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小学数学趣味性教学 毕业论文.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2520046 上传时间:2023-02-2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小学数学趣味性教学 毕业论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论小学数学趣味性教学 毕业论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论小学数学趣味性教学 毕业论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论小学数学趣味性教学 毕业论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论小学数学趣味性教学 毕业论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论小学数学趣味性教学 毕业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小学数学趣味性教学 毕业论文.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标题】论小学数学趣味性教学 【作者】马 柳 【关键词】趣味教学、趣味性、时代性 【指导老师】冉 彬 【专业】小学教育 【正文】1引言我们大家都知道,小学阶段的学习是人的终身教育的起始站。尤其在知识爆炸的今天,学习数学不再仅仅是学生掌握知识的多少,而是学生掌握知识的方式方法、学习知识的情感态度、学习是否有趣、它能解决什么实际生活问题等等。在现今的小学数学教学当中,很多教师仍在运用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师教得很累,学生学得更累,而教学效果却并不是那么的理想。我认为,小学的数学教学最主要的还是要激发学生的兴趣。明代朱熹的小学集注里就有“教人未见趣必不乐学”。皮亚杰也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兴趣”

2、。现代教育学则更是强调培养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心理学也告诉我们,学生积极性的主要心理因素是动机与兴趣,它是促成学生走向成功的动力。“兴趣是成功的一半”,只有学生感兴趣的东西,学生才会积极地开动脑筋认真思考,并以最简捷、最有效的方法去获得最必要的知识,这就是求知欲。可以说,没有兴趣就没有求知欲,而有了求知欲,学生就会自觉地去学习。因此,我就从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出发,实施数学趣味教学的研究,使数学课堂乐趣化,数学教学最优化,把学生吸引到数学课堂中来。2什么是趣味性教学趣味性,也就是情趣和意味。趣味性教学就是指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指教育者创设的情趣情境和提出的问题能吸引受教育者的注意力和提高学习积极性

3、。在数学教学中,突出“趣味性”,对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调动儿童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有很大的好处,还能使学生注意力集中,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当中,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并富有个性的过程”1。我们通过创设情境提供与学生学习的基本内容相关的及与现实生活相类似的或真实的情境,使学生具有为理解主题、解决问题所需要的经验,帮助学习者在这种情境中去发现、探索与解决问题。2.1教学情境的趣味性2.1.1情境内容的生活化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植根于生活,数学的“教”与“学”也与日常生活密不可分。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也指出:“数学

4、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体现了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我认为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重要性,让学生学会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师对数学知识进行生活化的加工,既是把现实生活引进课堂教学,使教材内容与现实生活有机结合,使数学知识成为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听得到的现实事物,让学生体会到现实生活中每时每刻都离不开数学,从而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望。6第一、创设生活情景、感受数学魅力传统数学教学都比较注重数学知识本身的内在逻辑,很少顾及数学知识与现实生

5、活之间的密切联系。这种数学教学,由于远离了学生的经验背景,很难使学生充分理解其知识内涵。2因此,教师应注重把数学知识寓于生活之中,在课堂中创设生活情景,让学生从中感悟数学、理解数学。案例一分类上课伊始,同学们走进教室,发现课桌上乱七八糟地堆放着许多形状不同、颜色不同、用途不同的纸张。“谁这么不小心,上完课也不收拾一下?”“乱七八糟的不妨碍我们上课吗?”同学们唧唧喳喳,教师不动声色:“你们有什么好建议吗?”马上有同学回答:“不如把课桌整理好后再上课。”“这样一股脑儿的堆在一起吗?”教师做了一个双臂合拢的手势。有的学生点点头,但绝大多数看着老师迟疑不语的表情,又陷入了沉思。“我们可以分类摆放,这样

