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语文二级上册教材特色及教学策略.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2518995 上传时间:2023-02-20 格式:DOC 页数:48 大小:7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小学语文二级上册教材特色及教学策略.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苏教版小学语文二级上册教材特色及教学策略.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苏教版小学语文二级上册教材特色及教学策略.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苏教版小学语文二级上册教材特色及教学策略.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苏教版小学语文二级上册教材特色及教学策略.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苏教版小学语文二级上册教材特色及教学策略.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小学语文二级上册教材特色及教学策略.doc(4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材特色及教学策略(上) 第一部分 教材特色 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编写组以国家的教育方针为准绳,以语文课程标准为依据,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为己任,追求教材的简约化、民族化、现代化,教材以新、实、简、美的鲜明特色在全国众多的小学语文教材中独树一帜。特别是苏教版国标本小语教材的问世,更是倍受广大师生的青睐。目前,苏教版国标本教材正以强劲的势头步入“寻常百姓家”。 苏教版国标本二上教材主要有以下突出特点: 第一,遵循语文学习规律。语文是母语学科,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来说,主要是“学习”语文,而不是“研究”语文。教材注重继承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认真落实“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

2、、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目标的精髓,以语言实践活动为中心,按照习惯、识字与写字、阅读、单元练习(学用字词句、写字、读读背背、口语交际、实践活动)的体例编排,强化了识、写、读、背、说、习,突出了识写结合、读写结合、说写结合、做写结合,学用结合等特色,注意了“三维目标”的渗透和融合。第二,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教材符合低年级儿童身心发展特点,适应学生的认知水平,努力解决三个问题:一是学习语文的兴趣问题,让儿童喜欢语文;二是学习语文的方法问题,让儿童会学语文;三是人文性和工具性统一的问题,让语文学习的过程既是学习语言文字的过程,又是学习现代文化知识的过程,更是开启智慧、形成技能、体察世界、陶冶情操的

3、过程。 第三,具有积极的文化审美价值取向。教材选文具有典范性,文质兼美,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教材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如学了小鹰学飞、青蛙看海等课文使学生明白学习是永远无止境的,要专心致志;学了梅兰芳学艺等课文使学生懂得“勤能补拙是良训”的道理;学了动手试一试等课文告诉学生要学会反思第四,简化头绪,便教利学。全册教材由“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识字”、“课文”、“单元练习”四部分组成,类型不多,结构简明,眉目清楚,目标明确,重点突出。具体地说有以下特点: 1、重视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是终身学习的重要保证。该册教材充分重视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开篇用了五个页码,安排

4、了“勤于朗读背诵,乐于课外阅读”的习惯篇,以精美的图片对学生进行学习习惯的教育。除此之外,教材还在课后练习、单元练习中渗透了读、说、问、查、写等习惯培养的教育资源。 2、重视方法。“世界上最有价值的知识就是关于方法的知识”。教材注意引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十分强调学习过程的训练,引导学生发现规律、举一反三,提高自学的能力。具体表现在:(1)文中授法教材中专门安排了指导学生学习方法的课文。如英英学古诗意在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传达给学生温故知新的学习方法;又如动手试一试提示学生学习要不惟书、不惟上,要勇于实践(2)图中明法如“习惯篇”除了给学生读书姿势的暗示,还给了学生练习背诵的方法提示;另外

5、,在识字教材、课文、单元练习的插图中也有许多学法提示。(3)练中悟法教材中很多课文后面的练习不是就题论题,而是提示了一定学法,可以使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摸索出规律,领悟到学法。 3、重视实践。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丰富的语文实践活动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教材中安排的课外语文实践形式多种多样。如学了一株紫丁香要求学生找一些赞美老师的诗句,读一读,抄一抄;学了水乡歌课后的练习收集歌颂幸福生活的诗歌,举行一次诗歌朗诵会;学了小动物过冬,要求学生搜集小动物过冬的方式练习注意为学生设计体验性活动和研究性专题,这样安排,有利于学生在探究中学会学习。 第二部分 教学策略 习惯篇教学 有这样一则消息:

