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常识上册复习.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2515825 上传时间:2023-02-20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11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经济常识上册复习.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经济常识上册复习.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经济常识上册复习.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经济常识上册复习.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经济常识上册复习.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经济常识上册复习.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济常识上册复习.doc(1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经济常识上册复习第一单元商品和商品经济 一、考纲要求 商品 商品的使用价值与价值 商品价值量 货币的两种基本职能、纸币与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 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和作用 二、知识结构 三、知识点、能力点提示 1经济:指在一定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基础上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活动,以及在这些活动中结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2商品: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3商品经济:指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总和。 4商品经济存在的条件:一是社会分工;二是生产资料和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 5商品经济的类型:分为小商品经济、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和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三种类型。 6商品的使用价值:指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2、 7商品的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就是商品的价值。 8商品的价值量:指商品价值的大小。 9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商品的价值量不是由各个商品生产者所耗费的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而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10劳动生产率:劳动生产率就是劳动者的生产效率。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11一般等价物:一般等价物就是从其他商品中分离出来,可以和其他一切商品相交换并表现其他一切商品价值的商品。 12货币: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货币的本质就是

3、一般等价物。 13货币的五种职能:货币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五种职能。货币作为价值尺度,就是以货币作为尺度来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的大小。 流通手段是指货币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货币的基本职能,其他职能都是在它们的基础上派生出来的。 14价格、商品流通、流通手段 (1)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价值是价格的基础。 (2)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叫做商品流通。 它的公式是:商品货币商品。 (3)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叫做流通手段。 15纸币:纸币是由国家发行的、强制使用的货币符号。 16纸币流通公式、通货膨胀、通货紧缩 (1)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

4、量 (2)纸币的发行量超过流通中所需要的数量,从而引起纸币贬值,物价上涨,叫做通货膨胀。 (3)通货紧缩表现为社会总需求持续小于社会总供给,物价总水平持续下降,货币不断升值。通货紧缩的过程常常伴随着生产下降、生产萎缩、企业利润下降、生产投资减少,以及失业增加、收入下降等现象。17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商品交换要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18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是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 19价值规律的作用 (1)价值规律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各生产部门的分配。 (2)价值规律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生产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

5、生产率。 (3)价值规律促使商品生产者在竞争中优胜劣汰。 第二单元、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制度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一、考纲要求 社会主义根本经济特征 国有经济 集体经济 公有制经济的含义、主体地位 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必然性 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的必然性 二、知识结构 三、知识点、能力点提示 1国有经济:亦称全民所有制经济,是生产资料归全体人民所有(以国家所有的形式存在)的一种公有制。它是同社会化大生产相适应的。 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这种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第一,对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如

6、金融、通信、铁路、航空、电力、石油、天然气、冶金、化工等,国有经济必须占支配地位。第二,国有经济要提高自己的整体质量和竞争力,引导和影响其他所有制经济的发展,并在国内外竞争中不断壮大。 2集体经济:即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经济,是生产资料归部分劳动者共同所有的一种公有制。它是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的农村集体经济实行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 3混合所有制经济:是由各种不同所有制经济,按照一定原则,实行联合生产或经营的所有制形式。这种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都属于公有制经济。 4个体经济:个体经济是由劳动者个人或家庭占有生产资料,从事个体劳动和经营的所有制形式

7、。 5私营经济:是以生产资料私有和雇佣劳动为基础,以取得利润为目的的所有制形式。 6外资经济:是我国发展对外经济关系,吸收外资建立起来的所有制形式。它包括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中外合作经营企业中的境外资本部分,以及外商独资企业。 7所有制结构:各种不同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在国民经济中所处的地位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称之为所有制结构。 8基本经济制度确立的客观必然性 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从根本上说,是由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规律决定的。具体说来,是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的国情决定的。 首先,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公有制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制

8、度的基础。 其次,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 第三,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一切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加以利用。) 9按劳分配及其他分配方式 (1)基本内容 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是按劳分配。它的基本内容是:在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范围内,劳动者向社会提供劳动,社会以劳动为尺度,向劳动者分配个人消费品,实行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2)个人消费品实行按劳分配是由客观经济条件决定的。 第一,生产资料公有

