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基础教育的性质功能与目标.ppt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2452827 上传时间:2023-02-19 格式:PPT 页数:82 大小:3.0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章 基础教育的性质功能与目标.ppt_第1页
第1页 / 共82页
第二章 基础教育的性质功能与目标.ppt_第2页
第2页 / 共82页
第二章 基础教育的性质功能与目标.ppt_第3页
第3页 / 共82页
第二章 基础教育的性质功能与目标.ppt_第4页
第4页 / 共82页
第二章 基础教育的性质功能与目标.ppt_第5页
第5页 / 共8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二章 基础教育的性质功能与目标.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章 基础教育的性质功能与目标.ppt(8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二章 基础教育的性质、功能与目标,重点、难点,1、掌握基础教育的概念和性质。2、理解基础教育的两大功能:社会功能(包括经济功能、政治功能、文化功能等;个体功能。3、辨析教育的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4、了解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的意义与作用及我国的教育目的。5、理解确立我国基础教育目标的依据。6、了解我国中小学教育目标的具体规定。7、掌握素质教育的理论要点。,提 纲,第一节 基础教育的性质第二节 基础教育的功能第三节 基础教育的目标,第一节 基础教育的性质,一、基础教育的历史演变二、基础教育的性质,A.上海正蒙书院小班 B.南洋公学外院C.蒙学堂D.初等小学堂E.高等小学堂F.初等小学校G.高等小

2、学校,一、基础教育的历史演变,(张焕纶,1878年),(盛宣怀,1897年),(壬寅学制,1902年,蒙学堂和小学堂),(癸卯学制,1903年,蒙学堂改名为初等小学堂;而高等小学堂相当于今天的初中教育阶段),(壬子癸丑学制,1912-1913年,教育部公布小学校令,分初等小学校和高等小学校;1922年“新学制”仍分为初小和高小,但学制改为6年。),(一)、小学教育的产生与发展,(二)、中学教育的产生与发展欧洲近代中学的开端标志 1538年德国教育家斯图谟在斯特拉堡创办的拉丁语学校。1、1897年,盛宣怀 南洋公学的中院是我国最早的公立中学。2、1898年,京师大学堂 中学称谓。3、1902年。

3、4、1904年。5、1922年。,二、基础教育的性质,(一)、什么是基础教育?所谓基础教育,是指对 青少年儿童 实施的 基本的 普通 文化知识、培养公民基本素质的教育,也是为继续升学和就业培训打好基础的教育。,1、普通性:是普通教育,是对学生进行一般科学文化知识教育。2、基础性:学制中的“塔基”。为学生的升学与就业及终身发展奠定基础。3、全面性 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4、义务性 适龄儿童、青少年都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二)、基础教育的性质,基础教育是不是等于义务教育,反过来,义务教育也可以与基础教育划等号呢?义务的含义?国家的义务父母的义务社会的义务儿童的义务

4、,1998年的世界教育报告显示:在171个国家中,义务教育的平均年限为8年,非洲的平均年限已达7.2年,北美、欧洲主要发达国家的平均年限为1013年。,视频:广东石台镇实行免费教育,1、免费教育是指什么?2、免费教育的好处是什么?3、免费教育不好的地方是什么?4、在全国推广需要什么条件5、当前实行教育免费是否公平?,第二节 基础教育的功能,一、教育功能概述二、基础教育的社会功能三、基础教育促进个体发展的功能,一、教育功能概述,(一)教育功能的含义 功能即作用;教育的功能即教育应该能够发挥的作用。教育的两大功能:个体功能;社会功能,二、教育的个体功能教育与人的发展的关系规律,1、影响人身心发展的

