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历史任课老师的跨级教学.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2513180 上传时间:2023-02-2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历史任课老师的跨级教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浅谈历史任课老师的跨级教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浅谈历史任课老师的跨级教学.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浅谈历史任课老师的跨级教学.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浅谈历史任课老师的跨级教学.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谈历史任课老师的跨级教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历史任课老师的跨级教学.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浅谈历史任课老师的跨年级教学江苏省泗洪县洪翔中学 赵星 223900摘要:历史学科无论是中考还是高考都参与了学生的考核项目,因此历史教学在初高中阶段整体教学过程中都是重要组成部分。教师怎样有效教学、学生怎样有效学习是摆在教师面前现实的问题。本文调查了历史学科跨年级教学的现状,简单分析了历史学科跨年级教学的利和弊,最后探讨如何有效的进行跨年级教学的策略。关键词: 历史 跨年级 优劣 策略很多历史教师都有过或正在经历着跨级段的教学现状。有部分地区的历史老师甚至进行着跨多个级段的教学。因此对历史跨级段教学有着不同的看法和困惑,相信也对如何有效的进行历史的跨年级教学有各种不同的方法和策略。对于如何有效

2、跨越不同级段带来的教与学的“距离”,对此笔者结合自己的体会和同事的感想发表自己的一些看法。一、历史学科跨年级教学的背景和现状经调查和统计发现,90%的学校安排老师进行跨级段教学是因为该校历史老师编制不足所引起的,这个现象在我们身边屡见不鲜。也有10%的学校实行跨年级教学模式是想通过这种方式增强教师的竞争意识,培养教师的教学和工作能力。有关中学历史教学的活动一直是老师们所热衷的话题,我做为一名工作了四年的历史老师来说从工作第二年就担任了学校里两个年级的历史教学,一直到现在还在有条不紊的进行着历史学科的跨年级教学,在四年的教学过程中,我在熟悉了高中人教版的教材后,现在我又担任八年级历史的,在这过程

3、中,我体会到了教学的辛苦,但是在摸索了一段时间后我发现,年级和年级之间的距离,也可以产生美感。二、 历史学科跨年级教学的“利”和“弊”(一)跨年级教学的利处1.有助于教师整体把握教材进行跨年级教学,如高一、二年级,这两个不同的年段,教材学习的内容有很多是相连的。在人教版的教材中,会有“模块链接”这一版块会将三本必修教材中相关的知识显现。这样教高二年级某个与高一年级相连的内容时,教师通过对高一年级的教学,了解和熟悉了高二年级学生对这个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利用高一年级学习过的中图片等教学资源来激活学生的记忆,从而降低学生学习这个内容的难度,并且可以适当地拓展,学生学起来会更加有信心。2.有助于促进教

4、师在教法上的研究每个年级的孩子的学习特点都不同,老师的教学方法也有所不同。例如高一年级的课堂一般来说是比较难调控的,因此课堂教学中我们更多采用讲解法等教学方法,努力培养孩子学习历史的兴趣。而在高二年级的历史课堂,对学生的学习要求不仅是停留在口头上说,还要去默写。老师主要是培养学生对历史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课堂教学更多的是讨论法、情景设置法。 3.有助于教师的教学创新教同一级段的老师一般都是带了好几班级,往往一篇教案要重复几遍,学生自然是无所谓,每节课都是新的,可是,我们自己却会感到厌烦。不同的级段有不同的班级,每个班级是不同的,有不同班风,不同的学风,在思考问题时发散程度也不同。所以,我们可以

5、根据学生不同的表现灵活的调整教学设计,让学生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也让我们感受到创新的快乐。但是在多班教学的环境中,我感受到了不同级段班与班、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共性特点和个性差异,初始年级的学生都具有活泼、好动的特点,尚未养成良好的听课习惯和小组合作意识。高年级的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开始拉开差距,两极分化日趋严重。正是这些特点的结合,促使我在因班施教中采用不同的方法与策略,让不同班级的学生齐头并进。(二)跨年级教学的弊处“跨年级的老师由于受时间的限制,整天忙于备课和看作业,而学生整天应付各种作业,到现在部分班级的学习状况不但没能得到改善,反而下降很多。又因为缺少教师,导致任教的教师频繁更换任教