6、一位司机,他们家新分了房子,购置了书橱,但家里没有书,他就给儿子钱,让儿子不管什么书先买些回来,并说:“有了书往书柜里一摆,客人来了也就不会小瞧咱们了。”面对这种浮躁的社会风气、附庸风雅的心态,人文阅读会不会变成人们敬而远之的高雅?会不会在这一代孩子中失去?反观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她以自己的慧眼在关注这一社会问题,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在解决这一教育难题。 一、安排意图 苏教版“国标本”二年级上学期安排“勤于朗读背诵,乐于课外阅读”的习惯篇,其主旨非常明确: 其一,遵循儿童认知规律,积极开发小学生的早期阅读。培养孩子的读书兴趣,越早开始效果越好。在犹太人家族,他们爱书如命。在每个犹太人家里,当孩子稍

7、微懂事时,母亲就会在圣经上滴几滴蜂蜜,然后叫小孩去吻圣经上的蜂蜜。这种仪式的意思不言而喻:书本是甜的。美国伊利诺斯大学的研究者德?多金教授对205名具有较强阅读理解能力的儿童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这些儿童都在学龄前就已经具备相对独立的阅读能力,他们的共同之处是:从很小的时候起,父母就使他们养成了爱读书的习惯。有关专家研究表明,当学习者掌握了560个最常用的汉字时,就可以阅读一般书刊的80%的内容;掌握了1367个汉字,可以阅读一般书刊的95%的内容;掌握了2400个汉字,可以阅读一般书刊的99%的内容(见戴昭铭语文教学诵读法原理探析)。“国标本”一、二册共安排生字747个,其中要求写的43

8、4个,只要求认的313个。从二年级上学期安排“勤于朗读背诵,乐于课外阅读”的习惯篇(小学生已有认识747个字做基础),适时、科学、可行,对积极开发小学生的早期阅读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第二,遵循母语学习的规律,给儿童打好学习语言的基础。儿童时代是学习语言的黄金时代,给儿童打好语言的基础,是关键的关键。众所周知,低年级儿童内部言语机制不完善,注意力不稳定,有声思维起着主导作用,无声思维正在发展当中,需要通过朗读时的大声发音,来组织思维,集中注意力,从而把书面文字的感知和它的含义联系起来。再者,朗读过程中,眼、口、耳多种器官同时活动,形成多种通道的暂时联系,加强了大脑皮层的痕迹,以增强记忆。本册安

9、排此项内容,意在进一步加强学生的朗读、背诵等方面的训练,培养他们精读博览、对有积累价值的语言材料熟读成诵的习惯。“幼学如漆”,少年儿童的记忆是石板上的雕刻,永生不忘。可以这样说,朗读与背诵是低年级儿童的学习语文的最直接、最有效、最适合的方法。 第三,着眼于明天的发展,努力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一个人不读书要受到命运的惩罚,一个民族不读书要受到历史的惩罚。”这是被历史证明的真理。叶圣陶先生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需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英国教育家洛克指出:“事实上一切教育归结为养成儿童的良好习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发展委员会编著的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一书指出:

10、“未来的学校必须把教育的对象变成自己教育自己的主体。”一个人想学而有成,一个重要的法宝就是让读书学习成为习惯。当代著名作家叶文玲在我的“生长果”一文中谈到:她从小便有良好的读书习惯,从小便爱看书,“酷爱书到了连一片带字的纸头都不放过的地步。”她如饥似渴看“香烟人”小画片。“接触了书,只觉得自己无知而空荡的脑瓜日益充盈起来”。从小培养学生爱读书、读好书的习惯将受益终身。 二、设计特点 “习惯篇”安排在“国标本”的开篇,相当于一本杂志的卷首寄语,包孕着编者的良苦用心,不能顺手翻开,凭蜻蜓点水之功,草草从事,而应破解、发掘编者的思想、观点要意,利用好教材资源。 “习惯篇”共有五页彩色插图。第1页有两

11、幅小图,第2、3页和第4、5页均为通版,两个通版各有五幅小图。其中第1至3页插图的主题是“勤于朗读背诵”,第4、5页插图的主题是“乐于课外阅读”。 通观“习惯篇”的五页插图,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示范性。俗话说,站有站相,坐有坐相。当然,读书背诵也应有正确的姿势,教材运用形象的肢体语言给我们做了很好的示范。如,朗读时就应身正、肩平、双手拿书、双背自然平放桌上,眼睛与书本距离33厘米左右;背诵时应身正、肩平、双背自然平放桌上,目光平视、神情专注;在公共场所读书要文明、守纪。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读、背姿势,养成好学、文明、守纪的良好习惯,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长。 二是指向性。“学会学