6、既美观又方便以后要时好找。”一学生的话提醒了大家,全班同学恍然大悟。此时,教师顺水推舟:“如果要整理你们桌上的纸张,你们打算怎么整理?请你们以小组为单位试一试”。3这时的分类不再是教师的主观要求,而是学生的实际需要。学生的兴致高涨,纷纷调动已有的经验来解决当前的问题。有的按颜色分类,有的按形状分类,还有的按用途分类,教学目标很好的达到了。这样,通过生活化的活动,理性抽象的东西就成了很有趣味性、现实中常见的现象,让学生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学习情景创设中,改变以往单一的课堂学习模式,形成多渠道、全方位的数学学习格局,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魅力是无穷的。第二、运用生活经验、提高解题能力荷兰数学家、教育家

7、弗莱登塔尔指出数学来源于现实、扎根于现实、应用于现实,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有着它独特的魅力。我们在教学时要尽量开发身边的资源,为学生提供操作、实践的机会,并在实践操作中感知数学,以达到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的目的。如某教师在教学北师大版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时,组织学生用小刀切土豆,切下第一刀时,用手掌摸一摸切过的地方,感觉是平平的、滑滑的,“感知面”;竖着切下第二刀时,用手指指两个面相交的一条边,“感知棱”;再切第三刀后,用手指点三条棱相交的“点”,“感知顶点”经过操作,学生对长方体、正方体中的三个要素“面、棱、顶点”得到了强化认识,在实践理解中建立了正确,牢固的数学概念13。第三、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

8、际问题学数学就是为了用数学,例如学校组织秋游,要以年级为单位租用汽车,一辆大车坐50人,一辆小车坐25人(租大车比小车贵150元),某个年级有175人,需要几辆车,怎样租车最省钱?这个很现实的问题我们完全可以让学生自己解决。学了认识元、角、分后,要求学生和家长购物时帮家长计算物品的价格等。像这样的能用数学知识解决的现实问题有很多,只要我们教师用心挖掘,将数学知识生活化,使生活经验数学化,可使学生对数学知识探索得更深刻,思维更精确,使生活经验成为数学的智慧经验。总之,要联系学生的生活情境,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事物,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

9、密切联系,这是新课程标准提出来的,它为我们指明了工作方向,我们要结合生活实际,抓住典型生活事例,善于捕捉、善于发现、善于组合,将课堂教学生活化、现实生活数学化,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数学学习的趣味性和实用性,体验到数学的魅力,使学生喜欢数学,使数学课堂教学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发展。2.1.2情境内容的时代性在当今的信息社会里,学生可以通过多种渠道获得大量的信息,智力水平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我们教师创设的情境应具有时代性。教材总是滞后于时代的,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当有自己的思考,对于教材,应抱着尊重、理解、充分运用、改造创新的态度去对待,而不能让教材束缚自己的教学与思考,努力创设富有时代性、与学生的生活联

10、系得非常紧密的教学情境,充分引起学生的共鸣,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情感。案例二一位教师在世界杯比赛前上“比的意义”一课,创设了下面的情境:(1)谈一谈“今年7月份全世界将有几十亿双眼睛关注韩国,大家知道为什么吗?”(2)读一读“5月11日世界杯热身赛:中国队以3:1胜泰国队;泰国队以1:3不敌中国队;中国队以3:1降服泰国队”这三句话有什么想法?(3)猜一猜:中国队能不能进入世界杯16强?(4)画一画:画一个长方形,要求长与宽的比是3:2。教师抓住足球比赛中的比分,也即是差比来引出倍比,这不仅与生活原型相吻合的,而且世界杯是球赛,也是高年级学生谈论的热点问题,所以学生的学习热情十分高涨。2.1.3

11、防止认识上的“唯情境论”新课程理念强调让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中学习数学,并不是数学课脱离了情境,就远离了儿童的生活,就不是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课。当然,新课程的实施,使原本枯燥无味的课堂气氛变得热闹了起来,学生变得活泼了起来。但值得注意的是,在追求形式新颖的学习活动中,不能丢失了课堂实效性。因此,有专家建议:教师创设教学情境时一定要注意针对不同的对象而有相应的变化。对低、中年级的儿童,可以通过讲故事、做游戏、模拟表演、直观演示等形式创设情境;而对高年级学生,要侧重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问题情境,用数学本身的魅力去吸引学生。同时要注意,并不是每节课都一定要从实际情境引入,对一些不好创设情境

