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构“双主式”数学课堂.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2519818 上传时间:2023-02-2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营构“双主式”数学课堂.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营构“双主式”数学课堂.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营构“双主式”数学课堂.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营构“双主式”数学课堂.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营构“双主式”数学课堂.doc(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营构“双主式”数学课堂 内容提要:尽管“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课堂教学理念已提出多时,但现今的中学课堂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仍处在“以练求实”的指挥棒下。本文旨在联系教学实践和授课反思,对营构“双主式”教学模式作一些探索。关键词:主体   主导   数学课堂 主体论认为:“教师只有在充分尊重学生自主性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有效引导,才能调动起他们的积极性,使课堂处于高效有序中。”无数次的成功与失败让笔者深刻地认识到,学生的主体意识发挥得充分与否直接关系到课堂效率、学生学习的持久兴趣与学业成绩等诸多方面。课改在我区实施的三年中,笔者有幸参与其中,有

2、过一些失败的教训,也有一些成功的经验。在新课程改革的推动力下,笔者认为营构和推行“双主式”课堂势在必行。学生自主  课堂的灵魂一、 鼓励学生展现才华,培养自主意识2000多年前学记中指出:“今之教者,申其占毕,多其讯言,及于数进,而不顾其案,使人不由其诚,教人不尽其才,其施之也悖,其求之也拂。夫然,故阴其学而疾其师。”意即教师只知照本宣科,不考虑学生是否巩固;也不考虑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厌学现象普遍。其实,上述种种在现今的中学课堂中并不鲜见。课堂上,随着教师的指挥棒挥动,学生的回答整齐划一;作业中,约定俗成的解题步骤工工整整;前,一套套练习卷机械重复。教育的主体在模式化的教学机制下

3、了无生机,压抑了个性。新课程改革呼唤主体意识的回归,笔者认为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首当其冲。教师要尊重学生之间存在差异的现象,课堂上多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看法,宽容学生的误见,保护他们的创造性。可先请基础较好的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授课环节中,让他们更多地走上讲台做一回小老师,请他们用不同的方法演示同一题目,久而久之,全体学生的内在竞争潜能必将被激发,形成“春色满园”的景象。二、 创设学生表现的机会,提供自主空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学生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我们要给学生以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每个学生用自

4、己的思维方式自由地、开放地探寻数学王国的秘密。笔者任教的两个班级在一个学年的启发熏陶下,学生已形成自主探究的合力,于是,笔者尽可能多地提供让他们发挥自主意识和能力的空间。一节立体几何课上,笔者给出了下面的题目,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其实是一次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尝试。例题:在正方形所在平面内有一点P,使PAB,PBC,PCD,PDA都是等腰三角形,请找出具有这样性质的P点。后来的事实证明,学生在外部环境的刺激下,激发了强大的内驱力,得出了多达9种的答案,连平时很少发言的同学也兴奋地走上讲台,向大家展示她的发现,她赢得全班同学的掌声。(解答例图如下)   A &

5、nbsp;             B           A                  B  P        

6、;                                    PC               D

7、           C                  D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学和教育的和技巧就在于发挥每个儿童的力量和可能性,使他感到在脑力劳动中取得成功的喜悦。”  教学活动中教师要为全体学生创造机会,用激励性的语言给学生以鼓励和赞赏,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成功的愉悦;学生一

8、旦体验到了学习的乐趣,很自然地会产生更大、更多成功的欲望,诱发更为主动地参与、更为积极地思维,从而使学生的参与意识成为一种持久的强烈的意识,最终形成自我学习的内在机制。三、训练学生良好的习惯,形成自主能力在系统的授课过程中,笔者发现只是少数的优秀学生唱独角戏,或偶尔教师的灵光一现并不能改变课堂丧失主体意识的实质,训练学生良好的习惯,使其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是营构“双主式”课堂的必由之路。学生的学习习惯大致有三类情况:一类学生缺乏自主学习习惯,只满足于听懂、会做、考得出;一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不良,不善于思考,作业拖拉,甚至抄袭;再一类学生有良好的学习习惯,独立思考、探究体验、合作交流。他们的学习水

9、平由于习惯的不同,产生了较大的差异。经过思考和长时间的大胆尝试,对于培养他们的良好习惯有以下几点成功之处:(一)利用教材的精彩章节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自行探索、自主学习。如:每一小节后的“想一想”、“议一议”、“试一试”。学生从中得到乐趣的同时,自主能力也得到培养。(二)从严抓起,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习惯。课程标准指出:“学生应形成实事求是的态度,以及进行质疑的习惯。”这是新课标的基本要求。在平常教学过程中应“逼迫”学生勤思多问,这有利于提高他们专注独立的能力。(三)以激励为手段强化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长期以来,教育界达成这样一个共识:表扬的功效远大于批评。激励与表扬可增强学生

10、的自信,提升他们的求知欲,;但有时适当的批评也很有必要,可鞭策他们认识不足,更好的进步。教师主导  课堂的方向一、 主导地位的认识与确立如果把授课集体比作一艘船,学生是帆,教师则是舵。营构“双主式”数学课堂,学生是交流的主体,接受的主体,教师则是课堂的主导。尽管时下流行的“双主体”有一定的合理性,但笔者还是认为面对初中生这一特定年龄的群体,认知能力尚有不足,亟需引导,教师的主导地位不容置疑。教师在课堂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引导教学方向,调控教学的深广度教师、学生、文本构成了互动的“三元模式”。虽然,学生可以通过预习、听讲、作业、复习四大环节接触文本,但他们的现实水平和

11、交互能力毕竟有限,不可能很顺畅地读通文本的各个细节。他们也无法知道授课的深广度的合理范围。正是由于上述问题的存在,教师作为“课堂主导”这一角色才名正言顺,教师在解读文本,理顺教学环节、提炼重点、突破难点方面更有维度,可以适时调节课堂教学的深广度,让教学秩序在合理高效的范畴内正常运行,循序渐进地提升学生的能力。(二)引导学生巩固的同时培养质疑精神质疑是创新的开始,一个好的问题比一个好的回答更有价值,教师要有意识的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并通过点拨、启发、引导,促进学生积极思考,让他们自主发现并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使其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同时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笔者有一个习惯,在每一章节的复习课上,

12、总是会由学生归纳,相互之间进行纠错补充,教师最后进行总结。这一环节完成以后,笔者与学生群体会进行双向质疑交流,每每总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如:在复习勾股定理结束后,笔者在黑板上写出:32 +42=52           52 +122=132              72 +242=252      &nbs

13、p;        92 +402=412要求学生记住这几个比较特殊有用的式子。笔者话音刚落,就有同学指出“等式的三个加数中,第三个加数的底数都比第二个加数的底数多1”。笔者肯定了这位同学的发现,并鼓励学生继续观察还有什么。学生又发现第一列加数的底数是从3开始的连续奇数。接着,全班同学在不断的探索中得出:除1外,任何一个奇数的平方都能等于两个连续自然数的平方差。学生的点滴发现,教师都应予以肯定并鼓励他们继续探究,培养质疑精神和自主意识。不经意的一句否定或冷漠的呵斥,可能会给学生的探究能动性毁灭性的打击,培养他们的自主性就成了一句空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