5、主要因素:,遗传 环境 教育,几种关于人的发展的观点,遗传决定论桑代克:人的智力同他的“眼睛、牙齿和手指”一样,乃是自然赋予的。斯坦莱霍尔:“一两遗传胜过一吨教育”。,环境决定论华生:“给我一打健全的儿童,我可以用特殊的方法任意加以改变。或者使他们成为医生、动物或者使他们成为乞丐、盗贼”。,教育万能论,小结,遗传素质为人的发展提供可能性前提。环境为人的发展提供后天的影响。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2、教育个体功能教育具有促进人的发展的功能,个体社会化:求同的过程 个体社会化即个体由一个自然人转化为社会人的过程;换言之,即个人通过学习掌握所属社会或群体的知识技能、价值观和行为规范并内化成自己

6、的智慧、道德和行为,以获得符合该社会要求的成员资格的过程。,个体个性化:求异的过程 所谓个性化,是个体把自己本身的存在看成是个人的,进而追求与他人不同的行为方式的过程。,关于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功能的认识上,传统教育比较重视教育对个体社会化的作用,而现代教育则要求教育要促进个体社会化和个体个性化的统一。,具体来说,基础教育促进个体发展的功能,(一)基础教育具有对个体发展做出社会性规范的功能;(二)基础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三)基础教育对个体发展不仅具有即时价值,而且具有延时价值;(四)基础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三、基础教育的社会功能,(一)基础教育的经济功能1、基

7、础教育为经济持续稳定发展提供良好的背景和条件;2、基础教育为提高未来劳动者潜在劳动力奠定基础;3、基础教育培养未来公民形成适应现代经济生活的观念、态度和行为方式,(二)基础教育的政治功能1、培养未来公民的政治意识,为实现年轻一代的政治社会化奠基;2、基础教育为选择和培养专门的政治人才奠定基础;3、基础教育在一定程度上维护和发展着社会政治关系。,(三)基础教育的文化功能1、基础教育具有传递、保存文化的功能;2、基础教育具有选择、重组、精华、提炼文化的功能;3、基础教育具有融合、更新文化的功能。,四、教育的正向与负向功能,一般地说,教育能积极地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积极地促进个体的成长与发展,即表

8、现为教育的正向功能。但是教育也可能产生负效应,体现为教育的负向功能,即对社会发展起消极的阻碍作用,对人的成长起着消极的阻碍作用。,决定于教育是否遵循了社会和人的发展规律。,拒绝的荣誉2006年感动中国候选人卢安克的故事,你想到了什么?,第三节 基础教育的目标,一、关于教育目的的一般原理二、我国教育目的的演变三、我国基础教育改革,陶行知,教育的目的是为了不教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爱情之酒甜而苦。两人喝,是甘露;三人喝,是酸醋;随便喝,要中毒。,于永正的教育理想教海漫记,语文教学应当充满情趣。只有情趣盎然的课堂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情趣盎然的氛围才能引领学生进入语文的自由王国。

9、对于孩子们的学习来说,第一是兴趣,第二是兴趣,第三还是兴趣。当孩子们兴味盎然地投入到学习中时,学习就变成了一种特殊的享受,变成了一种精神的需要。,于永正,1941年生,山东莱阳人,江苏省小学语文特级教师,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帖,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教育部“跨世纪名师工程”向全国推出的首位名师。,窦桂梅的教育理想窦桂梅与主题教学,“窦桂梅:失去目的的教育”中国的教育到底有没有思想?有没有灵魂?我们现在进行的是否是失去目的的教育?我们到底要培养什么样的中国人?,1967年4月出生于吉林省蛟河县,语文特级教师,北京清华大学附小副校长,中学高级教师。全国中小学整体改革专业委员会学术委员,

10、国家九五重点课题语文教材编写组编委。,周弘的赏识教育赏识你的孩子,被誉为“中国第一位觉醒的父亲”、“第一位发现孩子没有错的教育家”、全球第六届热爱生命奖得主、北京市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中心首席专家,“爱的最终目的并不是让孩子去追逐成功,而是让孩子找回快乐。”“翘起大拇指”“承认差异、允许失败、无限热爱”“狼来了”和“追蝴蝶”,卢安克的教育目的,意识到梦想,追寻梦想。,赫尔巴特的教育目的观,教育的本质就是以各种观念来丰富儿童的心灵,把他们培养成具有完美的道德品格的人。,学生未来目的范围,与儿童未来所从事的职业有关的目的,“学生将来作为成年人本身所要确立的目的”,教育者所要达到的最高的和最基本的目的,