6、年级,对于熟悉学生就无从谈起。”这是大部分跨年级老师的怨言。笔者分析认为: 1.不利于学科教学质量的提高跨年级教学,由于能力顾及不到多班、跨班教学或是兼任班主任、科组长等职,可以说时间是挤出来的,精力有限或是力不从心,教材钻研不透是直接影响教学质量的主要原因。对于新教师来说尤其是自己没有使用过的教材,当对知识点及学生特点把握还不够娴熟时,又要面对着不同的教材和不同的学生,难免会出现教学质量不够高的现象。2.不利于培养学生历史学习的习惯在工作安排上,老师往往只是带一个或两个级段的班级,很少是带整一个级的班,由于每班都是不同的任课教师,如果平时教师们没有经常研究如何做到同一目标与要求,这样学生对学

7、习历史的兴趣与习惯在低年级就没有很好的培养。3.不利于教师课堂和课后教学评价的开展 对于不同年级的班级和学生的情况,教师必定会采取各种不同的课堂和课后的教学评价,无论是小组合作评价还是个人评价,笔者认为都会对教师产生一定的困惑。任教两个年级虽然对于教材的熟悉有了一定的保障,带当一名教师在教学之后发现了问题想进一步改进,在时间上来说就比较困难了。那个班的可能已经上完,可下一节课是另一年级的课,教师如想调整只能等下一周了。尤其是低年级的班级和毕业班的距离。更是成了跨学科教学教师们眼前的一条很难跨越的鸿沟。三、如何有效的进行历史跨年级教学(一)手动先心动摆正心态,端正思想“有什么样的状态就会有什么样

8、的生活,生活来源于精神,一切的一切都是精神状态的创造与给予。”调整好状态,以挑担子的态度去面对新的挑战,化不可能为可能,学校有学校的难处,学校将工作重担放在我的肩上,这是学校对我们的信任与重用,何况,这样的安排许真是有利于我们的成长。有了这样的心态,我们就会释然了,全身心地投入工作中去。保持强烈的自我进取、自我发展的的成长状态,主动把环境的压力转化成发展的动力,不断学习,不断吸纳,不断积聚能力,不断地增值。(二)心动更要行动踏实苦干,积极反思将我们的一天当两天用,面对实际工作,思想的准备还是不够的。我们不能不惊讶于那巨大的困难,不得不将我的一天掰成两天用,早上是高年级的,上课、改作业、教学反思

9、,教案。下午是低年级的的,同样的程序。各个教学过程的设计、教学课件的制作、教案的准备,任何环节马虎不得,我们的职业注定了我们必须付出百分之一百以上的精力,才能对的起我们的学生。我在这几个学期里真正感受到了“累”、“压力”“焦虑”,一个星期下来,人累得软软的,倒头就睡。脸上不停地冒“压力痘”。但是,只有苦干是没有成效的,我们不能“只顾埋头走路,而忘记了抬头看天”。 记得叶澜教授曾指出: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的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反思”可以帮助我从每天都在进行的习以为常的教育教学方式、教育教学行为中发现自身的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不断实

10、现自我完善。我还经常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教学效果,借鉴别人,思考自己,留下精华,扬长避短,丰富自我。两个年级段的教学,每一节的教学设计都不同,每一节的教学过程都无法重复,我便将课堂的反思及时地记下,将无法重上一遍的教学过程重演在我的笔记本上。我觉得这几年相较于其他年轻教师收获很大。(三)手动行动更要脑动吃透教材,做好平衡不同的级段,不同的班级,必须做好平衡工作。摸清学生情况后,我们要针对不同的班级安排不同的教学计划,设计不同的辅导计划。以确保低年段历史的教学质量,让学生到高年级的时候,历史学习方面不是“一片空白”。这样也避免了老师之间的重复工作。低年级,以养成良好的习惯为重,抓作业常规,抓上课

