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当.ppt.ppt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2434120 上传时间:2023-02-19 格式:PPT 页数:31 大小:3.8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瓦当.ppt.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瓦当.ppt.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瓦当.ppt.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瓦当.ppt.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瓦当.ppt.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瓦当.ppt.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瓦当.ppt.ppt(3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民族艺术研究与考察,-瓦当,目录,1.瓦当简介2.瓦当的起源3.瓦当的功能4.瓦当的历史5.瓦当的种类6.各朝代的瓦当7.汉代瓦当详解8.瓦当的传世珍品,9.中日韩瓦当的共性10.瓦当艺术价值11.瓦当文化小结,瓦当俗称瓦头,是古建筑的构件,它是古代房屋筒瓦出檐一端的装饰品。瓦当的形状有圆的,也有半圆的,是筒瓦顶端下垂的部分,一般称为筒瓦头。瓦当的作用是用以蔽护屋檐,其瓦筒部分则遮挡了两行板瓦之间的缝隙,防止了屋面雨水渗漏,增加了建筑物的牢固和美感。成为具有双重功能的珍宝起着保护木制飞檐和美化屋面轮廓的作用。屋檐最前端的一片瓦为瓦当,瓦面上带著有花纹垂挂圆型的挡片。瓦当的图案设计优美,字体行云

2、流水,极富变化,有云头纹、几何形纹、饕餮纹、文字纹、动物纹等等,为精致的艺术品。,瓦当简介,瓦当起源,中国的瓦当最早起源于西周时期(公元前11世纪公元前771年)。约在春秋(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晚期形成了比较完善的模式,并成为一些大型建筑的重要构件。最早的瓦当集中发现于陕西扶风岐山周原遗址,这里是西周的发祥地,多为素面半圆形瓦当,个别的有重环纹半瓦当。周代人们便发明了瓦。西周中晚期周原(今陕西扶风)上的建筑已经有瓦当使用。战国时期,城市建筑业的日益发达,随之引起了砖瓦制陶工艺的发展。最初的瓦当是半圆形的,称半规瓦,秦代的瓦当由半圆发展为全圆形。而汉代,则流行用圆瓦当。汉代瓦当的制作较

3、战国时期更为兴盛。著名的宫室建筑,大多有烧制砖瓦的陶窑,进行专门设计和生产。瓦当图案的题材多种多样,基本以祥瑞纹样为主,有动物,卷云和文字纹等几种,,瓦当的功能,瓦,即具有圆弧的陶片,用于覆盖屋顶;所谓“当”,据解释:“当,底也,瓦覆檐际者,正当众瓦之底,又节比于檐端,瓦瓦相盾,故有当名”。瓦当是瓦的头端,瓦用于中国古代建筑的屋面,主要功能作用是防水、排水,保护木构的屋架部分。在实用上,既便于屋顶漏水,起着保护檐头的作用,也增加了建筑的美观。其样式主要有圆形和半圆形两种。瓦当是古代建筑用瓦的重要构件。,瓦当的历史,不同历史时期的瓦当,有着不同的特点。西周的瓦当种类已不少,最大的每个长约50厘米

4、,宽约30厘米,厚约1.5厘米。西周瓦当一般多为素面,少数装饰着简单的雷纹。战国时期千丈之城和万家之邑到处可见。城邑的扩建促进了建筑陶瓷业的迅速发展。齐、楚、燕、韩、赵、魏诸国还大力推广应用印纹、刻划、暗花、堆贴等瓦当装饰工艺。燕齐等国多为半瓦当,燕国瓦当多见饕餮纹、双龙纹、双鸟纹等,齐国瓦当多见树木骑马纹,各种形态的云纹,楚韩赵魏等国瓦当多见云纹、奔鹿、玄鸟、豹纹和莲花纹、葵纹等。,西周 素面瓦当,战国 云纹瓦当,秦瓦当纹饰取材广泛,山峰之气、禽鸟鹿獾、鱼龟草虫皆有,图案写实,简明生动。这时的瓦当纹饰以动物形象居多,画面与写意相融,图案构思巧妙,有将画面一分为二、也有一分为四的,在对称中求变

