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小学科学五级下册实验操作 .ppt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2448726 上传时间:2023-02-19 格式:PPT 页数:87 大小:5.0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青岛版小学科学五级下册实验操作 .ppt_第1页
第1页 / 共87页
青岛版小学科学五级下册实验操作 .ppt_第2页
第2页 / 共87页
青岛版小学科学五级下册实验操作 .ppt_第3页
第3页 / 共87页
青岛版小学科学五级下册实验操作 .ppt_第4页
第4页 / 共87页
青岛版小学科学五级下册实验操作 .ppt_第5页
第5页 / 共8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青岛版小学科学五级下册实验操作 .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青岛版小学科学五级下册实验操作 .ppt(8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五年级下册(新编青岛版),science,科学,教科书调整修改策略,去粗取精,保留精华(调整三分之一)进一步落实课程标准的要求强化三维目标与生活紧密相关的三维目标 有效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突出单元主题。,整合单元,单元课题之间联系更密切。常见的力:摩擦力、拉力、磁力、弹力-水的科学:水的浮力、表面张力-由大综合到小综合,给学生系统的知识体系。探究方法上知识内容上各册单元、课题大致统一系列呈现上,更加突出科学核心概念的教学。“电的本领”、“食物与健康”,教材围绕这些核心概念来安排活动,构建单元学习主题。,增加了图片与文字量。图片更加清晰,文字表述更加严谨、科学。(试验提示、资料卡等),进一步明确

2、课题要表达的意图,四上第三单元:植物的根(植物怎样喝水)植物的叶(植物怎样吃东西)植物的茎(植物的血管),进一步增强活动的操作性。对于观察实验的指导更加细致。(实验提示)学生的记录单(画图)都展示在教材中,强化科学记录的重要性,而且提出了严格要求。,适当缩小空间。降低难度、减少容量、突出重点、进一步发展学生观察能力方面入手。增强探究深度,便于教学(基本上一课一课时完成)。保证充足的探究时间。,适当注意科学教科书与科普读物的区别。注重系统性、条理化,区别于科普读物的趣味性、知识性。,强化技能训练,增加对工具的使用。把温度计、放大镜、量筒、测力计、天平、显微镜、酒精灯等仪器的使用按序列安排在各册,

3、并凸显使用方法的指导。,与生活联系密切,把有探究性、易于探究的“点”派生出来例如:表面张力;用太阳计时;食品的包装,做实中长期科学探究活动四季星空的观察(单设单元),考虑到难易程度,调整课题所属年级:热胀冷缩(五下:简单)潜望镜的秘密(三上:稍难),注重了前瞻性的科技内容的补充。科技最新发展比如:航天飞机、探月工程、神七舱外活动,改变评价呈现方式不再课课呈现,而是单元呈现。,注意了科学概念的呈现,补充必要的科学知识。该教的教,该让学生掌握的知识就应该让学生掌握。过程与知识同等重要。,教参的项目设置更实用。,1、对儿童而言,生命世界是他们孩提时代就怀有浓厚兴趣的神奇世界,而“认识自己”则更是他们

4、倍感神秘和新奇的生命领域。人体是宇宙中最为复杂的产品,充满了神奇和奥秘。科学课就是要使他们对生命世界的兴趣进一步延伸,从对花草树木的认识过渡到整个生命世界的兴趣,从对生命现象和事物的表面开始发展到对生命本质的认识。关注生命,要从认识自己的身体开始,然后产生热爱生命的情感,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意识。科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应让学生意识到“健康生活”的重要性,使学生在对人体结构认识的基础上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第一单元说明及建议,2、本单元包括食物到哪里去了、我们的呼吸、心脏和血管、脑与神经四课内容。教学内容从我们的身体切入人体生理的研究,通过观察、实验、比较、收集和整理信息等手段,探究人

