,降低了,降低了多少分贝?(4)绿化造林对可降低噪音,原来80分贝的汽笛噪音,经绿化隔离带后只剩下原来的,人现在听到的声音是多少分贝?3、你能把口头列式计算中的第(3)(4)题合并成一道题吗?4、根据学生回答,出示例4,并指出: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稍复杂的分数乘法应用题”。二、新授1、教学例2(1)运用线段图帮助学生分析题意,寻找解题方法。(2)让学生说出图中各部分表示什么?哪些是已知的,哪些是要求的,哪一个是表示单位“1”的量?让后把线段图表示

38、完整。降低?分贝现在?分贝80分贝(1) 四人小组讨论,根据线段图提出解决办法,并列式计算。解法一:8080801070(分贝)现在?分贝80分贝?(4)鼓励学生根据题意、结合线段图,想出第二种解答方法。 解法二:80(1)8070(分贝)(5)学生讨论两种解法的不同:两种方法都是从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入手。第一种思路是从总量里减去一个部分量;第二种方法是求出部分量与总量的比较关系,再运用求一个数的几份之几是多少的方法求出这个部分量。2、练习:P20“做一做”三、巩固练习1、练习五第2、3题:引导学生抓住题目中关键句子分析,找到谁与谁比,谁是表示单位“1”的量。四、总结回顾。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又有什么收获?2、用今天学到的方法可以解决生活中那些实际问题?课后可以留心观察,找到问题后进行解答,如在解答中遇到新的问题可以跟同学交流,也可以来问老师。 此栏合并为一栏,空间要根据剩余的空间占满整页。教学反思:小学数学集体备课教案12日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课题解决问题(一)课型新授课 主备单位、教师 使用单位、教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