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语文四级上册《九寨沟》听评课记录.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2519263 上传时间:2023-02-2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小学语文四级上册《九寨沟》听评课记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苏教版小学语文四级上册《九寨沟》听评课记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苏教版小学语文四级上册《九寨沟》听评课记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苏教版小学语文四级上册《九寨沟》听评课记录.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苏教版小学语文四级上册《九寨沟》听评课记录.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小学语文四级上册《九寨沟》听评课记录.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微课程九寨沟听评课记录刘老师执教的九寨沟,在信息技术手段的帮助下,引领学生去“倾听文本发出的声音”。课堂围绕从具体到概括,从概括到具体,平平淡淡、简简单单、扎扎实实。一、检查预习巧概括。开课伊始,刘老师单刀直入,检查学生预习情况,读生字标红的这段话;明确这段话与课文的关系是对课文内容的概括。检查生字,概括内容,一气呵成。这样,一篇课文“读”成了一段短文。课文最后一段,也是对课文的概括,比老师的这段话还要精炼。学生找到后,齐读。找出四个词语概括课文内容:雪峰插云,古木参天,平湖飞瀑,异兽珍禽。汇报词语,读。“如果用这段课文中的一个词语概括课文内容,你用哪个词语?”找出一个词语:人间仙境。板书,读

2、。“学会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非常重要。”师生把一篇长文章读成一篇短文章,读成一段话,读成四个词语,读成一个词语。至此,从具体到概括,学生在老师的提示下,把书读薄了。二、抓住词语巧赏析。这部分,师生根据四个词语(雪峰插云,古木参天,平湖飞瀑,异兽珍禽),找出文中对应的描写,进行朗读训练和赏析。对这个部分,我们仔细看师生的活动,就会有所发现。我们先看学生的活动:默读课文,寻找与四个词语相对应的描写,做上记号,交流所得,读相应的语句和语段。我们再来看老师的提问:“这四个词语既然能概括课文的内容,那么,课文中就一定有与这四个词语相对应的描写。请默读课文,找出来,做上相应的记号。”“作者是平均使用笔墨的吗

3、?”“作者是怎样写平湖飞瀑的?你喜欢哪些句子?”“同学们真会读书,发现了作者写作的奥妙。再请同学们想一想:为什么作者要重点描写平湖飞瀑呢?”“怎么把九寨沟的美景通过我们的朗读表达出来呢?老师教给同学们一个方法想象。想象自己来到了九寨沟,置身美景中。”我们不难发现,学生的活动都是因老师追问而生发的!追问什么呢?追问的是,对应这些词语课文具体描写的语句(一一对应);追问的是,课文是怎样具体去写的(重点写水,因为“九寨归来不看水”);追问的是,我们怎么才能读出这种具体的美景来(边朗读边想象)。概而言之,老师追问的是作者写作的奥妙:写的什么,怎么写的,为什么这么写。至此,从概括到具体,学生在老师的提问

4、中,把书读深了。三、着眼语言文字训练。“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 如果说,本课上面两个环节,学生在概括和具体中走了一个来回,把书读薄了,又读厚了,是“读”出来,是“训”出来的;那么,这个环节,就是“写”出来的,“练”出来的。而这“写”来自于“读”,这“练”源自于“训”。待添加的隐藏文字内容3刘老师怎么让儿童写练的呢?让儿童去发现!第一次发现:“这段课文写到了哪些异兽珍禽?”(金丝猴,羚羊,大熊猫,小熊猫);第二次发现:“你发现了第四段课文在句式的排列上有什么特点吗?”(课文用了四个“也许”,“也许”用得很准确);第三次发现:“第四段课文写的是异兽珍禽,你发现有什么

5、问题吗?”(只写了异兽,而没有写珍禽。)让儿童去练笔!第一层练笔:请男同学写“锦鸡”,女同学写“天鹅”,用上“也许”开头。第二层练笔:将自己的作品加在课文异兽的描写后面(太长);拿掉课文中写的两种异兽的句子,再补上我们写的两种珍禽的句子(不错,银点子)。第三层练笔:在第四段课文中不添加任何文字,只做一点小小的改动即可(把句号改为省略号,金点子)。抓住课文的疏漏,训练学生运用语言文字,根据“异兽珍禽”,去发现,去写练,写具体,写生动,写出自己的想象,最后这些文字和想象,概括归结为一个“”,恰当、得体。如此训练,由学生发现而来,由学生写练而来,平实;如此训练,超越作者,发挥想象,让学生经历语言的丰

6、富去“也许”“也许”,好不过瘾,最后又在各种异兽与珍禽练写的比较中收束为一个标点,意料之外,情理之中,高妙!至此,课堂实现了对概括走向具体的深入(语文知识)和深刻(学生体验)。四、回读课文巧累积。“同学们,学到这里,你想不想验证一下,这节课我们在头脑中建构的九寨沟的画面,有多美?”老师通过同事到九寨沟旅游的真实照片,一改课件的黑白两色,美轮美奂,图画、文字、音乐,还有孩子们动情的读书声。还原,还原,在读书声中、在音乐里、在文字和图画后,还原!还原真实!最后一个环节,占时不多,却实现了对概括和具体的整体关照。看了九寨沟这堂课,山水境界美、童话世界的再现,得益于信息技术手段的合理运用,整体细节整体

7、,浪漫精确综合,遵循了儿童语言获得和思维发展的规律,基于此,本课的教学,简单平实,引人入胜!九寨沟是一篇介绍旅游胜地的文章,如果在教学时,就让学生一起来学课文的话,学生和“九寨沟”的距离相差甚远,枯燥的学习对于学生很难对九寨沟留下深刻的印象。因此,在导入新课时,文丽老师是这样处理的:“同学们,人们都说九寨沟很美,我们也一起来欣赏一下。”接着播放九寨沟的录像。学生们在看时,都暗暗地情不自禁地赞叹那儿的美景。看完之后,文丽老师请学生们来说说有何感受,有何想法。学生们各抒己见,有的说:“九寨沟的风景实在是太美了。”有的说:“我真想到九寨沟去走一走,看一看。”此时,文老师就趁热打铁:“今天老师就满足你们的愿望,带领大家一起去游览九寨沟,好吗?”学生们无比兴奋地说“好!”于是文老师就对学生说:“我们开始出发了。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我们乘飞机到了四川,下了飞机,坐上了去九寨沟的汽车。汽车到了南坪,再往西行了四十公里,九寨沟终于到了。”这时,文老师再请学生们睁开眼睛,此时他们的感觉已经不一样了。从他们的表情中,我们感受到了一种兴奋。接下来的教学,就在这样的气氛中进行,整堂课学生们都是兴致盎然。由此可见,创新性、开放性的处理教材,能引起学生感情上的共鸣,有兴趣学,这样才能学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