5、体生理的奥秘,从而了人体消化、呼吸、血液循环、大脑与神经等知识,学会从不同的途径搜集资料,了解人体的奥秘,懂得人体器官卫生保健的重要性,逐步意识到要珍惜生命、关爱身体,并在对人体内部结构认识的基础上,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教学建议:本课教学前要让学生充分准备好自己的人体消化方面的材料,教师也要准备好实验材料食物消化录像资料和有关食物消化卫生保健方面的资料等,目的是为学生学习活动做好准备,以便为学生提供各种探究活动的资料和信息。活动一:教学时可以围绕“我们每天都要吃饭,吃下的食物都到哪里去了”这一问题展开讨论,通过“吃馒头,画食物旅行线路”展开探究活动。本活动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等手段为学

6、生提供人体的消化器官图,让学生在讨论分析的基础上,对照自己的身体指认人体的消化器官。,1课 食物到哪里去了,活动二:教学中应围绕“食物是如何被消化的”这一问题,让学生大胆猜想,阐述自己观点。在此基础上,进行实验设计,验证自己的猜想。如果考虑学生设计方面的难度,教师可以先进行“唾液消化淀粉”的验证性实验,通过分析试验现象得出试验结论,引发下一环节的探究活动。自由活动:教师可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搜集到的相关资料,并展开认真地分析和讨论,然后让学生表达自己的见解或小组的共识。教学时要让学生通过反复交流反省自己的不良饮食习惯,了解更多的保健方法。拓展活动:要指导学生调查研究的目的性,可以先和学生一

7、起分析,进行假设,然后再进行调查研究。教师也可以根据教学实际另行确定拓展活动。,教学建议:教师首先要准备好呼吸器官的各种文字、图片资料或必要的视频资料,辅助学生学生设计试验的提示卡。活动一:本活动可以作为本课教学的导入。上课伊始,教师可以创设一个让学生亲历体验的情景,和学生共同玩一个憋气的游戏或进行一个憋气的比赛,让学生亲身体验呼吸的重要性,深刻体会人每时每刻都离不开呼吸。由此让学生产生自己的问题:“人为什么离不开呼吸?“人体吸进和呼出的气体相同吗?”等。活动一:交流我们的观察和发现。,2课 我们的呼吸,活动二:本活动是本课的核心活动。本部分的实验可以设计为围绕“人体吸进和呼出的气体相同吗?”

8、这一问题的探究性实验。教师可以创造性地提供一些有利于学生设计试验的提示卡片,辅助学生进行设计。探究结束后,引导学生进行交流,针对学生交流的实验现象,引导生思考,最终使学生明白:人呼出的气体比吸进去的气体含的二氧化碳多,人呼出的气体中氧气含量很少。,活动三:教师可以提出问题:你知道人有哪些担负呼吸任务的器官吗?他们在人体的哪个部位?学生可以结合教科书中的呼吸系统器官图进行交流,也可以结合自己课前收集的资料进行交流。教师也可以从我们怎样呼吸入手,引导学生进行研究并交流,研究活动可以从交流资料,也可以从研究气体在人体的交换路线这一角度开始研究。活动四:如何保护呼吸器官?可以提出问题:呼吸器官容易的那

9、些病?得这些病的原因是什么?怎样预防呼吸器官得病?学生可以围绕这些问题进行交流。也可以把课前查阅的资料制成剪报,进行展示交流。,自由活动:教师首先向学生解释什么是肺活量?然后提出问题:怎样想办法测量我们的肺活量?给学生一个充足的自由思考空间,最后指导学生用气球或肺活量计测量自己的肺活量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测量活动结束后,引导学生对测量记录进行比较分析,让学生认识到参加体育锻炼、比较强壮的人肺活量大。拓展活动:让学生进一步查阅资料,主题为调查吸烟和空气污染对呼吸器官产生的危害情况,重点让学生对收集的资料进行分析提炼,并写出调查报告,在恰当的时间安排学生展示自己收集的材料。,教学建议:本节课的教