11、“道德普遍地被认为是人类的最高目的,因此也是教育的最高目的”,学生未来目的范围,可能的目的,必要的目的,与儿童未来所从事的职业有关的目的,“学生将来作为成年人本身所要确立的目的”,教育者所要达到的最高的和最基本的目的,“道德普遍地被认为是人类的最高目的,因此也是教育的最高目的”,兴趣,经验的兴趣认识周围自然界的兴趣,同情的兴趣认识社会生活的兴趣,经验的,思辨的,审美的,同情的,社会的,宗教的,自然 物理化学地理,数学逻辑 文法,绘画文学,本国语外国语(古典语言和现代语),法律历史政治,神学,科学的科目,历史的科目,宗教的科目,杜威的教育目的观,1.“教育的过程,在它自身以外没有目的;它就是它自

12、己的目的。”2.“因为生长是生活的特征,所以教育就是不断生长;在它自身以外,没有别的目的。”3.“我们探索教育目的时,并不要到教育过程以外去寻找一个目的,使教育服从这个目的我们所要做的,是要把属于教育过程内部的目的,和从教育过程以外提出的目的进行比较。”,问:你的教育的目观是什么?,总结:1、什么是教育目的?人才培养结果的预期/人才的质量规格每个人对教育结果的预期就是个人的教育目的观 2、教育目的主体是谁?国家、思想家、教育家、个体 3、不同主体提出的教育目的有何特点?预见性 理想性 现实性 操作性 个体性4、我国的教育目的是什么?国家的教育目的与个体的教育目的之间的关系如何?,一、教育目的一

13、般原理,P48-450“教育目的(aims of education)是培养人的总目标。关系到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什么样的社会角色和具有什么样素质的根本性质问题,是教育实践活动的出发点。根据一定社会的生产力、生产关系的需要和人自身发展的需要来确定。”,二、我国的教育目的演变,郭冰.中国教育目的60年:演变与反思J.五个阶段:为新民主主义服务阶段;“为无产阶级服务”阶段;“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阶段;“为人民服务”阶段;“让人民满意”阶段。,教育目的表述的结构: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人才素质结构,例如: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1999年6

14、月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2000年3月1日江泽民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在我们的国家里,各级各类学校,都应认真贯彻执行教育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教育方针。十六大: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党的十七大报告:坚持以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我国的教

15、育目的通常是结合在教育方针中,教育方针:guiding principle for education 国家为了发展教育事业,在一定阶段,根据社会和个人两方面发展的需要与可能而制定的具有战略意义的总政策或总的指导思想。内容包括教育的性质、地位、目的和基本途径等。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教育方针;相同的历史时期因需要强调某个方面,教育方针的表述也会有所不同。,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的区别,教育目的是理论术语,是学术性概念:教育理论研究者研究的对象,它具有“理念性”,但不具有“操作性”;教育方针工作术语,是政治性概念:是由国家或政党来规定,由于直接面向实践而具有一定的“操作性”。,国家制定统一的教育方针

16、(含教育目的)的意义是什么?,对外维护教育独立性,排除干扰,对内统一管理,规范方向,(一)教育方针促成教育目的的可操作性国家将理想的教育目的分解成教育目标体系113 教育目的总方针 培养目标各级各类学校层面 课程目标课程体系或一门课程 教学目标一单元或一课时(二)当前我国中小学教育目标的具体规定P55 自学,二、我国基础教育的目标,讨论:当前我国基础教育存在的问题?,三、基础教育改革,寓言故事:动物学校,动物们决定创办一所学校以应付社会变迁的需要。这所学校的主要课程包括:跑、跳、爬、游泳、飞行第一批学员:鸭子、兔子、松鼠、老鹰及泥鳅鸭子的游泳表现最突出,甚至比老师还好;但飞行只能勉强及格;最吃

