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小学语文六级下册第二单元主讲稿.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2427430 上传时间:2023-02-1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人教版小学语文六级下册第二单元主讲稿.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新人教版小学语文六级下册第二单元主讲稿.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新人教版小学语文六级下册第二单元主讲稿.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新人教版小学语文六级下册第二单元主讲稿.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新人教版小学语文六级下册第二单元主讲稿.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新人教版小学语文六级下册第二单元主讲稿.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人教版小学语文六级下册第二单元主讲稿.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新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主讲稿北京的春节一课,著名语言大师老舍先生用他那如椽的大笔、“俗白”的风格、京味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幅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画卷,展示了中国节日习俗的温馨和美好,表达了作者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喜爱之情。文章以时间为经线,以人们的活动为纬线结构全文。作者先介绍北京的春节从腊月初旬就开始了:人们熬腊八粥、泡腊八蒜、购买年货、过小年做好过春节的充分准备。紧接着,详细描述过春节的三次高潮: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鞭炮声日夜不绝,吃团圆饭、守岁;初一男人们外出拜年,女人们在家接待客人,小孩逛庙会;十五观花灯、放鞭炮、吃元宵。最后写正月十九春节结束。字里行间处处透出人们欢欢喜喜过春节

2、的心情,反映出老北京人热爱生活,追求美好生活的心愿。教学北京的春节这篇课文,首先,要引领学生整体把握内容,理清写作思路。本文时间跨度大、内容多,从腊月初写到正月十九,列举了一系列老北京过春节的习俗。所以,理清写作思路是学好本课的关键。文章按时间顺序安排内容,可分5个时间段来把握:(1)第16自然段(春节差不多在腊月初旬开始);(2) 第7自然段(除夕);(3) 第810自然段(正月初一);(4) 第1112自然段(正月十五元宵节);(5) 第13自然段(正月十九结束)。每部分都以表示时间的词开头,构成各段的总起句、中心句,紧接着围绕中心句列举事例。在教学过程中,初读课文后,先让学生谈谈北京的春

3、节给自己留下的整体印象,再引导学生体会这种结构安排自然流畅、脉络清晰的特点。其次,要引领学生体会详略得当的表达效果。课文先写北京春节的开始,比较简略地介绍了人们做了哪些过春节的准备。有的民俗习惯只一句话带过。如,“必须大扫除一次”“店铺多数关五天门,到正月初六才开张”。紧接着详细描述除夕、初一、元宵三个春节高潮。最后简略交代春节结束。这样写的好处是点面结合、重点突出、主次分明,印象深刻。教学中,要留给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自读自悟,老师适时点拨,达成这一教学目标。然后,要引领学生品读语句,想象画面,领悟表达方法。指导学生抓住自己对课文感受最深的部分潜心品读,把培养语感落到实处。本文有较多的场景描述,

4、有较强的画面感,要指导学生通过有感情朗读,想象画面,领悟表达方法。让学生多联系生活实际,真切地感受到北京的春节不一样的民风民俗,并引领学生理解本课所展示的民俗的内涵春节代表的亲情、乡情、祝愿、期盼,以及由此反映的中华民族的心理特征和文化传统。比如,“这些比赛并不为争谁第一谁第二,而是在观众面前表演马、骆驼与骑者的美好姿态与娴熟技能。”这一画面可以反映淳朴善良、崇尚劳动、热爱生活、追求美好的民族心理特征和文化传统。引导学生学习按一定顺序、有详有略的表达方法,并着重指导学生领悟作者语言表达特点。比如,“腊七腊八,冻死寒鸦”,引用俗语说明北京的春节从一年里最冷的时候开始;再如,“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

5、翠,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双美,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几个饺子。”将叙述和描写融为一体夸赞腊八蒜;又如,“粥是用各种米,各种豆,与各种干果熬成的。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非常自然地用了排比和比喻,把粥比作“小型农业展览会”,说明粥的材料丰富,表达对丰收的自豪和期盼。藏戏一课,按说明事物的不同方面为序,以总分总的关系结构文章。先用三个排比句概括介绍藏戏主要特点:“戴着面具演出”“演出时没有舞台”“一部戏可以演出三五天”。接下来详细写开山鼻祖唐东杰布开创藏戏的传奇故事,“许下宏愿,发誓架桥”“组成西藏的第一个藏戏班子”“在雅鲁藏布江上留下了58座铁索桥,同时,成为藏戏的开山鼻祖”。紧接着介绍藏戏