10、学可以采取谈话法导入,也可以出示有关心脏或血液循环的视频资料导入本课。还可以从医生急救心血管病患者的视频资料导入本课。活动一:可以采取小组交流的方式,指导学生找出自身的心脏和血管,教师要指导学生用比较规范的方法,学生可以在自己身上找,也可以在同伴身上找。在寻找过程中,引导学生自己提出疑问“血液为什么会流动?”“人为什么会有脉搏?”等问题。,3课 心脏和血管,、活动二:教师可以创设让学生运动游戏的场景让学生分别作轻微的运动和剧烈的运动,感受在不同状态下的心跳,激发学生提出“心跳的快慢是不是与运动有关?”的问题。引导学生制定研究计划,比较多种状态下心跳的快慢。填好试验记录单。然后给学生充裕的时间对

11、实验数据进行比较讨论。从而发现“心跳快慢与人处在不同的状态下有关”。、活动三:教师可以出示心血管疾病的统计资料,也可以让学生交流自己亲人中有患这方面疾病的资料,认识到心血管疾病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在此基础上,学生讨论如何预防这列疾病,如何保护好心脏和血管。、自由活动:教师可出示医用听诊器,讲解其原理,再出示制作简易听诊器的材料,指导生操作。本制作活动可以安排在课下完成。、拓展活动:进一步收集并分析心血管疾病的有关资料,写出调查报告,提高对这类疾病的认识,加强预防。让学生继续探究心跳的原因。,人类社会的信息交流非常丰富,人类除了利用各种感觉器官感受外界的刺激外,还运用语言和文字与外界进行交流,人类

12、的信息传递与发达的大脑和神经有着密切的关系。大脑与神经之间的活动我们是平时根本看不到的,但是通过一些现象的体验与研究,可以让大家认识到脑与神经之间的联系。大脑是发出命令的“司令部”,神经是传达命令的“通讯员”。身体各器官是执行命令的“战斗员”。人体内部各种信息的上传下达,都离不开大脑与各种神经中枢的密切配合。本课是按照“学生在两个活动体验的基础上认识到人体各器官的协作是由神经系统完成的-进一步了解人体的脑及神经的作用-模仿聋哑人传递信息游戏以加强对体信息传递方式多样性及如何关心关爱残疾人,关心自己的身心健康”的思路编写的。,4课 脑与神经,第二单元说明及建议,1、凸透镜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光学仪器

13、,由简单的凸透镜衍生出许多复杂的光学仪器。学生非常喜欢玩凸透镜,也经常玩凸透镜,但对与凸透镜相关的诸多现象或功能,却往往不能有意识地去关注和研究。本单元就是以凸透镜及相关的照相机、眼睛为研究对象,让学生经历探究过程,引领学生进一步提高科学探究能力,经历科学探究过程,使他们逐步养成关心科学、认识科学、主动探究科学的良好习惯,从而促进科学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同时培养学生养成科学的生活习惯,学会关心自己、关爱他人。,2、本单元由凸透镜、照相机和眼睛、保护眼睛、潜望镜的秘密、神奇的“眼睛”五课组成,教学内容从学生熟悉的放大镜切入,通过观察、实验操作、猜想与假设、动手制作、收集和整理信息等手段,探究凸透镜

14、的相关知识、照相机和眼球的结构、视觉的形成、眼睛常见病、保护眼睛、认识平面镜放光的性质等内容。引导学生借助已有的生活经验,进行科学探究。让学生经历观察、实验、分析整理信息等探究过程,在探究过程中学会发现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积极合作交流,体验成功的乐趣,意识到保护眼睛的重要性,尝试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生活,进一步提高实验、搜集整理信息、分析实验数据的能力,为今后进一步探究相关知识奠定基础。学生对本单元设计的内容比较熟悉,比如凸透镜是学生喜欢的玩具,照相机是学生经常接触的生活用品,眼睛是我们的身体器官,再加上本单元贴近生活的特点,比较适合学生探究。,3、本单元课与课之间以“凸透镜”为主线串联

