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数学一级上册《统计》教学实践与思考.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2518042 上传时间:2023-02-20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5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小学数学一级上册《统计》教学实践与思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苏教版小学数学一级上册《统计》教学实践与思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苏教版小学数学一级上册《统计》教学实践与思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苏教版小学数学一级上册《统计》教学实践与思考.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苏教版小学数学一级上册《统计》教学实践与思考.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苏教版小学数学一级上册《统计》教学实践与思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小学数学一级上册《统计》教学实践与思考.doc(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细致分析学情 改进教学实践苏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统计教学实践与思考摘 要:学生是课堂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因素。有效的课堂教学需要教师分析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内在需求,不断改进教学实践,实现教学效果的优化。一年级(上册)统计一课是学生第一次正式学习统计的内容,是学生建立初步的意识的开始。在这一内容的教学实践中,笔者深切地体会到分析学生学情,进而有针对性的改进教学,可以极大地改变教学的面貌,使学生有效地达成教学目标。并由这一课例,引发了我对数学教学中几个问题的思考。关键词:学情 改进 分析 有效作为一线的数学教师,我们一直不遗余力地追求心目中的理想课堂:直面学生的数学现实,教学目标落实有效,尊重学生

2、的个性发展需求,学生情感体验积极而有效的课堂教学要求教师细致地分析学情,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内在需求,不断改进教学设计,真正促进学生的发展。笔者在平行班两次教学一年级(上册)统计这一内容,对此有深切的感悟。一厢情愿,美好预设成泡影片段一师:小朋友都喜欢过生日。动物王国里大象也过生日,小动物们都来庆祝。(出示情境图)来了哪些小动物?生:来了小狗、小猪、小猴。师:有三种小动物,它们各有多少呢?(很多学生把手举得高高的)图上的小动物看起来有点乱,不能直接知道个数,有没有好办法知道呢?举手的学生更着急了,索性坐在位子上就说:“我能看出小猪有3只,小猴有5个”师:(有点无奈)那我们就把它们按种类分一分,

3、看到一个小动物,就拿出它的一个头像在桌上摆一摆,好吗?学生按照要求拿动物头像分一分、摆一摆,但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因为刚才动物的个数直接数就已经知道了。在摆动物头像卡片时,有的学生是“有一拿一”,全部混在一起,既没有分,也没有排;有的学生在分类摆的同时就自觉地排好了;而先分再排的学生只是极个别。教师比较这几种不同的方法,体会先分一分再排一排能较快地知道每种动物的个数。(板书:分一分 排一排)片段二师:小动物们还带来了各种各样的花送给大象作为生日礼物,你能利用今天分一分、排一排的方法统计出它们的朵数吗?学生分组活动。过了几分钟,陆陆续续有小组把作业展示在投影上,有横排的,有竖排的,还有其他的“

4、创意”排法。但符合要求的只有2个小组,其他小组有多贴的,也有漏贴的,与情境图中的情况不符合。 片段三师:大象看见大家学习这么认真,想请大家吃水果。可它不知道该买多少,所以要来了解一下情况。请每组1号小朋友拿起桌上的水果图片让组内每个小朋友挑一样他最爱吃的水果;每组2号小朋友负责“分一分”;3号小朋友负责“排一排”;4号小朋友负责“数一数”;5号小朋友负责“填一填”并汇报。学生小组活动调查、记录数据。学生在小组活动时,大多忘记了分工的要求。在小组汇报后逐步完成全班统计表。其间出现两组统计人数与实际人数不相符合,教师重新统计查证。师:看到这张统计表后,你想对大象说什么?课前预设的精彩成了泡影。回顾

5、、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有以下几个问题:1主题图的资源有效挖掘利用了吗?主题图中小动物的只数能直接数出来,所以“统计”的必要性显得含糊牵强,学生只是在教师的牵引下被动地接受“统计”的操作流程,并没有产生“统计”的内在需要,感受到统计的真正价值。主题图中预设的教学起点与学生的学习起点产生了不和谐。2学生活动时教师给予有效指导了吗?片段二主要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再次运用分一分、排一排的方法,统计出各种花的朵数。但是在具体活动中,教师预先没有指导学生排的方法,学生不能十分明确自己的任务,最后展示出的统计图问题很多。3预设活动符合学生的现实学习能力吗?片段三教师在课上安排小组合作,但分工过细,有种“化简为繁

6、”的感觉,把各项任务分到每个学生身上,一年级学生在参与这样的活动时,难免会遗忘身份,影响效果。更主要的是,将小组的统计情况汇总成了全班统计表(复式统计表),对学生的要求拔高了,不切合本节课的要求。痛定思痛,我决定依据学情,对教学加以改进。大刀阔斧,“痛并快乐着”片段一师:小朋友,你属什么?生1:属兔子。生2:属老虎。师:现在老师想清楚地看出属兔子和老虎的分别有几个小朋友,你们想怎么做?(学生自发分开排齐队伍)师:分一分、排一排就很清楚了。今天是大象的生日,朋友们都来庆祝。看它们正在开“化妆舞会”呢!(出示遮住脸的小动物图)大象邀请了哪些客人呢?下面老师掀一个面具,小朋友就摆一个你看到的小动物的

