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实验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工作总结” .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2515425 上传时间:2023-02-2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实验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工作总结” .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第三实验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工作总结” .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第三实验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工作总结” .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第三实验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工作总结” .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三实验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工作总结” .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实验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工作总结” .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校园文化建设总结材料更新理念 优化环境 打造精品校园文化第三实验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工作总结”第三实验小学在多年的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不断实践探索,认真总结提升,确立了核心办学理念“爱”,“让爱传承,爱与责任关注师生生命质量,关注师生幸福指数”,本着用爱“培养人、塑造人、发展人”的宗旨,把以“爱”为主题的学校文化与“培养人”紧密结合,全力打造高尚的精神文化,营造精美的环境文化,丰富精深的制度文化,用优秀的学校文化陶冶师生情操,提高师生素养,成就辉煌人生。一、更新办学理念,形成良好风尚,提升学校精神文化校园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是学校的灵魂,是一所学校本质、个性、精神面貌的集中反映。所以在校园

2、文化的建设过程中,注重了不断提升办学理念,营造良好风气,不断优化校风、教风、学风、班风和学校人际关系,逐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学校精神。1确立先进的办学理念。学校的文化核心理念是“爱”,以“爱”为教育的永恒主题,力图通过教育“让爱传承”,体现“爱与责任”,关注师生生命质量,关注师生幸福指数,秉承“让每位教师体验成功的喜悦,让每位学生享受健康成长的快乐”的办学宗旨,确立了以“爱”为主题的校徽、校旗、校歌,倡导以爱育人,要求教师做到“爱满校园”,即忠爱事业、关爱学校、友爱同事、热爱学生。特别提倡“不仅让学生感受到爱,更要让学生享受到爱,还要让学生学会如何爱”。在这种“师爱生爱”互动的教育过程中,学生在

3、师爱中体验着幸福,在体验中学会了做人。让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关系、干群关系充盈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谱写一曲“爱满校园”的和谐乐章。2形成良好的“校风”。校风建设实际上就是校园精神的塑造。校风最集中的体现是教风和学风。我们的校风是“文明、团结、活泼、向上”,教风是“严谨、勤奋、科学、创造”,学风是“勤学、巧思、博读、善问”。在这里,教风是主导、学风是主体。建设校园文化,教师是重要的主体,教师是力量之源,教师的品质,就是校园文化的品质。因此,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要求教师以“师德六条”规范自己的言行,最好诠释我们的“教风”,力争从精神风貌、道德修养、工作作风、学识水平到仪表风度、言谈举止、生活起居都起到

4、为人师表的作用,争当一名独具文化魅力、深受学生欢迎的新型教师。因此,我们制定了教师准则、教师形象、人际关系和学生准则等。教师准则是“人格高尚、学识渊博、素质全面、气度高雅”,教师形象是“以身作则、学生楷模、为人师表、先生风范”,人际关系是“团结合作、尊重关心、民主融洽、理解信任”,学生准则是“人格自尊、学习自主、行为自律、生活自理”。“学生准则”对学生人格品质的发展和完善,对培养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接班人,都有重要意义。3营造温馨的人际环境。学校人际关系包括学校领导之间的关系、学校领导与教职工之间的关系、教师之间的关系、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从某种意义上讲

5、,人际关系是一种高级形式的校园文化。良好的人际关系,不仅可以使教师全身心地投入工作,享受教育教学工作的岗位乐趣;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学习,形成爱学、乐学、好学的学习氛围,还可以形成良好的集体意识。为了达到以上目标,学校实施了“人格情感制度”的管理模式。强调人格管理的示范性,从校长到全体教干,都把人格的影响力、情感的亲和力、思想的辐射力、道德的感召力和威信的穿透力贯穿管理的始终,贯彻“平等、尊重、合作、发展”为基本内涵的人本思想,以诚待人、以情感人、以理服人。努力带动和影响我们的教师达到“人格高尚、学识渊博、素质全面、气度高雅”的标准。在强调情感的亲和力方面,通过开展“快乐传统节日”、“为每位教师

6、过生日”等活动,于细微之处体现关爱之情,使我们的干群之间、同事之间、师生之间能够时时感受到一种亲人的热情和家的温暖。极大地激发了广大教师的工作热情,增强了教职员工的凝聚力,最大限度地调动起了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二、建设精品校园,弘扬传统文化,打造精美环境文化优美的校园环境是一部立体的、多彩的、富有吸引力的教科书,它有利于陶冶师生情操、美化心灵、激发灵感、启迪智慧,促进师生们的身心健康发展。为进一步优化校园环境,使校园真正成为教师进步的乐园、学生成长的摇篮、人们向往的圣园,学校不但努力创设优美的校园环境,更重要的是不断提升校园环境的文化合力,优化校园环境的育人功能,形成校园的环境文化。

