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在河西走廊聆听》阅读训练.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2430342 上传时间:2023-02-19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9.0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散文《在河西走廊聆听》阅读训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散文《在河西走廊聆听》阅读训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散文《在河西走廊聆听》阅读训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散文《在河西走廊聆听》阅读训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散文《在河西走廊聆听》阅读训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散文《在河西走廊聆听》阅读训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散文《在河西走廊聆听》阅读训练.docx(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散文在河西走廊聆听阅读训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在河西走廊聆听苏沧桑从江南到河西走廊,从东海边到祁连山下,地势渐渐隆起,水汽渐渐稀薄,渐渐稀薄的还有人间烟火。面对广袤的高原,轻微缺氧的头脑有点混沌,耳朵却变得灵敏,或并非灵敏,是混沌中生出的幻听。先听见九月的风里响起一声驼铃。正午时分,一匹灰白色骆驼驮着我,穿行在张掖丹霞地貌的壮丽中。骆驼停留在一棵蓬蓬草前,打了一个响鼻,我听见脚下古老的土地响起流水声,叮叮咚咚,像一声声泉的耳语,从骆驼刺和蓬蓬草的叶尖涌出地面,汇集成浩瀚的绿意,幻化成远古时代的汪洋。光阴煮海,时间将曾经的大海煮了几亿年,熬成这片集雄、险、奇、幽、美于一身的地貌,蜜般柔软

2、,糖果般多彩,极地冰川般肃穆。站在彩色丘陵的某个高处俯瞰,我听到猎猎风声里响起苍凉悠远的乐声,嘟嘟克笛孤独的音色,如游刃穿行于风中,引领着长号、提琴、坚琴、定音鼓等,如泣如诉的旋律渐渐恢弘。眼前一层一层的山浪向着同一个方向倾斜,天上一层一层的白云也向着同一个方向倾斜,像一支支队伍在雄浑的音乐里行进,时光之河浩浩汤汤穿过河西走廊。我看见光线急速变幻中一张张年轻的脸,年轻的张骞带着嘱托,开启了出使西域的凿空之旅,年轻的骡骑将军霍去病策马扬鞭,年轻的玄奘独自踏上五万里西行的生死旅途,年轻的一行行驼队掠过地平线上的落日,足印迅速被风沙吹老。历史与今天、东方与西方、古典与现代文明之光在这里闪耀。时间深处

3、,日夜萦绕着一曲曲动人的音律。“张国臂掖,以通西域”,古为河西四郡(张掖、武威、酒泉、敦煌)之一的张掖,是丝绸之路重镇、兵家必争之地,在历史长河中对华夏文明产生深远影响。张掖四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南枕祁连山,北依合黎山、龙首山,荒漠与绿洲共存,南国风韵与塞上风情共生,东西方文化在此交融,没有国界的音乐语言成为交流的使者。北魏时,当地音乐与龟兹乐相结合的秦汉伎,以西凉乐之名流传。唐代,丝绸之路音乐文化交流,孕育出响彻世界的“唐乐”高峰,十部乐涵盖丝路沿线各民族的音乐。甘州边塞曲流入中原后,成为教坊大曲,八声甘州甘州曲等词牌、曲牌流传至今上下两千年、纵横近万里的时空里,河西走廊成为一个音乐的长廊。时间

4、来到二十一世纪,希腊音乐家雅尼创作了充盈着史诗情怀的河西走廊之梦,嘟嘟克笛引领的恢弘旋律,美得让人流泪。“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音乐的交流,是人心的交流。科学告诉我们,物质经过漫长时光与无数组合,才产生了生命,地球经历了四十多亿年的沧海桑田,才产生了人类。人类历史于无垠的时间,短暂只如一瞬,那么,人与人之间为何不争分夺秒去爱?焉支山下,山丹军马场,我不知道一匹解甲归田的军马,是否愿意和我聊聊祖先辉煌的曾经。我试图去识别一匹马的耳语。我轻轻从它的侧面摸上它的脸颊,我将脸贴近它的脸,蹭到了粗糙而柔软的鬃毛,看到了长睫毛下它的瞳孔里浮现祖先们奔驰在辽阔草原上的画面,听到了它的耳蜗里响彻金戈铁马之声

