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中培养和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的研究开题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堂教学中培养和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的研究开题报告.doc(1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扎赉特旗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申请评审书 课 题 名 称课堂教学中培养和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的研究课 题 负 责 人负责人所在单位 图牧吉中心学校申 报 日 期 2014年12月29日扎赉特旗驾驭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2014年11月版课堂教学中培养和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的研究开题报告一、 课题名称:课堂教学中培养和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的研究二、课题研究的具体问题计算能力是每个人必须具备的一项基本能力,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学习数学和其他学科的重要基础。在小学数学教材中计算所占的比重很大,学生计算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的质量,因为数学中有些概念的引入需要通过计算来进行;数
2、学中解决实际问题的解题思路、步骤、结果也要通过计算来落实。几何知识的教学要涉及周长、面积、体积的求法,这些公式的推导与运用同样离不开计算,至于简易方程、比例和统计图表等知识也无不与计算密切相关。可见学生的计算能力是至关重要的。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有助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树立学生认真、细致、耐心、不畏困难的品质。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就成了我们教学重要研究的重要问题。但是,我校学生特别是中高段学生在实际学习中计算方面所反映出来的情况却很令人担忧,学生的计算兴趣不高,计算水平低下,而且由于计算错误,直接导致部分学生的数学成绩较差,丧失了学习数学的
3、兴趣。有些教师把这些都归咎于学生的粗心、马虎,但通过我们的长期观察,情况其实并非如此简单,孩子在计算上出现差错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待于我们的研究和探索。正是基于以上原因,我们提出了“课堂教学中培养和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的研究”这个课题。三、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1、计算教学:计算,贯穿于小学数学教学的全过程,它是小学生的一项必备的数学能力,也是传统小学数学教学最为重视培养的能力之一。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是指学生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在数学基本计算中较高的正确率和适当的速度,包括对基本方法的掌握和合理、灵活的运用。本课题重点研究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促进学生对计算方法的
4、掌握,提高学生数学计算的正确率,使之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并逐步做到计算方法的合理和灵活。2、有效性:主要是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在新课程理念下,计算教学更是要以学生的进步和发展为宗旨,运用有效的教学策略,使学生乐于学习,勤于探究,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四、课题研究理论意义、现实意义根据我国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应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以及创新意识。其中,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是极为重要的,不同年龄不同班级都对这方面进行了加强和渗透。如:简单速算、口算、估算、简算、
5、四则混合运算等。但在教学过程中,这些内容容易被教师忽视。作为本课题的理论依据的主要有:1.现代素质教育思想。现代教育学认为,教学过程是在动力因素的推动下,教师创造性地教与学生创造性地学的辩证统一,是以引导学生主动地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前提,以认知发展为基础,以促进学生的身心素质全面和谐发展为目标的多因素相互作用的动态发展过程(教育本质观)。教学的目的不仅是传授知识,更要使学生掌握学习的规律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全面提高基本素质,优化素质结构,开发智力和创造潜能,培养实践能力、应变能力、终身学习的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教学目的观)。教师在教学中居于主导地位,起着主导作用,学生在教学中处于主体地位,
6、起着主体作用,教学活动以学生的学为主(师生观)。这些观点启示我们,要把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等多项能力作为着眼点和出发点,认真落实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这既是新的学习方式的内容,也是新的学习方式的归宿。2建构主义理论该理论是由瑞士的皮亚杰(J.Piaget)最早提出的。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景即文化背景下,借助其它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它提倡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也就是说,即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可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学生
