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语文五级上册《厄运打不垮的信念》课堂实录.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小学语文五级上册《厄运打不垮的信念》课堂实录.doc(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 课堂实录一、通读全文,直奔信念:师:上课。同学们,这首歌是刘欢唱的从头再来我们今天就继续学习谈迁不被厄运击垮,从头再来的故事(板书课题)师:昨天我们已经初读了课文,今天就让我们带着自己的思考和感悟再次走进课文检查一下学生们的字词掌握情况。(课件出示):老师范读结尾段:在漫长的人生旅途中,难免有崎岖和坎坷,但只要有厄运打不垮的信念,希望之光就会驱散绝望之云。(课件中突出“厄运和信念”两个词,其中“厄运”为蓝色字体,“信念”为红色字体。)(学生齐读这段富有启迪性的话语。)师:这段话中的“信念”在文中指的是什么?生:这里的信念指的是“谈迁立志要编写一部翔实可信的明史。”师:那他所经历的“厄运”又指
2、的是什么?生:他撰写的国榷书稿在一夜之间不翼而飞。师:为什么一部书稿的遗失就被称之为是“厄运”呢?生1:因为这部书稿来之不易。生2:因为这部书倾注了谈迁的心血。生3:因为这部书是谈迁好不容易才完成的。师: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谈迁是怎么完成这部书稿的?二、精读“家贫著书”部分,感悟信念:师:轻声读第一自然段,看看从哪些词句能让我们感受到这部书来之不易?(学生自由读文感悟。)生:“由于他家境贫寒,没有钱买书,只得四处借书抄写。有一次,为了抄一点史料,竟带着干粮走了一百多里路。”师:你从这个句子中体会到这部书稿来之不易,很会读书。这里说家境贫寒,那么他“家境贫寒”到什么程度了呢?能用文中的一个词来
3、形容吗?生:家徒四壁。师:“徒”在这儿是什么意思呢?生:只有。师:是啊,家里只有四面墙壁,除此之外,什么也没有了。那他过着一种怎样的生活呢?你们能想象一下吗?生1:家里没有米面,只好吃树根、菜叶,吃了上顿看不见下顿。生2:到了阴雨天,房顶很可能会漏雨。生3:衣服上有好多洞,很破旧。就像书中说的“一袭破衫”。师:你真会学习,能联系后文想象谈迁穿的衣服。老师这里给大家带来了一些资料。相信大家读了以后感触会更深。(补充资料:)谈迁自幼家贫,靠替人抄写、代笔来维持生活。当时,相关的史书只有富贵人家才有,于是谈迁经常忍受屈辱上门求借,珍贵的书籍不肯借,就当场掏出纸笔抄录,这其间没少受到别人的嘲笑和驱赶。
4、师:读完这些资料之后,你感受到了什么?生1:我对谈迁的艰苦遭遇感到同情。生2:谈迁在这么艰苦的条件下还要坚持写书,我对他感到深深地钦佩。生3:谈迁忍受这么多的屈辱还要坚持写书真是不容易呀!我很佩服他。师:是啊!让我们带着这些感受来读好这些句子。(指名学生读句子。)师:还有哪些句子能让我们感到这部书来之不易?生:“经过20多年的奋斗,6次修改,谈迁终于在50多岁时完成了一部500多万字的明朝编年史国榷。”师:透过这些数字,你能体会到什么?请围绕这些具体的数字,谈谈你的理解。生1:我透过“20多年、50多岁”这两个数字,可以体会出谈迁写这部书用的时间很长,可以说耗费了他一生中最宝贵的时光。生2:我
5、通过读“6次修改”,想到我们写作文时最多也不过修改3次,而谈迁进行了6次修改,可见谈迁对待学问的严谨认真。生3:我想“500多万字”的明朝编年史,相当于我们的21000多本作文本那么厚,篇幅可真够长的。师:那这样的一部书籍,用文中的一个词那就叫生:鸿篇巨制。(板书:鸿篇巨制)师:同学们体会的很到位,下面就让我们带着这些体会,再来读读这些句子,感受这部书完成的不容易。(指名学生读句子) 师:家境如此贫寒,谈迁竟然完成了这样一部鸿篇巨制,他靠的是什么?生:信念的力量。师:当我们读到此处可以想象到这部书在谈迁眼里被看做是生1:是他一生心血的结晶。生2:是他的命根子。生3:就是他的生命。生4:是他生命
6、中的至宝。师:然而就在一夜之间,这部书稿化为乌有,(板书:化为乌有)这个消息对于谈迁来说,那简直就是:生1:致命的打击。生2:当头一棒。生3:晴天霹雳。师:(板书:致命打击)经受着致命打击的谈迁此时是什么样子的呢?请找出相关的语句读一读。生:“他茶饭不思,夜难安寝,只有两行热泪在不停流淌。”师:他“茶饭不思”,那他“思”什么?“夜难安寝”他在想什么?两行热泪中流淌的是什么?你能想象一下谈迁此时的样子吗?生1:他每天蹲坐在墙角,两手托着腮帮唉声叹气。生2:他每天呆呆地蹲在那里,望着苍天叹息!他可能想:老天呀,怎么这么不公平呀?为什么偏偏丢了我的书稿?生3:晚上他整夜睡不着,想他的书稿会去哪里,想