5、。公元前121年,霍去病在此创建了山丹皇家军马场,两千年来,这里见证了一个东方古国的沧桑巨变。九月的焉支山下,大马营草原上万马奔腾,一道道马脊如一望无垠的麦浪起起伏伏,传递着李白的朗声吟诵:“虽居燕支山,不道朔雪寒。妇女马上笑,颜如颉玉盘。翻飞射鸟兽,花月醉雕鞍名将古谁是,疲兵良可叹。何时天狼灭?父子得闲安。”群山偃旗息鼓,人们放马归山,解甲归田,马和诗歌的耳语里有一个相同的暗号:“回家在离军马场一百多公里的民乐,夕阳斜照进一个酒库,一个个巨大的棕色酒缸上,覆盖着一块块异常鲜亮的红敏子,像盖着红盖头的新娘。一个小勺伸进了酒缸,睡了三十年的酒醒T,叹了一口气,吐出一串咕咚咕咚的耳语,浓郁的香味瞬

6、间弥漫开来。我想,从前,它一定是出征酒,万马嘶呜,尘土飞扬,一碗碗烈酒被仰脖喝尽,一只只酒碗被摔得粉碎;它也是庆功酒,团圆酒,被百战归来的人群痛饮,化作眼泪飙飞,化作一场场思念的雪。此刻,它是一杯民间的酒,沁入了寻常百姓日子的酒,像一个静坐于喜宴主桌的老人,微笑着,眼神安详。夜色降临,耳蜗里似乎又有别的耳语响起,却是我熟悉的乡音。东海边江南被桂花树覆盖的娘家小院里,想必七旬母亲正双手合十,喃喃祈祷,每一个晨昏,她心中的话总是:国泰民安。世界安宁,我们才能听得见亲人们的耳语。母亲的耳语是一个涟漪,传给了千万里之外的我,从耳蜗传到心脏,传向四肢,传给车轮,通过车胎与地面的摩擦,传给了我脚下这片古老

7、的土地,并得到了它的回应。于是我听见整个河西走廊上,响着悠长的声声驼铃。(节选自人民日报2019年11月16日08版)7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OA.“嘟嘟克笛孤独的音色,如游刃穿行于风中”属通感修辞,将听觉用视觉来表现,将克笛的乐声比做风中的游刃,生动地描绘了笛声的穿透力。8 .“文明之光在这里闪耀”,“这里”指河西走廊,“闪耀”指张骞出使西域、玄奘西行和北魏、唐代东西方音乐的互融,它们促使中西文化交流。C.第五段从音乐写到生命,在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作用,由上文的河西走廊是文化交流之所自然过渡到下文河西走廊战争频发的多难历史。D.作者通过美酒将历虫和

8、现实联系起来,运用实写的手法借酒表达了对历史上征战边疆的将士们的赞美之情,同时也暗含古人对和平的渴望。8 .这篇散文在结尾处提到母亲的耳语,请问在文中有什么作用?(6分)答:9 .认真阅读这篇散文,分析为什么要以“在河西走廊聆听”为题?(6分)答:答案分析:7 .Do【解析】“运用实写的手法”错,“我想,从前,它定是出征酒,万马嘶鸣,尘土飞扬,一碗碗烈酒被仰脖喝尽,一只只酒碗被摔得粉碎;它也是庆功酒,团圆酒,被百战归来的人群痛饮,化作眼泪飙飞,化作一场场思念的雪”,这处是联想,作者面对美酒联想到历史,并由此表达情感,从写法看上属于虚写。(3分)8 .文章通过母亲的耳语,表达了广大百姓的心声:希望国家富足,人民安宁。文章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