15、为一体,有着比较密切的联系:凸透镜主要是探究光在穿过凸透镜时发生偏折,认识凸透镜的作用,重点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原理和成像规律。以此为出发点延伸出照相机和眼睛、保护眼睛、潜望镜的秘密和神奇的“眼睛”等内容。本单元在引导学生科学探究的过程中,借助生活经验和生活工具,研究生活习惯,应用于生活实践,有效整合学校、家庭、社会的多种资源进行学习,拓展了学生学习的空间,让学生摆脱了书本的束缚,使科学探究和学生生活密切联系,丰富了学习经历,有利于学生学科学、用科学习惯的养成。,1、凸透镜是利用光的折射原理制成的光学器件,其形状中央较厚,边缘薄,它对光线有会聚作用。通过凸透镜两个球面中心的直线叫做透镜的主光轴,简

16、称主轴。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经过凸透镜会汇聚在一点,该点叫凸透镜的焦点,凸透镜两侧各有一个焦点,焦点到凸透镜中心的距离成为焦距。凸透镜的中心称为光心,通过光心的光线不会发生折射。,5课 凸透镜,2、物体发出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可以成像,成像规律:物距u,像距v,焦距f,像的性质 应用倒正 大小 虚实 u2f,f2f 倒立 放大 实像 投影仪等u=f 不成像 uf 正立 放大 虚像 放大镜用公式表示物距、像距、焦距之间的关系:1/u+1/v=1/f,3、学生在探究摸索中发现凸透镜、蜡烛、纸屏如何摆放才能使蜡烛火焰的像呈现在纸屏上。至于凸透镜、蜡烛、纸屏三者之间的距离与成像的关系,学生的探究中能发现多

17、少是多少,不要求学生对此有较深的了解。如果学生发现有时像可以落在纸屏上,有时形成的像不能落在纸屏上,教师可以适当说明:能落在纸屏上的为实像,不能落到纸屏上的为虚像。,1眼睛构造中的晶状体,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光线经晶状体折射后在眼球上形成一个像。看远方物体时,牵引睫状体的肌肉放松,使晶状体变得既长又窄;看近处物体时,牵引睫状体的肌肉拉紧,使晶状体变得既短又宽。2照相机是利用凸透镜聚集光线并拍下物体的像。在照相机里面,光线要通过一个凸透镜或透镜组合,透镜聚集光线使之在胶片上形成一个实像。为得到清晰、准确聚焦的像,镜头必须根据物体的远近调整与胶片的距离。照相胶片上涂有在光作用下能发生化学变化的物质。

18、通过化学反应,所成的像固定在胶片上,变成底片。将底片冲洗后,就能将像印在相纸上,这就是相片。,6课 照相机和眼睛,第三单元生物的生长与繁殖种子发芽了种辣椒(新编课)植物的花果实是怎样形成的 植物的“分身术”生物繁殖新技术,顺应规律 讲求科学,关于植物的研究,四年级上册植物的根植物的叶植物的茎,四年级上册“植物的生活”植物的身体根 茎 叶 花 果实 种子,五年级下册种子发芽了植物的花果实是怎样形成的,种子发芽了种辣椒植物的花果实是怎样形成的 知道绿色开花植物六大器官的作用。植物的“分身术”生物繁殖新技术 知道繁殖是生命的共同特征;知道植物和动物的一些不同生殖方式;关注与生物繁殖有关的生物技术问题

19、。,10课 种子发芽了,选择几粒在水中浸泡过的种子,观察、研究它们的构造。(解剖种子 观察构造 画出构造),种子发芽。种子发芽需要什么条件?生活经验基础上的猜想。根据猜想,制订我们的实验方案。对比实验方案 做实验,观察种子发芽。把发芽的种子种到花盆里,继续观察。中长期科学探究,交流我们的研究成果。种子发芽的研究汇报课,需要注意的问题,解剖种子上课前要求学生搜集各种植物的种子(大豆、蚕豆、花生、玉米等),并将种子用水浸泡1天。教师也可以代学生做好这方面的准备。,为什么要浸泡种子种子经水浸润后,种皮结构松软,空气容易进入,呼吸作用得到加强。种子内贮藏的淀粉、蛋白质和脂肪也要在充足的水分和适宜的温度

