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语文六级下册《夹竹桃》教案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小学语文六级下册《夹竹桃》教案1.doc(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夹竹桃第一课时一、心中有学生早在第一稿产生之时,几乎全部的群组老师们都一针见血的指出我对学生预设的不够,似乎自己还在走教案,徐慧颖老师甚至指出,我像极一个串词主持人,心理很惭愧。对于学生的预设不够,似乎只是一个很表面的现象,心里想,自己到底有多么关注孩子在一堂课中的成长?此时再问自己这个问题,我想,一个态度是必须转变的,我们不断打磨的必须是自己,以使自己成为适合学生的“模样”。而心中有学生的第二层次即是相信。当我对已经形成6年思维定式的孩子们,学习的能力充满怀疑之时,看到高年级不再“热闹”的课堂一筹莫展之时,徐老师不容置疑地告诉我,“相信他们!不要顾虑!”这句话不是适时安慰,而真的是扑下身子教
2、给我实践的方法,商校长训练质疑的理论文章,徐老师快速训练质疑妙法,甚至到大家一起研究的预习卡,无不给我我坚定的信心。相信学生!我想,“带着脚镣跳舞”的孩子们,让我们轻轻地解开那道枷锁,活络活络生疼的筋骨,他们一定会记起那熟悉的旋律与舞姿,曾几何时,学习是多么美好的事。二、协商是手段手段是为主题服务的,而不宜耗时过多。并要切实有效,真正落实学生主体地位的作用。这是贺成金老师前来指导工作时,解答我困惑的一句话。醍醐灌顶。此时,我不再纠结于自己的课堂如何让“协商”贯穿始终,如何出现“协商”,并让观课老师一眼看出。我释然了。我们的课堂的生命力在于学生,当手段成为一种必然的负担之时,我们就要勇敢地选择放
3、弃。可最令人称奇之处竟在于,当你不再纠结于“协商”之时,却真的在拐角的位置之上,发现“协商”这个朋友,友好地重展现笑颜。我明白了,协商不必寻觅,更不必安插,它就在那里,在追寻“以生为本”的教学道路上。三、表达再关注之所以用“再关注”,因为我觉得我真得关注了,从聆听吴忠豪老师的讲座时,我已经开始思考这种由“教课文”到“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美丽转身,我一直在努力实现转身,不算华丽,却踏实。我常常很明白,从骨子里不愿丢弃那份曾让我“纸醉金迷”的人文的味道。我依然沾沾自喜于第一次抱母亲的诵读,换来孩子的感动哽咽,依然念念不忘于轮椅上的霍金对人与理想的品悟。夹竹桃、季羡林、韧性,本身就是多么令人深思的名
4、词。而这一次,我舍弃了,也很不舍,更想不通。感谢商校力透纸背的一句话:“通过表达,学生也正加深对文本的理解。”这让我找到了情与表达的集合点,交融点。这一次,巨大的改变,“看来,季羡林先生的文章,在表达上真是很有特点啊,这篇文章中还有哪些写作方法值得我们去学习呢?请同学们聚焦第四自然段,默读,看看作者是怎样写出夹竹桃韧性,表达自己喜爱之情的,划下句子,做好批注。”我欣然接受。因为终于有这样一种方式,给予孩子感受,给予孩子表达,润泽他们心灵,启迪他们智慧,更促进他们人生。这一次,理智战胜了情感,平实战胜了华丽。细数这不到1个月的日子,细数自己笔记本中林林总总记下的那么多启迪成长的话语。改变意味着成
5、长,磨砺意味着更适切。感谢字字珠玑的沈大安老师,感谢春日陪伴的领导老师们,感谢咖啡香气中红笔挥毫的情谊,感谢孩子们的鼓励,写在研修中,期待上课顺利!设计理念:按照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评价建议”部分提出“第三学段侧重考察队文章表达顺序和基本表达方法的了解领悟”,努力实现努力实现由“教课文”到“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美丽转身。在课堂中探索师生之间的协商合作,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教材分析:夹竹桃是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的一篇状物散文,作者季羡林以质朴而不失典雅,率真而不乏睿智的语言,描绘了夹竹桃的可贵的韧性和花影的有趣动人,全文流淌着作者对夹竹桃的喜爱之情。文章恰当运用