12、的教学内容,也可以采取以旧引新或开门见山的方式,直接导入新课。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情境创设,就是“到位不越位,帮忙不添乱”。如某教师在讲授“两位数减两位数”时,教师出示主题,让学生观察画面,感受北京申奥成功的喜悦,然后引导学生看相关的统计表,提出数学问题。学生提出:北京和多伦多共有多少票?北京比多伦多超出多少票?多伦多和巴黎共得多少票?多伦多比巴黎多多少票?巴黎比多伦多少多少票?等等。一节课近一半的时间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算法的探讨匆匆而过,练习也只完成了书上的“做一做”,下课铃就响了。显然,这样的情境设置便没有使学生学到计算技能,虽然他也运用了趣味情境。2.2教学语言的趣味性2

13、.2.1语言的趣味性教育家斯维特罗夫说:“教育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就是幽默”。幽默的教学语言,绝不只是为了博得学生一笑,它在给学生以愉快欢悦的同时,促使学生深入思索,悟出“笑外之音”,从而起到积极的教育作用。数学教学内容本身比较抽象、枯燥,如果教学语言生涩、呆板,学生学起来就觉得乏味、疲倦,很难保持高度的注意力2。因此,教学语言应生动、活泼,使学生“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提高学生的有意注意。另外,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有时也可以穿插小故事、顺口溜、歌谣、谜语等,使数学教学妙趣横生。2.2.2语言具有音乐性某些教师授课的声音不小,但总是一个声调.每到这样的课堂上,学生就昏昏欲

14、睡,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因此,教师应使语言音节均匀,声调和谐,给人抑扬顿挫、节奏鲜明、悦耳动听的美感。这样的语言可促进学生积极思维,理解重点,把握难点14。如果在上课时,即使遇到难点处,也不故意把语气放慢或放轻,总是反复强调,这样反倒起不到好的效果。经过反复思考,我觉得重点问题应放慢语速,难点应反复强调,启发性的语言应放慢、放低声音。语言设计再好,如平铺直叙也不会达到理想的效果。但也有的老师误解了音乐性含义,每讲一句话都拖着长长的尾巴,声音怪怪的,学生听了,觉得好笑、好玩,从而分散了注意力.因此,教师应以亲和、自然的音乐语言授课。2.2.3语言具有概括性数学是一门逻辑性、科学性强的学科,这就

15、要求数学语言应精练、准确、概括性强。数学上的文字、符号、数字都是比较抽象、枯燥的。根据小学生具体形象思维占优势的特点,教师应把抽象的文字、数字、符号,转变为具体形象的故事和鲜活的实际,展现在学生的面前,使他们如触其物,如见其面,如闻其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启发学生积极地动脑思考。就如教学长方形时,我们可以用手势表示的,两手指着两条长:“长方形是有长有短的,这两条是长长的”。两手指着两条宽:“这两条是宽宽的”9。学生一看就很清楚,而且教师的语言又简单明了,具有概括性,又节省了教学时间。一位教育专家这样说过:“刻意追求的艺术,不是艺术;刻意学习的艺术,不成艺术。当一个教师的学、识、情、才等齐备之时

16、,才是教学艺术臻于成熟之日”。我想,精彩的课堂语言,源于我们丰厚的文化底蕴,源于我们出色的创造才能,更源于我们对教育事业和对学生们的深厚的爱。2.3教学技巧的趣味性2.3.1留给思考余地,增强自信心理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留有让学生独立思考的余地,然后再有机地组织他们讨论。这样,使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而得到答案,或达到答案的“边缘”,都会给他们带来很大的快乐感,从而增强学习的信心。2.3.2重视实践操作,引导自主探索案例三图形的认识1、让学生取出自己的积木,小组合作搭一搭,设计你自己的房屋,注意哪些容易搭牢,哪些不容易搭牢。小组完成后推荐一个作品,一个小朋友介绍自己的作品,并说一说自己用了怎样的积