12、习”是未来公民的必备素质之一。对于孩子来说,既要爱读书,还要会读书。比如,朗读就应做到口齿清楚,声音响亮,态度自然大方;要字字入目,句句过心,努力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精神要专注,要一边读一边想。再如,读书学习,既要学会自主学习,还要学会合作学习等。“习惯篇”的内容均是由一幅幅生动的图画展示出来的。有的明示朗读、背诵的姿势,有的暗示朗读、背诵的方法,还有的提示课外阅读的途径这些插图点面结合,内外融合,特别是一个个人物,感情丰富,活灵活现,或神情专注,或兴趣盎然,或一丝不苟看着这一幅幅可观可感的图片,既可以聆听琅琅的读书声,又可以领略读书的愉悦,真真地感受到:读书,给学生无限丰实的知识;读书,

13、给学生正确深刻的思想;读书,给学生真挚细腻的情感;读书,给学生鲜明完善的性格;读书,给学生无比愉悦的美感;读书,给学生编织语言的艺术。 三是拓展性。“新课标”明确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习惯篇”完全符合“新课标”的要求,努力把每一个学生都领进书籍的世界,让优秀的儿童读物灌溉儿童的心灵。此外,苏教版“国标本”低年级所有课文的课后作业都安排了“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真是前有安排,后有落实,反复历练,将日久成习。 三、教学策略 我们该如何凭借教材,培养学生“勤于朗读背诵,乐于课外阅读”的习惯呢? (一)以图为师,模仿

14、练习。俗话说:“事以简为止,言以简为当。”插图作为观察的对象,教学时不应当成看图学文来教,应简化处理,按照一定的顺序和一定的目的进行观察和模仿,让儿童在形象中学(观察),在情趣中学(模仿),在实践中学(结合具体的课文进行读背演练)。先抓外显的,激活学生以前的读书经验,落实正确的读、背姿势,学会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和背诵;再抓内隐的,从情感态度的纬度来抓,唤起儿童的学习需要,落实“勤”与“乐”;最后抓养成的,为学习者提供学习资源,帮助学生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引向课外阅读。“心有灵犀一点通”,灵活的教学方式能把“凝固的图画”转化为学习资源,学生从那一幅幅充满智慧的眼神和一张一合的双唇中感触到他们

15、情感世界的丰富、读书的幸福和快乐。 (二)加强指导,行动鞭策。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单靠“习惯篇”安排的几课时教学是不行的,必须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坚持不懈地抓实抓好。(1)加强指导。教师要有耐心,切不可急功近利,可以从学习最基本的阅读方法、具备最起码的阅读能力抓起。利用晨读时间,语文教师要认真负责,积极指导。指导学生用普通话朗读每篇课文,要求背诵的章节一定要背会。根据教学需要,及时推荐合适的读物或文章,实现课内外沟通。(2)勤于检查。教师利用课堂或课外时间经常抽查学生的朗读、背诵和课外阅读的情况,采用表扬和婉转批评等多种形式,让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提高朗读、背诵和课外阅读的兴

16、趣。 (三)育人之妙,存乎一心。学生读书习惯形成的过程中,既需要“以图为师,模仿练习”的入门指导,又需要“加强指导,行动鞭策”的反复历练,更需要“育人之妙,存乎一心”的净化与提升。一位哲人说得好:“一个热爱生命的人,不再靠自己,而是靠他所爱的东西活着。”为什么嗜好读书的人能目不交睫、手不释卷、废寝忘食?因为他双眼迅速地扫描,头脑活泼地与作者对话,他神游物外,进入一个物我两忘的世界。对于小学生来说,强烈的阅读兴趣是促使阅读活动深入开展的内驱力。因此,教师应十分重视学生阅读情趣的培养,多鼓励孩子,让他们立读书之志,享受读书的快乐。此外,学校,要创设浓浓的文化氛围,创设读书的大环境,开辟读书廊,开放

17、阅览室,张挂关于读书的名人名言,建立班级图书架,开展有关读书活动。家庭与学校也要拧成一股绳,实现校内外的联合。古人云: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教师应成为爱读书的人,经常向学生介绍自己读书心得,向学生介绍自己读过的好文章,师生一道精神漫游,从书内走向书外,从课内走向课外。良好习惯的养成是一个过程,教师要精心、耐心、有恒心。有位学者说:“在民族文坛上最高声的发言人,在其年轻时代他都是一个默默的自觉的读书人。”“勤于朗读背诵,乐于课外阅读”是培养“读书人口”的奠基工程。但愿用上这套教材的孩子们都能成为默默的自觉的读书人! 课堂教学流程: 谈话激趣采用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观察发现引导学生观察图片

