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人教版小学语文六级下册课文复习资料.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2509888 上传时间:2023-02-20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8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语文六级下册课文复习资料.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语文六级下册课文复习资料.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语文六级下册课文复习资料.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语文六级下册课文复习资料.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语文六级下册课文复习资料.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语文六级下册课文复习资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标人教版小学语文六级下册课文复习资料.doc(1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新课标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课文复习资料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复习题第一单元一、看拼音写词语:nu y zhn rn yu s ch yn k wi j y xn r( ) ( ) ( ) ( ) ( )( )( )y fn ko yn dun lin zhun hu yu y ch lu lu( )( ) ( ) ( ) ( ) ( )zhun xn zh zh w yun w y zhn xn chn( ) ( ) ( )kun fn bo y b b shn j hn dn xu b( ) ( ) ( )二、按原文填空:1、一鼓作气,_,_。左传2、_,孰能无惑。师说3、种树

2、者必培其根,_。传习录4、甘瓜苦蒂,_。墨子5、_,观千剑而后识器。文心雕龙三、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学弈选自_通过写_说明了_。2、两小儿辨日选自_故事体现了两小儿_和孔子_的态度。3、孟子是我国古代的_。孔子是_时期的_ ,_学派创始人。他一生言行被弟子们编成论语一书。4、为是其智弗若于?曰:非然也。_。5、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6、孰为汝多知呼? _?7、文章紧扣匆匆写了_,表达了作者_。课文运用了_修辞方法,开头结尾都用了_手尾呼应,突出时间来去匆匆的_与_强烈情感。8、桃花心木一文中树的生长“不确定”指_人生活的不确定指_逃花心木在不确定中_树似人,人如树,这篇课文是_

3、的表达方法巧妙。第一单元主题是“人生感悟”。五篇课文从不同的角度阐明了人生的哲理。 文言文两则表达了学习应该专心致志和看待事物应该有不同角度的道理;匆匆表达了作者对时光飞逝的惋惜和无奈,渗透着珍惜时间的意识;桃花心木借物喻人,说明人的成长应该经受考验,学会独立自主。顶碗少年蕴含着“失败乃成功之母”的哲理。手指阐明“团结就是力量”的道理。 第一课文言文两则1、背诵课文,默写。2、知识点:学弈选自孟子.告子,学弈这个故事,说明了学习应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 两小儿辩日选自列子.汤问,这个故事体现了两小儿善于观察,说话有理有据以及孔子实事求是的态度,同时告诉我们看待事物可以有不同的角度和学无

4、止境的道理。3、注释()字、词:弈:下棋。 通国:全国。 诲:教导。 惟弈秋之为听:只听弈秋(的教导)。鸿鹄:天鹅。 援:引,拉。 俱:一起。 弗:不。 矣:了。 为:因为。 其:他的,指后一个人。 文中几个“之”的意思 辩斗:辩论,争论。 以:认为。 去:离。 日中:正午。 及:到。沧沧凉凉:形容清凉的感觉。沧沧:寒冷的意思。 探汤:把手伸向热水里。意思是天气很热。 汤:热水。 决:判断。 孰:谁。 汝:你。()句子: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译)难道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别人好吗?我说:不是这样的。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译)我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近一些,中午的时候离人远

5、一些。孰为汝多知乎?(译)谁说你的知识渊博呢?()译文:学弈弈秋是全国的下棋高手。他教导两个学生下棋,其中一个学生非常专心,只听弈秋的教导;另一个学生虽然也在听弈秋讲课,心里却一直想着天上有天鹅要飞过来,想要拉弓引箭把它射下来。虽然他俩在一块儿学习,但是后一个学生不如前一个学得好。难道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别人好吗?我说:不是这样的。两小儿辩日有一天,孔子到东方游学,看到两个小孩为什么事情争辩不已,便问是什么原因。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近一些,中午的时候离人远一些。”另一个小孩却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远些,而中午时要近些。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像车盖一样大,到了中午却像

6、个盘子,这不是远的时候看起来小而近的时候看起来大的道理吗?”另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有清凉的感觉,到了中午却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这不是近的时候感觉热而远的时候感觉凉的道理吗?”孔子也不能判断是怎么回事。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你的知识渊博呢?” 第二课匆匆(散文) (写作特色:作者运用设问、比喻、排比、拟人等句式将不易察觉的时光匆匆,一去不复返写得形象生动,富有感染力)、背诵课文。、知识点:匆匆的作者是著名散文大师朱自清(、理解句子:()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用排比的句式,表明大自然