6、的重要特征“面具”的特点及作用。然后简略地说明其他特色:舞台简朴;剧情靠解说、说唱来描述;开场、正戏、结尾固定的程式;唱腔、动作丰富多彩;演出时间长等。最后用一句话总结全文,点明藏戏这一民族戏剧艺术靠师传身授传承和发展。随着作者条理清楚、有点有面、有详有略的描述,绚丽多彩的藏戏以及它那不可抗拒的艺术魅力展现在读者面前。各具特色的民居一课,详细介绍了特色鲜明的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展示了我国地方民居的多姿多彩,体现了民族的智慧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客家民居是中国南方山区的建筑奇葩,它那独特的风格吸引了众多中外学者、游客甚至美国的军事专家。客家民居首先概括介绍客家民居特点、所在的位置和环境,以及在世界民

7、居中的地位:其样式是“圆形围屋或土楼”,“点缀”说明地处偏僻的山区,“世界民居奇葩”是用比喻和比较来说明客家民居在世界民居中的地位。然后,课文详细介绍了客家民居突出的特点:营垒式的住宅及这样建造的原因和作用。作者用举例子、列数据、打比方等方法,具体生动地说明了营垒式住宅的建材、外观和整体布局等特点。紧接着写圆形围屋按八卦布局排列及其象征意义。最后写圆形围屋内部构造特点及体现出的民俗文化特征。竹楼是傣族人民因地制宜创造的一种特殊形式的民居,具有建材经济、冬暖夏凉、防潮防水防震的优点。傣家竹楼第一段概括介绍傣族竹楼的建筑环境:一幢幢竹楼掩映在凤尾竹和油棕林的浓绿中。第二段写傣族人家“多起竹楼,傍水

8、而居”的传统习俗及缘由:傣族地处亚热带,竹楼具有防酷热和湿气的功能。第三段讲傣族村寨及竹楼的外观特点。第四段说竹楼内部结构简单、宽敞、别致等特点。第五段写傣家建造竹楼时的传统习俗及文化内涵。一家盖房,全村帮忙的习俗,体现了傣家人团结和睦、乐于助人的民族心理和文化传统。和田的维吾尔一课,作者用生动、准确、感情充沛的语言对和田维吾尔人的特点及民族风俗加以介绍说明,表达了对和田维吾尔人勤劳质朴、豁达乐观性格的赞美与歌颂。课文首先讲“我”在和田的一次经历,亲身感受到维吾尔人特有的豪气与乐观。“沙尘暴铺天盖地地撕扯着黑暗中的一切”,飞奔的马车上“一个汉子嘶着沙哑的嗓子在迎风引吭”。作者用拟人手法生动形象

9、地描绘恶劣的天气,反衬出维吾尔汉子的豪气与乐观,表达出“我”的惊奇。第2、3自然段详细介绍维吾尔人热爱土地的程度令人惊叹,“香喷喷的烤肉是在土堡似的土馕坑里烤熟的”,“馕,也是在土馕坑里烤成的”,连牧人最喜欢吃的“库乃其”也是在沙土火灰中烤熟的,而且维吾尔老乡还“喜欢把洗过的衣服直接摊铺在沙漠上晾晒”。课文用列举法说明维吾尔人热爱土地的程度,字里行间透出作者的敬佩和惊叹。第4自然段写恶劣的自然环境并没有扼杀维吾尔人爱美的天性。第5自然段写维吾尔的姑娘漂亮,小伙俊朗,能歌善舞。姑娘“像花儿般绽放在风沙里”,“歌舞已成了他们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生动的比喻和准确的描述,说明了维吾尔人漂亮俊朗、浪漫风趣的特点。第6自然段写维吾尔人喜欢聚餐,目的不在于吃而在于载歌载舞。最后一个自然段与第一自然段前后照应,总结维吾尔人豁达乐观的性格特征:纵使生活再苦,感觉也是甜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