18、,明确学习内容和要求,发现习惯要求的关键和细节; 对照模仿让学生模仿图片的样子,进行一招一式地落实; 示范操练抓住要领,反复操练,通过示范,及时纠正存在的问题; 总结激励及时总结学习情况,充分肯定训练的成果,巧妙地指出存在的问题,激励学生在平时的学习活动中,严格要求,自觉落实,以养成好的习惯为荣。 识字写字教学 一、地位与目标 1、汉字是中国的第五大发明。汉字是中华文化传承与发展的载体,自古以来,汉字教育就是中国一切教育的基石。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逐步提高,灿烂的中国文化正在整个世界形成“汉字热”。为什么汉字有如此大的魅力呢?一个象形字,就是一幅色彩鲜明的图画(如“亭、鸟”);一个会意字,就是一

19、个动人的故事(如“笔、歪”);一个形声字,会获得形象的、色彩的、声音的全息感受(如一个“花”高兴的人会说“花儿对我笑”;健康的人会说“人面桃花相映红”;伤心的人会说“感时花溅泪”;憔悴的人会说“人比黄花瘦”)。“字画同源”,汉字起源于图画,是音形义的结合体,也是世界上惟一的会意文字,具有猜读的可能性和联想的余地,有助于智商的提高及思维能力的发展。这是汉字蕴藏的优势,是其他文字望尘莫及的。因此,我们可以自豪地说:“汉字是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2、识字是低年级的教学重点。“课标”对一二年级学生的识字提出明确的要求要求: (1)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2)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

20、其中800-1000个会写。(3)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能用音序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学习独立识字。我们解读语文课程标准就会发现,识字的价值定位是“为阅读写作奠定基础”;教学的显性指标是“低年级段要掌握16001800左右的常用字”;教学的隐性指标是“掌握识字方法,形成识字能力,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从而打下做人的底子和做学问的底子。 本册教材的识字、写字教学目标是: (1)准确认读457个生字。 (2)掌握本册课本安排的29个常用偏旁。 (3)能按笔顺正确书写、默写生字279个:能按字的结构特点把字写端正、匀称、美观;能感受到汉字的形体美。 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形成熟练的拼读能力

21、。 初步汉字的一些规律,会查字典,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和能力。 二、识字能力的形成 关于识字能力的形成,我们认为既需要一定的口语基础和认知经验,又要能把声音、图像、语义、符号整合起来。 汉字由于有表义(义类)和表音(尽管不十分准确)的偏旁部首可以利用,所以并不十分难记难认。儿童进入学校学习是生活的转折点,也是语言学习的转折点。他们在入学前期已经掌握了大量的丰富的口语,那时的言语学习是靠听和体会词的使用环境进行的。如“怒”字,它的音儿童已熟知,意思已体验过,“怒”的样子也已录了声像储存在脑神经元里,所缺的是关于符号的。教学时只要把声音、图像、语义、符号整合起来,学生就能顺利学会“怒”字。 因此,识字

22、教学应追求苏霍姆林斯基所倡导的境界“识字成为孩子们生活中生动的形象,充满音乐和旋律,非常好的、非常有趣的事情。” 三、教材特色及教学策略 本册继续采用“识写分流”的办法安排生字。全册共安排生字457个,其中要求写的为279个,另外的178个生字只要求认识。教材很有特色,主要有四种呈现方式。 一是词串识字。所谓“词串识字”是以准韵文的形式,围绕着一个中心而组织起来的有内在联系的一组词语。如,“识字1”(金秋 烟波 水乡/芦苇 菱藕 荷塘/夕阳 归舟 渔歌/枫叶 灯火 月光)围绕“金秋”介绍了秋天的景物。这样安排目的有四:一是让学生在韵语中识字,便于记忆;二是通过词语与插图匹配,帮助学生认识秋天的

23、事物;三是让儿童诵读,就像在诵读一首小诗(读金秋好似在读马致远的秋思),一边读一边在头脑中浮现一幅生动可感的秋景图;四是“积字成句,积句成章”,为阅读做铺垫。词与词之间留有空白,学生朗读时,把一个个各具意义的词语根据表达的需要和结合的可能加以联属或预测,形成整体快读的能力。 关于词串识字要突出四大功能: 突出识字功能。词串识字,顾名思义,就是以识字为重点。在识字教学中,要立足于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优化识字的整体效果。 (1)借助拼音识字,进一步熟化拼读技能。 (2)借助插图识字,进一步提高认知能力。如:“识字5”对“蟒蛇 蚂蚁 刺猬”冬眠的了解。 (3)借助语境识字,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如:“