7、的枯荣是时间飞逝的痕迹。“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看似在问,实际上表达了作者对时光逝去而无法挽留的无奈和对已逝日子的深深留恋。仿写:太阳落了,有再升起的时候;月亮缺了,又再圆的时候;潮水退了,有再涨的时候。 ()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骼铮挥猩簦裁挥杏白印?BR>比喻句。把自己过去的八千多日子比喻成针尖上的一滴水,把时间的流比喻成浩瀚的大海。写出了时间消逝得那么快,无声无息,无影无踪,表现出作者十分无奈的愁绪。仿写:像一粒细沙躺在茫茫的沙滩上,我的日子落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响,也没法找寻。 ()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

8、,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排比句。作者从人们日常生活的细节,展示了日子在生活的不经意中来去匆匆。仿写1:聊天的时候,日子从嘴边过去;写作的时候,日子从笔尖下过去;思索的时候,日子从紧皱的双眉前过去。仿写2:玩耍的时候,日子从手里过去;睡觉的时候,日子从枕边过去;看电视的时候,日子从屏幕前过去。仿写3:散步的时候,日子从我懒散的步伐间跃过;写字的时候,日子从我的笔尖跨过;弹琴的时候,日子从我的指间轻轻地流过。 ()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 比喻独特,联想新奇。日子就是如此稍纵即逝。仿写:过去的日子如露珠,被阳光蒸发了,如春水,被大海包容了。过去的日

9、子如彩虹,被白云遮挡了,如昙花,被白天送走了。(同步练P4)在逝去如飞的日子里,我能做欢乐的飞鸟,我能做自由的蝴蝶,我还能做嬉笑的精灵。在逝去如飞的日子里,我能做的是回顾曾经的幸与不幸,我能做的是展望未来的美好与欢乐,我还能做的是把握有限的今天。在逝去如飞的日子里,我能做一棵献给人们一片阴凉的大树,我能做一朵点缀世界的美丽花朵,我还能做一片默默无闻的小草。4、背诵明日歌。5、关注形容时间过得快的词语(词语手册p5):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流星赶月、斗转星移、稍纵即逝、白驹过隙转眼间、眨眼间、一瞬间、霎时间、一刹那、弹指间、顷刻间6、有关珍惜时间的成语:惜时如金、分秒必争、只争朝夕、争分夺秒一刻千

10、金、见缝插针7、有关珍惜时间的名言警句:(1)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2)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 (3)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4)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5)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第三课桃花心木(写作特点:借物喻人)1、熟读第、自然段。2、句子的理解:(1)奇怪的是,他来得并没有规律,有时隔三天,有时隔五天,有时十几天才来一次;浇水的量也不一定,有时浇得多,有时浇得少。这句话写种树人的奇怪做法。有两点奇怪:一是来的时间不确定,隔三差五,或十几天来一次;二是浇水的量不确定,时多时少。作者借树苗的生长,来比喻人的成长,写一个种树人让“树木自己学会在土地里找水源

11、”的育苗方法,说明了在艰苦环境中经受生活考验、克服依赖性对人成长的重要意义。(2)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这里的“不确定”是指生活中不可预料的一些坎坷、曲折、磨难。只有经得起生活中风风雨雨的考验,才能成为坚强的人、有作为的人。(3)种树的人不再来了,桃花心木也不会枯萎了。因为种树人来的目的就是让树木适应环境,把很少的养分转化为巨大的能量,经得起风吹雨打的锻炼,学会自己在土地里找水源,深深扎根,茁壮成长。如种树人所愿,现在桃花心木也不会枯萎了,说明他种树成功了。 第四课 顶碗少年顶碗少年描写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杂技表演,蕴含着“失败乃

12、成功之母”的哲理。第五课 手指手指描写了五根手指的姿态和“性格”,阐明“团结就是力量”的道理。 回顾. 拓展一1、日积月累:人生哲理的格言(1)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师说 (说明了人人都有不懂的地方。)(2)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左传 (说明做事情应一气呵成的道理。)(3)甘瓜苦蒂,天下物无全美。 墨子 (说明了任何事物没有十全十美的道理。)(4)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传习录 (说明浇树浇根、育人育心的道理。)(5)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文心雕龙(说明了多实践才能出真知的道理。)2、邯郸学步比喻一味模仿别人,不仅学不到本事,反而把原来的本事也丢掉了。 第二单元一

