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23876115佤族服饰特点1.ppt.ppt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2428015 上传时间:2023-02-19 格式:PPT 页数:58 大小:15.6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623876115佤族服饰特点1.ppt.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8页
1623876115佤族服饰特点1.ppt.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8页
1623876115佤族服饰特点1.ppt.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8页
1623876115佤族服饰特点1.ppt.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8页
1623876115佤族服饰特点1.ppt.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623876115佤族服饰特点1.ppt.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623876115佤族服饰特点1.ppt.ppt(5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佤族文化,佤族,源于我国古代的“百濮”族群,分布在云南西南部怒山山脉南段,萨尔温江和澜沧江之间的广大山区。,佤族崇拜红色和黑色,服饰多数以黑为质,以红为饰,基本保留着古老的山地民族的特色。,西盟地区的男子用黑布或红布缠头,上身穿无领短衣,裤子短而宽,裤筒一般宽一尺二寸,喜欢赤足。,佤族男子,佤族男子缠红色包头的习俗,据说与对火的崇拜有关。佤族人认为火是力量的源泉,过去每年要以村落为单位,举行取新火祭典。仪式由村寨头人或有威望的长者主持,他们以原始的摩擦方式取火。因为认为火是神圣的,因而火的颜色也是崇高的,于是村寨有身份地位的人就把像火一样的红颜色视为神圣之物缠于头上,以象征自己崇高的社会地位和

2、显示自己神圣的权力。,无领短袖,佤族短裤,佤族赤足男子,各地的佤族男子外出时,常常是身佩长刀、弩弓和铜炮*,挎织花“筒帕”。,弩弓,如果男子不佩长刀会被视为衣冠不整,如果不持*弩则会被认为没有男子气概。因此,佩带长刀,身背*弩的男子一向被看成是男性美与力量的象征。,铜炮,佤族女子,佤族妇女多留长发,饰以银质发箍,有些地区用藤蔑或麻线编织发箍。披肩的长发上常用马尾制作的发网网住,发网上饰有银珠。女子着黑衣、红裙,上衣十分短小,盖胸露腹,无领,对襟,短袖。裙子过膝,常以红色为底,间有黑白绿黄条纹。耳悬银质大耳环,银环一至三个不等,项带二、三个银质项圈和若干彩色珠料,再佩上两三串鸟骨或贝壳制成项链,

3、五光十色,十分耀眼。裸露的腰腹部缠绕若干竹圈藤圈,染成红或黑色,有的还雕饰有许多花纹。,佤族女子长发及银质发箍,佤族女子服饰,佤族女子裙子,佤族女子耳环,佤族女子项链,生活在阿佤山边缘地区的孟连、澜沧、双江、耿马和沧源大部分佤族未婚女子,天蓝色或蓝色是她们的首选服装颜色,梳发盘辫,喜欢将假发一同辫盘于头上,并在乌黑的发辫上常插几朵盛开的山茶或幽香的白露花,有的还在发辫上装饰有两个用多种毛线织成的小绣球,显得活泼可爱。,妇女婚后衣着颜色开始改变,黑色逐渐取代青色或天蓝色。留长发,梳发挽髻或编发辫,以彩线缠发,盘绕头上,再缀以彩色毛线球,比少女时代更加妩媚。老年妇女缠黑布包头,在左侧留有一截包头穗

4、。另外,无论是青年还是老年妇女,她们的衣服上均喜欢缀钉数枚银泡或银质花饰;筒裙边间织有红、褐色几何纹图案;耳坠银质或竹藤质的大圆耳环;颈戴有大小不一的多个银项圈;手腕戴刻有各种花纹图案的银镯;小腿束数道漆色蔑圈;平时上山劳动或赶集,身不离竹编背箩和织花筒帕。,红色黑色服装,盘发,竹藤圈和银发圈是佤族妇女离不开的佩饰。佤族未成年的少女,从出生时算起,每增一岁,即在腰间或小腿处加一竹藤圈。过去许多人认为,从佤族妇女们所戴的竹藤圈个数,就可以判断出她们的实际年龄,故民间流传有“欲知年龄数脚圈”之说,另外,阿佤山的妇女们还非常看重其筒裙的花纹图案,往往把自织的,上面有本民族风情特色图案的裙布视为最佳。

