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思想品德试卷分析.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思想品德试卷分析.ppt(2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中考思想品德试卷分析,一、试题的主要特点,1稳中求新,具有创新之美。试卷打破“新瓶装老酒”的陈规,力求试卷创新,通过精心选择材料,巧妙设计问题,精心编排语言,科学组织内容,给人一种焕然一新的感觉。创新,堪称为试卷的主色调。(1)精心选材,科学嵌入。试卷选材紧扣时政热点与社会焦点,精选对教材内容最有说服力与穿透力的典型材料,合理布局,科学设计,使试卷洋溢着鲜明的时代特色。如第4题钱学森的崇高品德、第10题校园安全、第14题花车游行等。(2)委婉的设问方式,让人回味无穷。选择题第7题的设问“体现依法治国前提的是”,该设问委婉巧妙,含而不露,引人入胜,对增强学生的分析能力与解题技巧大有裨益。第17题
2、第(2)问中“冤家”一词,拟人化地设问手法,使人耳目一新,极大提高了学生答题的兴趣。,2以人为本,具有人文之美。试卷的文本体现了强烈的人本化设计风格,阅读试卷,试卷以其独特的视野,精选具有深厚人文道德与崇高人性光辉的材料,给人以强烈的心理体验,让人震撼,唤人觉醒,做一遍题,就好像得到一次无声的心灵陶冶,经历一次人生的洗礼。人文之美,是试卷的灵魂。(1)人性化的语言表述,使试卷显示出“铁面柔情”。试卷的内容呈现出浓厚的对话气息,“于无声处听有声”,妙不可言。卷首语“没有知识之光”的语言似在温情召唤;“哪些安全隐患”显示关注;“我们能做哪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似在相邀同行(2)试卷图文并茂,内容简洁、
3、平易近人,散发着浓浓的人文气息。答案开放多元,使学生在答题时,有话可说,有话能说,尽量想说,尽显人文关怀。,3贯彻导向,具有思想之美。试卷内容蕴含具有鲜明的思想性,育人于无形,这是试卷的核心。试卷立意高远,注重试卷的教育价值,强化对学生的“三维目标培养”,体现了把考试作为德育主阵地的崇高责任与良好愿景。(1)运用感性材料,设置德育载体,激发学生体验,促进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良性发展,为人的全面发展奠基。如第1题培养家庭美德,第2题树立顽强毅力与责任感,第4题对生命的重视,第4题树立爱国主义、诚信、自信、终身学习的品德。(2)贴近学生的生活实践,紧贴学生的成长历程,加强对学生德育的针对性
4、,有的放矢,重视实效。如第1题同龄人的感恩行为,第8题享受网络文化,第10题校园安全等,设问和答案都与学生的生活实践、生活经验紧密相连。,4科学布局,具有内涵与结构之美。试卷内涵丰满,结构流畅,整体完美,布局和谐。(1)题型覆盖面广,知识的密度较大,突出重点,适当兼顾难点。试卷内容贯穿“心理与品德”、“法律与秩序”、“国情与责任”以及时事等学习内容,属于“心理与品德”范畴的是第1、2、3、4、10题,属于“法律与秩序”范畴的是第6、7、8、9、10题,属于“国情与责任”范畴的是第11、12、13、14、15、16、17题。(2)卷面布局合理,排列美观,题型形式活泼;难易度比例适中,既考查双基,
5、又考查学生的能力;注重知识与能力的双重掌握,从不同角度全面考查学生的学习效果。,值得完善的方面:,主要是多数客观题太容易,区分度太底,只有0.28;有些主观题的设问不够规范、严谨、科学,如第10题第二问“谈谈你所在的学校存在哪些安全隐患?”设问有“成人化”的嫌疑,若改为“你认为学校现在可能存在哪些安全隐患?”或“你怎样为自己营造生命的绿色安全屏障?”这样试题会更好;第14题“请运用思想品德课所学知识,谈谈你的感想”,设问过于宽泛,指向不够明确;第17题第二问“我们为什么能够将这对过去冤家融为一体?”设问使用的是“完成时”,我们认为这样不妥,应该指向“进行时”甚至“将来时”,如“我们应怎样将这对
6、冤家融为一体?”这既符合社会的发展现状,又有利于触发学生的思维,激发主人公的参与意识。,二、考试成绩数据分析,表一:分数段分布情况分析表,从分数段的分布情况来看,及格至良好段的人数最多,占50.42%,而尖优段的人数较少,只占3.63%,说明试卷既符合水平考试的要求,又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选拔考试的功能。,表二:选择题、非选择题成绩分析表,选择题的平均分、得分率、及格率、优秀率都偏高,试题容易,区分度较差,基本上是送分题;非选择题的各项评价指标则较好,考生的素质差异能明显得到甄别。,表三:试题难度评价表,难度系数在0.60及以上、属于较易的试题有14题,分值是46分,占65.71%,而难度系数在
7、0.39及以下、属于较难试题的只有1题,分值是6分,只占8.57%,说明整份试卷比较容易。,表四:试题区分度评价表,区分度在0.40及以上、属于优秀的虽只有6题,但分值却占52.86%,而区分度在0.200.39之间、属于良好和合格的没有试题,区分度在0.19及以下、属于较差的有11题之多,分值占47.14%,说明试题没有梯度,多数试题的区分度较差。,三、学生答题质量分析,1第一板块:“全面发展,铸就美好人生”。第1、2、3题是选择题,比较容易,考生只要有良好的考试态度就能正确地选出来。第4题主要通过钱学森的感人事迹来考查学生对诚信、爱国、自信自强、终身学习(或创新精神)等方面知识的掌握情况,
