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四级语文下册期末综合测试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四级语文下册期末综合测试题.doc(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期末综合测试题识字部分一、看拼音写字词,看谁写得正确、漂亮。10tu jin shui do qi lng chng ku c ti( ) ( ) ( ) ( ) ( )hng xn kung k j sh lin x hn zhu( ) ( ) ( ) ( ) ( )二、把下面的成语补充完整。6一衣_ 胆_心_惊 高_阔_肝胆_ 独_难_ _而_举三、给下面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6湍急(cun tun) 蓄水(x ch) 肆虐(n ni)胸脯(p p) 山冈(gng gng) 纤弱(qin xin)四、按要求做题。61、池塘里的荷叶在微风中摇动着。(改为拟人句)_
2、2、下面各组词语中,全都表示人物神态的是( )组。A.全神贯注 垂头丧气 囫囵吞枣 B.全神贯注 目不转睛 衣衫不整C.眉飞色舞 目不转睛 垂头丧气3、下面四句诗的朗读节奏有一句划得不正确,这句是( )。A.云淡/风轻/近午天 B.傍花/随柳/过前川C.时人/不识/余心/乐 D.将谓/偷闲/学少年4、“熟”字在字典里的解释有:(1)食物烧煮到可吃的程度;(2)植物果实长成;(3)程度深;(4)知道,清楚;(5)熟练。“柚子熟了”的“熟”应选( );“这条路我熟”的“熟”应选( )阅读部分一、按原文填空。121、_,水村山郭酒旗风。2、_,树阴照水爱晴柔。3、_,怕得鱼惊不应人。4、时人不识余心
3、乐,_。5、_,添得黄鹂四五声。6、有约不来过夜半,_。7、此曲只应天上有,_。8、_,替人垂泪到天明。二、按原意填空。151、冈前几片松林疏疏朗朗,潺潺的溪流_,茂密的竹林_,景色_。2、顿时,山涧上空划出了一道道令人_的弧线,那弧线是一座以_作桥墩的_。3、从_的燕子那里,我认识到_的可贵;从_的大雁那里,我懂得了_的重要;从4、他站在那小小的筏子上,面对着_,身系着_,手里只有那么一根_的竹篙。5、红红的_一直挂在我的心中,_着我的心。三、默写古诗池上。6_,_。_,_。四、诗文连线6旷野平原,猎士马蹄轻似箭 白帝城高急暮砧主欢对民乐 王郎忆友,扁舟卧雪访山阴青皇风暖催芳草 伟论对高谈贾
4、岛诗狂,手拟敲门行处想 斜风细雨,牧童牛背稳如舟蜃楼对蚁郡 交浅对言深屈子怀君,极浦吟风悲泽畔 张颠草圣,头能濡墨写时酣五、阅读短文,回答问题。(一)风雪夜中的一盏灯我家对面有一座山,山腰上有一所学校,童年,我不在这里上学。隔着弯弯曲曲的小河和绿油油的稻田,我的窗户正好对着学校里张老师的窗户,我常常喜欢向那里眺望。每晚,那个窗口都闪烁着灯光。那一年的冬天来得特别早 天气也格外冷 一个风雪交加的夜晚 我早早就就钻进了铺得软软的被窝 一觉醒来 我又习惯地向对面山腰望去,透过纷纷扬扬的雪花,张老师的窗口像往常一样闪烁着灯光 在这沉沉的雪夜 这灯光显得分外明亮 耀眼我猛然想起,张老师的木柴已经烧光了!
5、这样冷的天,张老师拿什么取暖?我急忙翻身下床,悄悄爬上小楼阁,把大哥留着大年三十炖猪头的好木柴“背”了一捆,向对面山腰跑去。赶到老师窗下,我被眼前的情景惊呆了:寒风夹着雪花顺着窗棂的缝隙不住往里灌,年久失修的窗扇也在风中不住颤抖着。张老师握着红笔,正在批改作业。他不停地跺脚,还不时放下笔来,往手里哈着热气,灯光照着他清瘦的面庞和冻得发青的嘴唇,他的鼻尖和耳朵冻得通红看着这一切,我的心里就像吞进了铅块,难受极了。我贴着窗户,轻轻地叫了一声:“张老师。”他吃惊地抬起头来,认出是我,便急忙打开了门回到家,我又钻进被窝,还做了一个梦:我梦见张老师穿着厚厚的新棉衣,做在红红的炭火旁给我们批改作业,他的眼
6、睛闪着光,脸上露出了笑容学校门前的桃花开了又落,落了又开,一批批同学来了又去,去了又来。张老师窗口的灯光却无论风霜雨雪,暑往寒来,每天都亮到深夜。他是在用青春和心血点燃着知识的明灯,照亮我们前进的路1、给文章第3自然段加上标点。22、这篇短文通过描写_的事,可以看出张老师是一位_的人。53、用“_”划出文中具体描写张老师冬夜冒着严寒为学生批改作业的一句话。24、理解句子的含义,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2(1)“看着这一切,我的心里就像吞进了铅块,难受极了。”我难受是因为( )A、张老师冷得厉害 B、张老师工作到深夜,实在太辛苦了。C、张老师的工作环境,生活条件那么恶劣,工作却那么辛苦,会把
7、身体搞垮的(2)“学校门前的桃花开了又落,落了又开,一批批同学来了又去,去了又来。”文章写这一句是为了说明( )A、“我”毕业离校已有多年。 B、张老师教出了许多学生。C、张老师多年如一日辛勤工作,培养了许多学生。(二)如果有人告诉你:“水声可以卖钱。”你大概会说:“那不可能。”然而,美国有位名叫费涅克的人就突破了这“不可能”。他用录音机录下许多潺潺的水声,复制后贴上“大自然美妙乐意”的标签高价出售,大赚其钱。其实,整个人类的进步史,就是一部从不可能到可能,再从可能到现实的不断创新的历史。6000年前,没有人认为手中的石器会被更为坚利的铁器所取代;1000年前,没有人认为火药会造就一个新时代;
8、500年前,没有人认为水蒸气会推动生产力的飞速发展;200年前,没有人认为人类会实现“飞天”的梦想;100年前,没有人认为计算机会极大拓展大脑的功能如今,这些先人眼中的许多“不可能”,已经成为后人眼中的寻常之事。那么,今天在我们眼中的许多“不可能”,也必将成为后人眼中的寻常之事。在人类的历史上,真正推动社会进步的人,正是那些奋力冲破常规思维的束缚,勇敢挑战“不可能”的人。1、文中的“不可能”指的是_22、文章第三自然段是按_顺序来举例说明的事。23、“今天在我们眼中的许多不可能,也必将成为后人眼中的寻常之事。”请用一个例子来说说这句话的意思。3_4、作者写这篇短文,是为了鼓励大家做一个_的人。25、读了这篇短文,你有什么想法要告诉大家?3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