7、头像,好吗?学生看一次,摆一个动物头像。师:你觉得你们组里谁摆得最好?为什么?(投影展示最好的摆法,如图1和图2)他是怎样摆的?这样摆有什么好处? 师:不管是横着摆还是竖着摆,都要先分一分,再排一排。(板书:分一分 排一排)这个环节和前一节课比当然有了进步,重点突出,学生学得高兴、明白。由此可见,学生的学习需求永远是第一位的。驾驭课堂,就是了解学生的学情,把握学生的思维动态,而不是驾驭教案。由于这个环节的处理让学生体会到“统计”的必要性,学会了统计的步骤和方法,接下来统计花片的个数,学生完成得也比较有序,在统计图的摆法上也呈现了多样化。片段二师:今天我们学会了统计,你知道统计有什么好处吗?生1

8、:可以知道小动物的只数。生2:还可以知道我们喜欢吃水果的人数。师:对,可以清楚地知道我们想调查了解的一些情况,是吗?学生点头。师:那课后你还想统计什么呢?生1:我想统计我们组里小朋友文具盒的颜色。生2:我想统计教室里玻璃的块数。师:玻璃的块数只要数一数就可以知道了,对吗?生3:我想统计今天我一共带来多少本书。生4:我想统计全班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精雕细琢,预约下一次的精彩从上述教学最后一个问题学生的一系列回答来看,学生对在什么情况下需要“统计”尚不明确,他们甚至把“数数”等同于“统计”。为了避免这个问题,教师可以提供一些与学生生活实际有关的统计素材,如:组内学生换牙颗数统计、组内学生看课外书情

9、况统计、组内学生综合表现得星数统计课后让学生分组进行统计。相信,这样的改进,将更有助于学生体会这一统计方法的实际价值。回顾与反思,期待实现新的跨越回顾上述教学实践的历程,我收获了许多启示:1解读教材是否意味着按部就班地跟着教材走?课堂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的三重对话。教材不完全等同于学材,教材提供的是素材,是情境,是问题。知识在教材中的存在方式是静态的、封闭的,学生看到的是思维的结果,看不到思维活动的过程。教师只有对教材进行使用和开发,变教材为学材,把教材上静止状态的学习材料转化为动态生成的活动情境,才能有效地实现教师、学生、文本的整体功能。如在上述内容的教学中,“大象过生日”的主题图呈现的三

10、种小动物,学生通过数数就能直接知道小动物的个数,不容易产生统计的内在需求。如何激发学生对统计产生内在的需求呢?教学中对主题图进行了一些简单的加工,给原先静态画面中的小动物戴上面具,以动态的形式一一呈现,学生无法通过数数直接知道动物的个数,避免了“为了统计而统计”。这样活动的引入,既让学生初步体验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及分析这一统计的过程,又充分体验了统计的必要性和价值。2凭借“一课一练”就能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吗?美国著名统计学教授莫尔认为,统计与概率的教育功能主要指向培养学生的随机思想和统计观念,促使其学会更辩证、更理性、更科学地审视多彩的大千世界和纷繁的社会生活,分析、探究各种事物的偶然性

11、和必然性的关系,寻求它们在数量上体现出的规律与本质性,并能就其发展的态势做出合理的预测。仅让学生完成教材中的几道题就能很好地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吗?我觉得可能有困难。因此,在教学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应多选择一些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趣味性较强的素材(如个人喜好方面的问题:喜欢的小动物、爱吃的水果、最受欢迎的电视节目、卡通人物、最喜爱的体育运动等;大众关心的主题:奥运会各国的金牌数、濒临灭绝的物种及数量、各大洲最高山峰的高度、著名河流的长度等),增强学生的统计意识。另一方面,教师要深刻领会课程改革的理念,引导学生经历统计的过程,在活动中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以及应用、推理能力。3如何辩证处理好“引”与“放”

12、的关系?在学生小组合作统计花片的个数时,如果教师按照教材规定的方法引导,那么课堂上只能听到同一种声音,看到同一种整理的统计结果。而笔者在处理这一内容时,充分发挥小组内学生资源的优势,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谁的摆法最方便、最清楚,调整自己的摆法,然后选择横摆、竖摆的方法,感受有序排列才便于比较。在实际教学中,如果教师引得过多、过细,就容易束缚学生的思维,不能激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如果教师一味地放手,不加引导,又可能使学生的思维偏离方向,体验不到学习的成功感,学习效率难以得到保证。如何辩证地处理好“引”与“放”的关系,是值得研究的一个问题。根据学生的需要,精心设计教学,才能引导学生有效地进行数学学习活动,使数学课堂真正彰显生命的活力,达到教与学的和谐统一,才能把学生引到我们真正想让他们去的地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