8、试题与答案属于高起点低准入,试题难度不大,该题考试得分情况如下图。,第5题巧妙地运用课标有关内容,结合2010年“上海世博会”这一重大事件构思了一个“世博人家”的漫画,设计了富于趣味性、人文性的问题“应以怎样的态度和行为接待来自远方的朋友?”这一问题的设置让学生很明白答题的方向,能在轻松愉悦的心境下答题。该题主要考查中考说明中“懂得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以平等的态度与其他民族和国家的人民友好交往,尊重不同文化与习俗”这一内容。该题考试得分情况如左图。,第5题巧妙地运用课标有关内容,结合2010年“上海世博会”这一重大事件构思了一个“世博人家”的漫画,设计了富于趣味性、人文性的问题“应以怎样的态
9、度和行为接待来自远方的朋友?”这一问题的设置让学生很明白答题的方向,能在轻松愉悦的心境下答题。该题主要考查中考说明中“懂得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以平等的态度与其他民族和国家的人民友好交往,尊重不同文化与习俗”这一内容。该题考试得分情况如下图。,2第二板块:“依法治国,撑起安全天空”。第6题主要是考查学生对隐私权的了解,但一些版本教材对隐私权的涉及很少甚至根本未涉及,平时教学复习时,未依据课程标准予以补充,导致学生失分。第7题考生平均分稍低,学生失分的主要原因是没有正确理解题干中“依法治国前提”指的是立法、制定比较完备的法律,把“依法治国”与“依法治国的前提”等同起来,所以选B、C、D均有,学生
10、失分较为严重。第8题考生失分情况大体与第6题的失分情形相类似,主要是部分版本教材对网络文化的涉及少甚至根本未涉及,平时教学复习时未依据课程标准予以补充、拓展,导致了学生失分。第9题是容易题,考生只要有良好的考试态度就可以正确地选出来。,2010年3月以来,校园安全引起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全国各级各类学校都非常重视,并采取了积极的切实可行的措施保护校园师生安全,第10题就是以该社会热点、焦点作为素材设置的考题,有非同一般的意义。让学生感受到安全重于泰山,须警钟长鸣,牢记于心。因为初中毕业后的学生,绝大多数还会去高一级的各类学校继续学习。特别是第(2)问“请结合实际,谈谈你
11、所在学校存在哪些方面的安全隐患?”让学生都有话可说,让学生感受到不但要关注自己个人的安全,还要关注他人、学校的安全,乃至整个社会的安全,增强学生学校主人翁的责任意识,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的思想行为。使得考生的答题过程既是一次能力提高的过程,更是一次思想道德升华的过程。大处着眼,小处入手,高起点,低准入,将最终落脚点放在贴近学生自己的生活实际。该题考试得分情况如右图。,3第三板块:“团结统一,尽显中华盛世”。,第11、12题是时事政治题,在中考时事政治学习资料中可以查到。第13题是容易题,考生只要有良好的考试态度就能获得满分。第14题的素材来源于国庆60周年庆典,精彩亮相的“彩车”这个2009年我国
12、重大事件,展现了中华民族是一个和睦、团结、统一的大家庭,对学生进行民族团结教育,贯彻了中宣部、教育部、国家民委联合发出的要求各级各类学校深入开展“民族团结教育”主题活动,将民族团结教育教学内容纳入小学阶段考查和中考、高考及中职毕业考试范围的通知精神要求。主要考查了: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我国的新型民族关系、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一国两制”、实现祖国和平统一,加强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是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责任,公民要自觉履行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的义务等内容。但问题的设置是“请运用思想品德课所学知识,谈谈你的感想”,设问过于宽泛,若能把问题
13、设置得针对性强一些、指向性明确一些,应该会更好。该题考试得分情况如下图。,4第四板块:“科学发展,促进绿色崛起”。第15题是容易题,考生的平均得分也高。第16题是一道组合性选择题,少数考生粗心大意导致失分。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是省委、省政府的重手之笔,是全省人民的大喜事,是国家从全局战略和长远发展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第17题就是以此重大社会热点、焦点问题作为素材设置问题,突出思想品德学科的德育功能,深化了试题内容的教育内涵,发挥了试题积极的价值导向作用,充分体现试题的育人功能,浓郁的江西地方乡土特色。三个设问体现出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即“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的逻辑思维顺序,做到知行统
