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通信的初步认识.ppt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2443072 上传时间:2023-02-19 格式:PPT 页数:68 大小:1.2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对通信的初步认识.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8页
对通信的初步认识.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8页
对通信的初步认识.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8页
对通信的初步认识.ppt_第4页
第4页 / 共68页
对通信的初步认识.ppt_第5页
第5页 / 共6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对通信的初步认识.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通信的初步认识.ppt(6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对通信的初步认识,通信发展,通信:从一个信息的源头到信息的目的地整个过程的技术问题通信离不开网络信息要从源头到达目的地必须经过中间的线路、设备、转换装置等,或通过空气(无线网络)进行传送,而这些线路、设备等连接在一起就构成了网络,来满足信息传递的所有要求.,通信-道路交通整个通信系统:城市信息:货物、人网络架构(传输网、交换网、路由网):道路交通设备交换机及路由器:道路交叉点编解码及数据分组格式:怎样进行货物拆分打包,怎样进行人群分组,选择何种交通工具路由协议等:通过怎样的方式选择最合适的路线(凭经验、听广播、看地图)通信协议:通信中的各环节沟通的信号(个人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表达同一个含义,动作

2、、语言或表情等),通信发展历程,古代通信:信息沟通的起步人类基于最原始需求,利用自然界的基本和规律和人的基础感官可达性建立通信系统,“烽火传讯”、“信鸽传书”。近现代通信:电磁通信和数字时代的起步从电磁技术引入通信开始,人们开始尝试使用电话、电报、传真,到成规模地建设各种电信网络,并创造了性能更强、质量更好、效率更高的数字通信。当代通信:移动通信和互联网时代在前人基础上创造的移动技术、互联网技术和融合技术的发展历程。未来通信:大融合时代在目前人类文明和科技发展的基础上,在可以预见和不可预见的未来,更加强大的通信工具变革和更加广阔的通信发展前景。,通信业变迁(1),传统的通信业-现代通信业的变迁

3、通信技术的发展带来多样化的通信方式以及不同通信方式的融合发展,大大拓展了传统通信业的内涵。传统通信业邮政(利用运输工具传递实物载体信息)电信(电报、电话)广播电视,通信业变迁(2),现代通信业邮政(信函、报刊发行、混合邮件)电信(电报、电话、传真、移动、卫星、互联网)三网融合(计算机、有线电视、电信)融合动力:微电子、软件、数字等技术、政府管制放松、管理创新电信网:传输:光缆、宽带、数字化交换:电路交换、包交换、数字化、智能化终端:智能化、多媒介、个人化计算机网:大型机、个人PC、分布式网络、计算机网络、INTERNET有线电视网:广播、视像(宽带)、交互式娱乐信息网络;模拟、数字,通信业变迁

4、(3),首先,传统通信业向现代通信业变迁。其次,通信业中的主导行业发生了转移。邮政通信电信通信、网络通信第三,随着通信产业范围的不断拓宽,产业组织结构的调整,产业内包含的企业种类和形式也在增加。第四,作为信息产业中的基础产业,通信业和信息产业中的其他产业,如电子信息设备制造业、软件业以及信息内容服务业的产业关联程度越来越密切。,现代通信业的范围,现代通信业的分层含义以公共电信网络为基础的电信通信业以公共通信网络为基础的通信业电信(固定、移动、计算机、卫星)邮政实物信息传递网广播电视网络包括设备制造、信息通信、信息服务在内的信息通信业,通信产业经济特征,生产的网络性 产品的服务性 通信产业的基础

5、设施性 市场的可竞争性,1.生产的网络性,通信产业生产运作的物质基础网络电信网络:固定电话、移动电话、计算机网、卫星通信邮政实物传递网、综合计算机网网络由多个结点和连线连接构成,形成的一个网状配置系统。在一个网络结构中,为了提供特定的商品或服务,天然就需要网络的许多成份共同参与。因而,网络成份之间是相互补充的。,单向网络与双向网络,单向网络:有意义的交易只能够向一个方向进行。相同类别的结点之间进行交易也没有意义。单向网络系统如:广播、有线电视、电力、输水管道、输油管道、天然气管道等。双向网络:交易可以向任何方向进行。双向网络系统有:电话、铁路和高速公路、公共交通、货物运输、航空、内河水运、远洋