13、、看拼音写词语:l yu ch xn zhn ln sun bn jio zi fi cu z bn( ) ( ) ( ) ( ) ( )( )( )zhn zi l zi bo zh fn zhn y bi ci pi bin po( )( )( ) ( ) ( )( )( )ji rn s yun ci hu un mio hu mi y tn zu m dn( )( )( ) ( ) ( )( )ln q b su wn xin n xn zhn dn ji ci ( ) ( ) ( )二、按要求默写:元日 天竺寺八月十五夜桂子_ _ , _,_ . _。_ , _,_。 _。三、根据课

14、文 2、好处是_。3、藏戏开头运用了文章还用了_是结构形式。4、各具特色的民居是一篇法介绍了_和_。5、和田的维吾尔运用了的写法。文章出现的修辞方法有_。 第二单元主题是“中华民风民俗”这一专题编写。五篇课文从不同的角度介绍了各具特色的民风民俗,反映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北京的春节描绘的是节日风俗。“藏戏”被称为藏族文化的“活化石”。各具特色的民居侧重写了被誉为“世界民居奇葩”的客家土楼和“傍水而居”的傣家竹楼的鲜明特色。和田的维吾人介绍了能歌善舞的维吾尔族人豁达乐观的性格特征和饶有趣味的风俗。 第六课北京的春节(写作特色:按时间顺序、有详有略)1、熟读第1、2、7、11、12自然段。2、作者

15、:老舍。原名舒庆春,满族人,代表作骆驼祥子、我这一辈子、四世同堂、正红旗下等。老舍的语言风格:北京韵味,通俗明白,幽默诙谐。3、北京的春节是按时间顺序写的。文章再现了老北京人过春节的热闹与喜庆。时间 自然段 风俗习惯 详略安排腊月初旬到年底 16 熬腊八粥;泡腊八蒜;吃糖;大扫除;购置年货 略写除夕 7 家家灯火通宵,炮声不绝,吃团圆饭,守岁 详写初一 89男人们外出拜年,女人们在家接待客人,小孩逛庙会 详写 初六 10 店铺开张;伙计轮流去逛庙会、逛天桥和听戏 略写元宵节1112 观花灯,放鞭炮,吃元宵 详写正月十九 13 春节结束,小孩上学,大人忙活 略写 写作特色:文章详写了腊八、除夕、

16、初一和元宵这四个部分,像这样有详有略地介绍老北京过春节的习俗,好处是点面结合,重点突出,主次分明,使北京的春节给人留下的印象更深刻。各节日的特点可以这样概括:除夕:喜庆、团圆; 初一:悠闲、快乐; 十五:红火、美丽。 4、作业本P11造句(用带点词打比方造句)(1)下雨了,人们撑着伞在街上行走,从高处往下看,这不是伞,而是一片流动的彩色蘑菇。(2)过年了,我送给爸爸一些礼物,差不多就是一些心意。 5、阅读链接:北京的春节里“做年饭”和“吃团圆饭”都只写了一句话,而梁实秋和斯妤却写得很详细。 过年采用了反话的写法,淋漓尽致地写出了年的忙碌与热闹,将各种风俗习惯融于其中。 除夕以较浓的抒情色彩写出

17、了喜庆与热闹的气氛。 三篇略读课文藏戏写作特色:以事物的不同方面为序,采用比喻、反问、象征、夸张的手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事物。“藏戏”被称为藏族文化的“活化石”。各具特色的民居侧重写了被誉为“世界民居奇葩”的客家土楼和“傍水而居”的傣家竹楼的鲜明特色。写作特色:抓住事物特点进行叙述的说明方法。和田的维吾人介绍了能歌善舞的维吾尔族人豁达乐观的性格特征和饶有趣味的风俗。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等 回顾 拓展二1、日积月累(1)元日宋 王安石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2)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唐 皮日休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 至今不会

18、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 2、元日写的是春节时的情景,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写的是中秋节时的情景。我国的传统佳节还有清明节、端午节、元宵节、乞巧节、重阳节等。描写我国传统佳节的诗句有:“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等。3、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 第三单元一、看拼音写词语:Sh j hn hu jin ru chu t kn b c bo m u( ) ( ) ( ) ( ) ( ) ( ) ( )fi pn k xn cn bo fi t j li w tu b xu( ) ( ) ( ) ( )( ) ( ) ( )xn wn ji ji i s l