24、识字1”中的“烟波 ”,可以引导学生联系全文来理解。 (4)探究汉字规律,培养学生独立识字能力。如:“识字1”中的“芦苇 菱藕 荷塘”前五个字都是草字头?“烟”和“灯”为什么都是火字旁? (5)抓好写字训练。课内要确保写字时间;要指导学生把字写美观;要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落实认知功能。为了优化识字效果,深化学生对词语的理解,教师在识字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对相关事物的认识,注重学生认知能力的提高。 (1)注意词与图的联系。 (2)注意词与句(篇)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整和能力。 (3)把握事物的特点。如秋天、冬天的特点。 渗透铺垫、审美功能。词串识字的铺垫审美功能是渗透在识字、认识事物教学过程之中

25、的。 (1)边读边想,进入意境。 (2)表情朗读,充分体验。 (3)熟读成颂,形成积累。 这四大功能的落实都是以识字为载体的,都应该贯穿与识字教学之中。 如何进行教学?教学实践证明,教学应将生字放在语言环境中认识,这就是通常所说的“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借助语境、情境进行字形类聚、字音类联、字义类推的方法进行教学,能达到“文熟字悉”,提高识字效率。 比如,教学“词串识字1”金秋,可以两教时完成,其教学步骤为: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导入新课的方法很多,可以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入手。如,暑假刚过,在田野里你能看到什么?我们找找秋天;也可以制作金秋硕果累累的课件导入新课。不论哪种方式,其目的是

26、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进入文本规定的情境,建构话题,引发猜想,形成阅读期待。 2、借助拼音,自学生字。充分发挥汉语拼音的辅助作用,让学生自学生字,同时通过识字复习汉语拼音。 3、借助插图,由词及物。把识字、学词、认识事物有机地结合起来。比如,“夕阳、归舟、渔歌”对于孩子来说是陌生的,通过观察课文插图,便能认识。 4、读词成串,边读边想。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儿童读书是不会边读边想的。怎么办?需要教师点拨点,想词语描写的事物,随语流的流动进入意境,边读边想,享受审美乐趣。 5、连串成篇,形成积累。举个简单的例子,计算机一旦进入网络系统,它的功能就惊人了。学习语言也是如此,儿童积累词串,等于给他们输

27、入程序,为表达储备了势能。6、关注姿势,描仿入体。写字指导要严格要求,姿势不正不写字,字型结构不看清、记不准不写字,心不静不写字。在此基础上描红、仿影、练写生字。 二是看图会意识字。如,“识字3”(笔 灶 尖 歪 尾 看 / 宁宁是个小画家,彩色铅笔一大把。画个炉灶没有门,画只鸭子尖嘴巴,画张桌子腿歪斜,画匹大马没尾巴。你看看,可是个粗心的小画家?)看图会意识字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展示字理的形象化的图画,以及生字;第二部分是为巩固识字(词)成果而配套的韵文。看图会意识字的编写意图是:暗示字义的形成;揭示构成词语的途径;在语境中,巩固识字的成果,丰富词语的积累,完成向阅读过渡。“看图会意识字

28、”的教学步骤: 1、通过适当点拨,让学生发现实物图画与生字的内在联系,意会生字的意思; 2、借助汉语拼音认读生字(词语),并与插图中的事物图画挂钩; 3、诵读随后出现的韵文,巩固对生字(词语)的认读成果; 4、描红、仿影,练写生字。 这种识字形式在一年级下册就已经出现了,下面仅就教学中要注意的问题提几点建议: 1、识字的主体是学生。看图和会意主要是学生的事,教师在教学中不要包办代替,只要引导、点拨。 2“会意识字”不是六书中构字意义的“会意”,这部分教材呈现的生字不都是会意字。因此,这个“会意识字”,是要求学生对汉字结构和意义的“意会”。如“识字7”的“停”、“亭”、“鸟”、“鸣”等。 3、教