17、力的是跑-它不得不每天放学后加练跑。期末,鸭子的游泳只得了中等-兔子刚开始时是跑得最快的,但游泳科的作业太多,它的精神快崩溃了-,松鼠的成绩原来最出色,但飞行课它最沮丧,因为老师只许他从地面而不是树上起飞;它又花了很多时间发明一种跳跃的游戏,结果期末成绩,它的飞行、爬只得了C,跑只得了D。老鹰因为活泼爱动受到了老师的严格管制。一次在爬行课上,他战胜了其他同学,但它用的是自己的方法而非老师教的,所以它没有得到老师的表扬。,学期结束,公布成绩最普通的泥鳅同学,由于游泳还马马虎虎,跑、跳、爬成绩一般,也能飞一点,它的成绩最好。毕业典礼那天,它作为全体学员的唯一代表在大会上发言。生活在草原上的鼠类动物

18、没有在这所学校读书,因为这所学校的管理者拒绝在课程里增加“挖掘”科目。鼠类们为子女的将来着想,他们联合起来创办了一所私立学校。据说,他们的学校办得很成功。这则寓言说明一些什么道理?,1、因材施教2、发展长处,尽量提高短处3、人才是多种类型的4、传统的评价是简单化的评价,不能真正评价个体的潜力5、学校教育对个性的促进,求同未能兼顾差异6、不适合个性的教育挤占了学生潜能的开发7、目的是知识与技能的掌握,目的不是学生的发展8、课程设置也不科学,不能满足所有人的需要,当前我国基础教育存在的问题,、把基础教育搞成升学教育、应考教育,驱使广大学生为争夺高学历而奋斗,脱离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对人才的实际需求。

19、、把精力集中在发展少数尖子生身上,忽视了多数学生的发展,使他们成为了教育的弃儿,失去了发展的机会和成材的信心。,片面追求升学率,、置学生个性发展于不顾,忽视甚至取消了德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单纯抓智育。在智育上,又只重知识教学,轻智能培养。,、过早文理分科,呆读死记,加重学生负担,造成知识结构残缺,人文素养低下,缺乏创新和实践能力。、把学生封闭在狭窄的生活空间,为分数拼命,挤占自由时间,失去青春乐趣。这些都是背离基础教育的性质,也有违人的成长规律。,从唯升学教育转向素质教育,是实现基础教育目标的根本保证。,素质教育的历程,素质教育作为一种教育思潮兴起于我国20世纪80年代末,历经十几年

20、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1988年“素质教育”一词出现在发表的文章中。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首次明确指出中小学存在“应试教育”的倾向,要“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湖南省汨罗市大面机推行素质教育的经验标志着改革实验从学校扩展为区域性。1997年9月,山东烟台召开全国中小学素质教育经验交流会。1999年6月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素质教育的基本精神:,、是着眼于培养学生基本素质的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是全面发展的教育、是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个性化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为重点的教育。,素质教育的实践及反思,系列案例:由

21、“差生”引起的思考,案例1案例2案例3案例4案例5,案例1:学习成绩差竟成“残疾人”,广东省韶关市新丰某村小学,因两学生成绩不好,为不影响学校的教学、升学、教师年度考核,以学校名义出具材料,瞒着学生及家长,办理了残疾人证。人民法院报7/4/2004,案例2:中国有5000万差生,2001年6月,全国少工委的一项抽样调查,推断出一个骇人的结论:大致每六个学生中就有一个“差生”。这意味着:在全国近3亿学生中,被老师和家长列入“差生”行列的学生可能将达到5000万人。问题是:谁是“差生”?差生的“标签”是谁界定的?他们有权界定“差生”吗?真有那么多“差生”?-,重庆涪陵城区第四小学一教师出“奇招”:

22、考试成绩90分以下的,都当众下跪,用双膝走上讲台领考卷,商旅报 2004-10-22-6版,案例4,新京报 2004-10-22-A17,去年参加这个比赛时,自己半决赛时被刷下,妈妈就狠揍了我一顿,这次肯定还要骂我呢。,“精诚杯”第五届少儿英语大赛,年龄最小的施润苗(7岁)以106分与另一位小选手并列倒数第一,back,案例5,58,校长、教师认为在学生身上体现较好的目标,59,教师之间经常谈论的教学话题实际关注点,高三政治题:应如何正确处理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初三语文题:初中政治题:1999年10月1日,首都举行盛大阅兵式和群众游行,隆重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十周年,江泽民发表重要讲话,首都

23、 万军民参加庆典。,红楼梦中:贾母的丫环是谁?宝玉的丫环是谁?最有反抗精神的丫环是谁?,日本高中历史题:,日本和中国一百年打一次仗,19世纪打了日清战争(我们叫甲午战争),20世纪打了一场日中战争(我们叫做抗日战争),21世纪如果日本和中国开火,你认为是什么时候?可能的远因和近因在哪里?如果日本赢了,是赢在什么方面?输了是输在什么条件上?分析之。,62,两个初中第五册语文教科书的比较,中国大陆 台湾字数:22万 5万页数:344页 96页篇目:67篇 28篇,63,学生作业时间超出规定时间的人数(%),64,课程计划规定保证小学生每天睡眠10小时、初中生每天睡眠9小时。,学生睡眠不足的人数(%

24、)(小学生少于9小时,初中生少于8小时),65,城市小学四年级就有近一半的学生一天课间中除做操外基本没有户外活动。城市初三学生这一比例高达83%。,课间基本没有户外活动的学生人数,插播:学校教育制度与结构,两个概念:1、学校教育制度2、学校教育结构,1、学校教育制度,它规定的是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衔接和关系。,研究机构,研究生教 育,业余高等教育(夜大、电大、函大、自学),高等继续教育,大学和专门学院,专科学校,普通高中,职业高中,中等专业技术学校(农、工、医师、服务),初 级 中 学,中等继续教育,18、19岁,我国现行教育制度系统图,12、13岁,6、

25、7岁,等补习学校成人业余初,小 学,幼儿园,托儿所,部分国家学制,二战后英国的学制,二战后法国的学制,德国学制图,德国的学制,2、学校教育结构,即学制中各级各类学校之间的构成形式和比例关系。,二、学校教育结构1、我们研究的是狭义的学校教育结构广义:外部结构学校某一方面与社会某一方面的比例关系 内部结构学校内部各方面的比例关系。狭义:指以学校为单位的教育结构,即学制中各级各类学校之间的构成形式和比例关系。,2、学校教育结构分类(1)、程度结构(2)、类型结构(3)、专业结构(4)、禅传结构(5)、布局结构,(1)、程度结构:各级学校之间的比例关系 级别 机构 层 次 结 构初等教育:小 学:初中

26、中等教育:中 学:高中高等教育:大 学:专科 本科 硕士 研究生 博士,(2)、类型结构:即各类学校之间的比例关系A.经济来源:公立、私立(民办)B.招生对象:一般教育、特殊教育、成人教育 C.教学内容: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D.学习时间:全日制、半日制、业余,(3)、专业结构:即中等专业学校和高等学校内各种系(科)专业设置的比例关系。高校11类中等专业学校8类,(4)、禅传结构:各级师范院校之间的比例及其在整个教育中的比重。中师师专师大,(5)、布局结构:及各个地区拥有学校的比例关系3类,教育目的:是含方向性的,它反映的是一个国家总体的终极的教育意图和方针它要是活命的是教育应满足什么样的社会需求和应培养人的哪些身心素质她一般在教育法或教育方针中确定,是一个国家教育工作的总目标和长期目标培养目标:是指各级各类学校或各个学段具体应达到的目标,是总的教育目标的具体化,一般在制定各级各类学校性质和任务时同时规定课程目标:是学校培养目标在教育过程中的具体化,是从课程的角度规定了人才培养的具体规格和质量要求教学目标:是具体教学过程的结果和学生的行为准则,是学科课程目标与具体教学内容的结合和具体化,是每个单元或每节课教学应达到的具体目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