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效性的策略.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2513375 上传时间:2023-02-2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效性的策略.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浅谈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效性的策略.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浅谈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效性的策略.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浅谈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效性的策略.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谈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效性的策略.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效性的策略.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浅谈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效性的策略单位:丹江口市三官殿办事处柏树岭小学学科:小学数学姓名:曾祥建联系电话:13636153677摘要:新课改的实施,为我们的课堂教学开辟了新的途径。对于小学数学教师来讲,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已成为共同探讨的焦点。本文针对当前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一些低效现象,从“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开展有效的合作学习活动、实施有效的课堂评价”这三方面对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效性的策略进行论述。关键词:教学实效性 教学情境 合作学习 教学评价新一轮的国家基础教育改革犹如春风扑面而来,我们惊喜地发现数学课堂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往的“鸦雀无声”变成了“畅所欲言”,“纹丝不动”变

2、成了“敢说敢动”,课堂学习氛围异常活跃。但在热闹和自主的背后,也隐藏着一些形式性和低效性的现象,从中折射出一个足以令人深思的问题教师应该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实效性?教学实效性是指教学的实际效果如何,或者说是教学目标的达成效果。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就是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采用各种方式和手段,用最少的时间、最少的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而组织实施的活动。笔者也做了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效性策略的探究。一、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教学情境是教师为了支持学生的学习,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有目的地创设的教学环境。创设情境要有明确的目的,要具有时代性

3、和现实性,要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用生活现实和数学本身的魅力去吸引学生,进而推动下一步的学习。那么怎样的教学情境才有效呢?(1)情境创设应贴近生活贴近生活的情景富有时代气息,往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成为学生学习数学的基础。教师在教学中要依据教学内容,从儿童生活经验和心理特点出发,用儿童的眼光去寻找那些现实、有趣与儿童生活皆密切相关的素材,有区别地创设学生学习数学的情境。例如低年级的学生,要多创设一些喜闻乐见,美丽生动的童话故事,活泼有趣的游戏,直观形象的模拟表演等情境;而对高年级的学生就要安排一些联系儿童生活实际,呈现含有数学事实和数学素材的情境,尽量用数学本身的魅力去吸引学

4、生。 (2)情境创设应能激发学生的内在需求 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最好的学习动机是学生对所学材料有内在兴趣。”1教师创设的情景只有关注到学生的内在需求,才会使教学内容触及学生的心灵深处,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从而使学生产生学习新知识的愿望与冲动。焕发数学课堂的生命力情境创设不仅应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应该是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点燃学生心中探究激情,成为学生继续学习新知的“内在需求”。有效的情境创设能促进学生进行较为深刻的数学思考,有利于解决问题。 (3)情境创设应重在启迪思维教学情境呈现的是提出问题的背景与现实生活和学生的知识经验之间的联系。随着学生学习生活的深入、年级增高

5、,更需要从数学内部创设情境引入,引导学生用数学思维方式去理解和掌握知识。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数学本身的魅力来吸引学生,有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地逐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因此,创设教学情境既要蕴含着丰富的知识内容,又要具有数学思维的含量,不仅能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更要能引导学生用数学思维方式去理解和掌握知识。二、开展有效的合作学习活动 小组合作学习能有效地弥补课堂上“一个教师难以面向众多学生”的教学不足,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与集体意识,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避免合作学习流于形式,就应注意以下几点。 (1)准确把握合作学习的契机合作学习,它

6、不仅有利于儿童的认知,而且可以培养合作精神与集体荣誉感,但不能因此而滥用这种方法,如果让学生合作交流的问题十分浅显,交流与合作将流于形式,毫无意义;如果让学生合作交流超越了学生的现有水平,当场解决不了的问题,同样达不到交流的目的,反而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因此教师要恰当地把握合作学习的时机,合作学习应出现在:学生独立思考困难时;解决问题的方法发生分歧时;解决问题需要考虑诸多因素时;遇到开放性比较强的问题时等等。只有选准了合作学习的时机,才能较好地发挥其作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2(2)给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 合作学习能够激励学生的共同提高,但也必须建立在个人努力的基础上,否则势

7、必会造成一些后进生要么坐享其成,要么盲目跟从。长此以往,反而会剥夺了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机会,从而有悖于合作学习的初衷。因此教师就应该事先建立一些基本的小组合作原则。例如合作讨论前,小组成员先独立思考,把想法写下来,再分别说出自己的想法,其他人认真倾听,然后讨论,形成集体的意见,最后小组汇报。这样,每个人都有独立思考的机会和时间,这样合作的效率才会提高,学生才会真正在合作与交流中受益。(3)指导且参与小组合作学习合作交流时,教师的指导与调控是很重要的。因为合作过程中,情况变化莫测,倘若这时教师不能及时转变角色,溶入到讨论中,就会导致“华而不实”的低效合作场面。所以在小组合作交流时,教师要参

8、与,并做好指导。例如对一些比较复杂的问题,教师可以把它分解成若干个小问题或列出讨论提纲,让学生讨论;有些空间表象的问题,像“圆的认识”、“正方体、长方体表面积及体积的计算”等等这些课题可以为学生提供实物、模型、图片等,让学生在观察、比较、操作中进行合作学习;对书上那些有提示性语言的问题,也可以让学生结合看书,按要求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三、实施有效的课堂评价 数学课程标准标准指出:“评价应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标,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与掌握,更要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与发展;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和成效,更要关注他们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3如何让课堂评价去激励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

9、展呢?笔者认为应关注以下三个方面。 (1)评价形式应具有民主性和多样性 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应该通过各种途径,去营造民主、和谐、宽松的课堂氛围,令学生如沐春风,心驰神往。这样的氛围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去着手,让课堂上做到“四个有”1.有疑问:在课堂口头评价时,用疑问开启学生思维的心扉,在疑问中评价;2.有惊叹:善于释解学生心中的迷惘,产生惊叹,表达喜悦,在惊叹中评价;3.有笑声:课堂上应该营造生动有趣、幽默诙谐的情境,在笑声中评价;4.有争议: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让学生就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各抒己见,在争议中评价。 (2)评价方法应具有客观性和针对性 课堂教学评价应根据不同学生的客观情况具有针对性,对于

10、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师的评价也要有所不同。对于优等生,教师可直接给予鼓励,避免安于现状;对于中等生,教师的评价要激发他们的学习潜力,产生积极向上的愿望;对于学困生,教师的评价要努力寻找闪光点,使他们打消自卑、恐惧心理,激发学习兴趣,树立自信心。 (3)评价语言应具有激励性和发展性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使评价结果有利于树立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促进学生的发展。”关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师的课堂评价就要善于用激励性策略,应根据评价对象,作出不同侧重的具有激励作用的评价,使学生从教师的激励性评价中看到自己的进步,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从而产生学习的兴趣。” 总之,教师必须以教学理论为指导,经过自己的不断实践,不断总结,不断完善和创新,熟练地运用利于提高课堂实效性的策略,方可真正提高数学课堂教学实效性。 参考文献: 1高兰华创设适宜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小学数学教育,2008年5月 2郭玲、翟金环.理性贯彻“新课标”有效实施课堂教学小学数学教育,2008年6月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1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