29、学重点是第一部分“看图”和“会意”识字,第二部分韵文是为巩固识字效果,提高识字自动化水平服务的。因此,不要把识字课上成阅读课了。 4、看图会意识字这一形式的命名,就揭示了这类识字的教学过程,即从看图入手,用心意会,学会生字。 三是“转转盘”识字。如“识字4”(苗禾苗 猫小猫 锚铁锚 喵喵喵叫 描描红 瞄瞄准 / 船上有只锚,家里有只猫。船上的锚两个爪,家里的猫四只脚。船上的锚能停船,家里的猫喵喵叫。锚和猫,莫混淆,看看偏旁就知道。)这类课文由三个部分组成。先是通过“转转盘”的方式揭示一组形声字的结构形式;再是由这些生字组合而成的词语;最后是巩固识字成果的韵文。 “转转盘识字”的编写意图是:用“

30、转转盘”的方式,建立偏旁部首的初步概念;揭示字义,丰富词汇储备;在语境中巩固识字成果,在诵读中历练阅读的本领。 “转转盘”识字的教学步骤: 1、通过“转转盘”游戏,让学生明白构成形声字的基本规律; 2、借助汉语拼音认读生字(词语); 3、诵读韵文,在语言环境中,强化对字词的认读,为阅读奠定基础; 4、描红、仿影,练写生字。 5、课余,另做一个文字转盘。(探究) 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1、教学重点是第一部分“转转盘”识字,第二部分韵文是为巩固识字效果,提高识字自动化水平服务的。因此,不要把识字课上成阅读课了。 2、教师要重点引导学生领悟形声字的基本规律,提高自主识字能力。(识字8没有转转盘) 3、

31、注重识字兴趣的培养,培养主动识字的习惯。 这三种呈现方式既是集中识字,又是注音识字、韵语识字、谜语识字,集中了各种识字方法的优势。旨在揭示汉字的造字规律,集中识一批字,为阅读打基础,激发学生对汉字的兴趣。真正做到了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 四是随文识字。总的指导思想是:以读为本,寓识于读,尽可能加强识读联系,使识读相互促进。要求学生加大自学生字的力度,主动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了解字义,随着课文阅读活动的进程对生字音、义、形的掌握逐步到位。一般不搞孤立的识字教学环节。国标本(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材特色及教学策略(中)作者:张敬义 四、写字的意义 写字的意义非常重大

32、。第一,写字是接受民族文化的重要渠道,有利于陶冶学生高雅纯洁的审美情趣,激发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第二,写字是充分开发潜能的重要手段。从心理学角度考察,儿童学习书写的过程,是一个复杂的心理活动过程。儿童的智力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表现力和审美能力都能在写字过程中得到培养和提高。第三,写字是培养良好习惯的重要途径。郭沫若先生对中小学生写好字的论述:“培养中小学生写好字,不一定人人都成为书法家,总得把字写得合乎规范,比较端正、干净、容易认。这样养成习惯有好处,能够使人细心,容易集中意志,善于体贴人。草草了事,粗枝大叶,独断专横,是容易误事的,练习写字可以逐渐免除这些毛病。”人可以写字,字可以

33、写人,写字的意义远远超过练字本身。郭老论述得非常深刻! 五、教学策略 苏教版教材非常重视学生的写字训练,把写字作为“一条龙”贯穿小学阶段。教学中,要着重抓好四种形式(按笔顺描红,习字本临帖,作业本练习,每单元描红)练习;教学中要抓好四环节,即“一看、二记、三写、四评”。 一看,即看结构、看位置、看运笔。 二记,意在笔先,胸有成竹。 三写,分描红、仿影、临写。 四评,评价自己或别人写的字,指出优缺点并加以改正。 概言之,抓好写字有一个基本的经验:首先,明确意义和要求;其次,明确操作的步骤(认真读帖、注意笔顺、关注姿势、描仿入体);第三,加强课堂上的督促和检查;第四,形式多样、齐抓共管。 附:识字

34、写字教学案例 识字5(第二课时) 一、复习字词 屏幕逐一显示字、词、韵文,指名读。 二、学习韵文 1、学习描写冬季天气的词。 (逐一显示风声、雪花动画) 小朋友,你们听北风呼啸;你们看哎呀,冷空气来了,也就是寒流到了!大学纷飞,北风呼啸,小朋友,你们你们有什么感觉? (显示:第一词语:寒流、大雪、北风) 谁能把他读好?让我感觉到寒冬已经来了!(指名读,齐读) 2、 学习描写冬天里的植物词。 雪还在纷纷的下着,别的花都凋谢了,只有什么花还在迎风雪开放呢?还有什么植物不怕寒冷? (逐一显示:第二行词:蜡梅、翠竹、苍松)齐读。 小朋友们猜一猜,“蜡、翠、苍”在这儿分别都表示什么颜色?(黄、绿、深绿)