6、船运、邮政服务、包裹投递系统、互联网电子邮件和聊天室等。,网络产业,网络产业的基本概念具有网络性质的产业就是网络产业。一个物理连接的配置网构成网络产业的实体基础。除了邮政、电信通信网外广播电视网能源管道配送网:电力网、煤气、自来水交通运输网: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网络产业的基本特性,网络的基本特性决定了网络产业运行中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市场不完全,市场失灵现象有时甚至非常严重。网络外部性与外部性密切相关的规模经济网络成份的相容性网络成份的相关标准等,通信网络的特点,技术的兼容性为了保证成功地在一个网络内进行交易(如完成个呼叫),那么,各种各样的结点和连接就必须是相互可相容的,也就是说,结点和连接

7、必须采用相同的技术或者足够类似的技术,以便交易成本不致过度地增加。标准的统一性网络成员取得相容性的一个方法是大家都赞同一组标准,这一组标准既要覆盖网络正式技术,也要覆盖网络具体装置。网络组织运行的高度合作完成一项业务需要端到端的高度合作。,通信网络的外部性,外部性定义也称外部经济性,是指经济主体(个人或企业)的生产或消费活动受到其它经济主体活动的直接影响,使其生产函数或消费函数的值发生了改变,因而该经济主体的生产或消费的决策发生改变,甚至其它经济主体活动的这种影响成为影响其决策函数的最重要的变量因素。分类:技术外部性(technological externality,源于技术本身)、货币外部

8、性(monetary externality,由市场交易产生);正外部性、负外部性。,2.产品的服务性,产品和服务:物质产品和服务产品通信产品的服务性通信企业的生产活动过程是利用通信网络设施,所提供的是信息传递服务这样一种有益效用。通信服务产品的特点生产消费的同一性 不可存储性和不可分割性 不可逆转性对通信服务产品质量要求的突出性和特殊性通信设备产品和信息产品(互补性产品),基础设施:指在整个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属于社会再生产的共同外部条件,具有广泛的外部经济性的产业部门。不同发展阶段通信产业的基础设施性 农业时代:通信主要为统治者服务工业时代:通信是社会化大生产的一般条件信息时代:通信成为社会

9、基础设施,3.通信产业的基础设施性,3.通信产业的基础设施性,通信产业的外部经济性 这里所讨论的通信产业的外部性主要指的是通信产业的货币外部性,即其他产业由于使用通信服务而带来的巨大效益。通信业的外部经济性表现在时间节约和效率的提高上以及由此带来的对其它行业以及整个社会的积极的外部经济性。,3.通信产业的基础设施性,通信业服务的普遍性Universal service()Universal service is an economic,legal and business term used mostly in regulated industries,referring to the pra

10、ctice of providing a baseline level of services to every resident of a country.whose goals are:to promote the availability of quality services at just,reasonable,and affordable ratesto increase access to advanced telecommunications services throughout the Nationto advance the availability of such se

11、rvices to all consumers,including those in low income,rural,insular,and high cost areas at rates that are reasonably comparable to those charged in urban areas,通信业的普遍服务问题,“普遍服务”是电信(邮政)产业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普遍服务的由来1907年:AT&T的口号“One network,One policy,Universal service”。1934年,美国通过电信法并成立以普遍服务为目标的联邦通信委员会,“普遍服务”成为美

12、国政府电信政策的一部分。1934年电信法第1款第1条:电信经营者要以充足的设施和合理的资费,尽可能对合众国所有国民提供迅速高效的全国和全世界的有线及无线通信业务。60年代,长途领域的竞争使建立在交叉补贴基础上的“普遍服务”政策受到震撼。1983年,美国开始通过建立“普遍服务基金(USF)”来资助高成本地区和低收入人群的普遍服务。,通信业的普遍服务,1996年,美国新电信法第254款:普遍服务是国家通信系统的一个柱石;并且重新定义,普遍服务,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电话服务,而是“电信服务的演进水平”;1997年5月FCC宣布了普遍服务的新法令,规定了8种普遍服务电信业务;而在1993年,克林顿提出的

13、信息基础设施计划中,将普遍服务概念扩展到信息服务,是大众以便宜的价格获得信息。,通信业的普遍服务,20世纪80年代,国际经济合作发展组织(OECD)在普遍服务和电信资费改革报告中,对电信普遍服务的阐述为:无论何地都能提供服务;任何人都能承担得起的服务价格;一视同仁的服务质量;统一的资费标准。美国1996年电信法中对普遍服务的定义:尽可能的以合理的资费、完美的设施向美国所有的人提供快速、高效、全国乃至全球范围的有线或无线通信服务,不论是什么种族、肤色、宗教、原籍或性别都一是同仁。英国普遍服务咨询文件中:为居住在任何地方的居民的合理要求提供可负担得起的基本电信服务。,4.市场的可竞争性,关于自然垄