7、1创造和谐优美的校园景观环境。学校将校园环境文化建设作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办学层次、塑造学校品牌的重要内容纳入学校整体工作和长远规划中,提出要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品位发展”的要求,本着“一次规划、分步推进”的原则,坚持“布局规划合理、绿化美化到位,融生态性、艺术性、知识性和教育性为一体”的思路进行校园文化建设,投入大量资金用于环境的整治和绿化美化。经过几年坚持不懈的努力,学校投入绿化、美化环境的资金已超过二百万元,先后建造了“东方红”广场、星河广场、北大广场、大唐广场、清华广场、九龙广场、十二生肖名人园等文化娱乐场所和歌颂祖国大好河山的“长城微缩景观”、“览胜山”、“小西湖”、

8、“大唐芙蓉池”、“中华世纪圣坛”、“沂蒙风情园”、“大漠驼铃”、“卧龙岗”、“九龙柱”、“石林”等近百处大小富有教育意义的景点。学校总占地三万多平方米,自西向东分别是“教学区”、“生活区”和“运动区”。为充分发挥校园育人功能,在对各方面的命名时我们也注重了它的“育人功能”,“教学区”的三座教学楼分别叫“北大楼”、“清华楼”和“南开楼”,以激励学生发奋读书,立志成才;“生活区”的办公楼、综合楼和餐饮楼分别叫“圣都楼”、“大和楼”和“天一楼”,以告诫人们崇尚贤德、团结和谐。“教学区”约占全校面积的三分之二,由“北大楼”、“清华楼”和“南开楼”三座教学楼呈“品”字形排列,“北大楼”巍然居北,“清华楼

9、”和“南开楼”在南大门雄峙东西,当中是开阔美丽的校园。宽阔的“中央路”一纵一横,呈“十”字形将校园划成方“田”,西为“山水区”,“中央西路”又把“山水区”分为“山水南区”和“山水北区”;东为“田园区”,“中央东路”又把“田园区”分为“田园南区”和“田园北区”。“览胜山”、“小西湖”等分布在“山水区”,“中华世纪圣坛”、“石林”等分布在“田园区”,星罗棋布的景点将四个区装扮得妖娆美丽。其中,学校还十分注重每一处细节装点,铺设好每一条道路,修整好每一座花坛,栽种好每一块花圃,一套套灯光设备安装巧妙,一座座亭台塔桥点缀精巧:文慧亭玲珑剔透,蘑菇亭亭亭玉立,逍遥亭古朴典雅;览胜桥如新月出水,望月桥似彩

10、虹卧波,九曲桥则曲径通幽;“中华世纪圣坛”在高近20米的雄伟的华表周围,依次错落有致地围绕着“三皇五帝”、“中国历代名帝王”、“中国历史年表”、“中国历史文化名人”、“二十四孝”、“三十六计”、“五十六个民族”、“三字经”、“百家姓”、“四大发明”、“四大名著”、“二十四节气”等图文并茂的精美石雕,内容丰富,引人入胜,既是师生休闲娱乐的最佳场所,也是师生接受历史文化教育的最好课堂。这些景点的设置,再配上精美的知识牌、简介牌、古诗名言牌等,使整个校园移步易景,景景相连,起到了校园无闲地,处处皆育人的效果,真正成为“精品校园”。一走进校园,便会有一股浓浓的文化气息迎面扑来给人以无穷的美的享受。另外

11、,我们还以校园环境为依托,以教育教学活动为载体,以建设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为核心,以优化、美化校园文化环境为重点,以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推动形成厚重的校园文化积淀和清新的校园文明风尚,使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接受先进文化的熏陶和文明风尚的感染,在良好的校园人文、自然环境中陶冶情操,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学校现为市“校园文化建设先进单位”、市“花园式学校”、市“绿色学校”、山东省规范化学校、山东省“素质教育示范学校”、山东省教学示范学校、山东省“绿色学校”等。2营造和谐高雅的书香文化环境。为把我校建设成一所特色鲜明、充满活力、师生素质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学校,进一步提升校