5、化,均衡自然,富于生气。汉代瓦当在工艺上达到顶峰。纹饰题材有四神、翼虎、鸟兽、昆虫、植物、云纹、文字及云与字、云与动物等。出现了以瓦当心乳钉分隔画面的布局形式。带字瓦当有1字至12字不等,内容有吉祥语如“长乐未央”、“长生未央”、“与天无极”等,也有标明建筑物名称与用途的。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瓦当当面较小,纹路以卷云纹为主,文字瓦当锐减。在唐代,莲花纹瓦当最常见,文字瓦当几乎绝迹。宋代开始用兽面纹瓦当,明清多用蟠龙纹瓦当。,秦 双兽瓦当,汉 长生未央,瓦当的种类很多。就质料区分:瓦当主要有灰陶瓦当、琉璃瓦当和金属瓦当。灰陶瓦当最古老,也最普通,从西周到明清始终是瓦当中最主要的品种。大约唐代以后出现

6、了琉璃瓦当。琉璃瓦当是在泥质瓦坯上施釉烧制而成的,颜色有青、绿、蓝、黄等多种,都是用于等级较高的建筑物。宋元明清时期,个别建筑物上使用了金属瓦当。金属瓦当有铸铁、黄铜和抹金的三个品种。就形制区分:瓦当有半圆形、圆形和大半圆形三种。西周的瓦当都是半圆形的,春秋战国时期的瓦当以半圆形为主,但已经出现了圆形的。在秦汉时期,圆形瓦当占据主流,半圆形瓦当逐渐被淘汰,到东汉时终于绝迹。大半圆形的瓦当出现于秦代。秦始皇陵北2号建筑基址出土一件直径61厘米,高48厘米的夔纹大半圆形瓦当。当面图案由两条造型奇异的夔纹组成,两夔左右对称,姿态矫健,气韻生动,具有很高的装饰艺术价值。文物考古界誉之为瓦当王。,瓦当的

7、种类,琉璃瓦当,灰陶半圆形瓦当,就纹饰区分:瓦当可以分图案纹瓦当和文字瓦当两大类。秦始皇内城西墙出土的云纹图案瓦当,直径15厘米,当心为一圆钮,圆钮周围有一圈小乳钉纹,心外对称均衡地分布着四朵蘑菇形云纹,给人一种强烈的规范化、程式化的美感。两汉时期盛行文字瓦当。瓦当文字数从一字至十二字不等,但目前尚未十一字瓦当。文字瓦当以四字者为最常见。东汉以后,文字瓦当日趋衰落;从瓦当实物来看,文字瓦当字数不拘,从一字到十余字均有,纹饰图案各异。它们一个共同特点是组成一个完整的画面。无论文字与纹饰均能巧妙布局,排列组织匀称和谐,特别是文字瓦当充分利用了中国汉字结构的艺术特色。,图案纹瓦当,文字瓦当,西周早期

8、多为素面半瓦当,也有重环纹纹饰。齐国瓦当,现在已知的品种将近千种,规制不同,纹饰亦不相同。齐国一直为东方强国,所以国内安定的局面,繁荣的经济更为瓦当造型艺术提供了良好的滋生条件。使其得以以发达的先齐文化为基础,对当时的社会生活进行了广泛全面的反映。齐国瓦当出土范围之广,纹样品种之丰富,艺术风格之独特,在当时的诸侯国中也是绝无仅有的。齐瓦当生动的造型、丰富的图像、流畅的线条、隐隐流散着一种泱泱大国之风。它的天真奇肆、舒卷自如的艺术表现风格,又对接踵而至的汉画像石画像砖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或者说在继之秦汉以后的各代多门类艺术中,我们都还可以窥视到齐瓦当所弥漫出的流风余韵。,周代 四神瓦当,各朝代瓦