7、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3系统教学理论系统论认为,教学系统是实现一定教育目的,各种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要素构成的,具有教育功能的综合体。一般系统论强调从整体出发分析系统内部要素以及要素与外部环境之间的关系来设计系统,反对将教学系统简单分解为独立的部分进行设计。系统论的整体性观点则强调研究和处理事物时,要按照事物本身的系统性,把对象放在系统的形式中加以考察,始终着重从要素与要素之间,系统与外部环境之间的相互联系、作用、制约的关系中,综合地考察和处理对象,以求得整体功能的优化。系统论理论启示我们,要把某一学科的学习作为一个系统考虑,细化教学行
8、为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研究,就是要把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各个要素以一定结构组成一个有机整体,努力优化其整体功能。4认知心理学认知心理学认为,教师的教,既要作用于学生的认知心理系统,启发学生的感知、思维、想象和记忆,还必须作用于学生的情意心理系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克服困难的意志力。五、课题的研究价值计算能力是学生学习数学所必备的基本能力,是学习数学的基础,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是一项涉及多方面教学内容的系统工程,对此我们想通过此课题的实践研究,克服计算教学的一些弊端,使我们的计算教学充满活力与生机,能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让学生喜欢上计算课,做计算题。六、国内
9、外的研究现状1、国外研究现状 :纵观世界各国,在对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上,大都有较高要求,如英国虽然不赞成烦琐笔算,但十分重视心算的估算能力的培养;美国忽略了对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是目前教学上的缺陷;日本在新修订的课程大纲中明确提 出了增加数学教学时间进行“计算的反复训练”。长期以来,我们对计算能力的提高过分依赖“训 练”,比如过分强调技能是一种活动方式,对技能的理解上重视了“操作性”而把技能的“智力性”放到一个相对次要的地位,这样对计算能力的训练就停留在机械模仿层面,贬低了训练中理解的作用。新的课程标准对计算教 学提出了很多新的理念。比如,计算教学要重视算理理解,要允许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来
10、计算; 在计算速度和难度上有所降低;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口算及估算能力,学会使用计算器进行计算;能结合现实素材理解运算顺序,能 选择适当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些理念都非常好,但在实践中却又出现了偏差,比如过多以情境创设替代复习铺垫,算法多样化变为“形式化”。我们还发 现一些计算教学公开课上“技能训练”渐行渐远,但常态下却愈练愈凶。通过“训练”来提高学生运算能力仍然是多数教师的唯一选择。更有的老师因为计算教学要求的降低,忽视了学生计算能力的提高。不可否认,新课标中关于学生计算能力的要求,对老师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相关的研究多停留在理论层面 上,缺乏实践指导性。2、我国研究现状:根据我国数学课程
11、标准要求,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以及创 新意识。其中,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是异常重要的,在新 课程改革向纵深推进的过程中,作为一线的数学教师越来越感觉到学生的计算能力有所下降,许多学校就这方面也进行了一定的研究,如:提高学生兴趣的情境教学法;呵护学生的心理分层次作业布置;让学生充满自信的竞赛激励法等等。七、研究的目标、内容(一)研究目标从数学课程标准的这个要求出发,遵循儿童教育心理学的一般规律,本课题根据小学中、高年级学生计算错误的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提高小学高年级学生计算能力的有效对策,旨在通过激发教学主体学生的兴趣,不断挖掘教学主体学生的潜能,有效提高小
12、学高年级学生的计算能力,从整体上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素养、缜密的逻辑思维能力、有效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高品质的非智力因素。现代儿童教育心理学、个性心理学、人格心理学和创造心理学的一般观点表明:“个性是创造的源泉”,“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兴趣是成功之母”。本课题通过培养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并活跃计算教学课堂气氛,激励诱导学生勇于大胆提出问题,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主学习,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课堂的主人、计算的主人”,真正凸现课堂是学生的课堂,教师是为学生主体服务的。本课题将充分利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有效地进行课堂教学,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不
