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班通”环境下小学数学教学模式及方法之研究课题设计论证.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班班通”环境下小学数学教学模式及方法之研究课题设计论证.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班班通”环境下小学数学教学模式及方法之研究课题设计论证一、课题的提出2000年10月26日,我国教育部决定从2001年起利用5年到10年时间在全国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至此,随着信息技术教育的普及,我国基础教育网络建设历程中诞生了两项意义深远的工程,即“校校通”工程、“农远工程”。 “校校通”工程和“农远工程”两大工程的实施,在缩小城乡差距,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同时也为“班班通”的推进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班班通”是将与教育教学相关的信息内容通到每个班级,并系统、有效地应用于备课、课堂教学、学习以及其他教育业务之中。 “班班通”主要有三类,第一类也是最基础的“班班通”类
2、型是使最基本数字资源以及展示设备进入每一个教室,即简易多媒体教室类型。第二类是以多媒体计算机作为核心设备,并配以各种信息展示与交互设备的多媒体教室类型。第三类是普通的网络教室和移动网络教室,这是一种面向未来的教室配置。第二类是当前中小学实施教育教学的主要形式,而有关利用“班班通”实现学科与信息技术整合的模式、方法也林林种种,散见各种报刊杂志。本课题组认为利用“班班通”教学还存在一些问题。如利用“班班通”教学缺乏整体性、系统性;重硬件投入,轻软件建设;忽视教学应用模式的转变;教师信息素养的缺乏。特别是如何利用“班班通”切实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效果更值的探索研究。所以本课题组提出“班班通”小学数学教
3、学模式及方法研究这一课题。旨在教学第一线实践“班班通”为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真正服务,最终全面提高小学数学基础教育教学质量。二、课题研究的意义及依据1.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1)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其创新精神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2)可以让教师充分认识信息技术在语文学科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不断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和业务能力,主动积极地研究、探索新的教育教学方法,改革教育教学模式,适应新形势的发展。 (3)可以充分发挥数学教师的个人潜能和团队合作精神,开发利用数学学科各方面的教育教学资源,形成立体化的教育教学网络。 2.课题依据。(1)
4、政策依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提出要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加强网络教学资源体系建设,强化信息技术应用。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水平,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鼓励学生利用信息手段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增强运用信息技术分析解决问题能力。(2)理论依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地建构内部心里表征的过程,它不仅包括结构性知识而且包括大量的非结构性的经验背景;学习者以自己的方式建构对事物的理解,其结果是不同人看到的是事物的不同方面,不存在唯一标准的理解;情景、协作、会话、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的四大要素。这些理论,符合班班通设备下
5、的数学学科学习特点,对班班通设备与小学数学教学的整合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3)现实依据:就大范围看,班班通设备已经逐步成为教学必备的条件、环境,其发展势在所必然。就我校而言,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渐深化,迫切呼唤全新的教育理念和先进的教育技术的支撑。三、研究目标本课题研究的总目标: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利用班班通手段,从根本上改变传统教和学的观念以及相应的学习目标、方法、手段,共同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为教师的教学实践提供一个可参考的模式与方法,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具体目标是:1.合理利用班班通设备,使数学教学与之达到有机整合。2.推出班班通环境下的小学数学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四、研究的内容
6、1.利用“班班通”激发教师的学习实践热情,改变以往落后的教学观念,变革教学方法方式。2.进行教师信息素养的培训,激发教师有选择地利用和优化网络大量信息资源。3. 积极引导教师探讨优秀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创造性开发,鼓励教师参与制作电子教案、教学课件、脚本写作、上网授课等,不断更新丰富教学资源。4. 在利用“班班通”教学时,落实学生的各种数学能力及良好思维、个性品质的培养。5利用“班班通”进行有效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进而切实提高小学数学的教育教学质量。7设计以学生为主导的理想学习环境,使学生主动学习,重新适应新的学习方式方法,从而使学生学的观念发生变革。8培养学生利用“班班通”自主学习,主动查资
7、料,迅速处理信息的能力,提高学习效率。9利用“班班通”不断优化学校信息技术环境,改善各类辅助教学设备的条件,实现“班班通”与教学实践的完美结合,从而将学校教学改革推向一个新的高度。五、主要观点新课标指出“数学课程具有公共基础的地位,要着眼于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发展”。探究式学习方案要适应学生未来生活、学习和工作的需要,使学生掌握必须的数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发展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和推理能力,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并使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都得到发展,同时“要符合数学本身的特点,体现数学的精神实质,要先了解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
8、在呈现作为知识与技能的数学结果的同时重视学生已有的经验,使学生体验从实际背景中抽象出数学问题、构建数学模型、寻求结果、解决问题的过程”。本课题组认为“班班通”将改变以往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模式,利用“班班通”能更好地实现教学相长,师生共同发展。美国联邦教育部所属的“教育多元化与卓越化研究中心”以维果茨基社会文化建构论为基础发展有效教学准则,并将“最近发展区”理论运用到教学领域,指定了有效教学标准的基本框架:标准(一)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创造性活动。标准(二)通过课程发展学生语言,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标准(三)教学联系学生真正的生活经验。标准(四)教学应具有挑战性发展学生的认知思维。标准(五)教师
9、通过对话进行教学,特别是进行教育性对话。本课题组将有根有据地利用“班班通”进行小学数学有效教学,并有针对性地运用于不同的教学内容,会让教学扎实有效,切实提高小学数学教育教学质量。六、创新之处“班班通”在城乡学校的使用还刚刚起步,存在许多探索空间。本课题的提出是利用“班班通”各种优势改变当前低效的小学数学教学现状。这一研究颇具实用性,改革性。而本课题将“班班通”跟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紧密结合,研究较为系统。更重要的是实施有效教学,真正为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质量而研究。七、研究思路为取得较好研究效果,本课题研究思路:一课题组成员分析现今小学数学教学存在的不足及原因。二利用“班
10、班通”寻求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三运用“班班通”进行有效数学课堂教学的实践。四在实践中不断反思、小结、改进、形成有效数学教学策略。八、研究方法1调查研究法 2.文献研究法 3 .案例分析法 4.行动研究法 5.经验总结法九、课题实验实施步骤(一)第一阶段:2012年3月-2012年7月,为课题准备阶段。主要任务是制定研究方案,收集相应资料,研究课程改革现状,成立课题研究的领导组和研究组,组织相关人员参加培训,制定实施方案。(二)第二阶段:2012年8月-2014年6月,为课题实施研究阶段1.改革数学课堂教学模式,形成班班通环境下的教师利用校园网或Internet进行教学的课堂教学模式。2.实验年
11、级教师联机备课,网上交流。每人制作不得少于十个教学课件进入学校计算机资源库。3.实验年级学科进行班班通教学实践,摸索利用班班通进行教学的规律和班班通环境下发展性课堂教学模式的特点。4.注意总结经验,对本年度课题研究成果进行评审验收,并召开课题研究成果交流会,推广本阶段成果。5.布置新一年的具体数学班班通资源开发和应用研究任务,对实验过程、方法、内容等进行认真分析整理,深入进行总结,形成相应成果。(三)第三阶段:2014年7月-2014年11月,为结题、总结阶段2014年7月底以前,完成研究报告, 在课题鉴定验收时,要以实验目标所倡导的教学观念为依据,根据实验资料,对实验结果,做出定性和定量分析,写出实验报告,以便进行成果鉴定。进行课题总结,对课题实验的实验数据、实验材料、实验论文、总结报告、班班通课程等实验成果进行鉴定验收,撰写结题报告,组织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