9、当 周代齐国的瓦当,战国时期城邑的扩建促进了建筑陶瓷业的迅速发展。齐、楚、燕、韩、赵、魏诸国还大力推广应用印纹、刻划、暗花、堆贴等瓦当装饰工艺。战国时期,中国历史发生重大变革,随着社会经济的繁荣,生产工艺的进步,各诸侯国的重要城市进一步发展,宫室建筑也较多使用了瓦材,瓦当造型与题材出现了质的飞跃。也造就了鲜明的地域特色。,战国时期瓦当,秦始皇(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10年在位)统一六国后,瓦当在图案形态和题材内容等方面,都发生了很大变化,更加丰富多彩。秦代主要盛行动物图案的瓦当。秦代瓦当纹饰在表现和雕塑手法上,亦具有明显的时代色彩。以画象图案瓦当为例。战国时多为独行侧身,单耳卷尾的图形,平面凹

10、凸的雕塑手法,块面感觉比较单纯,秦及汉初,瓦当上的动物图形组合对称,富于装饰性。以阴文线雕,点线变化巧妙,有着明快写实的气韵。王莽及东汉时期,白虎宽厚的斑纹,朱雀细褥的羽毛,都以半圆浮雕手法刻画的惟妙惟肖,栩栩如生。表现的题材也更为广泛,如蟾蜍、玉兔、螳螂等等,显得丰富多彩。,秦鹿纹代瓦当,秦卷云纹代瓦当,秦代瓦当,由于佛教文化与中国主流文化的日益融合,佛教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方面。就瓦当而言,莲花纹瓦当已成为隋唐瓦当的绝对主流。在唐代无论是佛教的寺院还是皇家的宫殿,主要使用莲花纹瓦当。另外还有忍冬纹瓦当以及少数的佛像瓦当。其它还见到兽面纹瓦当。莲花纹瓦当主要分为:单瓣莲花纹瓦当单瓣莲花纹和复瓣

11、莲花纹瓦当 单瓣莲花纹瓦当在初唐以及中晚唐多见。莲瓣较为低平,数目增多,一般在10瓣以上,几乎失去了莲花的本来面目。复瓣莲花纹瓦当主要流行于盛唐时期,反映了富于自信、勇于创造的时代,不但在诗歌、书法、雕塑、音乐上而且在瓦当艺术上都抹上了浓郁、健康、瑰丽的色彩。其莲瓣凸起饱满短状,绝无削薄草率之感。,花纹瓦当,羽人瓦当,唐代瓦当,每一个时代的创造物和艺术品都是其社会物质文化水平和精神风貌的反应。汉代施瓦当艺术登峰造极的时代,这是建立在统一的封建大帝国物质和精神所发展的基础上的。汉代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西汉初年,经过了70余年的休养生息,国力得到逐渐恢复,经济文化有了新的发展。建筑方面也取得

12、了很多重要进展。西汉时期的宫室台榭之类建筑,在继承秦代基础上,规模更为壮丽宏大,已国都长安为中心的宫殿建筑,如长乐宫、未央宫、明光宫、北宫、桂宫、建章宫以及上林苑,各抱地势,连属成群,华丽豪奢,每处能容“千乘万骑”,可见当时建筑的规模之宏伟。而在这些建筑上必用瓦当以显示皇家的气派与威严。这就为瓦当在汉代大放异彩奠定了广阔的发展基础。,汉阳陵出土的长乐未央瓦当,汉代瓦当的历史背景,汉代瓦当,秦汉瓦当是我国古代瓦当艺术中的珍品。汉代瓦当中较常见的文字瓦当,书法不拘一格,烂漫天真,气韵安定,丰满舒畅,艺术价值很高。从文字内容来看,以建筑之名,如“长乐”、“未央”、“上林”等。以吉详语之名,如“长乐无