13、断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感觉和知觉的发展,培养、提高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数学素养和各种相关能力,从而改变“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从根本上解决计算课堂教学效率低下的问题和学生缺乏主动权的问题,从而促进学生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协调全面发展、智商和情商的协调全面发展。具体目标如下:(1)通过研究探索,有效提高学生学习计算、学习数学的兴趣,牢固树立学生计算准确、精确、正确的信心。(2)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探索,教师能从整体把握小学生计算能力培养的目标,形成相应的方法、策略。大幅度、大面积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3)通过研究探索,使学生形成灵活运用计算方法的意识,激发学习的兴趣,
14、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形成灵活计算的技能和习惯。培养学生缜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分析综合能力、演绎归纳能力,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树立学生认真、缜密、耐心、不畏困难的思维和心理品质,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和良好的数学素养,促进学生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协调全面发展。(4)通过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研究,探索教法与学法的最优组合,使教法与学法体现在课堂教学中的各个环节中并形成一定的教学特色。使学生掌握优化选择计算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使教师自身在教学实践中进行探索、反省、思考、总结并在教学中优化选择与运用适合自身的教法,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向课堂40分钟要质量,将新课标中计算方法的指导
15、落到实处,实现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二)研究内容围绕课题研究的重点,我们将研究内容分为三大块:1、促进学生良好计算习惯养成的研究。我们将研究如何在课堂教学、课外练习、考查测试中促进学生良好计算习惯的养成。2、造成学生数学计算的速度慢和计算正确率低的原因。利用课堂教学,寻找能够提高学生数学计算速度和计算正确率的教学突破口和教学训练方法等策略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研究。重点研究这五方面的内容:(1)计算教学过程与方法的研究。(2)实现算法多样化的研究。(3)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途径的研究。(4)研究不同形式的口算训练方法。正确处理算法多样化和优化算法的关系。(5)调查分析我校各年级学生计算能力的发展
16、现状。寻找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捷径及训练形式八、主要观点和创新突破之处通过对影响学生计算能力的因素进行分析,采取多种措施把本课题与数学课堂教学和有关数学活动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计算正确率和计算速度,使学生的计算能力有显著的提高。九、课题研究思路和方法(一)课题研究总的思路: 1.了解学生的现状。 2.如何提高学生的口算、心算、估算、笔算的能力。 3.为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需要采取一些什么样的措施。 4.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使学生在研究行动中得到发展。 5.如何将学生的口算、心算、估算、笔算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 (二)研究的方法: 1.文献研究法:通过对相关理论的查找和研究,建立有效的理论支撑,并
17、在各实验阶段指导实验工作。 2.调查研究法:在实验开始前,对学生计算能力通过问卷进行前期调查,采用谈话,问卷摸清学生已有的计算基础。在实验过程中实施过程调查。后期进行效果调查,实地检测等形式,了解学生现有状况及教师反馈的信息,以便对方案的实施提供依据并进行动态调整。 3.个案研究法:通过对典型错例和课例的分析,找到问题的实质,研究解决问题的有效策略。 4.行动研究法:通过对影响学生计算正确率的一些因素的分析和研究,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措施,运用于实际教学活动中,在行动中研究,在研究中行动,探讨出提高学生计算正确率的真正、有效的方法和措施。 5.经验总结法:通过实际进行归纳、检测、论证,形成课题研究
18、报告。十、课题研究的具体措施1.定课题,成立课题组。2.开展教学研究反思活动,在教师日常教学中不断研究,不断反思,积累教学成功的案例。3.开展以提高学生计算能力为主题的课堂教学研讨活动。4. 做好常规教学工作,从细节做起。.加强计算教学,上好新授课,引导学生主动探索,透彻理解算理掌握法则。.平常练习严要求,养成好的计算习惯。.培养学生认真、细致、书写工整、格式规范,认真审题、分析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自觉检查验算,独立纠正错误的习惯。.培养总结反思的习惯。学生准备一本错题本,平时作业中的一些错例,摘录在自己的错题本上,并写出产生错误的原因和纠正的方法,学生之间相互交流,经常这样做可以吸取平时的
19、教训,在以后的学习中避免或减少错误的产生。.加强练习,运用多种形式,使学生形成熟练的技能技巧。5. 对课题研究做好记录和资料的收集整理,进行总结。十一、课题研究过程:(一)准备阶段:(2014.122015.09)1.课题启动阶段。成立课题研究小组,制定研究课题,完成申报工作。明确课题研究目的和任务,制定研究方案和方法。搜集相关资料,进行理论学习。 2.分析课堂教学中造成学生计算的速度慢和计算正确率下降的原因。对学校一线的数学教师进行你认为学生计算能力下降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的访谈。借此了解学生计算中存在的问题和目前教师计算教学中共性问题,准备开题报告(二)研究与实验阶段。(2015.92016.
