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小学高级班集体的管理.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2519964 上传时间:2023-02-2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小学高级班集体的管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论小学高级班集体的管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论小学高级班集体的管理.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论小学高级班集体的管理.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论小学高级班集体的管理.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论小学高级班集体的管理.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小学高级班集体的管理.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本科生毕业论文论小学高年级班集体的管理姓 名: 指导教师: 专 业:教育管理专业 年 级: 类 别: 完成时间: 论小学高年级班集体的管理摘 要现在的有些小学高年级班级出现一些不良现象:纪律松散,学生上课不遵守纪律,甚至在课堂上胡闹,班干部威信不高,大多数学生的集体意识淡薄,责任心、荣誉感较差。由此可见,班集体的管理存在问题。通过调查发现班级管理的疏漏在于:1、班级里有许多“友谊小群体”。班主任没有加以引导,导致学生喜欢在自己的“小圈子”里说话,甚至把这种习惯带到课堂上。2、班级制度不明晰,没有明确的赏罚,学生对自己的不好行为抱着无所谓的态度。3、班级舆论不好,认真、积极的同学不能得到大家都认

2、可,甚至遭嘲笑。4,后进生破坏力较大,班主任没能充分利用其一些“闪光点”,没有激起学生上进的力量。笔者通过多年来的班主任经验得出解决问题的方法:1、发挥小群体的积极作用2、制定切实可行的班级制度3、形成良好的班级舆论4、抓好后进生的转化教育,抓住了这四个方面的工作,小学高年级班集体的管理就会事半功倍。关键词班集体 管理 班规 舆论 一、什么是班集体和什么是班集体的管理几十名学生编在一个班里,并不等于就是一个班集体。班集体是由整个班级组成,以完成学校教育任务为共同目标,有一定组织机构、规章制度的学生共同体,它是班级群体发展的高级形式。一个健全的班集体应具备以下几个基本要素:有共同奋斗目标和为达到

3、共同目标而组织的共同活动;有健全的组织机构和领导核心;有严格的规章制度与纪律;有正确的舆论和班风;有和谐的人际关系等。这些要素是有机联系的,它能发挥其整体的教育功能。小学高年级班集体具体指小学五、六年级班集体。班集体的管理就是管理班集体的事务,使班集体的每一成员在德、智、体等方面健康成长。二、现状与分析(一)小学高年级班集体现状现在的有些小学高年级班级出现一些不良现象:纪律松散,学生上课不遵守纪律,甚至在课堂上胡闹,班干部威信不高,大多数学生的集体意识淡薄,责任心、荣誉感较差。由此可见,班集体的管理存在问题。(二)调查分析原因通过调查发现班级管理的疏漏在于:1、班级里有许多“友谊小群体”。班主

4、任没有加以引导,导致学生喜欢在自己的“小圈子”里说话,甚至把这种习惯带到课堂上。2、学生集体意识淡薄。班级制度不明晰,没有明确的赏罚,学生对自己的不好行为抱着无所谓的态度。3、没有形成良好的班级舆论。班级舆论不好,认真、积极的同学不能得到大家都认可,甚至遭嘲笑。4、不能较好转化后进生。后进生破坏力较大,班主任没能充分利用其一些“闪光点”,没有激起学生上进的力量。三、如何管理好高年级班集体(一)发挥小群体的积极作用班级里的小群体,他们三个一伙,五人一群,有的是有共同的兴趣爱好,有的是气味相投,有的是邻居邻座,几乎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小圈子”。这种“友谊小群体”心理上称之为“非正式小群体”。学生当

5、中的小群体在心理学上称之为“非正式群体”,即由若干个具有共同爱好、情感的人,自由、自愿、自然而然结合成的一种无形的小组织。这种学生“小群体”引导得好,可能成为班集体上进的阶梯;相反,也可能是涣散集体的腐蚀剂。针对班级中出现小群体的实际情况,要号召学生自由组合成若干个学习小组,变“小群体”为名正言顺的“班级小组”,以达到通过小组建设过渡到班集体建设的目的。小组建设起来之后,班主任应深入到各个小组中去,了解他们的组合原因,分析他们的活动、情趣特点,支持他们的合理要求,发展他们的正当兴趣,并针对各小组特点,提出不同的期待要求,以引导各小组走上正轨。如性格、感情相投的小组,可利用他们之间感情融洽、关系

6、亲密、有共同语言的特点,引导他们开展“谈心”活动。从谈对同学的看法,对小组或班级的建议开始,接着谈作为班级的一员,应该怎样遵守纪律,进行批评和自我批评,帮他们建立起互相帮助、关心集体、团结一致、共同进取的优良学风。通过对各小组的积极诱导,充分发挥了“小群体”对组员的感染、激励、促进作用,对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增强他们的集体意识,起到较好的教育作用,也使班集体管理有个良好的开端。(二)制定切实可行的班级制度现代班级管理提倡民主,但是民主与法制是密不可分的两个方面,民主意识即承认个人价值,尊重学生人格,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能动性;法制意识是指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保证民主决策能顺利落实。民主管理是