12、园文化建设品位,学校开展了“书香校园”建设活动。一是充分用好墙壁橱窗等,加强文化长廊的建设。在校园的墙壁、走廊、宣传栏等宣传阵地布置师生读书作品、名人名言等,记录学生的读书活动和读书感言,精心设计“校园书画长廊”,记录学生书法与绘画的成就,为师生展示读书成果提供平台,为校园增添书香气息。在校园的花园草地等地方布置富有人文气息的宣传标语,让学生沉浸在书香的氛围中。在每个班级的教室里都设置“图书角”、“书香阁”和“读书台”等,开展“好书换着看”活动,实现资源共享;班级墙壁上开辟“读书活动专栏”,设“精彩推介”、“书海拾贝”、“佳作欣赏”、“名言警句”、“读书心得”等栏目,让每一面墙壁都会说话,让每

13、一个角落都能闻到书香。让每一个孩子随手能拿到书,随时有书读,让他们每天在飘香的阅读中快乐生活。学校积极开展丰富的读书活动,组织读书知识竞赛、读后感交流、读书征文、经典篇章诵读、课本剧比赛、辩论赛、汇报演出等活动,让学生都参加到读书活动中来,检验读书成果,交流读书经验,并通过评选读书活动先进班级、优秀辅导教师和优秀学生典型,促进了学校的“书香校园”特色建设向纵深发展。给校园文化建设注入了活力。3建造先进完备的校园网络环境。现代化教学环境是现代化学校的一个基本条件。所以我们十分重视校园文化的现代化建设,高起点、高标准地进行了校园信息环境建设。学校以计算机网络为中心,网点布置到教学用房和教师办公室,

14、健全校园信息交互平台,各室都通过交互平台,初步实现了无纸化办公,使各室的信息做到快速传输交流,并相互补充教学资源库,相互交流学习各类名师优质课、教学讲座、教学图片素材、教学课件等资料,真正实现资源共享。先进的教学设备、完善的教学设施为校园的文化内涵注入了现代化的气息。三、完善各项制度,体现人文管理,丰富校园制度文化校园制度文化是学校非常重要的文化形态之一,从某种意义上说,制度文化作为校园文化的内在机制,是维系学校正常运转的必不可少的保障机制,从本质上说,学校制度文化承载或表达的是学校的精神文化。同时,我们还认识到,好的制度,要从文本走向文化。而制度是不是文化,最主要的是看体现学校办学思想、理念

15、、精神的制度能否得到实实在在地执行。因此,在全面推进校园制度文化建设的过程中,我们坚持“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与“加强完善相应组织机构和队伍建设”两手抓,落实好学校各部门的职能分工,加大对各项制度的监督执行力度,让制度深入人心,并内化为全校师生的行为规范,形成校园制度文化。1以人为本,完善学校各项制度。以前我们已经有了素质教育实施方案、教学常规管理制度、学校教学工作评估方案、教师教学工作考评细则、班主任工作考核细则、教科研管理制度、校本教研制度等一系列工作制度,几年来,我们根据实际需要和发展变化,对这些制度进行了修改、补充和完善,由学校成立民主管理小组经常性地征求身边人的意见和建议,特别是群众

16、反响大的热点、重点和难点问题,通过交流、沟通和协调,把管理上的“不成熟”、“不和谐”的问题,及时解决在“萌芽状态”,把有利的每一点都体现在新的制度里。2拓展制度建设的人文机制。首先,学校领导率先垂范。校长首先提出,制度面前人人平等,每位教干都要争做遵守学校规章制度的楷模。要求教师做到的,干部首先要做到,每位学校领导都要以良好的师德修养影响和带动身边的教师,不断提高我们这个集体的凝聚力、战斗力、创造力。在工作中,我们都能做到严于律己,以身作则,为教师带了一个好头。其次,发挥典型示范作用。学校在制定各项制度时,为使教师提高做好各项工作的自觉性,使学校各项工作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除建立相应的制约机制

17、外,更多的考虑教师工作的实际,从激励的角度出发,重视教师的发展。修订过程中努力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注重维护他们的权利和满足合理的需求;注重为集体、个人创造各种展示自我的机会;注重对学校、班级、教研组、教师个人的表彰与奖励,及时树立先进典型,发挥他们的影响力。再次,认真落实制度要求。制度颁布后学校就要严格照章执行。制定制度时谁都可以并且应当有权力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但是,制度一旦确立实施了,自觉地执行制度就是一种美德。学校制度的执行者努力做到奖惩分明,随时做好教职工的思想工作,使教职工感到学校制度的制约性和激励性。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在学校工作的各个方面都有体现。大力开展校园文化建设,能提高全体师生员工的素质,缔造和谐校园,能带动和促进学校各项事业的飞速发展,取得优异的成绩。今后我们还要在“全员参与、共同建设”方面下功夫,努力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发挥校园文化的作用,共同把校园建成师生成长发展的美好家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