20、下转变为可溶解状态,运输到胚的生长部位供吸收和利用。,需要注意的问题,种子发芽的条件要先让学生根据生活经验进行大胆的猜想,并展开充分的交流。实验设计也要引导学生从不同的层面展开(基本条件:水、空气、温度)(阳光),种子发芽内部条件结构完整、解除休眠、活的胚。煮熟的种子能发芽吗?解剖了的种子还能发芽吗?肚子里的种子可以发芽吗?,蚕豆种子被剖开来后,它还能发芽吗?,一个有意思的问题!,两种做法:对学生提出的问题不加理睬,继续按设计好的教学程序开展下面的教学活动;肯定这位学生很会动脑思考,然后鼓励这位学生课后进行研究。,两种做法都有问题!,教师的做法:首先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学生显

21、得特别兴奋,纷纷发表自己的观点,结果大多数学生认为:这粒蚕豆种子不能发芽,因为把它剖开来后,它就会死了;还有少数学生认为:它可能会发芽,我们可以给它加水,给它更精心的照料。没有一位学生能肯定地说:“这粒蚕豆种子一定能发芽。”有了学生充分而又积极的参与,教师很自然地激起了学生对种子萌发这一问题进行深入研究的情趣。,紧接着,教师组织学生观察了已经被解剖的蚕豆种子,让学生选择认为可能会发芽的蚕豆种子进行实验,并要求学生想一想,如果要让蚕豆种子发芽,我们需要做些什么。学生结合已有的生活经验,有的想到要给蚕豆种子土壤,因为植物一般都是生活在土壤里的;有的想到要给蚕豆种子水,每天都给蚕豆种子浇一些水;有的

22、说,要给蚕豆种子更多的营养,因为它被解剖后已经“受伤”了,需要特别的照顾。在学生充分想象的基础上,适时引导学生有针对性地设计有关“种子萌发”的对比实验,引导学生通过对比、实践的方法来探求问题的答案。,接下来的课堂完全变成了学生主动探究的天地,三五个一组,根据自己的设计,开始动手培育这粒“被剖开来的种子”。有的到教室外面采集土壤,有的用杯子去打水,有的准备培育蚕豆的器皿。一节课很快就过去了,可是学生探究的情趣丝毫没有减退,学生盼望着能早点解开这个谜底,希望知道蚕豆种子到底能不能发芽。过了四五天,学生有了惊奇的发现,这粒蚕豆种子没有死,它“竟然”发芽了!学生还由此想到,能不能再用别的种子来进行实验

23、,如果把蚕豆用横切、纵切等不同的方法进行解剖后,蚕豆能不能发芽呢?,需要注意的问题,肚子里的种子可以发芽吗?下面是一位小同学写的科学小日记:我家养了两只宠物:一只小狗、一只小鸟。一天,我在给它们喂食的时候突发奇想,把一些辣椒籽掺在食物里喂它们吃。过了几天,我发现倒在土里的小鸟粪便竟然发芽了。我仔细一看,原来是我喂的辣椒籽发的芽。我又看了看旁边的小狗粪便,却没有任何要发芽的样子。我很奇怪,为什么小狗也吃了辣椒籽,它的粪便就不发芽呢?于是,我又逼着我家那只可怜的小狗吃了一些辣椒籽,并把它的粪便倒在土地上,上边再盖上一层土。可是,我认真地观察了好几天,还是没发现长出辣椒芽。为什么同样吃了辣椒籽,小鸟

24、的粪便里种子会发芽,而小狗的粪便里的种子不会发芽呢?,鸟的消化器官喙、嗉囊、沙囊和前后胃(没有牙齿,也不会分泌唾液、胆汁等消化液)。狗的消化器官牙齿(门齿、犬齿和臼齿)、消化器官,实验选取的种子应尽量饱满、无残缺,每一个实验对比项中种子数不能少于三个,以保证实验的可比性。实验成功率 事实,需要注意的问题,11课 种辣椒,交流我们搜集到的资料。了解辣椒种类、习性,为种植活动做准备,我们一起种辣椒。中长期科学探究,待辣椒成熟后,交流我们的收获。种辣椒的研究汇报课,目的:把种植活动做实、做大,落实中长期科学探究活动。,12课 植物的花,花的构造一样吗?解剖花,研究花的构造 解剖花时,要用镊子细心地从