11、纪律,培养学习兴趣。高年级,针对学生两级分化严重的现象,以培养阅读历史材料兴趣为主,鼓励多写。在教学中具体我认为主要从两个方面来做:1.教师要主动学习,“三人行必有我师”学校名师济济一堂,在学校浓厚的科研氛围中,我们要不断学习和探索,虚心请教有经验的老师,刻苦钻研业务,把新课程标准的新思想、新理念和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新设想结合起来,转变思想,积极探索,改革教学,成长不少。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要积极热情的向同组的教师互相学习,取长补短。由于一个教师备不同年级的课程,为了节省时间和精力,可以进行集体备课,互相讨论和交换意见,互相学习。2.教师要积极探索因级施教从低年级无负担型到中高年级的任务型转变时

12、,学习好的学生经常受到教师的鼓励及表扬和同学的羡慕,学习上有成就感,对学习起到了促进作用,而那些缺乏良好学习习惯和良好的学习历史习惯和良好历史基础而跟不上队的学生,对学习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心理抑制,他们从原来的乐于接受到被迫接受,甚至拒绝接受,成了历史学习中最大的障碍。其实,那些后进生的差并不是差在“不能学”和“不愿学”上,实际上,“不能学”和“不愿学”只是差的结果,而不是差的所在。其成因与学习能力、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兴趣是有直接联系的。每一阶段的孩子都有其独特的心理特征,到了中高年级,学生在心理上表现出半幼稚、半成熟的状态。特别是高年级,在性格上,儿童与成人的成分都有,极不稳定。他们不再唯老师

13、之命是听,对老师的教育时违时从,对枯燥的说教和单一陈旧的训练方式都不感兴趣,他们的注意力也比较难于集中到学习上来。接触历史的低年级学生,就象一张白纸,他们不知道怎样去学习,怎样去上历史课,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说:“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就是说习惯的重要性。因此在刚接触低年级的头两周,我没有急着去按照教材上课,而是主要训练学生基本的历史用语,教导学生要专心听讲,学会如何听老师讲要求,然后开展一些历史事件情景模仿游戏活动,事实证明,培养学生养成倾听、表达、合作的学习习惯是非常必要的,当然,习惯的培养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是要经过一个

14、不断、反复巩固的过程,在每节历史课我都会注意到这一点。所以对低年级的历史教学我是把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放在第一位,兴趣的培养放在第二位,信心的培养放在第三位,因为,我认为,学生学会了怎样上课,才能让老师设计出各种教学手段去培养他们的兴趣,让他们在参与中获得成就感,从而树立学习信心。对于已经接触了历史有几个学期的高年级学生,他们已经养成了一定的历史学习习惯,但是有部分后进生已经对历史的学习失去学习的信心,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要求老师对教材的把握到位,不要人为地加大学生学习历史的难度。我不想妄自权衡跨年级教学的利弊,只是想将自己在跨年级教学实践中的感受谈一下。我珍惜学校里这几年给我带来的锻炼学

15、习机会,也真正体会到了跨级段教学给自己教学带来的苦与甜。累和苦是一定的,但心里却是充实的,感觉与之前自己的工作状态很不一样。我们一方面殷切希望学校的行政主管部门能根据本校英语老师的个人性格特点和教学风格,进行合理的分工,使得历史教师能尽自己的努力去做得更好一些。同时也希望在教的跨级段老师能够摆正心态,积极学习,努力反思,摸索出一条适合小学英语跨级段教学的捷径,努力使跨班教学做到两头都能兼顾。让年级间的距离真正的产生美感!教师真正成为学生的良师。参考文献:1张爱华 .从问题入手,推进历史课堂教学改革J. 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4)2徐赐成. 历史教师的“史功”J .中学历史教学, 2010(9)3赵亚夫,卢阳. 我的心历史教育主张(四)J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08(9)3张华. 课程与教学论M .上海 :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4李燕等. 面对课改,科学教师应该增强合作意识N . 中国教育报, 200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