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镇江市七级历史上册 第三单元 第18课 昌盛的文化教学讲义 北师大版.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2512625 上传时间:2023-02-20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镇江市七级历史上册 第三单元 第18课 昌盛的文化教学讲义 北师大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江苏省镇江市七级历史上册 第三单元 第18课 昌盛的文化教学讲义 北师大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江苏省镇江市七级历史上册 第三单元 第18课 昌盛的文化教学讲义 北师大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镇江市七级历史上册 第三单元 第18课 昌盛的文化教学讲义 北师大版.doc(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18课 昌盛的文化 【内容标准】 了解佛教传入和道教兴起的主要史实;说出史记的作者和体例;了解秦汉时期雕塑方面的主要成就。【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 了解佛教传入和道教兴起的主要史实,说出佛教、道教在中国广泛传播的原因和它们对中国古代文化所产生的深远影响;知道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及其作者司马迁;了解世界雕塑艺术史上的一颗明珠秦始皇兵马俑。过程与方法: 列表格比较佛教和道教在中国的传播情况,认识佛教和道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能全面科学地认识宗教。阅读教科书中有关司马迁生平事迹的介绍,讨论“为什么司马迁能写出这样一部史学巨著,你从中受到那些启发和教育”,小组代表发言交流,以培养自主学习和口头表达

2、能力。仔细观察教科书中有关秦始皇陵兵马俑的图片资料,描述和想像兵马俑的威武雄壮。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佛教和道教在中国广泛传播的原因,认识宗教本质,学习用科学的态度认识和看待宗教。通过学习司马迁写作史记的史实,培养学生严谨的治学态度和顽强的毅力。通过秦始皇陵威武雄壮的地下军阵,感受兵马俑所展现的开拓进取的精神风貌;认识到这是中华祖先对世界文明的贡献,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以激励学生的民族自豪感。【重点】了解佛教的传入和道教的兴起的时间、史记的作者司马迁及史记的体例、秦陵兵马俑艺术是秦汉时期雕塑艺术的杰出代表。【难点】使学生认识宗教的本质及其复杂的作用,帮助学生形成对待宗教的科学态度。【教学过程

3、】导入新课: 通过我来做导游的活动,让学生介绍地处镇江的著名的寺院和道观,联系古诗江南春绝句让学生明白佛教在我国的兴盛。(此活动既能凝思激趣,又能活跃课堂气氛)新授:一 佛教东来1 指导学生看书,思考回答:佛教起源于什么地区?又是什么时候传入我国的?2 看图说史(多媒体出示佛教东来图)让学生看佛教东来路线图,指图讲述佛教传播的经过。3 讲故事:白马寺我国第一座佛教寺院的由来。4 说出佛教的教义有哪些?讨论佛教兴盛的原因(学生讨论、合作解决)5 集思广业:佛教的影响。(小组活动:我最棒:佛教词语大放送) 二 道教的兴起1 根据佛教学习的要点自学道教的相关内容(多媒体出示要点)2 思考:道教兴起的

4、原因小结:列表比较道教与佛教的区别(多媒体出示表格)三 司马迁与史记1 利用司马迁的名言引出本目。2 阅读课文中的史料“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说明司马迁写史记的目的,学习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3阅读教科书中有关司马迁生平事迹的介绍,讨论“为什么司马迁能写出这样一部史学巨著,你从中受到那些启发和教育”,小组代表发言交流,以培养自主学习和口头表达能力。4指导学生自学本目,让学生说说史记的题材、内容、文字特色和历史价值。四 威武雄壮的地下军阵1 播放视频和相关图片,让学生了解秦始皇兵马俑的发现过程和威武雄姿。2 思考:秦始皇为什么把如此巨大的军阵埋在地下?秦始皇陵兵马俑反映了一种怎样的精神风貌?小结本课内容(见多媒体)巩固性练习(见多媒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