19、un pn pn chu sh yun s d q su( )( )( )( ) ( ) ( )jn bn jin zhn zhn y ti shn qn y hn mo( ) ( ) ( )二、默写:囚歌 (写在反面)三、根据课文 ,“ 惯有的严峻”则表现了李大钊 。这段话把敌人与李大钊进行了对比描写,目的是3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改成反问句:4我们的同志在困难的时候,要看到成绩,要看到光明,要增加我们的士气。 修改病句:5. 阅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 )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 )

20、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 )还轻。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1按课文此句和后面三句是3你是怎么理解选段中最后一个句子?4像画横线句子那样的关于生死的名言(格言、诗句)还很多,请你写出两句。(1)(2) 第三单元主题“我的理想”。五篇课文从不同的角度写了人物的事迹:李大钊被捕后倍受酷刑,但是面对敌人始终大义凛然,坚贞不屈;解放战争时期的郝副营长在一次战斗中舍身为后续部队引路,壮烈牺牲;开国总理周恩来为了新中国的发展,呕心沥血,日夜操劳;毛泽东在为人民服务一文中虽然没有具体介绍张思德的事迹,但通过查找资料可以知道战士张思德打仗、纺线、烧炭

21、,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为救战友献出了年轻的生命。本组教材中的人物所处时期不同、岗位不同、事迹不同,但“为人民服务”的信念却是相同的。为了人民的利益,他们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 第十课十六年前的回忆(回忆录)1、熟读第5、7、17、19、22自然段。2、十六年前的回忆通过对李大钊的回忆,是按被捕前、被捕时、法庭上、被害后的顺序来叙述的。被捕前写父亲烧掉文件和书籍,工友阎振三被抓,反映出形式的险恶与处境的危险;被捕时写了敌人的心虚、残暴与父亲的处变不惊;法庭上描写了李大钊的镇定、沉着;被害后写了全家的无比悲痛。文章展示了革命先烈忠于革命事业的伟大精神和面对敌人坚贞不屈的高贵品质,表达了作者对父亲

22、的敬仰与深切的怀念。 3、理解句子:新 课标 一网(1)父亲是很慈祥的,从来没骂过我们,更没打过我们。我总爱问父亲许多幼稚可笑的问题。他不论多忙,对我的问题总是很感兴趣,总是耐心地讲给我听。这一次不知道为什么,父亲竟这样含糊地回答我。从这句话看出父亲平常非常慈祥,有耐心;而这一次却是不耐烦地、含糊地回答我,这是因为当时的局势十分严重,不是和孩子谈心的时候,而且这件事并不是几句话能说清楚的。这里写出了(李大钊对待亲人慈爱与对待工作认真严肃。)(2)局势越来越严重,父亲的工作也越来越紧张。他的朋友劝他离开北京,母亲也几次劝他。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不是常对你说吗?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你要知道现

23、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哪能离开呢?”母亲只好不再说什么了。李大钊把革命工作看得比什么都重要。表现了(他对革命高度负责的的精神。)(3)在法庭上,我们跟父亲见了面。父亲仍旧穿着他那件灰布旧棉袍,可是没戴眼镜。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从这句话可以看出父亲虽受敌人的折磨,但依旧沉着、慈祥。“没戴眼镜”“乱蓬蓬的长头发”说明(敌人对李大钊施了重刑),“平静”说明(李大钊经历残酷的折磨后依旧坚强),“慈祥”体现了(李大钊对亲人的爱)。 4、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与开头的联系是:首尾呼应(前后照应)。这样写的好处:使整篇文章显得非常紧凑,更加突出了作者对父亲被害的事情记忆

24、深刻,也表达了作者对父亲深深的怀念。第十一课 灯光(回忆往事) (匆匆顶碗少年十六年前的回忆灯光都采用了首尾呼应的写法) 第十二课为人民服务(体裁:议论文)1、背诵全文。2、为人民服务是一篇议论文,议论文一般包含论点、论据、论证三个要素。 毛泽东,是为纪念张思德所作的演讲。文章开头就鲜明地提出了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的宗旨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然后结合当前的实际,从三个方面说明怎样才能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一是树立“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的生死观;二是正确对待批评,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改正错的;三是搞好团结、克服困难、提高勇气、互相爱护,使整个人民团结起来。 3、理解