17、木搭的。2、学生合作分一分,边分边把自己的想法跟同学说说。问小朋友把积木分成几类啊?说说为什么这么分?学生交流结果和想法,逐步达成共识。3、让学生看一看、摸一摸这种积木(长方体),我们把这一类形状叫做“长方体”。拿出长方体的积木,让学生认识长方体的名称和图形,取出相应的积木。引导:你们想给另外的几类积木分别取个名称吗?学生大胆猜想并认识“正方体”、“圆柱”、“球”。闭上眼睛在脑子里面画一画这四个图形。4、游戏:让一学生从一个封闭的口袋里摸这几种物体,再向其他的小朋友描述其特征,让其他同学根据这些特征猜它属于哪种图形,反复练习。感知平面与曲面,发展初步的观察能力和空间观念;体会数学的美和数学方法

18、,培养与人合作的意识;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初步的实践能力。2.3.3引进竞争意识,营造进取氛围第一、语言激励竞争在既重视知识的传授又重视学生情感的教育的今天,为了让学生记忆更多的材料和掌握更多的技能,教师应该给予学生适当的鼓励和表扬,在学生回答问题结束后,我们应给予学生肯定的表杨,如“你回答得真棒!”、“真是个爱动脑筋的好孩子!”、“你观察得真细心啊!”等等,都可能引发孩子思考和回答下一问题的积极性,尤其是对于学业成绩不好或上课不爱回答问题的学生,我们更应该帮助他们渡过这一难关,点燃他们学习数学的热情。第二、练习比赛激励竞争小学生都有争强好胜的特点,低年级儿童尤为突出。引导儿童适

19、当开展一些竞赛性的练习,必将唤起学生的内驱力,激发斗志,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当获得成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对学习的兴趣也更加浓厚。案例四两位数减两位数某教师开展了一次别开生面的师生竞赛课,同学们选出一名做题最快的与老师进行口算比赛。口算题由同学出,都出“81-18、93-39”这种类型的。题目出好了,黑板两侧各写6道题。一声令下,比赛开始。老师迅速将题做完,而那位同学仅做了一道。大家不服输,另换同学又进行一次比赛,情况与第一次相同。无论怎么给那位同学加油,也无济于事。我对同学们说:“照这样,再做多少次,你们也赛不过老师。你们知道是什么原因吗?”“老师您数学学得好,得数都背下来了”、“

20、您是教数学的,是数学脑瓜”。大家议论纷纷。最后一位同学说:“老师有窍门”。“说得对”。立刻肯定了他的回答。“你们仔细看题,谁能发现老师的窍门是什么呢”?同学们根据题上数字与得数的特点,终于找出被减数十位上的数减个位上的数的差与9相乘的积,就是这类题的结果。如92-29,即(9-2)963;83-38,即(8-3)9=45。接着,又出了一些同类型的题,同学们掌握了窍门,迅速算出了结果7。那天放学回家,不少同学与家长进行比赛。第二天到校,纷纷自豪地对我说:“爸爸妈妈输得好惨啊”!通过竞赛,学生学习起来兴趣盎然;通过竞赛,为学生积极参与创造了条件。3当前小学数学情境创设的几个误区误区一:“生活味”浓