13、极”、“延年益寿昌”、“长生吉利”、“万岁未央”等。以表明墓葬之名,如“高祖万世”、“长陵西神”、“殷氏冢当”等。以记事之名,如“汉并天下”,“单于和亲”。也有特殊的,如“盗瓦者死”。从结构形式来看:有一个单元结构,如“卫”、“冢”、“李”等;二单元结构,如左右结构的“千秋”、“未央”,上下结构的“甘林”、“冢上”等,讲究对称美;四单元结构形式在汉代文字瓦当中最为常见,将圆分为四部分,每部分安排一字或两字,画面四方连续,产生一种整体的美感;此外,还有多单元和无单元结构,如无单元的“与华无极”、多单元的“千金宜富景当“等,汉代文字瓦当是中国文字瓦当艺术的集大成者,它运用文字线条的依让伸缩,形成一

14、种变化无穷的美的旋律。,四单元结构 文字瓦当,代表作品:龙纹瓦当 西汉汉长安城遗址出土。直径19.5厘米,边轮较宽,当面为一鼓目长髯,张牙舞爪的盘龙形象,龙身饰细密的鳞甲。蟾蜍玉兔瓦当 直径18厘米,边轮主齿轮状。当面主纹是蟾蜍和玉兔,蟾蜍圆目鼓腹,身后有短尾,四肢屈张作跳跃状,玉兔鼓目长耳翘尾,作腾空奔跃状,周围衬以蔓草纹,盖取一于民间传说月宫里的蟾蜍、玉兔形象。四神纹瓦当 由各饰青龙、白虎、朱雀、玄武纹的四种瓦当组成,分施于东、习、南、北不同方位的殿阁之上,汉长安城遗址多有出土。,龙纹瓦当,汉瓦类型之图像纹瓦当,代表作品:云纹瓦当云纹瓦当是西汉瓦当中数量最大的一类。其花纹特征是:当面中心多

15、为圆钮,或饰以三角、菱形、分格形网纹、乳钉纹、叶纹、花瓣纹等。云纹占据当面中央大面积的主要部位,花纹变化十分复杂多样。据主纹云纹的主要变化,大致分为卷云纹瓦当、羊角形云纹瓦当等类别,云纹瓦当,汉瓦类型之图案纹瓦当,代表作品:卫字瓦当 传世很多,大都出自汉长安城遗址。当面为一“卫”字,通常占满当面。有的“卫”字较小,字外有一周网纹。有的当面或涂朱色,或涂白垩。如在陕西淳化县凉武帝村甘泉宫遗址的一件,直径15厘米,边轮宽1.2厘米,当面为隶书的“卫”字,从出土地点来看,应属汉甘泉宫卫尉官署所用之瓦。文字瓦当是汉代的主流,其内容之丰富自不必说,其高妙的书法价值更被历代文人墨客推崇备至。书画同源,书法

16、是中国独有的艺术种类和审美对象,它已经化了的线条美,,“千秋万岁”瓦当,汉瓦类型之文字瓦当,汉代瓦当纹饰的题材是十分丰富的,瓦当纹饰的取材几乎囊括了天上、地下、神话世界和人间生活的各个部分。从幻想中的猛兽饕餮、龙凤、四神图腾,到自然界各种飞禽走兽,花草树木,房屋、人物、云彩以及各种抽象的几何线条,组成的图案和文字表达出的各种思想观念和情感等等,描绘出了一个龙飞凤舞、鹿奔虎啸、鸟飞鱼跃、祥云缭绕、无杂陈的极为丰富饱满、充满着非凡活力和旺盛生命力的异常热闹世界。以艺术特有的敏感触觉,在极其有限的空间内容纳社会生活中政治的、经济的、文化思想的、宗教幻想的各种内容。,四神瓦当中的白虎瓦当,汉代瓦当纹饰