35、 小朋友真聪明,你是怎么知道的?瞧,它们迎着大雪、冒着寒风生长的这么茂盛,这样生机勃勃,一点也不害怕,该怎么读呢? 指名读,齐读。 3.学习描写冬天里的动物词。 天气这么冷,动物们上哪儿过冬啦? (显示第三行词:蟒蛇、蚂蚁、刺猬) 对呀,他们怕冷,为了生存,他们只好躲进洞里生活去了。该怎么读呢?(指名读)瞧,地面上冰天雪地的,可他们在洞里睡得多么香啊!谁能读得更好一些? 指名读,齐读。 4、 学冬天里小朋友的词。 (显示第四行词:滑雪、溜冰、跳绳) 小朋友可不怕冷,他们走出温暖的教室。瞧他们一个个生龙活虎的,正在干什么呢?(指名读,齐读) 5、熟读韵文。 (显示韵文) (1)把这些词儿连起来能

36、读好吗?逐行指读。 小朋友发现了吗?这些词儿虽然是一个一个的,可是你们连起来读,我听起来觉得很美,就好像是一幅画,一首小诗,所以我们把它叫做“韵文”。现在请小朋友轻声读一读这篇关于冬天的韵文,体味体味。小朋友你们读起来很上口,很好听,知道这是什么缘故吗? (显示:风、松、绳、三个字的韵母由黑色变成红色) 原来,它们是押着韵的!现在,你们听老师来读。 (2)范读,强调韵尾。 老师读得好吗?老师为什么读的这么好呢?因为老师一边读,以边在脑子里过“电影”,有声有色,有动有静,多美,多有趣!小朋友一边读,一边过“电影”!试试看,自己轻声读一读。 (3)自己模仿读。 (4)指导背诵。能不能背诵下来呢?回

37、想一下,可以按冬天的天气、植物、动物、小朋友活动的顺序背一背。各自练,齐背,指名背。 三、描、临生字 1、小朋友,这些词你们都会读了,而且读得很好!今天我们还有一个任务写好字。(显示:翠) 这个字都是什么结构的字?上下结构的字。仔细观察怎样把上下结构的字写好呢? (显示:羽、翠) 先来看这两个字,“翠”的上半部是今天要学的新偏旁,叫“羽字头”齐读。羽字头和“羽”有什么不同? (显示:两个“羽”的折笔由黑变红) 生答:折笔去钩,变短。 2、范写“翠”。 同步指导:羽字在字头要让下,紧凑一些,长横要拉开。写“寒、苍”。 阅读教学 一、课标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收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

38、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我们怎么理解呢? 读(朗读和默读)是通过文字符号间接地吸纳与整合多种信息,扩大视野,丰富语言和情感储备,提升交际水平和能力,并与头脑中相似的知识经验融合与重组,走向智慧的重要渠道。具体地说:读可以自主地、快捷地吸纳前人的经验和智慧;读可以领略不曾亲临的情境和领域;读可以规范自己的口头语言,提升表情达意的水平和能力;读可以丰富自己的情感和语言,为问题求解储备势能;读可以让人历经创造性思维的过程,提高思维能力,走向智慧。 语文课程标准还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教学又怎么理解呢? 阅读教学是学生面对文本,在教师的组织与引导下,围绕一定的

39、话题,以对话的方式,经历感悟、积累、迁移的心理过程,逐步形成阅读能力与习惯的实践活动。实施阅读教学应注意以下问题:第一,突出主体活动,学生要面对文本;第二,讲究实施策略,在教师的组织与引导下,围绕着一定话题,以对话的方式进行阅读活动;第三,完成预设目标,让学生经历一个感悟、积累、迁移的认知过程,形成阅读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第四,对话是一个多元解读的过程,是一个渐入佳境的动态变化过程。首先要求教师要与文本对话,然后学生与文本对话,在此基础上才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 二、选文特色 全册教材安排课文23篇,其中韵文6篇。大体上按内容分为6个单元。课文内容丰富,体裁多样,形式活泼,融诗歌、

