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小学品德与社会三级上册《画棵家庭树》的评课.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2513666 上传时间:2023-02-20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教版小学品德与社会三级上册《画棵家庭树》的评课.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浙教版小学品德与社会三级上册《画棵家庭树》的评课.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浙教版小学品德与社会三级上册《画棵家庭树》的评课.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教版小学品德与社会三级上册《画棵家庭树》的评课.doc(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我来画棵家庭树评课 参加潮涌小学思品活动心得11月4日,我有幸参加了潮涌普陀小学思品主题研修活动。听了四节来自不用学校老师执教的课。其中,让我最为印象深刻的是沈四小赵燕老师执教的我来画棵家庭树。下面我就以这堂课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一、课程资源的生活化 我来画棵家庭树是小学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我的成长与家庭”第九课的内容。孩子是我们每个家庭的重要成员,是家庭生活的快乐元素,是直接的参与者。所以教材就根据孩子平时生活的环境,来引导孩子去感知去认识自己的家庭,了解自己在家庭中的作用和家庭之间密切的联系,在活动体验中让品德这门学科回归生活,回归社会。 教材不是教学的唯一准则,学生的生活经验、

2、感知体验等都是课堂教学的重要资源。赵燕老师就先利用自己的家庭照片,让学生模仿老师,开心地介绍自己的家庭成员。对学生很好地了解了家庭结构再进行了有效地引导。教师正是利用了生活资源照片,引导了学生。二、教学活动的多样化1、教学活动的生活化 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发展,可以在各种活动中拼接而成。赵燕老师在教学中采用了先学后教的学习方式:先让学生说说你家有哪些亲戚?由于现实的生活中,有的为叫得方便、有的为了叫得顺口、有的为了更能感受亲情,所以称呼上会出现不规范。比如:把“姨妈”叫成“大妈妈”、“小妈”,把“姨父”叫成“小爸”等。针对这样的情况,赵燕老师就先让学生自己地表达说说自己家的亲戚,再进行正确引导

3、。让学生明白:“原来我叫的大妈妈应该是叫姨妈,小爸应该叫姨父。使孩子们能够规范地进行称呼。再接着老师又进行进一步的引导,让学生区别有血缘关系的亲戚和没有血缘关系的亲戚。 在巩固环节中,赵燕老师让学生进行情境表演“过生日”。过生日是现在的孩子都经历过的一件事。在情景表演中,教师立足课程知识,让学生结合自己在品德课中学到的知识,进行模拟生活。让学生体验在生活中、在现实生活中亲人之间应该怎样规范地称呼。真正做好了品德来源于生活,又回归到生活。2、教学活动的趣味化 兴趣是学习的最好老师,学生的兴趣是学习的动机。赵燕老师利用三年级的心理特征,在教学过程中多出设计了游戏的环节。如:用边拍手,边说爸爸的爸爸

4、叫什么?爸爸的爸爸叫爷爷;爸爸的哥哥叫什么?爸爸的哥哥叫伯伯等。使学生在游戏中巩固知识。另外在画家庭的树的时候,让学生懂得自己和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了解家庭成员的情况,借助“树”的形象理清自己家的家庭结构。初步理解什么是家庭,形成“家”的概念,知道自己的成长离不开家庭。在课堂中教师是让学生自己操作电脑,选择各类称呼,来完成画家庭树的任务。学生参与的激情很高,学生在画树的同时已经把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又一次得到了巩固。 所以,今天的这堂课给我感觉是一堂比较成功的课。生活是个大资源库。孩子们每天都生活在家庭里,但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体验与亲人间浓浓的亲情,他们平时可能只是有直观的感受,并没有系统的去学习。所以,我在课堂中,一切从生活体验中引导,最后回归生活,学生兴趣一直较浓,课堂中他们有话有说,有东西可想,有积极性!整个教学过程,孩子们一点儿也没在压力,学得主动,学得快乐。但在“过生日”这一环节中,让学生说出长辈对小辈的称呼,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是有点困难的。如果把这个环节完善一点,那就更完美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