14、一,知识、能力、觉悟的统一,体现了思想品德学科的三维目标。,第17题第(1)问,90%的学生答题时都没有想到“中国是一个和平、合作、负责任的大国”这个知识点,原因虽然与学生不注意“感悟大国风范”这一小标题有关,但我们认为也与其下面的一段文字材料表述有关系,若能表述得更加明确一些,把一些发达国家对保护世界环境不太愿意承担责任、我国在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变化大会上的承诺、国务院正式批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使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等内容表述出来,考生答题时就能够答到“中国是一个和平、合作、负责任的大国”这一知识点。第17题第(2)问解读核心词汇中的“相关链接”对学生解题意义不大,只能让学生在
15、很短的政史考试时间里拓宽知识面。该题考试得分情况如右图。,四、教学复习建议,1.德高为范注重师德的教育力量。在对教学过程与学生考试状况的深刻反思中,我们发现,思想品德课程目标的实现与学生对教师形象感观正相关,学生的学习心理带有很强的感情色彩,他(她)对教师的亲近程度、信任程度及认可程度将很大程度上决定自己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在教学反思与对试卷分析中,发现学生存在被动学习的心理与枯燥学习心理,反映在考试中学生不愿答题,试卷空白,懒于审题,随意书写,知行背离等,这与学生对教师形象感观密切相关。我们认为师德是一种深厚的教育资源,也是一股强大的教育力量,教师本身就是一本活生生的德育教材。教师应以崇高的师
16、德、无私的博爱、巨大的亲和力和向心力,营造了和谐的师生关系,达到潜移默化、育人无声。,2.勤于跟踪把握时政热点与社会焦点,坚持情境教学。,思想品德课教学,常教常新。时政热点与社会焦点是常态的考试材料,也是课堂教学的鲜活的情境与载体,为道德教育提供了实实在在的感性材料,也是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话题,勤于跟踪,把握时政热点与社会焦点,坚持以时政热点与社会焦点的情境教学方式,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心理体验,启发学生独立思考,活化多元思维方式,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道德陶冶。在中考试题中,时政热点与社会焦点会被合理运用,近年来的中考试题都是以该年度重大时事热点为载体来考查学生运用知识分析解决实际
17、问题的能力,如今年钱学森的故事、国庆60周年花车、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战略等。因此,结合时政热点与社会焦点问题进行教学,应是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常态。,3.善于整合打破藩篱,整合教材知识,建立知识网络体系,夯实“双基”。,思想品德教材内容围绕成长中的我,我与他人,我与集体、国家与社会,法律与国情等内容而展开,教材内容之间是彼此联系,相互穿插,互相镶嵌的。从中考试题及参考答案来看,答案呈现出知识点多元化、交叉性、互补性,如第17题第(2)问,涵盖可持续发展、依法治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改革开放等知识点,第10题第(1)问,涵盖九年级、八年级、七年级教材的不同观点。因此,在我们教学与复习过程中,要善于整合
18、知识,打破教材藩篱,整合教材知识,建立起新的知识网络体系,理顺知识点,寻找知识点的对应关系,注重对知识的融会贯通和理解运用,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逻辑归纳、深刻理解和灵活运用。这样更能夯实“双基”,避免学生在答题时断章取义,思维片面狭隘。,4.贴近生活,知行合一引导学生做有意义学习的主人。,新课标要求教学应注重学生生活经验与社会实践的联系,提倡实践性。生活即教育,社会即课堂,教和做合一,我们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生活实践,克服传统教育脱离生活,甚至与生活相对立的弊端,让学生在生活中观察、体验、品味和审美,在鲜明的直观的外部力量下获得自我体验、感染情感、塑造心灵。中考试卷第17题第(3)问的低碳行为
19、的例举、第10题第(2)问校园安全隐患的例举,都呼应了新课标的实践性的要求。,5.资源共享积极参与教育资源交流平台,集思广益。,在与老师的日常交流过程中,我们深切体会到教育合力的必要性。作为教师个体而言,对教材的重新整合的能力有限,专题的设计不够完善,课堂教学欠优化等,而在与同行交流过程中,对方的宝贵经验会令人如梦初醒,大有裨益。作为教师,不应该困于一寓,要积极参与教育资源交流,接受资源共享,实现自我完善。,6.授人以渔加强方法指导,学会自主学习。,通过对试卷的分析,我们发现学生答题存在的审题不清、不懂设问、关键词缺乏、观点无法自如运用、答题不规范、口语作答等问题,主要是因为我们在教学中忽视方法指导的结果。为此,在教学工作中,要注重方法指导,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与习惯,学会阅读、善于反思、养成理论联系实践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他们学会审题、学会理性认识设问的不同变式,学会发散思维;培养作答的良好规范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