14、断自然垄断性指的是,当一种产品或一种服务的生产全部交给一家垄断企业经营时,对全社会来说总成本最低。斯蒂格利茨认为:当一家厂商的平均成本在市场可能出现的产量范围内是递减的,就会出现自然垄断。电信业与自然垄断2 0世纪80年代以前,电信业被认为是自然垄断的。萨缪尔森的实证分析表明:在所有行业中,自然垄断强度最高的是本地电话。,造成电信行业自然垄断性的原因规模经济性与范围经济性规模经济性(Economy of Scale)在一定的市场需求范围内,企业单位成本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而减少,因而其收益是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是递增的。,成本C,产量Q,MC,AC,D,电信业规模经济存在的原因网络产业的特殊成本结

15、构;大量的固定成本、较少的变动支出。规模经济性的存在使得更大规模的企业在成本上优于小规模企业,从而将小企业排斥在市场之外,因而该行业是自然垄断的。,电信业与自然垄断,范围经济性(Economies of Scope)所谓范围经济性指的是当企业联合生产多种产品时,其总成本低于分别生产这些产品时的成本之和,此时联合生产就存在范围经济性。范围经济性的存在的直接原因是各类产品或业务之间的存在着大量的共用成本,这些公用成本的存在使得单独利用它们生产一种产品或提供单独一项业务变得十分昂贵。公式(以两种产品为例)C(Qx+Qy)C(Qx)+C(Qy),范围经济性的存在,使得在生产多种产品的情况下(现实经济中

16、,生产多种产品比只生产一种产品情况更常见),如果只由一家企业生产所有的产品,其总成本将小于多家企业分别生产这些产品的成本之和。具有这样生产特点的行业适合单一企业生产效率最高,因而该产业属于自然垄断行业。,根据自然垄断的特点可以得出:,在自然垄断产业,单一企业提供本行业的多种产品可达到成本最低,实现最大生产效率。新企业的加入自然垄断行业必然会带来重复建设,从而导致资源浪费和破坏性竞争。多家企业进入自然垄断行业,必然会使经营成本提高,进而提高消费价格。损害社会福利。竞争的最终结果是一家企业将其他企业赶出市场,仍然恢复垄断。在自然垄断产业不适宜竞争,竞争只会导致生产低效率、资源配置低效率和损害社会福

17、利,因此,政府应该对自然垄断行业设置政策性进入障碍,维持垄断。,现实经济中,自然垄断还是其他垄断电信规制下的垄断邮政政府专营从经济学意义上说,垄断的三种类型自然垄断行政垄断经济垄断,自然垄断:是以输送网络系统的存在为基础以及与此相应的规模经济性和范围经济性所决定的。行政垄断:政府职能部门运用手中的权力搞强制交易,要消费者按照它审定的价格购买它指定的产品和服务。这也包括政府不准某些商品自由经营,或者不准某些商品进入它所管辖的地区销售,或授予本地企业一些业务垄断权等。经济垄断:企业凭借其资本集中、生产集中和技术集中等经济优势,单独或合谋在生产经营和服务领域限制、排斥竞争的垄断,也称厂商垄断,包括企

18、业之间搞限价、价格同盟等。,垄断-效率?,垄断市场结构的有效性有效的前提存在一种机制,可以使垄断企业单独生产所产生的成本节约完全转化为纯福利的分配。但在现实经济中却恰恰相反。哈维.莱本斯的X低效率理论企业组织的管理效率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经济活动的外部环境。当外部环境充满竞争,企业内部就会自上而下地感受到外部压力,促使企业自觉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在垄断市场上,企业外部环境缺乏竞争压力,企业内部各层次成员就会产生惰性,从而形成X低效率。,成本次可加性-自然垄断理论的更新Cost Sub-additivity,夏基Sharkey(1982)、潘查Panzer(1989)、鲍莫尔Bauml的成本次

19、可加性理论规模经济性和范围经济性并不是自然垄断的充分条件,判断自然垄断是否成立,还要看是否满足成本的次可加性。成本的次可加性:对于成本函数C(Y),如果对任何产出向量Y1、Y2Yk,YiY、i=1、2K,且满足YiY,都有C(Y)C(Yi),则称成本函数C在Y满足成本的次可加性。根据上述定义,如果C(Y)在所有满足YY的范围内满足成本的次可加性,则称该产业直到产量Y是一个自然垄断。,现代自然垄断理论认为:成本次可加性是自然垄断存在的必要条件。对电信业成本次可加性的实证分析由于结果对模型和测算方法敏感,结论出现对立的结果。1992年,Shin和Ying利用联邦通信委员会的通信公共运营商统计对AT