25、外到内撕下花的各部分。提醒学生注意:使用镊子时动作要轻,防止将花的某一部分弄坏,解剖下来的花的各部分,要分类摆放,防止弄丢。,我们根据花的构造来分类。完全花和不完全花,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赞美花,13课 果实是怎样形成的,研究果实的共同特征。解剖果实,研究果实的构造,总结共同特征。,苹果是怎样长成的。传粉、受精、发育、成熟,辨一辨哪些是果实。,学科间的联系与渗透问题,红薯(地瓜)贮藏根中的块根马铃薯(土豆)地下茎中的块茎,关于“果实”的原始概念:(1)植物结出的果子;(2)植物上的花谢了后,结的果子;(3)经过劳动得到的结果;(4)一种植物的种子,可以繁殖,大部分可吃;(5)植物结的种子;(6)是

26、一些苹果、桃子等水果;(7)一棵树,几个月的发芽、长叶、开花,结出来的东西。,传粉风媒花,传粉虫媒花,苍蝇传粉,甲虫传粉,传粉虫媒花,蝙蝠传粉,鼠类传粉,传粉虫媒花,鸟类传粉,蛾类传粉,果实是怎样形成的花到果实的发育过程:花传粉受精发育果实,深度探究的点,受精完成后,花瓣、雄蕊以及柱头和花柱都完成了“历史使命”,因而纷纷凋落。惟有子房继续发育,最终成为果实。其中子房壁发育成果皮,子房里面的胚珠发育成种子,胚珠里面的受精卵发育成胚。,14课 植物的“分身术”,交流搜集的资料。植物怎样繁殖呢?了解植物繁殖的各种方法。我们动手做一做 繁殖实验。,植物的“分身术”使植物世界更加丰富多彩。植物繁殖与生活

27、,关于繁殖方式,需要注意的问题,营养繁殖,有性繁殖,分离繁殖,压条繁殖,扦插繁殖,嫁接繁殖,种子繁殖,15 课 生物繁殖新技术,交流动物繁殖新技术的资料。克隆技术 克隆技术的发展了解 克隆技术的利弊活动重点,交流植物繁殖新技术的资料。克隆技术 植物克隆技术了解 植物杂交技术活动重点,科学技术是双刃剑,克隆人的主要伦理问题 主张方:克隆人可“定做自己”,是有性生殖的一种补充;克隆人可作为器官移植供体来源;克隆人的技术基本成熟、伦理上并不复杂;克隆人是可促进科学技术的进步。反对方:对人权和人尊严的挑战;违反生物进化的发展规律;扰乱正常的伦理定位;技术上的安全性值得怀疑。,关于杂交的原始概念:(1)

28、和别人乱交朋友;(2)和一些坏的人交朋友;(3)就是一些杂物交织在一起;(4)一个品种和另一个品种种在一块;(5)就是两个混在一起;(6)一种东西和另一种东西混合;(7)对动物来说,比如狮子和老虎相爱了,生出来的孩子,就是杂交出来的。对人来说,就是中国人和美国人相爱了,生出来的混血儿,就是杂交出来的。,本单元学生最感兴趣的是什么?,解剖种子、花、果实的动手过程,种子发芽实验,种辣椒的活动,第四单元 春夏星空,16课春季星空17课夏季星空,变化:1.年级后移(四年级移到五年级)2.关注了四季星空的典型星座,需要注意的问题,关于星空的变化对于星空中某一星座的变化一般涉及两个方面:一是一天中的变化;

29、二是一段时间(从冬到春、一年)的变化。,一天之中东升西落 不同时间从冬到春(或一年)自东向西移动 同一时间,需要注意的问题,一年中星空的变化西边的星辰渐渐没入地平线下,在东边的地平线上不断升起新的星座。(一天中同一时间观察),星空的知识,一天中星空的变化约每23小时56分星星沿周日平行圈运行一周,每小时运行15。因此,从黄昏到第二天黎明前的整个夜晚我们可以看到当地可见的全部星星。,需要注意的问题,每颗星每天东升的时间提前4分钟假定昨天黄昏后7时,牛郎星从东方地平线上升起,那么今天看牛郎星,它在黄昏后6时56分升起;明天则在黄昏后6时52分升起;半月后提前1小时,也就是黄昏后6时,星空的知识,春