25、句子:(1)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革命的队伍。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文章开篇就点明主题。整段话表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共产党和革命军队的根本宗旨。 “完全”的意思:除了为人民服务,没有别的目的;”彻底”是贯彻到底的意思。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我们的队伍不管在什么时候,不管做什么工作,都百分之百地为人民服务。 (2)我们的干部要关心每一个战士,一切革命队伍的人都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 这句话的意思是,革命队伍的人是为了一个共同目标走到一起来的。因此,不论是干部对战士,还是战士对战士,都要互相关心、爱护和帮助。这样才能更好地

26、团结起来,共同奋斗,实现我们的目标。4、P57第3题:共几句?每句话说的是什么意思?句与句是怎样连起来的?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不管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都行。只要你说得对,我们就改正。你说的办法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照你的办。 这段话共4句话。第一句是讲(我们要欢迎批评),第二句话是讲(我们欢迎任何人的批评),第三、四句话是讲(我们接受任何人的只要是正确的批评)。句与句之间联系紧密,意思层层递进。再抓住这段话中的关联词语分析,我们可以进一步明确:衡量批评正确与否的标准只有一个,就是是否符合人民的利益。接受任何人的只要是正确的批评的目的也只有一个,就是

27、为人民服务。 5、用关联词造句:例1:因为班干部是为班级同学服务的,所以,我们如果有什么干得不好的,就不怕别人批评指正。例2:因为优异的成绩都是勤奋学习换来的,所以,如果你不肯流汗,就只能流泪了。6、学写例1:人生的意义在于执着的追求,在于不懈的努力,在于顽强的拼搏。例2:我们每一个少先队员都要努力学习,努力锻炼,努力生活。例3:在小学六年的学习生活中,我们收获了丰富的知识,收获了真挚的友谊,收获了成功的喜悦。例4:老师,在我们的心目中,您是大树,您是高山,您是大海 13 一夜的工作本课着重叙述了作者陪同总理审阅稿子时的所见所闻,从工作劳苦和生活简朴两个方面表现了周总理的崇高品质。写作特色:

28、回顾 拓展三1、囚歌,作者:叶挺 为人 进出的门 紧锁着,为狗 爬出的洞 敞开着,一个声音 高叫着:爬出来吧,给你自由! | 我 渴望 自由,但我 深深地知道人的身躯 怎能 从狗洞子里爬出!| 我希望 有一天地下的烈火,将我 连这活棺材 一齐烧掉,我 应该 在烈火与热血中 得到永生! 2、红岩中的人物有:江姐、许云峰、华子良、小萝卜头 革命题材的小说:铁道游击队,作者刘知侠; 红日,作者吴强;小兵张嘎,作者徐光耀; 小游击队员,作者王愿坚; 赤色小子,作者张品成。 第四单元一、读读写写ui qio wi qn yn b li fn ch chun j l bi( )( )( ) ( )( )

29、( )( )shn xi ru zhu hnn m fen sn jin y l d d( )( )( )( )( ) ( )( )pi zu q f chu y xi zi dnjin du xio cun u( ) ( ) ( )( )( ) ( ) ( ) r d jio tin m shn dn ji hi h h xio m m( ) ( ) ( )( ) ( )( )二、日积月累、 (冰岛)拉克司 (英国)戈尔丁蝇王、(苏联)肖洛霍夫静静的顿河、 、 、 、 (哥伦比亚)马尔克斯百年孤独 (印度)泰戈尔飞鸟集 (危地马拉)阿斯图里亚斯玉米人(美国)海明威老人与海三、课文理解、卖火柴

30、的小女孩是 作家 的一篇著名童话课文,讲述了 的故事。2、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前一个“幸福”是指:后一个“幸福“是指:3、凡卡的作者这件事,反映了 悲惨命运,揭露了当时 。4、“我”的生活没有指望了,连狗都不如!“指望”是指:由句中可以体会到:5、课文一凡卡的梦结尾,有着深刻的含义:第四单元选编的4篇文章,有两种呈现方式:一种是卖火柴的小女孩和凡卡,它们是安徒生童话和契诃夫短篇小说中的名篇,是单篇的作品;一种是外国文学名著鲁滨孙漂流记和汤姆索亚历险记的片段,它采用的是名著梗概加精彩片断的编排方式。4篇课文都有鲜 明的人物形象,人物不同的命运同样引人关注。 第十四课卖