20、&T拆分前(本地交换运营商)的数据进行测算得出:“成本函数明确不具有次可加性”,因而不具有自然垄断特点。1998年、1999年拉丰等人运用LECOM模型的测算结论得出对立的结论。,市场的可竞争性,通信市场从垄断逐步走向竞争引发电信市场结构变革的原因电信技术的进步为在电信业中打破垄断、促进竞争提供了可能。技术进步大大削弱了电信业的自然垄断特性。技术的进步使得产品和服务的种类大大丰富,产业价值链也因此被分化。原有垄断市场已经无法满足消费者对通信日益增长的需求政府管制度放松邮政逐步缩小专营范围,市场竞争的有限性,电信竞争与马歇尔冲突(Marsharlls dilemma)电信业源自规模经济性和范围经

21、济性的特点决定了电信竞争的有限性。有限竞争的寡头市场结构既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电信业的垄断弊病,又避免了电信市场的过度竞争,因此,寡头竞争市场结构是电信业实现有效竞争的理性选择。,马歇尔冲突(Marshalls dilemma),1890年,英国经济学家马歇尔在其名著经济学原理一书中提出了被后人称为“马歇尔冲突”的矛盾。即所谓规模经济和市场竞争活力之间的冲突。一方面,市场中竞争企业数量的增加、竞争活力的增强导致单个竞争企业生产规模的下降,难以发挥规模经济优势;另一方面,企业大规模生产形成规模经济,使这些企业的产品单位成本下降、市场占有率提高,其结果必然导致市场结构中垄断的因素增强、丧失市场竞争活

22、力。也就是说生产的规模经济和市场竞争活力之间存在此消彼长的关系,难以兼得。,“马歇尔冲突”在具有较高规模经济要求的行业体现得较为明显,电信业属于这样的行业。“马歇尔冲突”在电信业得到了突出的体现一方面,由于较高规模经济的要求,电信业务由一家或者极少数几家电信企业经营最为有效。另一方面,如果只有一家或者极少数几家电信企业经营电信业务,资源不能得到充分有效配置,出现资源配置非效率,同时由于垄断或者寡头垄断的存在,企业缺乏竞争压力和自我创新动力,其生产往往缺乏效率,导致内部生产非效率,这样市场竞争活力就难以得到发挥。,传统上,电信业属于自然垄断行业,规模经济要求极高,以至于历史上各国电信市场基本上都

23、是独家垄断。从当时的经济技术条件来看,电信业最小经济规模较高,同时市场容量有限,出于规模经济的考虑,独家垄断也许是当时最优的市场结构安排。所以,当时“马歇尔冲突”虽然存在,但引入有效竞争的条件并不具备,或者说,当时有效竞争的市场结构就是独家垄断。随着电信技术的进步,电信业最小经济规模在下降,同时电信市场的容量也在不断扩大,这就给电信市场引入竞争提供了可能。此时,为了克服“马歇尔冲突”,有必要进行电信市场结构改革,形成有效竞争的市场结构,既兼顾规模经济又激发市场竞争活力。,我国学者王俊豪在总结前人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有效竞争的三个标准:第一,有效竞争是竞争收益大于竞争成本的竞争;第二,有效

24、竞争是适度竞争,即介于竞争不足和竞争过度之间的竞争;第三,有效竞争满足规模经济的要求,竞争企业生产规模处于适度规模的范围,即处于最小经济规模和最大经济规模之间。综上所述,有效竞争就是要兼顾规模经济和市场竞争活力,有效竞争是适度规模和适度竞争的结合,有效竞争是克服“马歇尔冲突”的有效途径。,发端于上世纪80年代的世界电信业市场结构改革浪潮就是在上述背景下展开的。尽管各国电信业市场结构改革模式不一样,但破除垄断、引入竞争的改革主旨是一致的,这和通过引入有效竞争来克服“马歇尔冲突”的思想也是吻合的。如何实现既能兼顾规模经济又能激发市场竞争活力的有效竞争,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业务市场具有不同的改革