17、的取材美,汉代瓦当纹饰的造型美,瓦当艺术也是一种造型艺术,除瓦当自身体积的造型外,更重的是纹饰的造型。中国古代瓦当一般都是半圆形和圆形,圆弧是一种富有动感和韵律美的造型,方圆结合的呼应和统一,增强艺术形形象的整体性的美感。汉代艺术的浪漫色彩在瓦当的造型上被很好的贯彻,融汇进去了。如四神翼虎、蟾蜍与玉兔纹瓦当,完全是粗线条、粗轮廓的大手笔,不做任何细部的直接描绘,长短不合的比例,直线,棱角,方形又是那样突出,缺乏柔和,看起来是那样笨拙古老,姿态不符常情。但这一切却增加了它们力量、气势的美,构成汉代艺术古拙质朴的风格,简而不俗,夸而不饰,饰而不诬。,汉阳陵千秋万岁瓦当,瓦当是兼实用与装饰为一体的建

18、筑配件。古代瓦当纹饰不论是中轴线对称结构,辐射圆旋结构还是任意灵活性结构,却力图作到主题突出,结构均衡,并顾及装饰效果的最大发挥。中轴对称结构:大多数瓦当纹饰是讲究对称的。这种对称结构是中国古典艺术的传统特色。辐射圆旋结构:图案瓦当主要采用这种结构,以圆心为中心,向四面八方伸出辐射线,如太阳纹。任意性结构:动物图像纹饰主要是这种任意结构,画面舒展自由,不拘一格。都有一个主体纹饰满幅而来。,汉代瓦当纹饰的结构美,汉代 且富当贵瓦当,汉代瓦当纹饰的艺术性,瓦当文字多为篆书,也少见隶书,在圆这一特定范围内,以圆就势,促长行短。互为辟就,不取方正。充分发挥了篆文书法的装饰艺术效果。据统计,瓦当篆文的变

19、化就有120种之多,可谓奇丽壮观。篆书之美是建立在从象形基础上演化出来的线条章法和形状结构之上,即在于它们曲直适宜,纵横合度,结体自如,布局完满。瓦当书法正是利用有限的空间淋漓尽致地体现了这种美,达到了与印章异曲同工的艺术效果。此外,瓦当文字还有少量运用美术变体如鸟虫篆书的,如“永受嘉富”瓦当,秀丽茵蓐,遒劲苍茂,尤为奇特。,汉并天下瓦当,汉代瓦当是在秦代瓦当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与秦瓦当相比,汉代瓦当不仅数量多,而且种类更加丰富,制作也日趋规整,纹饰图案井然有序。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文字瓦当的大量出现,不尽完善了瓦当艺术,同时也开辟了一个全新的艺术领域和研究范围,更加鲜明的反映当时

20、社会经济、思想意识形态。总之,汉代瓦当以其数量之多,质量之精,时代特征之鲜明,文化内涵之丰富,把中国古代瓦当艺术推向了最高峰。同时也为我们研究汉代的历史创造了第一手资料,更直接,生动地了解汉代的艺术成就。也为我们现代美术发展提供了素材,和借鉴之本。,汉代瓦当意义,瓦当的传世珍品,十二字瓦当年代西汉规格直径16.4厘米出土年份1953年陕西省西安市出土现状陕西历史博物馆藏模制。边轮较宽,内饰弦纹一周。主纹以阳文篆书十二字:“维天降灵,延元万年,天下康宁。”分三行竖列,行间及四周衬以乳钉及四叶纹。语句以“灵”、“宁”两字为韵,篆体有方、圆两种,蜿曲刚劲,秀整可爱,整体布局协调,纹饰随圆形当面而变化