40、韵文、寓言、童话为一体。从内容看,既有反映历史人物、事件的课文,如大禹治水,又有表现当代社会风貌的课文,如2008,北京、孔繁森;既有像秋游、夕阳真美这样写景抒情的课文,又有动手试一试、有趣的发现等寓理于事的课文。另外,还安排了对话式的英英学古诗等。以上安排可以使学生认识自然,了解社会,激发阅读兴趣,扩大阅读视野,受到多方面的教育。 1、选文精美,视觉独特。一是诗歌的比重增大,接近课文的三分之一。这就使阅读教学淡化了理性分析,强化了感悟审美,增强了语文教育的文化熏陶、情感浸染的效果,有利于学生人格的和谐发展。二是故事、散文篇幅短小,语言优美,脍炙人口。三是视觉独特,对伟人、名人的歌颂,均是选择

41、平凡小事,以揭示其人性的美。选文就想着如何教文。(云房子) 2、编排精妙,角度多维。课文的组合优化,编排精妙,各个 单元都有一根主线贯穿,而且不同。如第一单元充满“趣”字,第二单元充满“情”字,第三单元充满“理”字, 3、设练简洁,理念前卫。(见第一部分的“重视实践”部分)本册课文的篇幅都比较短小,100字以内的课文就有12篇,占13强;200字以上的只有3篇,而且最长的也只有267个字,适合二年级小学生阅读。 每篇课文后面的作业题安排了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朗读、背诵、复述,旨在增加儿童规范化语言的积累。二是要求学生按笔顺描红,坚持练好写字的基本功。三是读抄常用词语,有时练习造句,从而为今后的

42、正确运用打下基础。 三、教学目标 1、打好认读基本功,进一步提高认读能力。 2、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具有一定的感悟和想象能力,能主动的进行情感体验和审美体验。 3、联系语言环境和生活实际,理解常用词语的意思。 4、识并能体会常见的标点符号的用法。 5、欢阅读,喜爱图书,逐步养成阅读积累的好习惯。 四、教学策略 1、坚持以读为主。学习汉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要重视熟读的训练。引导学生读书,是对学生进行语文基本功训练的根本途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以“读”为主,恰当安排好“读,讲,练”的关系,要读得充分一些,讲得精当一些,练得实在一些,用课文的语言来规范儿童的语言,增加他们的积累,逐步内化为他们自己

43、的语言。 读的方式方法很多。从读的方式分,有朗读(个别读、齐读、分角色读、轮读、领读)诵读、默读等;从读的手段分,有精读、略读、速读等;从读的层次分,有读薄、读厚、读薄等;从读的方法分,有边读边思、边读边画、边读边注等 2、读要分层推进。 认读通过由慢到快、由断到连的过程,逐步做到不错字、不掉字、不添字、不重复、不破句。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读得正确、连贯。 还原通过一边读、一边想,让学生进入课文描述的情境。 移情通过诵读,逐渐将自己对课文的理解、感受和情感融入自己的声音之中。 领悟通过语言文字思考潜藏在文字背后的意思或道理。 3 、识、读、写同步互动。 下面谈谈一般的教学步骤。一篇课文大致需要两教

44、时完成。 第一课时 1、激活情趣、引发猜想。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进入文本规定的情境,建构话题,引发猜想,形成阅读期待。 2、放手试读,整体感知。 3、反复朗读,确保正确、连贯。凭借已有的阅读期待,利用儿童的心理优势,通过层层推进的方式,逐渐培养学生正确、连贯朗读课文的能力和习惯。 4、巩固生字,描红临写。 第二课时 1、 围绕话题,读中感悟。 感悟是一个人将外部信息与头脑中相似的知识和经验进行相似激活、选择、匹配、重组的结果。 (1)感悟以自己已有的相似的知识经验为前提的; (2)感悟因相似的知识或经验的差异而产生差异; (3)感悟是学习者内心的体验,不能专靠告诉; (4)感悟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其结果往往是相对模糊的。 感悟能力的培养: (1)拓展学习与生活的空间,丰富学生知识经验的储备; (2)关注学生的前经验,抓住问题的关键,通过点拨引起学生的注意; (3)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不苛求结果的标准和整齐划一; (4)发现联系,形成上位概念,为问题求解储备势能。 2、熟读背诵,形成积累。 记忆是将获得的信息或经验在大脑内储存和提取(再现回忆)的神经作用过程,而积累则是由短时记忆转化成长时记忆的结果。 优化记忆的基本策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