25、路径。,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电信业市场结构改革浪潮汹涌,这增进了市场竞争活力、促进了行业发展,电信用户得到实惠。但2000年以来,世界电信业出现了前所未有的低潮,反思原因,与电信改革过程中出现的过度竞争(超出了适度竞争的范围,也破坏了规模经济)有很大的关系。目前许多国家也都在调整政策、修正不当改革,引领电信业走出低谷。从各业务市场改革实践和竞争效果来看,各自的适度规模区间和适度竞争区间也是不一样的。正是通过改革实践,业界对于各业务规模经济的要求和市场竞争空间大小有了更深入的认识。总体而言,长话、数据、移动通信市场的竞争空间较大,而本地电话市场规模经济要求较高、竞争空间不大。美国1984年拆

26、分ATT后在长话市场引入竞争,打破了长话市场自然垄断的神话,开了全球电信业引入竞争的先河。而包括美国在内的世界各国本地电话市场结构改革效果并不理想,本地电话市场竞争程度不高。,邮政产业的初步认识,邮政产业是通信行业中产生最早,并且一直是由政府实施管理的产业。其起源与政府管理的体制主要源于:邮政通信与国家统治的息息相关,国家政令的下达与军事行动等国家活动都离不开邮政通信。邮政通信赖以存在的道路网络从一开始也是由国家提供的,邮政承担着公众通信的责任。唐代著名诗人杜甫的诗句“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说明信件的公众通信古已有之。从邮政产业的技术特征看,尽管现代邮政产业已经能为用户提供多样化的涵盖实物传

27、递、信息传递与邮政金融三个范畴的服务,但实物传递仍然是邮政最基本的业务,基于运输网络的信函与包件的传递是邮政产业的基本特征。,邮政产业主要业务类型(1),邮政通信网由运输网、邮件分拣中心与投递网这三个网络要素组成,主要提供基于全程全网生产过程的信函、包裹的传递、邮政汇兑、报刊发行这四项传统业务(函、包、汇、发),以及邮政储蓄业务和属于政府严格管理的独家垄断业务邮票发行。,邮政函件业务普通信函、给据信函(挂号)和商业信函(邮送广告)如果按照信函的定义,专门进行档案、文件原件传递服务的机要通信业务也属于信函服务。还有一类结合传统邮政技术与现代电信技术的电子邮件业务,在发信端和收信端采用传统的邮政生

28、产形式,而信件传递则采用电信传输,提高了信件传递速度,但收到的信件已不是原件。邮政是公众函件业务的主导运营商,因为该领域是普遍服务的核心部分。,邮政产业主要业务类型(2),邮政包件业务,包裹业务。邮政提供各类重量、不同时限的实物包裹的传递服务。目前,在国内包件市场,邮政在小包裹的公众服务市场占据主要地位,而在商业包裹以及大包裹市场,由于邮政资费缺乏弹性以及缺少更多的直达邮路,在与国内包件货运公司的竞争中处于下风。在国际包件业务领域,面对敦豪(DHL)、联邦快递(FedEx)以及联合包裹公司(UPS)等国际快件业巨头的竞争优势,邮政业务量日趋下滑。,邮政产业主要业务类型(3),邮政汇兑业务凭借邮

29、政相对较多的服务网点,并借助于邮政绿卡网与邮政储蓄业务,在边远地区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本质上,邮政汇兑与储蓄业务与各银行的相关业务完全同质,没有差异性。邮政发行业务报刊杂志的订户收订与投递业务。现在已有许多本地报刊与销量巨大的全国范围发行的报纸脱离邮发渠道自办发行。但在全国范围的多数报刊发行方面,邮政凭借其声誉和广泛的投递网络,仍然占有主导地位。,邮政产业主要业务类型(4),邮政特快专递业务(EMS,Express Mail Service)有着更高的服务质量和资费标准,服务内容跨越了信件和包件两个业务范畴。在邮政自己的业务分类中,出于生产组织、资费以及盈利性的考虑,EMS业务是独立计量的。E

30、MS业务已经成为邮政业务收入的主要来源,是邮政不多的盈利性业务之一。在一般的公众快递信件领域,邮政EMS占主要地位;但在商务快件特别是在国际业务领域中面对激烈的竞争,邮政EMS业务增长缓慢,甚至出现业务量下降。此外,邮政产业还经营邮政金融业务和物流配送服务。因为邮政金融业务、物流配送业务不是产业管制的对象,也不是邮政产业的核心业务,其它行业和竞争者甚至先于邮政开展这些业务。,邮政产业主要业务类型(5),邮政产业基本特征,在生产功能与网络结构上,邮政网络与电信网络相似。邮政运输网络等同于电信传输网;邮件分拣中心等同于电信网络的交换中心(switching center);投递网络则与电信本地用户

