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小学语文课堂导引的动态生成.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2520296 上传时间:2023-02-2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试论小学语文课堂导引的动态生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试论小学语文课堂导引的动态生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试论小学语文课堂导引的动态生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试论小学语文课堂导引的动态生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试论小学语文课堂导引的动态生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试论小学语文课堂导引的动态生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试论小学语文课堂导引的动态生成.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试论语文课堂导引的动态生成【摘 要】 作为教学方法的进一步探究,小学语文课堂导引的支点在于启发,方法的关键在于点拨。它在动态之中生成,又在动态之中发展变化,同时就在这动态之中形成新的导引方法和规范。从教学论角度审视小学语文课堂的导引,通过教例分析以论证七种需用的课堂导引方法,包括其特征和运用途径。此论试图为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第一线前沿的教法探究寻找到一个着陆的落点。【关键词】 小学语文课堂 导引方法 动态生成语文课堂教学追求的是一种“变化”的状态,在语文课堂中应看不到知识的填压,只有教师的导引,只有不断地生成,只有智慧的闪耀。该让学生思考的就要让学生深入地思考,该让学生讨论的就要让学生热烈地讨

2、论,该让学生交流的就让学生积极地交流,“教师导引是教学走向生成的关键”。所以,作为老师要有灵活驾驭课堂的能力,始终关注学生的生命成长,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善于导引,巧于点拨,努力创设洋溢个性的,创新的,多姿多彩的智慧教学。阿基米德说:“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动地球。”在课堂导引方法和规范的探索中我们也可以找出一些能让学生迅速理解文章的支点,善于用好这些支点,我们就能把我们的语文课堂成功导引向动态生成的课堂。一、从教学论角度审视语文课堂的导引1、课堂导引的意义与着力支点“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一堂课从其准备到具体实施,学生可能把全部希望寄托于课堂,寄托于语文教师。因此,课堂教学的前期环节的导

3、引尤显重要。教师生动有趣又富有启发的导引,可将前后、新旧知识,各课之间、各单元、各阶段之间,甚至是即刻的学生兴奋、关注、热议、热点巧妙地结合,使课堂的导引成为真正的导引。而课堂导引的支点在于启发,例如启发引导学生探究、提问,训练学生敢于发表不同见解的方法和技巧,最终和学生共同完成一个接着一个的学习任务。2、课堂导引的功利性境界。培养合作,激励实践。导引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促使学生认真地进行自学,这个自学概念包含了合作和实践,并非完成封闭的个体学习。学生合作和实践过程中的有所得有所疑,就会使他们养成提问的习惯。作为教学的主导者,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情况,集中答疑或采取编组讨论以及自行查资料等来解决问题

4、。教师还应该按照预设适时提出问题,让学生去思考并合作解决。导引环节的功能是多维的。 利于测评,益于发展。有教学活动就应该有测评。教师和学生都要有随堂检测的意识,导引的效度也要体现在师生共有的测评环节,包括教师的检测、学生的自检和互检。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把检测的过程当做一次新的学习机会。检测的结果要让学生知道,测试的形式要灵活有效,形象直观。同时,导引更要有利于学生个体发展。我们承认学生个体的差异,在统一时间里提出统一的要求,有的学生不能完成任务,有的学生则学有余力,这些都是很正常的。教师的导引要全面关注每一位学生,所有的导引内容要重视全体学生的需要,有利于全体学生的个体发展。二、小学语文课堂七种

5、导引教例1、精彩“对话”巧导引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文本之间这一多元对话,由于经验、体验、思维方式等方面的差异,其“对话”所生成的内涵必然不相同。教师作为“平等中的首席”,不仅要与学生、与文本进行“零距离”的对话,更要抓住文本中的生发点,引导学生潜心品文,着眼于学生的思维发展,让他们享受到生成新知的浓浓乐趣。【案例】江姐教学片断:师:同学们,听着从刑讯室中传出来的各种声音,在你脑海中出现最多的该是什么?。生1:是那高高举起的鞭子。那抽打声牵动着大家的心,让人感到越来越紧张。生2:我觉得是江姐喝斥敌人时的声音,听了为之震撼