7、必要的,但民主决不意味着“无政府”,更不意味着可以为所欲为。班级管理应该依“法”治班,使学生树立法律意识,勇于承担责任,自觉接受制度的约束和监督。因此,制定班级“法规”就显得必不可少,实行制度管理尤为重要。成立班级公约也就顺理成章了。制定班级公约可使班级工作有章可循,可以避免工作的盲目性和随意性。班级公约可以规定一套较科学、全面可行的班级运行规章。搞好班级管理,必须依靠全班同学发挥高度的积极性,人人具有主人翁态度,通过班级公约的制定,可以体现民主的管理思想,让学生真正成为班级的主人。在制订之前,班主任应认真做好动员工作,在为什么要制订公约、公约应具备怎样的功能等方面要讲清讲透,充分激发学生的兴

8、趣。由班委会牵头组织同学召开学生会,拟制各个条款,条文要反复修改,以求最佳,再由全体学生讨论通过初稿。班主任在此过程中也并非无事可作,要对讨论稿全面审阅,包括班级体制的确立、章节条文的协调、语言文字的修改润色等。特别是班级体制的框架,班主任务必把好关,以保证其科学性、前瞻性、灵活性,以免使公约朝令夕改成半途而废。然后将初稿印发给学生,广泛征求意见,分章修订后再合成,最后将公约交付学生审议并表决,一般需有班级成员五分之四通过方可生效,班主任在此过程中应充分发挥民主,多加引导,切忌强制,否则有违制定公约的初衷。班级公约通过以后,要严格执行,并用奖惩措施保证其实施,定期学习检查,发挥其规范、教育、管

9、理的作用。(三)形成良好的班级舆论班集体的舆论是指在集体内占优势的、为大多数学生所赞同等言论和意见,通常以议论、褒贬的方式肯定或否定集体及其成员的言行。只有在一个班里形成了正确的集体舆论,才能分辨是非,支持和提倡正确的言行、批评和制止不正确的言行,才能使集体更加团结、不断进步,促进每一个学生健康成长。1、向学生进行道德行为规范教育。班主任可结合学生的思想实际进行道德谈话、宣讲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指导学生阅读反映革命领袖、先进人物高尚道德情操的故事或文学作品等,对学生进行道德行为规范教育,提高学生的认识。2、及时表扬好人好事,批评不良的思想行为。在日常生活中,班主任要善于发现学生中的好思想、好品

10、德,及时给予表扬,同时,又要注意观察,尽早发现学生中出现的某些错误的看法或不良行为的苗头,及时地给予批评教育,促使学生的好思想、好品德得以保持和发扬,不良的言行得以改正。3、开展评论,提高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班主任针对学生中出现的不良行为,可采用组织学生开展评论的方式,促进学生积极的思想斗争,分辨是非。班主任还可以利用墙报、黑板报、专栏等集体舆论阵地来指导班集体舆论,并经常引导学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养成自我评价、自我监督的习惯。通过上述教育活动,推动班集体正确舆论的形成和发展。(四)抓好后进生的转化教育后进生通常是那些在品行或学习等方面暂时落后的学生。他们在一个班里为数不多,但因经常犯错误或

11、学习落后,给班主任的工作带来不少麻烦。尤其是品德、学习都很差的学生,他们虽然人数很少,但能量不小,有一定的破坏性。因此,班主任要特别注意了解他们的特点,产生问题的原因,采取有效措施,做好后进生的思想转化工作。后进生“差”的心理实质在于自我印象差,即在后进生的眼中或潜意识里对自我的某些方面的认识和评价是差点,总认为自己的某方面现在不行、不会,将来也不会行、不会好。参考文献:1、胡寅生:小学教育教程,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年12月,第1版。2、解正宝:自我印象与后进生转化,班主任之友,总第268期(2007年第5期)。3、班主任应通过利用有利的学习环境来捕捉适当的时机,让思维的火花在激烈的碰撞中

12、,打破后进生原有的消极自我印象,逐渐地实现对原有自我印象的淡化、突破、超越或质变,以形成新的自我形象。1、 认清自我。俗话说:“人无完人,金无足赤”,存在不足是正常的,没有不足反而不可思议。常言道:“人贵有自知之明”。“自知”,即认清自我。当学生能认清自己,就会理性地对待生活和学习中的困难,就会坦然地面对失败。认清自我后就不会一味地拿别人的长处和自己的短处盲目进行比较了。有了对自己的清醒认识,面对学习上的困难,就可以从容思考“怎么办”,面对失败会冷静地对待。在不段的反省中,取长补短,逐渐取得进步与成功。因此,“认清自我”是改变消极自我印象的第一样法宝。2、 强化自我。强化的关键在于善于发现并抓

13、住后进生当前的闪光点来使他们放大自我,强化自尊、自信、自强。比如说,后进生取得一点成绩时,可以提醒他们对自己说这样一句话:“原来我是最棒的。”这样可以趁热打铁地扩大他们已经取得的积极印象的势力范围,缩小消极自我印象的范围,克制消极自我印象的影响力,有利于快速地生成积极自我印象。3、 提升自我。提升的关键是在于后进生取得若干成绩的基础上找准新的追求目标来促使他们提升自我,升华自尊、自信、自强。积极自我印象是有层次的,有较低层次的积极自我印象,也有较高层次的积极自我印象。后进生转化不能满足于获得较低层次的积极自我印象,因为较低层次的积极自我印象存在着不稳定性,很容易重新滑回消极自我印象。因此,当后进生取得一定的成绩时,可以这样提醒他们对自己说:“我应该能做到更好的。”这样乘胜追击,就可做到巩固战果,再接再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