9、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 第二,社会主义制度下的生产力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 第三,社会主义制度下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 (3)分配方式 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制度下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除了按劳分配以外,还存在着其他分配方式,主要包括按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成果分配,按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分配等。此外,在公有制经济中对劳动者生活起保障作用的福利性分配,从社会保障中取得的各种收入,也属于非按劳分配。 10我国现行分配方式确立的客观必然性 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具有客观必然性。

10、首先,这是与我国现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 其次,这是由我国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决定的。 最后,这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 11市场 狭义的市场是指商品交换的场所,即有形市场。广义的市场就是商品交换关系的总和。 12市场经济:是社会化的商品经济,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 13市场经济的特征:市场经济具有平等性、竞争性、法制性和开放性等一般特征。 (1)市场经济的平等性,是指在市场上经济活动参加者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从根本上说,这种平等性是由价值规律的作用决定。 (2)市场经济的竞争性,是指经济活动参加者之间存在着广泛的竞争。竞争是商品经

11、济的必然产物,也是市场经济的特征。 (3)市场经济的法制性,是指社会经济运行有健全的法制基础,生产者和经营者的经济活动依据市场经济的法规进行。在市场经济中,健全的法制是协调和处理矛盾、体现公正平等的依据和准则。 (4)市场经济的开放性,是指市场不是相互封闭的,全国是一个统一的大市场,并同世界市场联在一起。开放性是市场经济的要求和内在属性。 市场经济是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一种有效形式。 14市场调节的弱点和缺陷 首先,市场调节具有自发性。其次,市场调节具有盲目性。再次,市场调节具有滞后性。 15国家的宏观调控 (1)定义 国家的宏观调控是指国家运用各种手段对国民经济进行的控制和调节。 (2)主要任

12、务 宏观调控的主要任务是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3)手段 宏观调控的手段包括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 经济手段是国家运用经济政策和计划,通过对经济利益的调整而影响和调节社会经济活动的措施。 法律手段是国家通过制定和运用经济法规来调节经济活动的手段。 行政手段是国家通过行政机构,采取行政命令、指示、指标、规定等行政措施来调节和管理经济的手段。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应该以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为主,发挥宏观调控手段的总体功能。 16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特征 (1)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以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有制为基础。 (2)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以资本家获得剩余价值为生产目的。

13、 17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经济,就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发展市场经济,是振兴我国经济的必由之路。 (1)充分发挥市场的调节作用,有利于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 (2)实行市场经济是我国对外开放、走向世界的需要。 18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征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是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市场经济,又具有自己的特征。 (1)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标志。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实现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3)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能够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 第三单元企业和经营者 一、考纲要求 企业及企业法人 国有大中

14、型企业的支柱作用、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主要途径 企业经营者的地位 企业经营者必须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的关系 企业经营者的素质 企业的竞争 二、知识结构 三、知识点、能力点提示 1市场主体:市场上从事交易活动的组织和个人,称为市场主体。企业是最重要的市场主体。 2企业 (1)含义: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而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向社会提供商品或服务的经济组织。 (2)企业在社会经济活动中的重要作用 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细胞,是市场活动的主要参加者。 企业是社会生产和流通的直接承担者。 企业是推动社会经济技术进步的主要力量。 3企业法人:依法成立,有必要的财产,有自己的名称、组织机构和场所,能够独立承担民事

15、责任的经济组织,就是企业法人。 4公司:是依法设立的,由法定数额的股东所组成的,以盈利为目的的企业法人。 5股份有限公司 股份有限公司是指这样一种企业法人,它通过发行股票筹集资本,把全部资本分为等额股份,股东以自己所持股份的数额,对公司承担有限的责任,公司则以其全部资产对自己的债务承担责任。公司的最高机构是股东大会,股东大会由持有公司股票的成员组成。股东大会的常设机构是董事会,股东大会委托董事会负责处理公司重大经营管理事宜。董事会聘任总经理,负责公司的日常经营。此外,公司往往还设立监事或监事会,对董事会和经理的工作情况进行监督。 6股票及股票价格公式 股票是股份公司发给股东的入股凭证,是股东取