20、9)1.开展调查活动,找出存在的问题。 2.本课题正式立项后,将根据专家的建议进一步明确研究方向、理清研究的内容、调整研究方案,设计行动研究方案。 3.进行相关检测,了解学生目前的计算能力的情况。 4.采用个案研究和经验总结法,总结每一点行动研究的经验;积极探索出如何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的方法和途径。 5.不断学习和研究,设计一系列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活动方案。 6.在实践过程中,注意收集数据和资料,不断完善研究方案。3.验收阶段。(2016.92016.12)1.完成学生的后测工作,并与前测进行分析比较。 2.对阶段成果进行整合,撰写研究报告。 3.进行成果展示,申请结题,进行成果推广和应用。十
21、二、课题研究预期成果形式1.研究报告 2.课堂教学案例 3.学生典型个案 4.论文 5.学生作品 6.成果分析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研究的理论依据1.现代素质教育思想。现代教育学认为,教学过程是在动力因素的推动下,教师创造性地教与学生创造性地学的辩证统一,是以引导学生主动地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前提,以认知发展为基础,以促进学生的身心素质全面和谐发展为目标的多因素相互作用的动态发展过程(教育本质观)。教学的目的不仅是传授知识,更要使学生掌握学习的规律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全面提高基本素质,优化素质结构,开发智力和创造潜能,培养实践能力、应变能力、终身学习的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教学目的观)。
22、教师在教学中居于主导地位,起着主导作用,学生在教学中处于主体地位,起着主体作用,教学活动以学生的学为主(师生观)。这些观点启示我们,要把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等多项能力作为着眼点和出发点,认真落实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这既是新的学习方式的内容,也是新的学习方式的归宿。2建构主义理论该理论是由瑞士的皮亚杰(J.Piaget)最早提出的。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景即文化背景下,借助其它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它提倡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也就是说,即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可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
23、,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3系统教学理论系统论认为,教学系统是实现一定教育目的,各种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要素构成的,具有教育功能的综合体。一般系统论强调从整体出发分析系统内部要素以及要素与外部环境之间的关系来设计系统,反对将教学系统简单分解为独立的部分进行设计。系统论的整体性观点则强调研究和处理事物时,要按照事物本身的系统性,把对象放在系统的形式中加以考察,始终着重从要素与要素之间,系统与外部环境之间的相互联系、作用、制约的关系中,综合地考察和处理对象,以求得整体功能的优化。
24、系统论理论启示我们,要把某一学科的学习作为一个系统考虑,细化教学行为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研究,就是要把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各个要素以一定结构组成一个有机整体,努力优化其整体功能。4认知心理学认知心理学认为,教师的教,既要作用于学生的认知心理系统,启发学生的感知、思维、想象和记忆,还必须作用于学生的情意心理系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克服困难的意志力。课题组成员的研究能力本课题成员由学校副校长、教导主任、学校优秀教师和骨干教师组成。期中部分教师曾经参与过课题研究。其中学校领导分别主持过旗科研课题,有一定经验水平。课题组主要成员都是一线教师课,理论水平高,科研能力强。多篇论文在各级各类评比中获
25、奖,是一支有较强研究能力的教育科研队伍。完成研究任务的保障条件(经费保障)(一)领导重视,制度保障。学校教导处重视对本课题的研究,通过课题研究、公开课展示、座谈会等形式宣传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二)提供强有力的资源保障。学校为本项课题研究提供了各种服务,并尽可能满足本课题的研究需要,对本课题组老师就相关内容的咨询给予及时而准确的回答。他们所做的这些为我们能完成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保证。主要参考文献:(网上查询)1.袁中学主编小学数学教育辽宁教育杂志社 2010年出版 2.朱慕菊著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的对话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3.教育科学出版社 郜舒竹主编的实践取向小学教师教育教程 教学案例4.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李含荣主编的小学数学教学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