6、。生 3:是敌人,我眼前总是闪过敌人的阴险而又残忍的双眼。他们总是千方百计地想从江姐口中得到秘密。师:看来这些声音已经牵动了你的心,虽然选择不一,感悟有别,但我感觉你们的意图都是一样的,能说说吗?生1:这样的声音渲染了一种阴森而紧张的气氛。生2:都是为了突出敌人的残暴,表现江姐的坚强。这个片段中,在学生交流各自的理解后,教师作了这样的导引: “看来这些声音已经牵动了你的心,虽然选择不一,感悟有别,但我感觉你们的意图都是一样的,能说说吗?”显然,这是教者的有意之为, 通过教师的积极引导,提供给生本对话的空间,把学生的思维引向纵深,使学生的智慧得以尽情地闪现,使他们的语文素养得以提升。2、由“浅”

7、入深巧导引阅读中学生的精彩发言往往会成为课堂上的亮点。可教学中也经常会出现学生不顺着你的思路走的现象,有时只停留在原地无法向纵深推进的现象,有时甚至是背道而驰。这时,教师要执着一颗宽容之心去关注学生的内心,倾听学生的内心,用导引之术帮你从刚性的预设中走出来。巧于点拨之中生成珍贵的课堂资源,妙语通感之中让学生走向生成、开放的创造天地。曾经在杂志上看到有位老师执教趵突泉时有这样一段记录,老师结课时问学生读了这篇课文有什么收获和体会呢?学生有的说“我发现这课有许多好词好句,我已经会背了,尤其写小泉这一段。”有的说“大泉老是那么冒,这种景象真想去看一看”学生发言积极可总是停留在课文内容的层面上,而没有

8、进入到深层层面。这位老师也感觉到了这一点,便适时进行导引:“同学们,刚才大家所谈的都是这篇课文的语言魅力之所在。可是,作者写这篇文章,仅仅是想向我们介绍趵突泉的美吗?”一听此话,学生若有所悟,有的微微摇头。老师见状大喜,学生内心生疑,思绪必如泉涌,忙让学生思考,小组交流,充分讨论之后再作发言。果然不出老师所料,这一次学生不仅仅是围绕课文内容叙述,还触及到课文的“灵魂”赞美大自然的伟大。这个案例中,当教师看到学生对文本的认识还比较肤浅时并没有急着将作者写“趵突泉”的深层涵义直接告诉学生,而是通过适时导引“同学们,刚才大家所谈的都是这篇课文的语言魅力之所在。可是,作者写这篇文章,仅仅是想向我们介绍

9、趵突泉的美吗?”并留下足够的时间让学生有一个思维碰撞的空间。通过这样一个环节的增设,巧妙地调整了学生的思维方向,拓展了学生的高级思维能力,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懂得了阅读文章不仅要关注课文里生动的描写,优美的词句,更要对文眼有真正的把握,从而提升到更高的层次,使学生真正读出内容后面蕴含着的思想。3、利用“争论”巧导引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发生争执是很正常的,针对这种情况作为教师备课要充分,知识烂熟于心,学情预料及时,才能在“争执”中随机应变,巧妙导引,促成生成,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案例】春教学片断:师:老师发现这里有个字的音大家读得不一样(板书“散”),到底读第几声呢?(同学们各执己见,争论不休。)

10、师:看来谁也不服谁,查查字典吧,选择好字义后再放入句中,看看哪一种字义与课文表达的意思最吻合? 生1:应当读“sn”,意思分开。因为这里野花并没有聚集在一起。生2:不对,我觉得应当读“sn”,意思零零碎碎,不集中的。师:(出示野花图片)看图后再请同学们用这两种读音分别读一下这句,你觉得用哪种字义与课文表达的意思更吻合?生3:读“sn”更好,因为课文中指的是花零零碎碎地分布在草丛中,这样更能让人感受到野花零碎地散落在草丛中的样子,美得像天上的星星忽隐忽现的“散”是多音字,该读什么应由一定的语境来确定。一般我们都会直接告诉学生答案,但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体会朱自清这位大师的语言功底,我却故意借题发挥