16、得股息的一种有价证券。 股票价格 7有限责任公司 有限责任公司(简称有限公司)是这样一种企业法人,它由两个以上股东共同出资组成,股东以其出资额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公司以其全部资产对自己的债务承担责任。这种有限责任公司比较适合于各种中小企业。 8国有大中型企业的支柱作用 (1)国有大中型企业在国民经济的关键和重要部门中处于支配地位,对整个经济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2)在国家财政收入主要来源的国有经济中,国有大中型企业的贡献最大,为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发挥着重在作用。 (3)国有大中型企业,拥有雄厚的资产,具有一流的技术水平、较高的经营管理水平和良好的企业素质。 9企业的经济效

17、益 经济效益是衡量一切经济活动的最终的综合指标。所谓企业的经济效益,就是企业的生产总值同生产成本之间的比例关系。企业经济效益是企业一切经济活动的根本出发点。 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对于我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来说,具有特殊的重要性。 (1)提高经济效益,有利于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2)提高经济效益,才能充分利用有限的资源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3)提高经济效益,搞好国有大中型企业,才能增强综合国力,巩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10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正确方式和主要途径 (1)依靠科技进步,采用先进技术,用现代科学技术武装企业,提高

18、企业职工的科学文化水平和劳动技能,使企业的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使企业由单纯依靠增加投资、铺新摊子来实现经济增长的粗放型方式,转变为改进机器设备、采用新技术、新工艺的集约型增长方式。 (2)采用现代管理方法,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提高劳动生产率,以最少的消耗,生产出最多的适应市场需要的产品。 11企业兼并 指的是由经济效益好的优势企业,吞并那些长期亏损甚至资不抵债的劣势企业的经济现象。企业兼并是把国有企业推向市场,让其参与市场竞争,接受优胜劣汰选择的有效形式,因而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企业兼并使国家减轻了财政负担。其次,企业兼并有利于把劣势转化为优势。兼并的核心是竞争。 12企业

19、破产:指的是对那些长期亏损、资不抵债而又扭亏无望的企业,按法定程序实施破产结算的经济现象。13厂长(经理)负责制 我国的国有企业实行厂(经理)负责制。厂长(经理)负责制指的是在国有企业中,建立以厂长(经理)为首的生产经营管理系统。厂长(经理)负责制最明显的特征,是明确了厂长(经理)作为企业法人代表行使职权的地位和应负的责任,突出厂长(经理)在行政指挥中的作用。 14我国国有企业的领导体制 我国国有企业的领导体制是,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坚持和完善厂长(经理)负责制,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处于企业中心地位的经营者,只有正确处理好国家、企业、职工之间的关系,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才能使国有

20、企业的改革和发展取得更大的成功。 15企业经营者的素质 企业经营者既要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又要具有经营的专业知识、才干和能力。 (1)作为国有企业经营者,应该具备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拥护党的路线和方针,有从事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革命精神,能坚持企业的社会主义经营方向,具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高尚情操,具有献身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远大理想和抱负,有强烈的事业心、使命感和责任感,联系群众,有民主作风。 (2)任何企业的经营者都必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要遵纪守法、诚实守信、服务群众、奉献社会;反对小团体主义、本位主义,反对损公肥私、损人利己;敢于同制假售假、非法牟利、投机欺诈等各种违法经营行为作斗争。

21、 (3)企业经营者还必须具备良好的业务素质。 16企业信誉和企业形象: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对企业的生存竞争,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企业的信誉和形象集中表现在产品和服务的质量上,保证优质的产品和服务才能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 17正当竞争与不正当竞争 (1)正当竞争,是指经营者在遵守法律和市场活动准则的前提下,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和促进技术进步为目的,用正当的手段进行竞争。正当竞争主要靠提高质量、改进技术、降低成本、创立名牌、提高信誉来取得竞争的胜利。 (2)不正当竞争,是指经营者违反有关法律法规,损害其他经营者的合法权益,扰乱社会经济秩序的行为。是通过躲避法律或直接违法的方式,采取弄虚作假、欺诈和其