31、接入网类似。,全国范围的邮政网络具有分级的结构以及与此对应的生产管理机构。全国邮政通信网按照邮区中心局体制,实行三级邮区中心局的网络结构。,邮政实物传输与电信传输在技术实现上的差异性,决定了邮政产业具有与电信产业完全不同的经济特征。邮政产业的经济特征主要表现在弱规模经济性和范围经济性、明显的服务外部性和低进入壁垒,邮政产业并没有表现出强烈的自然垄断性。,规模经济性(1),首先,对于邮政本地网络,由于本地邮件传递量不大且生产组织并不复杂,加上本地运输工具和投递组织的替代性也很强,进入障碍非常低。邮政从一开始面临的就是来自同城快递公司的竞争,后来又有报纸绕开传统的邮政发行渠道而自办发行,这些都说明

32、了本地邮政业务不具有自然垄断性。其次,邮政产业主要在长途信件与小包件传输领域表现出较弱程度的规模经济性。邮政在本质上并无固化的道路网络,其服务网络与生产规模的扩大主要体现在运输工具与生产人员机动性范围的扩大从而产生服务对象与业务量增加的规模效果。在一定的用户服务规模范围内,由于受到电信等替代服务的影响,邮政业务量并不一定与邮路长度成正比,其网络规模增量的产出弹性由于需求量的约束并不明显。,规模经济性(2),邮政网络中的邮件处理环节,由于邮件分拣设施的多业务兼容性,信件与小包件都可以共用部分或全部自动分拣设施,具有较强的规模经济性,特别是在长途邮件的处理方面就更是如此。但一方面,这个兼容性带来的

33、成本优势依然受到市场容量的严峻约束,另一方面,该环节占邮政网络总成本的比例较小,并不能强化邮政网络整体的规模经济性。随着航空业和高速公路的发展,邮政在长途生产网络上原有的规模优势日益受到挑战。从逻辑上看,如果邮政产业确实存在着显著的规模生产优势,那么竞争对手也完全可以通过联合作业的组织形式来获得规模优势。铁路、民航与经营大件货运甚至小件货运公司的不断发展,反证了邮政产业规模经济性的脆弱。,范围经济性(1),按一般经济学分析,函件业务已处在行业发展的成熟期。这样,原有邮路设施、人员会形成能力过剩,这在客观上为邮政产业发展新的业务提供了条件。但这个条件只是充分条件,必要条件还在于普遍服务的亏损需要

34、补贴,当财政不能为其因供给服务而导致的亏损提供补偿时,就只能另谋在企业内进行交叉补贴的方式来加以解决。这样,普遍服务与竞争性业务共用一些投入要素,出现了不同性质业务的混合经营,无法确定各自的真实成本,因而也就无法判定其竞争性业务的定价是否有违竞争规则。可见,邮政产业范围经济的基础主要源于法规义务的赋予,而不是网络内生的。,范围经济性(2),邮政“三网”(信函传递、实物配送、邮政汇兑)的范围经济不明显,其关键原因除了邮政业务容易被替代分流,使得多业务共享设施的成本节约受到需求减少的强烈冲击之外,也可以从邮政的实物流生产特点得到进一步解释。运输网络的产出与业务共享的兼容性受到运输能力的刚性制约,业

35、务量与网络能力基本上呈现正线性相关关系。邮政多项业务共享邮政网络设施,其范围经济主要表现在生产组织成本的降低,以及其他网络设施由于多业务共享的有限度的成本节约方面,比如信件与小包件共享分拣处理设施,可并行的进行组织调度等。但是这些成本节约的总量并不随着生产范围与产量的扩大而持续减少。,外部经济性(1),邮政产业中的邮递网络主要提供函件特别是普通信函的传递服务,普通信函以及小包件业务是邮递网络乃至整个邮政供应链的核心产品,是邮政承担的普遍服务义务的基本内容。邮政普遍服务决定了邮递网络效应不是借助网络使用数量的增加,使边际成本小于平均成本而使网络呈现出规模经济性,而主要借助于邮政为履行普遍服务义务