11、,把它作为讨论内容让学生自己体悟,引导学生的思维向既定的方向发展。同时让学生在这样具体操作中,生成语文能力会将汉字依义定音,并体会到不同的读音能表达出不同的情感。4、抓住“错误”巧导引教学过程是学生认识和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从不懂到懂、从不会到会、从人格尚不完善到逐渐完善。虽然我们注重教学过程中的动态生成,但由于知识、经验、思维等的限制,学生在阅读活动中,说错话,产生偏差甚至错误都是正常的。作为教师要正视学生的错误,善于从学生的“错误”中找准“缺口”,引导纠错,也可以将错就错,将“错误”暴露无遗,让学生自己发现错误,自己改正错误。【案例】春教学片断:师:因为作者能进行细致观察,才能把无

12、形无味的春风写得有声有色生1:老师,我觉得您的说法不恰当。因为泥土的气息、青草味儿,还有花香,是用鼻子闻到的,而不是用眼睛看到的。师:哦?哪位同学能告诉大家,什么是观察呢?生2:观察就是用眼睛看。师:那走马观花是观察吗?生3:走马观花不能算,因为它不是有意识的、有目的的察看。师:分析得很好。我们不能把“观察”片面地理解为“用眼睛看”,它也不是“无意识地看”。那么,到底什么是“观察”呢?生4:我觉得只要通过我们的耳朵、眼睛、鼻子、舌头等,有目的有意识去听、去看、去闻、去尝,所得到的感受就是观察。生5:老师,我明白了。写“春风”的这段文字从视觉的角度写到了鸟儿安巢,从嗅觉的角度写到了泥土的气息、花

13、香,这些都是观察到的。上述片段,师生互动时学生出现了信息反馈的偏差片面地认为“观察”就是“用眼睛看”。但是教师没有马上否定这些错误的资源,而是借助“哪位同学能告诉大家,什么是观察呢?”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的导引恰如其分地利用错误资源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议一议,读一读中让学生自己取体验,从而发现更深层次的内涵。所以,面对学生的出错,我们要沉着应对,仔细聆听,认真思考。即使是一个可笑的错误,那也是孩子经过思索,经过内心斗争,然后勇敢表现出来的。也许错误中又蕴涵着一个新知识点,一个激励学生的兴奋点,一个将课堂教学推向高潮的起点。5、抓住“意外”巧导引语文课堂的“动态生成”有着很强的偶发性和随机性,

14、无论你怎样预设,由于学生、教学环境以及其他因素的影响,都会发生意外情况。针对课堂上出现的预设外问题,教师不能回避,要使教学正常进行,必须化被动为主动,顺其自然,因势利导,满足学生的求知欲,使这“节外生枝”处能生成新的教学资源,重新燃烧语文课堂智慧的火花。在教学猫时,针对我拿出的小猫脚印,有位学生突然叫起来:“哇,这么难看,还像梅花?”这一超越预设与教学冲突的质疑引起了许多学生的议论,也让我措手不及原本我是想借图来感受猫的可爱。于是我稳了稳心神,反问学生:“你们觉得白纸上的脚印像梅花吗?”学生都说没梅花好看。此时我抓住契机借势引导:“既然猫脚印不好看,有时还让人感到脏,为什么老舍爷爷说它像几朵小

15、梅花?”就这样将一个与文本冲突的问题,缩小成为一个与文本密切关联的生成点,引导学生从文中去寻找答案。在这个案例中,教师镇定自若,遵循导引的规律,将学生的疑问、想法、创见等精彩瞬间巧妙地融入教学过程,把这些稍纵即逝的“意外”转化成新的教学资源,这样既可以回避“啊,这么难看,还像梅花?”这个已经引起学生关注的问题,又让学生对猫的可爱有了充分感受,由衷地喜爱它,并感受到作者对猫的喜爱,对生活的热爱。这是一种平衡后的突破,更是一种突破后的生成。6、利用“疑惑”巧导引“学起于思,思缘于疑。”语文课堂要善于抓住“质疑”点。语文课程标准也要求学生“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 关注