22、他损人利己的手段以牟取高额的利润。 第四单元产业和劳动者 一、考纲要求 三大产业 国内生产总值、国民生产总值 农业 工业 第三产业 劳动者的主要权利和义务 劳动合同制度 社会保障制度 二、知识结构三、知识点、能力点提示 1三大产业 在庞大的国民经济体系中,存在着许多部门和行业。按照人类生产活动的历史顺序和各种行业的性质,可将它们归结为三大产业。第一产业是农业,第二产业是工业和建筑业,第三产业是第一、第二产业以外的所有行业的总称。 2国民生产总值 国民生产总值(英文缩写GNP)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内,所有部门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总量的货币表现。国民生产总值的计算,是以本国常住居民为准

23、。 3国内生产总值 若以国界为准计算,则为国内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英文缩写GDP)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内,在其领土范围内,本国居民和外国居民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总量的货币表现。 国民生产总值和国内生产总值指标,都是综合反映一国经济活动的重要指标。 4农业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是指人们利用动植物的生长机能,采取人工培养和养殖的办法,以取得产品的物质生产部门。农业是国民经济中最基本的物质生产部门。 5我国农业发展速度相对滞后的现状 (1)我国农业生产的技术装备水平与劳动生产率水平均比较低,农业基础设施薄弱,抗灾害能力差。 (2)我国农产品供给尤其是粮食供给始终处于基本平衡但偏

24、紧的状态。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粮食是基础的基础。 (3)我国农业生产面临着可耕地少、人口多的具体国情。农业资源人均占有量在世界上属于低水平,这是我国农业发展的最大制约因素。 6发展我国农业的根本出路 我们要高度重视农业生产,在经济发展的任何阶段,农业的基础地位都不能削弱,而只能加强。要彻底改变我国农业基础薄弱的现状,必须走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的道路。这是完成我国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过渡,最终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1)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首先要稳定和完善党在农村的各项基本政策。 (2)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关键是发展农业科学技术。 (3)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需要建

25、立在增加农业投入的基础上。 (4)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必须积极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实行生产、加工、销售有机结合和相互促进的经营方式。农业产业化的基本要求是把千家万户的农户和千变万化的市场联结起来,把农业生产改造成与市场经济相衔接的社会化大生产。 7乡镇企业 (1)乡镇企业包括农村中镇、乡、村举办的集体企业,各类型的合作企业、个体企业以及股份合作制企业等形式。 (2)乡镇企业在推动农业经济快速增长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已成为我国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 第一,乡镇企业肩负着农业现代化的重任。 第二,乡镇企业肩负着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重任。 第三,乡镇企业肩负着实现农民小康水平的重任。 8工业

26、 (1)定义:工业是指采掘自然物质资源和对各种原材料进行加工、再加工的社会生产部门。 (2)类别:按照产品在社会再生产中的不同作用,可以划分为重工业和轻工业。按照劳动对象的不同,又可以划分为采掘工业和加工工业。 9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 工业的主导作用主要表现为:工业是国民经济各部门进行技术改造的物质基础。一个国家的工业发展水平,直接决定着这个国家的技术水平和经济发展水平。要实现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大力发展工业。 10振兴我国工业中的支柱产业 我们需要着重发展建筑业和工业各部门中的机械电子、石油化工、汽车制造业等,使它们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11第三产业 (1)第三产业是凭借一定的物质

27、技术设备,为社会生产和人民生活服务的各种行业的总称。 (2)在我国,第三产业主要分为四个层次:第一层次是流通部门,包括交通运输业、邮电通信业、商业、饮食业、物资供销业和仓储业;第二层次是为生产和生活服务的部门,包括金融业、保险业、房地产业、地质普查业、居民服务业、旅游业、咨询业、信息业和各类技术服务业等;第三层次是为提高科学文化水平和居民素质服务的部门,包括教育、文化、广播电视事业、科学研究事业、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事业等;第四层次是为社会公共需要服务的部门,包括国家机关、政党机关、社会团体,以及军队和警察等。 (3)第三产业的兴旺发达是现代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 12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的重要意义