6、了对比手法,灵活运用了双重否定、反问等句式,值得学生学习和借鉴。学情分析:夹竹桃是平日学生常见的一种植物,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但这种十分常见,甚至平凡的夹竹桃,为什么却成为作者最为喜爱的花呢?这是孩子的情感激发点,也是疑问点。纵观文本,篇幅短,语言质朴,学生理解并不难。尤其文章结构,结尾点题的中心句,学生初读课文就能发现和基本把握。但是作者是怎样写出夹竹桃“韧性可贵”“引发幻想”这两个典型特点的呢?在表达上,学生还需要教师的提炼和引导,尤其是“韧性可贵”部分,关于两个双重否定句的理解以及运用有难度。其二,分析学情,学生对背诵4.5自然段,会产生一定的畏难情绪,这是由于,平日教学中我
7、们老师忽视对背诵方法指导的结果,所以所以要给予学生背诵方法的指导,让学生体会到背诵积累并不是一件难事。第三,从方法上讲,学生通过35年级的训练,对“对比反衬”的写作方法,以及“抓住关键词句谈出自己的理解”、“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阅读方法掌握较为熟练,课堂可以充分放手给孩子,找准学生的学习起点,学生会的,我们坚决不浪费时间教。最后,反思我们平日的教学,与学生协商,鼓励学生学会质疑,能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这一方面的训练还是不够的,所以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力,由不会提问,等着老师来教,转变为积极思考,合作探究,能够提出自己的疑问和建议,主动学习,需要我们在课堂中运用合适的教育教学策略
8、,进行鼓励、引导、落实。争取在40分钟内,让学生在学习的状态上有所变化。教学目标:1.自主学习生字新词,正确书写“凄”。对文章有初步的了解。2.在有感情朗读第四自然段的基础上,运用同学们协商出的方法或者老师推荐的关注句式的方法自主背诵第四自然段。3.敢于提出自己的疑惑,并能与同伴自主合作解决协商后确定的有价值问题。4.欣赏作者运用“双重否定、对比、想象、整齐句式”等方式表达对夹竹桃喜爱之情的写作方法。并能尝试着运用双重否定的方法说话。教学过程:一、自主交流,汇报学习。(一) 谈话导入: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季羡林先生的散文夹竹桃,课前大家已经进行了预习,相信每个人都有了很多收获。现在结合你
9、的预习卡,请大家在小组内进行交流,互相提醒,互相促进,一会我们来汇报一下大家的预习内容。(二) 小组合作学习(三) 小组汇报以下充分预设,说到哪个讲哪个。(结合预习卡,小组汇报展示)你们小组最想与同学们交流的内容是什么?其他同学也请注意倾听,同学们的汇报,如果对你有启发,也请把它记下来。1. 字词方面(1)音:叶影参差、模糊、荇藻、夹竹桃、居然(2)形:榆、藻、凄(如果学生没有说的,进行提醒,怎么把这个字写正确?怎么写美观?按照同学们所说,我们来写两个,注意要既正确又美观,一个要比一个好。)(3)义:(这里可以鼓励学生与大家分享学习方法)百花科普类:荇藻、榆叶梅等(如果学生没有谈到,老师可以提
10、醒图片学习也是好方法)四字词语类:花团锦簇、美不胜收、满院生辉、迎风吐艳、叶影参差等难理解词语类:嘟噜、袭了下来等中心词语类:韧性、幻想等2. 内容方面(表述不一定唯一,说到哪个都可以)预设(1)作者喜欢夹竹桃的原因,比如:有韧性,能引发幻想。预设(2)课文围绕夹竹桃写的内容,比如:花色有趣,花期长有韧性,花影能引发幻想等。预设(3)针对文中具体语句子自己独特的感受。师:结合学生汇报内容,梳理板书内容。3相关资料。关于作者季羡林的资料,关于夹竹桃的资料等4、如果学生没能关注到文章的结构,教师引导:再来看看文章的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个自然段,你又读懂了什么?(首尾呼应、总分总结构)总结:通过初读,
