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咳嗽病疗效年度分析总结与评估.doc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2487082 上传时间:2023-02-20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20.7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急性咳嗽病疗效年度分析总结与评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急性咳嗽病疗效年度分析总结与评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急性咳嗽病疗效年度分析总结与评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急性咳嗽病疗效年度分析总结与评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急性咳嗽病疗效年度分析总结与评估.docx(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急性咳嗽病疗效年度分析总结与评估XX年急性咳嗽病疗效年度分析总结与评估 急性咳嗽病是我科的优势病种之一,XX年度我科共收治患者病列约130例,有效123例,有效率95%全部执行诊疗方案,现将XX年度中医优势病种的中医疗效进行分析、总结,评估及优化并分述如下:急性咳嗽是指外感或内伤为因素,导致肺气上逆,冲击气道,发出咳声或咳吐痰液的一种病症。历代将有声无痰称为咳,有痰无声称为嗽,有痰有声谓之咳嗽,咳嗽的原因有外感、内伤两大因素。1、分析:入院患者均以我科的急性咳嗽病诊疗常规为指挥,在咳嗽病的各个阶段进行中医药干预治疗。咳嗽的治疗应分清邪正虚实。外感咳嗽,病位主要在肺,以邪实为主,治宜宣肺祛邪。但

2、应按病邪性质分风寒、风热、风燥施治。由于肺为脏腑之华盖位高居于膈上,药力易达病所故用药宜清扬,即“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温病条辨治病法论)。需要注意的是,外感咳嗽忌敛肺止咳,或病起即予补涩,否则易使外邪内郁,肺气不畅,痰浊不易排出,咳嗽愈重。内伤咳嗽的治疗,当分虚实和脏腑。邪实为主者,当祛邪止咳,或清肝泻肺,兼以扶正等治法;正虚为主者则当根据虚之所在脏腑,而选用补肺、健脾、益肾等扶正治法。2、总结:咳嗽是肺系疾病的主要症候之一,有外感、内伤之分。外感为六淫犯肺;内伤为脏腑功能失调,而致肺失宣肃,肺气上逆,发为咳嗽。辩证首当分清外感与内伤,进而根据咳嗽的声音与发作时间及其痰的色、质、量等辨其病

3、性。咳嗽既是肺气上逆,亦是祛邪外达的保护性生理反应,故治疗不能单纯性的见咳止咳,必须按不同的病因分别处理。外感新病属于邪实,治应祛邪宣肺;内伤咳嗽多属邪实正虚,治应祛邪止咳、扶正补虚,分别主次处理。咳嗽的治疗,除直接治肺外,还应注意治脾、治肝、治肾等整体疗法。外感咳嗽一般均应忌敛涩留邪,当因势利导,邪祛正安。内伤咳嗽忌宣散伤正,当调护正气,还可配合单方草药,结合生活调理以提高疗效。3、评估:在我科收治的患者中,辩证分型以风寒袭肺和风热犯肺证为主,综合采用中药口服,疗效确切,一般疗程在一周左右,配合西药治疗者疗效为佳,同是对患者进行持续健康宣教,深化患者对咳嗽的认识,患者受益颇深。总之,本科的中

4、医优势病种以口服中药及特色中医针灸治疗为主,治疗方案简单,费用低廉、疗效肯定,深受患者好评。4、优化:急性咳嗽病患者在采用中药同时采用西药治疗,在改善症状方面,优势明显,但是若明显感染则效果不如西药显著,因此为发挥自身优势和特色,下一步应着力针对并发症的中医药治疗深入研究。 XX年眩晕病分析总结评估 1100字 XX年眩晕病分析总结评估我科制定了眩晕的中医诊疗方案,现将我科XX年度按眩晕病诊疗规范管理的136例住院患者的情况总结如下:1、一般资料136例患者均为XX年度我科住院患者,其中男性72例,女性64例,最大年龄89岁,最小48岁,平均58岁。2、中医诊断136例患者均符合眩晕的诊断标准

5、,其中肝阳上亢30例,痰浊上扰者56例,气血亏虚32例,肾精不足18例。3、西医诊断所有病例均符合眩晕的诊断标准,并排除脑卒中、脑肿瘤、外伤等。4、疗效:显效%,有效%,无效%。5、住院时间及费用住院天数最短1天,最长15天,总平均住院天数8天,总平均住院费用3600元,其中检查费化验费1300元,治疗费1100元,药费1200元6、中医治疗率100%7、分析总结临床观察表明眩晕中肝阳上亢型、痰浊中阻、气血亏虚均较多见,占据69%以上患者,属于气血不足者容易出现劳累后心悸 失眠,治疗次数也多于其他的两型。 辩证属于肝阳上亢者,虽治疗见效快,治疗疗程短 ,但在情志刺激,郁闷恼怒下易复发或加重。属

6、于痰浊中阻者,多为中年男士,多因其肥胖,嗜食干肥酒醪,且不勤于活动者,呕吐痰涎 ,不思饮食症状,疗效欠佳。解决以上难点的思路及对原方案的改进措施:1).对于辩证属于气血虚弱者,我们采取中药汤剂中重用当归、参芪以补气生血,并嘱其加强锻炼,增强体质。2).针对痰浊中阻者,我们采取嘱其平时节食肥腻酒醪, 忌食辛辣,多运动,多进食除湿之品。3).眩晕严重者加用龙骨、磁石、旋复花等收到较好疗效。8、中医治疗难点与对策(一)难点分析1、眩晕的发作期,中药作用不及西药迅速和有效,对发作较严重或急性发作期需中西医结合方能缓解,中医治疗以辨证论治为主体,中药降压及改善症状尚需进行深入研究。眩晕缓解期多属本虚标实

7、,是中医药发挥特长的时期.避免诱因,采用补虚泻实、标本兼治的方法可明显延缓复发,但目前大多临床研究治法各异,标准不一,为整体防治水平的提高和推广带来难度。2、难点:如何须防眩晕复发(二)解决措施1、继续开展针对急性期风、火、痰、瘀为主要病机特点的中药治疗眩晕的研究,结合平肝潜阳、清肝泻火、活血通络、燥湿化痰、补肾益精、补养气血等治法指导,筛选一批具有良好改善症状的药物。为临床“辨症”用药、进一步提高疗效提供依据,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优化中西医结合方案,探索中西医结合的增效减毒作用。2、眩晕成因较多,在明确其病因时,给予药物、手术等对因治疗外,缓解期中医药辨证施治,求因治本较有成效,主要以“缓则固其本”为原则。同时,应提高身体素质,量力而行,适当锻炼,增强体质,劳逸结合;避免体力和脑力的过度劳累,避免强烈、突然的头部运动,少作或不作颈部旋转、弯腰动作,特别己发现某一体位容易引发眩晕时,更应避免,以防诱发眩晕;向时要结合调情志,保持心情舒畅、乐观,忌暴怒、惊恐等刺激:饮食宜清淡,富于营养,结合适当的饮食方法;忌暴饮暴食,过食肥甘厚腻之品,以免伤及脾胃,酌生痰浊而发眩晕五华县中医医院中风病专科 第3页 共 3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