28、 (1)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可以有效地推进我国的工业化和现代化。 (2)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可以扩大就业领域和就业人数,保证社会安定。发展第三产业是缓解我国日益严峻的就业压力,拓宽就业面,增加就业量的主要途径。 (3)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可以显著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改善生活质量;可以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13劳动者的权利 (1)劳动者的主人翁地位是由劳动者享有的基本权利与劳动者履行的基本义务构成,是通过实现劳动者的权利与义务体现出来的。 (2)劳动者的权利是指劳动者依照劳动法律行使的权力和享受的利益。劳动权是公民享有的各项权利的基础。 (3)在我国,劳动者依法享有的主要权利包括: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

29、权利;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休息、休假的权利;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权利;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的权利;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以及法律规定的其他权利。 (4)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劳动者的权利与义务相互依存,不可分离,是统一的。只有坚持权利和义务的统一,才能充分体现劳动者的主人翁地位。 14劳动者的义务 劳动者的义务是指劳动者必须履行的责任。劳动者依法履行的义务包括:劳动者应当完成劳动任务,提高职业技能,执行劳动安全卫生规程,遵守劳动纪律和职业道德。 (1)提高劳动者的技能是劳动者必须履行的义务 职业技能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劳动生产率水平。一个国家的劳动者技能水平代表着这个国家的技

30、术实力甚至是生产力水平。 其次,劳动者职业技能的提高,是劳动者迎接21世纪挑战的需要。为适应未来社会,劳动者必须不断提高职业技能。(2)遵守职业道德也是劳动者应该履行的义务。 企业的经营者要具有职业道德,从事任何职业的劳动者都要遵守职业道德。职业道德是指从事一定职业的人们在其特定劳动中的行为规范和准则。它是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的社会主义道德在职业活动中的体现。其基本要求是: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遵守职业道德是每个劳动者基本的道德准则。 15劳动合同 劳动合同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发生劳动关系并确立双方的权利和义务的协议。劳动合同与每一个劳动者息息相关,是每一个劳动者

31、走上工作岗位与用人单位发生劳动关系时都必须签署的协议。劳动合同的内容,包括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双方经过平等协商后达成的关于责任、权利和义务事项的条款。 (1)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双方订立劳动合同,必须遵守一些基本原则。 平等自愿原则。 协商一致的原则。 不得违反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原则。 (2)劳动者与用人单位订立劳动合同的程序是,首先需要签订劳动合同书,然后要由劳动行政部门对所签劳动合同进行鉴证。鉴证的目的是证明劳动合同是否真实和合法,对劳动合同的鉴证工作有利于劳动合同的认真履行。经过鉴证的劳动合同生效后,具有法律约束力,双方均不能毁约。如一方有毁约行为,要到劳动仲裁机构处理。 (3)实行劳动合同制

32、度,是发展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势在必行的选择。 实行劳动合同制度,可以促进劳动力资源的合理配置。 建立劳动合同制度,可以增强劳动者的竞争意识,促进劳动者自身素质的提高。 实行劳动合同制度,有利于调动劳动者的劳动积极性和创造性。 实行劳动合同制度是维护劳动者权利和义务、体现劳动者主人翁地位的法律保障。 16社会保障制度 (1)含义:是由国家依据一定的法律和法规,为保证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权利而提供救助和补贴的一种制度。(2)内容: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和社会优抚等。 社会保险是指国家通过法律强制实施,为工薪劳动者在年老、疾病、生育、失业以及遭受职业伤害的情况下,提供必要

33、的物质帮助的制度。社会保险是社会保障制度中最基本、最核心的内容。它主要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和失业保险。 社会救济是政府对生活在社会基本生活水平以下的贫困地区或贫困居民所给予的基本生活保障。 社会福利是政府为社会成员举办的各种公益性事业及为各类残疾人、生活无保障人员提供生活保障的事业。 社会优抚是政府对军属、烈属、复员转业军人、残疾军人所进行的优待抚恤制度。 (3)建立适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原则。 既要有利于生产,又要保障基本生活。 权利与义务相统一。(4)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意义。 建立新型社会保障制度,是企业深化改革,充分发挥市场作用的必要条件。 建立新型的社会保障制度,又是增强企业活力的客观要求。 建立新型社会保障制度,也是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实现社会安定的根本性措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