36、所提供的设施数量来实现。邮路延伸使服务对象增加,邮件数量也就相应增加。,外部经济性(2),邮政通信网的正外部性并不是规模经济性的体现。虽然电信服务已对邮政的传统信函业务产生了强替代,但在农村与边远地区,邮政信件、包裹、报刊(也许还应该包括汇兑服务,边远地区银行服务的退出使得邮政汇兑成为唯一的金融服务渠道)仍然是人们基本的通信服务,这些服务是电信服务以及其他的邮政竞争者所不能替代的。,进入壁垒,沉没成本是产业自然垄断可维持的重要经济条件,它构成了行业的进入壁垒。沉没成本与高资本密集性通常构成通信产业的经济性进入壁垒,本地固定电信网络成本占到电信网总成本的60%到70%,巨大的沉没成本构成了很高的

37、进入障碍,因而本地固定电信网具有很强的自然垄断性。沉没成本除了存量巨大之外,还有其用途的不可改变性。,进入壁垒,但是,邮政网络设施的沉没成本与一般意义上的沉没成本并不完全相同,这主要表现在邮政沉没成本用途的可转移性方面。除了邮件处理设备具有较强的专用性外,其他如邮运设备、房产等的专用性都很弱。邮政产业的进入壁垒如果存在,也只是存在于长途公众信件与小型包件领域,它主要表现为网络性生产组织相比邮政竞争对手的分散性生产组织在长途传输领域所具有的组织优势,而不是其沉没成本的规模与先发的技术优势。因此,邮政沉没成本不能有效构筑邮政产业的进入壁垒。,加入WTO对邮政产业的有关承诺(1),有关邮政和速递业务

38、开放,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加入议定书附件9和中国加入工作组报告书中作了如下规定:1我国未承诺开放的邮政服务 邮政服务涉及国家主权、信息安全和邮政普遍服务保障等重大问题。在WTO谈判中,我国保留了对重要的服务贸易部门的管理和控制权。其中,未承诺开放邮政服务。包括:(1)关于与信函有关的邮政服务:国家邮政部门提供的服务,包括寄往国内外的信函及报纸、杂志、期刊、小册子、书籍以及类似的印刷品的收寄、运输及投递等服务。(2)与包裹有关的邮政服务:国家邮政部门提供的服务,包括寄往国内外的包裹等的收寄、运输及投递等服务。(3)邮局柜台服务:邮局柜台所提供的服务,诸如,销售邮票;处理保价邮件(信函、小件邮包)和挂

39、号邮件(信函、小件邮包)以及其他邮局柜台服务。(4)其他邮政服务:信箱租赁服务、存局候领业务、以及其他没有分类的邮政服务。对以上邮政服务我国未承诺对外开放,即不允许外国企业在我国经营或参与经营这项业务。对此,国务院2002年3月11日批准发布的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中,有关禁止外商投资的产业中明确包括“邮政公司”。,加入WTO对邮政产业的有关承诺(2),2我国承诺开放速递服务 我国承诺开放速递服务,但同时声明:“现由中国邮政部门依法专营的服务除外”。邮政部门专营的业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邮政法第八条规定为“信件和其他具有信件性质的物品的寄递业务由邮政企业专营”。中华人民共和国邮政法实施细则第四条规定

40、“信函是指以套封形式传递的缄封的信息载体,其他具有信件性质的物品是指以符号、图像、音响等方式传递的信息的载体”。迄今为止,我国政府从来没有对外承诺开放信件寄递市场。因此,无论速递信件,普通寄递信件,还是公函、私人信函,均属邮政专营业务。我国承诺对外开放的只是物品快递服务。国际速递公司进入中国速递市场,应当严格执行这一条款。,加入WTO对邮政产业的有关承诺(3),3速递服务的监管部门是国家邮政管理机关 我国在加入WTO法律文件中确认:“对于包括在中国具体承诺减让表中的服务部门,相关管理机关将独立于其所管理的任何服务提供者,且不对其负责,但速递和铁路运输服务除外。”对此,国务院法制办公室文件关于印

41、发(加入WTO涉及我法律、法规修改和有关制度调整的具体承诺)的通知(国法2001年8号)中明确解释为“除邮政(速递)和铁路外,管理其他各服务行业的管理机关与所管理的服务提供者实行政企分开”。这说明,我国在入世时已经对各成员国申明,我国对速递服务现在实行政企合一的管理体制;速递行业的主管部门是国家邮政监管机关。,可以将邮政业务划分为基本业务和非基本业务。根据万国邮联规定,邮政基本业务包括信函、明信片、印刷品、小包和包裹,其他业务则属于非基本业务。传统上,在基本业务领域,世界各国的邮政市场上一般多为政府邮政部门实施专营。所谓专营指的是由国家授权公共邮政经营者垄断经营某些邮政业务。由于这些业务具有普