21、。系汉代吉祥颂辞,表达了当时人们意识中“天命”、“神授”及“千秋万岁”永恒不变的思想。,甲天下瓦当年代西汉材质陶质规格直径19.8cm现状现藏故宫博物院此件瓦当面上部为一马一鹿图案,左右并列,下部“甲天下”3字凸起,篆书体。“甲”作序数时为第一的代称,文选张衡西京赋:“北阙甲第,当道直启”,李善注引薛综曰“甲,言第一也”。,汉并天下瓦当年代西汉材质陶质规格直径17cm现状现藏故宫博物院此瓦当面“汉并天下”4字凸起,篆书体。汉书贾邹枚路传记:“夫汉并二十四郡,十七诸侯,方输错出,运行数千里不绝于道。”董仲舒传中言“今陛下并有天下,海内莫不率服,广览兼听,极群下之知,尽天下之美,至德昭然,施于方外

22、。夜郎、康居,殊方万里,说德归谊,此太平之致也。”“汉并天下”有称耀之意。,千秋万岁瓦当年代西汉景帝时期材质陶质规格残长57cm;瓦当面径18cm现状现藏于陕西汉阳陵考古陈列馆说明汉阳陵南阕门遗址出土“千秋万岁”文字瓦当出土于汉阳陵,圆瓦中心有下周起圆芯,四方起双阳线将当面四等分,每格填有一字,为自右向左直读书写。十分巧妙地应用文字作为装饰,具有图案美。当面文字具有图案化特征。边际起有弦文,瓦当边沿平整宽厚。整体风格自然、安详、质朴。,中、韩、日三国最新考古资料阐述了瓦当艺术在中、韩、日三国不同时期的兴衰情况,其中特别论及东亚地区不同国家之间的瓦当文化交流、艺术与宗教之间的关系等问题。例如韩国

23、、中国、朝鲜、日本等国出土的47世纪时期的莲花纹瓦当,存在着共同的佛教文化的强烈特色,在造型、思想、艺术、技艺等各方面呈现出文化的同源性;就佛教文化而言,其“根”和“花”在南亚,而“果”却在东亚;作为瓦当文化的体系,东亚的“根”则在中国,这些说明中、韩、日各国在古典建筑文化上有着共同的历史文化源流,而从南亚到东亚,则存在着共通的文化底色。通过文化遗产追溯这种文化源流的细节和变革有着特殊的学术意义和现实意义。,中.日.韩瓦当的共性,瓦当的艺术价值,瓦当的造型千姿百态,它不但是绘画、工艺和雕刻相结合的艺术,也是实用性与美学相结合的产物,在古建筑上起着锦上添花的作用。瓦当不但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还有很

24、高的学术价值,它的图案、文字有助于了解古人的历史渊源、习俗好尚,并对古代历史地理、思想意识的研究有相当的参考价值。正因如此,唐宋以来,瓦当已引起了好古者的重视。在唐宋文献中记载有当时人用瓦当做成砚台使用。清代随着金石学的兴盛,瓦当收藏之风大盛,许多象陈直、陈介祺、罗振玉这样的大学者都倾心于瓦当的搜集与研究,康、雍、乾时期开始了对瓦当的专题著录,而对它的专题研究则是二十世纪后五十年的事情了。瓦当不仅给人以美的艺术享受,同时也是考古学年代判断的重要实物资料。此外,瓦当还是中国书法、篆刻、绘画等方面的宝贵资料,对研究中国古代各个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汉代 青龙瓦当,瓦当文化小

25、结,瓦当,已经远远超出建筑物附丽品的地位,成为独具一格的艺术精品。它显示出我国古代人民的聪明才智和艺术创造的杰出能力,是我国古老文化历史的见证。它不但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还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它的图案、文字有助于了解古人的历史渊源、习俗好尚,并对古代历史地理、思想意识的研究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其实对瓦当的研究与收藏,早在金石学较为发达的北宋时代就开始了,此后的南宋及元明都有记载,清代乾嘉学派将瓦当的研究推入高峰。当时,在文人士大夫中间瓦当之收藏与研究甚为流行,从清末到民国,在一代又一代的瓦当研究与爱好者的努力下,如今瓦当也走进了寻常百姓的家,成为大众喜爱的装饰品和收藏品。,END,环艺801班 YJ,XRL,ZXY,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