11、我们不仅理解了文章内容,表达情感,还知道了作者用“总起分述总结”的结构,写出了对夹竹桃的喜爱。【设计意图:接受沈老师、贺成金老师、徐慧颖老师,商校长的意见与鼓励,更重要的是方法的指导,我再一次明确,在第三学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对于生字词语,内容理解等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应充分放手,在小组合作的基础上,进行汇报交流,但教师的作用应体现在预习卡的设计,以及日常思维的训练。】二、协商任务,筛选问题。(一)提出问题:此时此刻,你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吗?预设:1. 文章第三自然段,写了很多花,却没有写夹竹桃,为什么?2. 为什么夹竹桃能够引发作者幻想?3. 为什么作者觉得“火上有雪,雪上有火”?4
12、. 为什么作者把夹竹桃想象成地图、荇藻、墨竹等?5. 为什么夹竹桃的花期有三季,而其他的花却很短?6. (关注课堂生成)(二)协商筛选:1.师:同学们的提问,有些是有关科学知识,有待于我们课后探究,有些对我们的语文学习还真有探究的价值,我们来商量商量,你们最想解决哪个什么?举手表决吧!2.梳理问题。结合前测,预计保留(第三自然段,写其他花的用意,为什么夹竹桃能引发幻想?等)【设计意图:在商校长得引领下,群组苏婷老师、闫龙老师、龚梅老师的协助下,进行了前测,并梳理出了前测数据,前测帮助我做到了心中有数,所以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梳理有价值的问题,这里筛选问题,协商任务的方法是提醒学生问题要与语文学
13、科相关,在举手表决以及阐述理由的基础上梳理出共性问题。能在这个环节中渗透问题价值的意识,并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继续进行学习,但此阶段不易费时过多。】三、解决问题,关注表达(一) 解决生生问题(顺序和问题,尊重上课生成)1问题一:文章第三自然段,写了很多花,却没有写夹竹桃,为什么?(1) 同学能帮助解答吗?对比烘托(2) 总结:就是运用对比,写出作者对夹竹桃韧性的喜爱。2问题二:为什么夹竹桃能够引发作者幻想?(1)生回答(2)生补充(3)师总结:把景物融入情感,展开想象来写,写的美,写得好,写出了作者的喜爱之情,这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写作方法。(二) 解决师生问题看来,季羡林先生的文章,在
14、表达上真是很有特点啊,这篇文章中还有哪些写作方法值得我们去学习呢?请同学们聚焦第四自然段,默读,看看作者是怎样写出夹竹桃韧性,表达自己喜爱之情的,划下句子,做好批注。(出现的顺序,尊重课堂生成)预设1.在和煦的春风里,在盛夏的暴雨里,在深秋的清冷里,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茂盛的时候,也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衰败的时候,无日不迎风吐艳。(排比)预设2.这一点韧性,同院子里那些花比起来,不是显得非常可贵吗?(反问)预设3.然而,在一墙之隔的大门内,夹竹桃却在那里悄悄地一声不响,一朵花败了,又开出一朵,一嘟噜花黄了,又长出一嘟噜。学生不一定能说出双重否定,但是会关注到无不或者无日不,教师随机作下面的点拨:(1)
15、明确定义提问:“无”什么意思? 不呢?(也是没有)一句话中有两个否定词语,这样的句子叫双重否定句。板书:双重否定句 (请同学们也在语文书上记下来,当我们在读书时,发现这样有特点的表达方法,就可以把它记录下来。)(2)知晓意思“无日不”的意思?(每天都)双重否定表示的是肯定的意思!(3)感受作用联系前文看,“无日不”是指哪些日子?再联系前文看,“无日不”又是指什么样的日子?创境想象、体验感悟当和煦的阳光沐浴着园子里的夹竹桃时,你仿佛看到了当暴风骤雨猛烈地撕扯着园子里的夹竹桃时,你仿佛看到了当炎炎烈日灼烧着园子里的夹竹桃时,你仿佛看到了创境引读、对比感悟春天,当院子里的花朵争奇斗艳的时候,夹竹桃请