7、想自己都这把年纪了,再想想自己的家境,如果重写,谈何容易?今后他该怎么办?师:是啊!想想自己写书的经历,想想自己受尽的艰辛和屈辱,想想自己都这把年纪,谈迁仰望苍天,他长叹一声“吾力殚矣!”(师凝重板书四个字)他说:老天呀,我已经没有精力了! 师:谈迁就这样沉沦下去了吗?生:没有。师:是的,他经过反复思考,终于有一天他站起来了:“吾手尚在,宁已乎”。(师边说边用行书板书七个字)意思是:我的一双手还在,怎么能停止呢?怎么能就此罢休呢?请同学们齐声读“很多人以为他再也站不起来了,但厄运并没有打垮谈迁,他很快从痛苦中挣脱出来,又回到了书桌旁,下决心从头撰写这部史书”。师:是什么力量使他重新站起来了?生
8、:信念的力量。师:让我们再来读读这段话。(课件出示):二读结尾段:在漫长的人生旅途中,难免有崎岖和坎坷,但只要有厄运打不垮的信念,希望之光就会驱散绝望之云。三、品读“从头再来”部分,成就信念:师:正是因为信念的力量,谈迁重新站起来了,也正是因为信念的力量,他经过4年的努力就完成了新书的初稿。在完成之后,他又做了些什么呢?请同学们默读第3自然段,找出相关的语句。(学生默读第3自然段)生:在北京的那段时间里,他四处寻访,广泛搜集前朝的逸闻,并亲自到郊外去考察历史的遗迹。他一袭破衫,终日奔波在扑面而来的风沙中。师:这里说“终日奔波”,(板书:终日奔波)你能联系上下文说说他在奔波些什么吗?生:就是他要
9、四处寻访、广泛搜集前朝的逸闻、考察历史遗迹。师:“终日”如何理解?生:就是从早到晚。师:是啊,当晨光熹微之时,我们在 ,而谈迁却已在 (出示句式) 。生1:当晨光熹微之时,我们还在温暖的被窝里伸懒腰,而谈迁却已经奔波在寻访的路上。生2:当晨光熹微之时,我们和爸爸妈妈准备起床锻炼身体,而谈迁早已拖着疲惫的身躯去广泛搜集前朝的逸闻。生3:当晨光熹微之时,我们可能还在熟睡,而谈迁就已经拄着捡来的树枝拐杖去考察历史遗迹了。师:同学们,想想我们自己的生活,再想想谈迁的经历,你感受到什么了?生1:我感受到谈迁为了编写一部翔实的明史,真是不辞劳苦。生2:我体会到谈迁奔波考察真是太辛劳了。生3:(非常激动地说
10、)我相信谈迁付出这样的艰辛努力,一定会编写出一部非常翔实、精彩的巨著的。师:是啊,为了编写这部史书,白天他终日奔波,那晚上他在干什么?生:面对孤灯,他不顾年老体弱,奋笔疾书,他知道生命留给自己的时间已经不多。师:“奋”在字典中的解释有:鼓起劲来;振作;摇动;举起;在“奋笔疾书”中应该如何理解?(板书:奋笔疾书)生:摇动;举起。师:“疾”如何理解?生:快速书写。师:他为什么要“疾书”?生:因为她已经年老体弱,知道自己的生命已所剩不多。生:他在和生命抢时间。师:是啊,就这样谈迁奔波了一天又一天,写了一年又一年。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让我们一起读读课文,走进新编的国榷。生:新写的国榷共104卷,500
11、万字,内容比原先的那部更加翔实、精彩,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明史巨著。谈迁也因此名垂青史。师:“名垂青史”是什么意思?(边说边板书:名垂青史)生:名字在历史上流传下来。师:名垂青史的仅仅是谈迁这个人吗?生:还有谈迁编写的明史巨著国榷。生:更重要的是谈迁为了实现自己心中的信念不屈不挠、持之以恒的精神激励着后人。师:是啊!难怪作者蒋光宇发出了这样的感叹,让我们再次读这段话:三读结尾段:在漫长的人生旅途中,难免有崎岖和坎坷,但只要有厄运打不垮的信念,希望之光就会驱散绝望之云。四、拓展延伸,升华信念:师:大家还知道哪些人也同样具有谈迁这种不屈不挠的精神呢?生:霍金、海伦凯勒、桑兰、司马迁师:希望同学们在人生道路上遇到了厄运,也能有这种打不垮的精神。师(课件出示数字段落)列数字的写作方法能让我们更深刻的体会文本要传达的内容,同学们看老师的例子,自己也练习写一个小片段。生练写师挑学生精彩段落朗读。师:希望同学们能把这种打不垮的精神牢记于心,课下背诵最后一段。师:好!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儿,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