5、常见的传统花纹图案有白鹇鸟翎纹、松鼠牙纹、箭尾羽翼纹、茅草纹等。每一种纹样都代表着一种较抽象的观念,如白鹇鸟翎纹象征吉祥和幸福,松鼠牙纹象征坚强与结实,箭尾羽翼纹象征勇敢与正直,茅草纹则象征刚直与朴实。能织出优美图案,清晰纹样的姑娘不仅为同伴们羡慕、敬仰和仿效,而且往往成为小伙子们迷恋和追求的对象。,筒裙,佤族舞蹈,舂碓舞是在佤族中流传最广、最为普及、几乎每个村寨都会跳的舞蹈。解放后,舂碓舞经加工、整理后已搬上了艺术舞台、上银幕、电视,舂碓舞,敲木鼓舞是广泛流传在佤族村寨中最古老、最有代表性的民间舞蹈之一。当工匠把木鼓制作好后试敲满意了,就把抬入木鼓房上架,接着大家就迫不及待地挥槌敲打。狂欢起

6、舞。,大鼓舞佤语称“根本塔”,历史悠久。“贺新房”是指盖好房子后,庆贺时跳的一种群众性舞蹈。并以此祝愿主人家平安幸福,五谷丰收,免除灾难,甩发舞是广泛流传在佤族妇女中的一种舞蹈。甩发舞的产生年代很久,是属佤族祖传。佤族妇女酷爱长发,以长发为美,并从小习惯长发披肩。每当妇女在水竹槽下用水洗净头发后,就要低头梳妆,甩发晾干、整型;后经人们整理提高而成为甩发舞,毯子舞属群众性的舞蹈。不分时节、场合,特别是男女青年,喜欢在明月下表演。,佤族民歌佤族民歌中,劳动歌、习俗歌、情歌十分丰富,多声部民歌有“玩调”。,佤族的民歌多为羽调式和徵调式,旋律常用La、do、re、或so、do、re、为骨干音,音区偏低

7、,音域较窄。终止式以同音反复特色。节奏以较规整的二拍子为主。结构多为上下句对应式的单乐段或两对上下句构成的复乐段,并在此基础上作小有变化的反复;有的则在曲首加一句甩腔或曲尾加一句衬腔。演唱形式主要是独唱或一领众和,其中领部的即兴性轻强,和部的则地的固定。凡是喜庆和娱乐时就配以简单的舞蹈动作和打击乐伴奏。唱词喜欢用比兴手法而喜欢增铺直叙。,佤族习俗,佤族人豪爽好客,迎接客人以酒当先,认为无酒不成礼。佤族待客敬酒习俗多样。其一是敬酒主人首先自饮一口,以打消客人的各种戒意,然后依次递给客人饮。敬给客人的酒,客人一定要喝,而且要尽力喝干,以表示心地坦诚,否则被认为对主人不敬;另一形式是主客均蹲在地上,

8、主人用右手把酒递给客人,客人用右手接过后先倒在地上一点或右手把酒弹在地上一点,意为敬祖。然后主人和客人一起喝干。佤族民间有不知心、不善良者不敬酒的习惯。每逢儿子出门,客人离去,主人还要打“送亲礼”。即给亲人或客人敬酒,届时主人用葫芦(盛酒器)盛满酒,先喝一口,然后送到客人或远离的亲人嘴边,客人需要喝到葫芦见底,以表示亲情、友谊永远不忘,每逢儿子出门,客人离去,主人还要打送亲礼。即给亲人或客人敬酒,届时主人用葫芦(盛酒器)盛满酒,先喝一口,然后送到客人或远离的亲人嘴边,客人需要喝到葫芦见底,以表示亲情、友谊永远不忘。佤族男女普遍皆纹身,男子多在颈下、胸前、脊背和四肢绘刺花鸟、牛虎图案,妇女则在颈

9、下、胳臂和腿上绘刺各种形状的花草。,佤族善于雕刻。在佤族村寨中,处处可见雕刻有人物或动物的图案。佤族崇善红色和黑色,服饰多数以黑为质,以红为饰,基本上还保留着古老的山地民族特色。,佤族人民喜爱歌舞,常见的舞蹈有圆圈舞、甩发舞、舂米舞等。逢年过节,佤族群众会自动的聚到一起歌舞三天。他们唱歌的调子很多,主要有以木鼓调为主的哀歌,以贺新房为主的喜歌,以芦笙调为主的欢歌,根据不同的内容唱不同的调子。,西盟的阿佤人,每遇有大事,都要剽牛。剽牛是把牛拴在场中央的木柱上,先由山官一刀把牛尾巴砍下来,然后小伙子们一拥而上,争抢牛肉。谁抢到的牛肉最多,谁就是优胜者,特别是抢到牛角者,更被众人视如英雄,以此来表现