16、你读(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茂盛的时候,也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衰败的时候,无日不迎风吐艳。)夏天,当院子里的花朵五彩缤纷的时候,夹竹桃请你读(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茂盛的时候,也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衰败的时候,无日不迎风吐艳。)秋天,当院子里的花朵逐渐凋零的时候,夹竹桃仍旧请你读(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茂盛的时候,也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衰败的时候,无日不迎风吐艳。)老师小结:你看作者运用了双重否定的句式,就有力的写出了夹竹桃可贵的韧性!(4)拓展巩固在这一段中还有这样一个句式,谁也能朗读表达出你的理解和感悟!(5)创境运用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三个季节中,无日不迎风吐艳的夹竹桃!此情此景,相信你们也喜欢上了夹竹桃。你看,这双重否
17、定句俨然就是一首赞美夹竹桃的诗歌!在和煦的春风里,在盛夏的暴雨里,在深秋的清冷里,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茂盛的时候,也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衰败的时候,无日不迎风吐艳。此刻,面对着夹竹桃,你能否也用上“无不或者“无不”写一句话,表达你的心情!【设计意图:沈老师在第一稿设计后指出,要让孩子感受季老语言的美感,由此我们设计了把双重否定句变成诗歌的形式,这样既是对情感的再激发,也是对语言表达的再积累。对双重否定作用的再认识,顺势,我们引入“你也用双重否定来表达此时心情”,似乎这个表达训练点也顺理成章,水到渠成。此时的读写结合是学生由衷而发的,并给予学生表达的空间自由,相较于第一稿,更为有效!】预设4.然而,在一
18、墙之隔的大门内,夹竹桃却在那里悄悄地一声不响,一朵花败了,又开出一朵,一嘟噜花黄了,又长出一嘟噜。 出示句子:一朵花败了,又开出一朵,一嘟噜花黄了,又长出一嘟噜。好好读读,你发现了什么?预设:字数相等意思一样发现近义词两个“又”(句式整齐) 败黄 一朵一嘟噜(又富有变化)这也是作者遣词造句的功力。【设计意图:沈老师不断提醒我们,不要让学生与季老的语言表达失之交臂,而这句话中量词,动词的使用,以及句式整齐却富有变化的语言韵律美,值得学生发现与积累,这里通过句式的整齐排列,引导学生发现,从而感受作家遣词造句的功力!】(三) 解决背诵问题1协商背诵方法:学到这里,这段话真的很值得我们积累,商量一下,
19、你有什么好方法进行背诵?预设:生:多读抓关键词记住双重否定句2教师提醒:记住句式,也是一种背诵的好方法。3.练习背诵:用你喜欢的方法,进行背诵。4.全部背诵,总结:背诵有方法,也能事半功倍。四、协商作业,继续学习学习到这里,相信大家都有自己的收获,你还想继续学点什么呢?我们商量一下作业吧?预设:1.背熟第四自然段。2.背过第五自然段。3.学习今天的写作方法,写自己喜欢的植物4.多读季老的文章教师提议,也看看2006年感动中国视频,更了解作者。【设计意图:接受纪海燕主任的意见,在课堂最后,与学生协商作业,以及下节课的学习任务,充分尊重学生,同时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不再认为作业是个负担,当然,教师的组织与引导作用不可丢,比如,用所学写作方法,进行练笔,背诵四五自然段,如果没有提到,教师也要做出适当引导。除此以外,拓展性阅读,以及了解作者可以基于学生学习兴趣,更多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要求,让学优生吃好,其他学生也能吃饱吃好!从一定程度上说,这正是共性与个性的和谐统一!】板书设计:夹竹桃季羡林 学生提问区花色 奇妙花期 韧性 双重否定 句式整齐富有变化花影 幻想 想象 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