21、了,“数学味”淡了数学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通过合适的生活情境切入数学问题,是小学数学常用的教学方法。我们很多老师都非常重视从现实生活中寻找数学支点,但多数只停留在原型的塑造和气氛的营造上,真正有质量的情境并不多,这样一来,“生活味”是浓了,但“数学味”却明显感觉淡化了。一位教师制作的认识乘法课件,名为游乐园一角,画面上景色优美,游乐项目丰富多彩,小朋友们玩得不亦乐乎,教师让学生观察画面并提问:“你发现了什么?”学生经过观察后纷纷发言。有的说:“我发现有跷跷板”。有的说:“我发现有翻滚过山车。可惜我没玩过”。有的说:“老师,我发现那些小朋友在划船,船摇摇晃晃的”。十多分钟过去了,学生几乎把画面上

22、的游乐项目描述了一遍,教师还是在肯定中不断提问:“你还发现了什么?”于是,学生又不断地有新的发现。这样的情境创设,生活味是浓了,气氛也很热烈,可绕来绕去,却品不出多少“数学味”。数学生活化不完全等同于生活重现。过多的无关信息不仅不利于学生数学化能力的培养和数学知识的掌握,而且会模糊学生的思维,失去情境创设的价值。情境创设要有“数学味”,要紧扣数学教学的内容。情境创设只是手段,不是目的,不应对情境本身做过多的具体描述和渲染,以免喧宾夺主,分散学生的注意力。误区二:“趣味性”强了,“挑战性”弱了现在很多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时,更多考虑的是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多把调动学生的感观放在第一位,而对

23、情境是否具有“挑战性”、是否具有思考价值往往忽视掉了,其实,数学还是那个数学,激趣固然重要,发展才是硬道理。案例五人民币的简单计算5“六一”儿童节前夕,文具超市搞特价促销活动,促销的文具如下:卷笔机9元,12色水彩笔7元,软面抄4元,圆头学生剪刀5元,双层文具盒8元。小明带了10元钱,最多可以买几样促销文具?师:如果是你,可以怎样购买?生:为了使单调的计算教学富有生气,教者创设了“购物”情境,本无可厚非,问题在于情境中供学生的选择的方案是唯一的,既不符合学生的购买意愿,也不利于开拓学生的思维。如果我们能把其中某些商品做些调整,如“卷笔机9元”调整为“卷笔刀1元”等,这样让学生选择的空间就比较大

24、,也比较具有挑战性,当然也就更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可见,我们在设置问题情境时,一方面既要考虑情境的趣味性,另一方面也要考虑情境的数学内涵,注意问题要有一定的宽度和难度,要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误区三:课堂热闹了,实用性小了案例六几减9的退位减法师:小朋友们,下面我们一起来做“找朋友”游戏。老师分发游戏用的彩色卡片,并说明游戏规则。生1:我是12-9,我的朋友在哪里?生2:我是3,你的朋友在这里。很多老师在课堂上经常有安排一些游戏活动,学生在课堂上一会儿忙这,一会儿忙那,看起来挺热闹、挺花哨,其实没有多少实用价值。如为“几减9的退位减法”而设计的“找朋友”游戏,目的到底是什么,学生学到了什么,有多

25、大实效,我们看不出。学生在这样的情境中除了高兴外,对数学知识的学习没有多大帮助,更感受不到知识的获取过程。因此,在设置游戏情境时,目的一定要明确,要着力于突破难点,必须有较大的实用价值,让游戏活动有效地为课堂教学服务。误区四:情境复杂了,时间浪费了案例七小数的初步认识师:上周末,你们都做什么了?生1:写作业。生2:爸爸、妈妈领我去超市买东西了。师:真巧,小明昨天也和家长一起买东西了。看!(课件播放视频,2分多钟)师:通过看片段,你有什么发现?生1:超市里的东西好多呀。生2:我看到每件商品的价钱不一样。生3:每件商品的下面都有一个标价牌。师:你观察的真仔细!大家看,每件商品的下面真的都有一个标价