30、季黄昏时的星空就是秋季黎明时的星空,冬季黎明时的星空就是秋季子夜时的星空或夏季黄昏时的星空。,四季星空,就是指每个季节黄昏时候的星空(20:00),需要注意的问题,关于星空的观察对于城市学生而言,星空的观察难度越来越大,这主要是城市夜晚照明造成的。教师或家长要选择合适的地方(没有灯光干扰的野外、城郊等)帮助孩子进行观察。,本单元教学需要注意的问题,关于四季星空本单元也是学生对四季星空进行中长期科学探究的汇总单元,要引导学生对过去一段时间的观察进行分析和交流,得出初步结论,并为下一周期的观察做好准备。,抓住主线,北斗七星,秋冬春夏,我的星座,四季星座,大熊座 小熊座 狮子座 牧夫座 猎犬座 室女

31、座 乌鸦座 长蛇座,天蝎座 人马座 摩羯座 武仙座 北冕座 天琴座 巨蛇座 蛇夫座,猎户座 金牛座 双子座 巨蟹座 波江座 大犬座 天兔座 天鸽座,春 夏冬 秋,仙后座 英仙座 仙女座 飞马座 仙王座 鲸鱼座,四季星空,五年级上册,五年级下册,秋季星空,冬季星空,夏季星空,春季星空,中长期科学探究,四季星空的持续观察与记录,起始,总结,观察周期,观察过程,春,冬,夏,秋,北极星,四季星空限制学生观察研究星空的因素:对星星不感兴趣;弄清楚星座、星云等很困难;观察时间多在夜间,很辛苦;观察周期长,难于坚持。,教学时需要注意的问题,关于四季星空四季星空的观察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要想办法激发学生的

32、兴趣,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为学生架设“梯子”,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展开活动,循序渐进开展活动,科学精神,科学兴趣,科学方法,科学收获,第五单元 机械与运动,斜 面,杠 杆,滑 轮,斜面原理、作用及应用,杠杆原理、作用及应用,滑轮原理、作用及应用,齿 轮,齿轮原理、作用及应用,自行车的科学,未来的交通工具,自行车的发展史及科学,交通工具发展史及未来,18课 斜面需要注意的问题和建议材料的选择板面、拉动的物体关于搭斜面长度与高度实验设计实验表格,需要注意的问题及建议,是生活中的斜面盘山路、楼梯、刀斧、拉链、香槟起子、螺丝钉、楔子、钉尖等,怎样把重物装到卡车上?,简单机械课件制作减少、科学,用木板搭一

33、个斜面,本课与相关课题的联系,杆秤的巧用,三年级下册 3翘翘板,19课 杠杆,需要注意的问题与建议:,实地观察,探究的深度,实验表格的设计,实验参考表格,20课 滑轮,需要注意的问题和建议:,探究的深度,研究齿轮制作齿轮,课前准备实地观察,21课 齿轮,需要注意的问题和建议:,齿轮案例分析,一、导入,二、探究活动,做齿轮,初步感受齿轮的特点 讨论制作反思试用发现问题,不够圆 齿不均匀 固定轴定位不准 不够坚硬、结实,提供齿轮,深入探究齿轮的作用 设计方案动手实验汇报发现得出结论传递力、改变转动方向、改变转动速度,三、生活应用,创新设想,齿轮案例分析,我们的思考,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关注学生的研究兴趣,启发学生的探究发现,延续学生的问题思考,教学需要注意的问题,关注学生思维,多提“为什么”,斜面的研究 斜面的粗糙程度为什么要相同?为什么要让小车匀速拉上斜面?为什么可以通过改变垫木的多少来改变斜面的坡度?,杠杆的研究 杠杆尺为什么要预先调制平衡?阿基米德为什么需要一个支点?生活中为什么有费力的杠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