16、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本身就是一个不断质疑、解疑的过程,教学中的生成点往往就是学生的质疑点。想使课堂简洁、真实、灵动,教师就必须会善于捕捉生成,因势利导,用教育智慧去点亮学生的智慧。,这样我们语文课堂才会更有生气,更有内涵。我在上花潮一课时,学生对“有风花在动”能理解,但对“无风花也在动”难以理解,于是便提出了“为什么无风,花也潮水般地动?”的疑问。其实这个问题是教材背后深层次的感悟,学生能提出这个疑问,正是教学上的有利契机。在教学中,我抓住学生的“质疑”点,顺势利导,让学生联系上下文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自己的看法。有的学生说花太多,将枝头压得不停地颤抖;有的说看花的人也多如潮,是他们碰触花

17、枝使其不停抖动;有的说花太多了看得眼花缭乱产生了错觉,以为无风时花还在动阅读本身就是学生个性化的体验,由于学生知识背景、生活经验等方面的差异,他们的理解也有所不同。教师要用一双教育的慧眼,及时捕捉住有价值的、值得生成的疑问,并引领学生在自己不同的理解中品味到不同的美,进而生成出精彩来。于是乎生成因质疑而丰富多彩,疑问因生成而豁然开朗。7、留有“空白”巧导引从美学角度来看,文本充满了未定性。犹如一幅画,文本自身也存在着创作中的空白,而读者与文本的对话则是另一种空白,我们在这众多空白处会发现许多未定点,从而造成了文本意义的未定性。这样,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深层次的挖掘,发现文本的

18、空白,实现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忆铁人是浙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的课文,文中为我们塑造了一位关心群众,知错就改,严于律己的人物形象铁人王进喜。在王进喜狠批阿姨一顿后,课文有这样一句话:“铁人睁大了眼睛,哦?咳! ”。 当时我有意识地创设了这样一个空白:“哦”后面为什么会有一个问号,一个省略号?而“咳”后面又为什么是感叹号?如果你就是铁人,在回来途中听到真相会想些什么,做些什么?学生联系上下文,想到铁人刚才在托儿所时的举动,想到那个阿姨的表现,就会有各种各样的生成。这些生成都会带有学生浓重的个人体验、情感倾向、文化背景,也就是说这些形象都属于各自的“我”,是独特的。再如当铁人回到宿舍后,文章写到“铁人

19、开完会回来,抖落了身上的雪花坐着默默地卷烟抽。”这里,文章显然给我们留下了一个空白:铁人“一句话也没有说”,难道他的内心就什么都没想吗?利用这个空白,让每个学生与文本对话、与文本中的形象对话,让每个学生都产生自己独特的感悟,在头脑中生成出一个生动的、丰满的、与众不同的人物形象。就在这生成中学生对人物形象理解和体验更加深刻,情感得到熏陶,审美的愉悦在心中绽放,我们的课堂霎时精彩纷呈。法国哲学家萨特说:“学生是一种被引导的创造。”虽然课堂教学导引方法和规范研究“路漫漫其修远兮”,但吾必将上下而求索,让价值导引下的生成成为课堂最富有灵性的资源,使质疑不再虚设,而是自觉而灵动的建构;想象不再虚幻,而是丰厚而深广的联系;对话不再成为学生揣摩教师心态的假性应答,而是情思交融的心灵碰撞。让课堂永远成为充满生命活力的一种追求,让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在动态生成中臻于成熟。主要参考文献:1叶澜: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教育参考1997年第4期2沈大安:小学语文教学案例专题研究:语文课堂怎样处理预设和生成的关系3袁振国:教育新理念,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年。4朱永新我的教育理想,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