10、勇敢精神。,佤族礼仪及禁忌,佤族人爱喝酒。过去佤族喝的酒主要是自制的水酒,现在不仅喝水酒,也喝烧酒、米酒等。酒是佤族待客首要、起码的礼节。佤族敬酒讲究年龄大小,先敬老人,后敬年轻人。敬酒人将酒杯递给客人时,客人一般都要双手接酒杯,然后很有礼貌地回敬敬酒者。敬酒者若推辞不了,可以先抿一口,再把酒杯里的酒加满又敬客人。客人一般不能拒绝敬酒,拒绝敬酒认为是不礼貌的。客人能否喝酒,都要很客气地接过酒杯,先抿一口后转敬给年长者,等年长者喝完,再负责把酒杯交给敬酒者。这样,大家就会把您视为懂礼貌的人。,佤族的菜中,以鸡为贵,用鸡制作的各种菜肴是招待客人的佳品。招待客人的鸡,不能用白羽毛的,否则视为对客人的

11、不礼貌,以后主客关系会逐渐淡漠,客人就不会再来。鸡头也要给最年长者吃,小辈不能抢着吃。年长者一般都要用鸡头看卦,从鸡卦中看客人以后是否还会再来,吃饭时,佤族忌讳饭粒掉在地上。若掉了,一般都要拣起来,不能用脚踩,也不能扫进火塘里。佤族接待客人时,总想让客人喜欢和高兴,客人喜欢,主人更高兴;客人吃得越多,主人越满意,被认为是看得起他,尊重他;若客人过多拒绝主人的盛情,主人有时反而认为您看不起他。这充分体 现了佤族人直爽、热情、好客的民族性格。,有事相帮是佤族传统道德中的要主表现。村寨里任何一家婚丧嫁娶、生孩子、生病等,全寨人都前来帮忙、探视,送酒、米、钱等之类的东西。客人若遇到这一类的事,一般也可

12、自己的条件而定,或买一斤酒或几元钱给主人,以表示自己的一点心意。,不能骑马进寨,须在寨门口下马;忌别人摸头和耳朵;忌送人辣椒和鸡蛋;忌任意进入木鼓房;忌讳送给少女装饰品;忌讳客人在家里坐妇女坐的鼓墩或数钞票;若门前放一木杆,说明家里有病人,忌外人进入。,佤族的节日,“拉木鼓”,所谓的木鼓节,就是佤族制作木鼓的日子,他们看作是盛大的节日。顺便提一句,佤族人民的宗教信仰是原始的,所以他们把木鼓看作是通天神器,能够保佑村寨平安。因此,具有如此神圣地位的木鼓,也只有在重大节日和祭祀活动采用。,佤族认为进入新的一年,不能用旧火,否则会发生火灾,故流传每年接新火的习俗。新火节时间在佤历七八月份,相当于公历

13、四五月份,具体日子由各村寨自由选定,节日时间三至五天不等。,佤族青苗节 5月20日至21日,临沧市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举行佤族青苗节庆典活动,青苗节是四排山乡佤族群众的传统节日,也是当地佤族群众祈盼来年五谷丰收、六畜兴旺的一种方式。,佤族新米节,新米节,是佤族人民最喜爱的节日。在 子刚成熟的时候,各家各户根据头人公布的时间和地点,先到地 采摘一把“头谷”拿回家中。一部分放在备好的 仓 或屯箩,另一部分舂成新米,煮一锅饭,打出7 碗,饭头上各放一块大肉,再打7 碗水酒,一同放在供台上,请天神、地神、山神、谷神、列祖列宗来享用。又点亮7 根香火,念经老人就位做奠祭丁式。接著把供过的新米饭先请老少品尝

14、。佤族认为,老人和小孩是世界上最“乾净”的人,这样做,是对神仙、祖先的尊重,对老人和孩子的珍爱。夜幕降临,同胞们聚在一起,围著灼灼的篝火,伸出油亮的手臂,踏著木鼓强烈的鼓点,韵著调子,通宵达旦地欢度新米节。若有远客,主人便请客人共度良宵。他们把最上等的水酒,最上等的鸡肉烂饭端上来让客人品尝。让你感知这个民族的豁达和忠厚。,新米节的第二天,全寨青年出动修道搭桥,准备好驮运新谷进寨的道路。妇女们更是不闲著,修补谷,屯箩、蔑笆、打扫楼内外的尘土,浆泡棉毯,清洗物件;小孩子好似泥鳅没头没脑地往河 钻。新米节的最后一天,人们尽兴欢乐,青年男女吹著悠扬的口弦,各自寻找著喜爱的情侣。三天过后,人们便开始了紧张的秋收。,谢谢观赏 服工092 刘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