42、遍服务的性质,如平信等,政策性亏损会导致邮政企业无利可图。而在非基本业务领域,除了政府邮政部门经营外,还有众多的企业参与这一市场的竞争。随着服务贸易自由化的发展,世界各国公共邮政的专营范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许多国家的邮政垄断范围不断缩小,越来越多的邮政传统业务走上了竞争的市场。除了函件业务外,其他邮政业务基本上都不是由邮政部门专营的。,邮政产业市场结构特征,我国的邮政业务市场,在我国,包裹业务属于运输业务,参与经营的企业数量很多,服务手段有差异,但可以互相代替,属于垄断竞争市场。速递业务市场在多年前也已经放开,目前不仅有邮政部门、国内的一些速递服务公司,还有国外的速递公司参与竞争。集邮市场的一

43、级市场(即邮票发行和邮品制作发行市场)是邮政部门垄断的,是完全垄断市场;而其二级市场(邮品的流通市场)则是放开经营的,属垄断竞争市场,邮政企业在这一市场中占有很大份额。邮政金融业务包括储蓄和汇兑业务等,则完全处于竞争性市场。,邮政产业市场结构特征(1),邮政产业的发展历史使得邮政产业市场结构具有在行政特许专营权下的垂直一体化特征。行政性邮政的行政性使得邮政产业突出表现为政企、政资及企监的三合一特征。政企合一表现为国家邮政局既是政府行政管理部门,同时又是一个全国性的邮政服务企业,采用在国家邮政局领导下的全程全网作业方式。政资合一。国家邮政局既是国家行政管理机关,同时也是邮政产业国有资产所有者的代

44、表,承担着全网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责任,也承担着大量离退休职工的生活保障。企监合一。国家邮政局不仅负责全行业发展规划、产业政策及一级干线固定资产投资的管理职责,同时也承担着市场准入和资格认定与价格管制等监管职能。企监合一的体制又进一步强化了政资合一。,邮政产业市场结构特征(2),特许专营权中国邮政体制沿袭了历史上的特许专营权,体制设计的最初用意是保障相关法律赋予公民的基本通信权利。这种权利的维持由于存在着信息的不对称性与交易的频率及交易的费用,使得借助分散化的垂直结构安排或水平结构安排都很难满足法律规定的需要。这样,就由政府把该产业领域的经营权交由一家机构来承办。,邮政产业市场结构特征(2),特

45、许专营权就我国而言,1986年的邮政法规定“信件及其信件性质的物品的寄递业务由邮政企业专营”,1990年颁布的邮政法实施细则进一步对邮政专营作了明确界定,规定“信函是以套装的形式传递的缄封的信息载体”,其他具有信件性质的物品是指以符号、图像、音响等方式传递的信息载体,专营权的界定领域主要是在信函业务。这种专营权把政策性的普遍服务义务与商业性的经营业务混杂在一起,当商业性业务的竞争来临时,特许专营权很容易利用交叉补贴即以降低商业性成本、增大普遍服务成本来换得竞争优势,进而利用固有投递网络来获得范围经济。,邮政产业市场结构特征(3),垂直一体化 邮政被认为是最具有全程全网特性的产业,网络的切割会招

46、致范围经济损失的代价。在邮政业务单一的信函传递及在社会或外代传递路由并不十分通畅的时期,上述认识是有道理的。今天的邮政已远不是单一的普通信函服务,它包括着一些不具有垂直一体化范围经济的邮储业务(邮储虽具有全程全网的特性,但已不是关联经济产生的范围经济,即与信函业务不具有明显的关联经济效应,储蓄产品交由邮政经营显示不出比交由银行经营更为经济的特性),也包括着速递业务与大件包裹业务及物流业务。行政特许经营权下的垂直一体化的邮政产业市场结构,既不利于普遍服务义务的开展,也不利于邮政产业的战略目标定位,更不利于在竞争性业务领域建立起适应WTO的市场要求的规范、有序、公平的竞争格局。,邮政的基础设施地位市场经济对信息交流的需求量极大,需求种类呈现多层次和多样化;邮政网络覆盖范围最广、价格最低廉;邮政行业正由传统向现代化、信息化改变。邮政是国民经济重要的基础服务邮政担负着传递国家政令、公文和沟通各级党政军机关之间联系的重任。邮政是市场经济信息流的大动脉。邮政是市场商品流通的重要通道。邮政是市场货币流通的重要渠道。邮政是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联系的桥梁。邮政是人们沟通信息,联络感情最普遍使用的一种通信方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