31、火柴的小女孩1、这篇课文是丹麦作家安徒生的一篇著名童话,讲述了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大年夜冻死在街头的故事。特点:写实和写虚交替进行,美丽的幻想和残酷的现实相互交替,突出了小女孩的悲惨命运。 拇指姑娘、海的女儿、丑小鸭也是安徒生的作品。 2、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重点写了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眼前出现了四次幻景。第一次看到了温暖的大火炉,因为小女孩非常寒冷,她渴望得到温暖。第二次看到了喷香的烤鹅,因为小女孩非常饥饿,她渴望得到食物。第三次看到了美丽的圣诞树,因为小女孩非常痛苦,她渴望得到欢乐。第四次看到了慈祥的奶奶,因为小女孩非常孤独,她渴望得到疼爱。 3、理解句子:P71(1)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

32、,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这句话的意思是小女孩离开了人世,在美妙的幻觉中死去了。再也不用忍受寒冷、饥饿和痛苦了。(2)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两个“幸福”的含义? )前一个“幸福”是小女孩临死前是在美好的幻象中度过的,是幸福的;后一个“幸福”是小女孩死了就没有寒冷、饥饿和痛苦了,就彻底幸福了。通过这两个“幸福”,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压抑心头的满腔悲愤,感受到作者对穷苦人民寄予的深切同情和对贫富悬殊社会现实的强烈不满。第十五课凡卡1、课文通过凡卡给爷爷写信这件事,反映了沙皇统治下俄国社会中穷苦儿童的悲惨命运,揭露了当时社会制度的黑暗。凡卡在信中向爷爷倾诉自己难以忍受的悲惨

33、的学徒生活,再三哀求爷爷带他离开这儿,回到乡下去,并回忆了乡下生活的两个情景:一是爷爷守夜的情景;二是过圣诞节的情景。 2、第一、讲凡卡的悲惨遭遇时,作者的叙述、凡卡的信和他在写信过程中的回忆三部分内容穿插起来,互相映衬。第二、采用了对比、反衬、暗示的表达方法。3、暗示式结尾的好处:课文以凡卡的梦结尾,暗示了凡卡愿望的破灭,给人留下深刻的思考,激起人们对凡卡的深切同情和对黑暗社会的愤怒。4、造句(作业本P28)(1)仿佛似的例1:雨过天晴,天空中出现了一道美丽的彩虹,仿佛是为了迎接太阳公公,有人特意把它挂上去似的。例2:这几天,这儿的湖面特别干净,垃圾们仿佛知道上级要来检查,都躲起来了似的。来

34、源:(2)先再还例1:星期天,妈妈要做很多家务,她先把全家的衣服洗了,再擦家具、拖地,还要给全家人烧菜、做饭例2:要预习课文了,我先把课文通读一遍,再打开词语手册读读词语意思、做做练习,还要在书上写上一些自己读书后的思考和不懂的问题。 第16课 鲁滨孙漂流记的梗概部分按鲁滨孙历险的时间顺序记叙,写了“遇险岛上”、“建房定居”、“养牧种植”、“救星期五”、“回到英国”,让我们初步了解了鲁滨孙在荒岛战胜困难、谋求生存的非凡经历,表现了鲁滨孙(不畏艰险、机智坚强、聪明能干)的特点。(喜欢这个人物的理由:鲁滨孙在严酷的现实面前,战胜了种种困难,顽强生存下来的精神,深深地打动了我。) 第17课汤姆索亚历

35、险记是美国文学大师马克吐温的四大名著之一,受到了世界各国读者的喜爱,历经百年,魅力不减。梗概围绕“历险”写了汤姆的五次历险。突出地表现了汤姆(敢于探险、追求自由)的性格特点。 汤姆索亚历险记和鲁滨孙漂流记中的写作方法:细节描写使人如临其境;生动的语言描写使人如闻其声;心理描写让人了解事情背后的变化;侧面烘托使主人公的形象更加鲜明;按事情发展顺序写使文章条理清楚等。回顾 拓展四1、日积月累。正直是道德之本。(埃及)迈哈福兹平民史诗眼泪无法洗去痛苦。(冰岛)拉克司 wn qin qn sh yn tu f l rn y tu xin( )( )( ) ( ) ( ) ( )( )jun zn dn shn x zo j xi mi u ln y l chn bi( ) ( ) ( )( )( )( ) ( )n sh zhn zhu yu chn xio s kn jin un w d yu u jin wi zh zh( )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