26、牌,上面写着什么?(课件演示:将一件商品的标价牌放大)生5:写着物品名称,可比克,还写着价钱是7.50元。师:7.50元你也会读,真厉害。它与我们前面所学的数可不一样,它叫“小数”,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小数。12小数的引入,并不是一件很复杂的事情,要想让学生知道小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应用很广泛,只须出示一张标价牌或看看课本的单价即可。为了引出小数而创设这么复杂的情境,实在是有点浪费宝贵的课堂教学时间。而数学问题不等同于生活问题,数学问题情境同样也不能等同于生活问题情境,情境创设并非越复杂越好。误区五:别人的田种了,自家的园荒了案例八角的初步认识师:同学们,在生活中,你们看到过角吗?生:牛角、羊角

27、、鹿角、衣角师:谁来说一说这些角是什么样的?生:(略)师:数学中的角怪怪的,与我们生活中的角不同。教师画角师:想想数学中的角是怎样的?出示长方形,师:你们看看这个长方形,它有几个角?学生(一脸茫然):没有角。借助生活经验导入,大部分学生想方设法去寻找动物的“角”和“角”的词语,生活中的“角”给数学中的“角”带来负面影响。这样的生活情境对学生建构角的概念又有何帮助?这样的数学课便失去了数学的本色,变成了语文课或科学课。4创设有效情境要注意的几个问题教学情境作为激发学生兴趣、激活学生思维的策略,更应注意它的实效性,充分全面发挥情境在教学中的作用。我们呼唤一种原始的、生活的、活动的教学情境,呼唤具有

28、生命力的教学课堂,让“情境”在“时尚”中发挥应有的“实效”作用。有效情境的创设要注意:第一、把握教材,创设情境现在,数学教材已经从文本上实现了生活化,大量生活情景贯穿着教学的始终。因此在情境的创设中,教师首先要准确把握好教材,了解编者意图准确把握好本课的教学目标,熟知教学的重难点,再据此创设与当前学习主题相关的、有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的主题意义进行理解的情境,让教学情境不再流于形式。第二、以生为本,创设情境创设学生非常熟悉,且有亲身体验的情境,不仅让学生认识到身边的数学问题,还促进学生以自己原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经验为基础,不断调整,学会选择合适的方法,既培养了学生估算习惯的养成,也在调整中更准确

29、地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因此,情境的创设要符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和原有的知识经验,“以生为本”,发挥情境对教学的实效作用11。第三、情境求“新”,更求“真”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灵活运用,使之自然贴切,新颖有趣,生动形象的巧妙比喻,将内容化难为易,化生为熟,化理为趣,可以增强数学的魅力,激起学生学习的信心和兴趣,形成课堂教与学的合力。同时,情境的创设要符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不违背常理。通过创设符合学生实际的趣味情境,改变了学生在学习中枯燥乏味的消极状态,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第四、情境创设贵“精”不贵“多”在数学课上的教学情境应主题明确,不可贪图量多,而妨碍了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另外,教学

30、情境的创设要尽量排除数学以外的其它因素,最大限度地降低对学生思维的干扰。教学情境应去除它“时尚、华丽的外包装”,回归“真实有效”的本色,为学生有效学习服务,让学生的学习更现实、更有意义、更有价值!11结语近两年的新课程改革搞得有声有色,但趣味性教学的实用性和取得的良好效果却吸引了广大师生的青睐.趣味性教学以其灵活、有趣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人人参与,把学习兴趣、学习的主动权还给了学生,让他们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接受学习为探索学习。当然,这篇论文还存在很大的不足,主要原因就是因为我缺乏实际的教学经验。因此,论文的写作就缺乏了实际的操作案例,好多都是自己凭所学的经验书写的教案。如果以后再作此篇论文,我一定会总结自己的教学经验和其他教师的优秀的教学经验,并加深对课题引入和课题结尾的探讨,使论文更符合新课程标准下的数学课堂,使数学课堂更生动有趣!每一位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进行趣味性教学,真正地使小学数学教学能够做到增长科学知识,加强能力培养,包括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欣赏与创造美的能力,能使我们的教学对象-青少年成为新世纪的建设人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