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小学普通话口语训练的重要性毕业论文.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2520953 上传时间:2023-02-2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谈小学普通话口语训练的重要性毕业论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谈小学普通话口语训练的重要性毕业论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谈小学普通话口语训练的重要性毕业论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谈小学普通话口语训练的重要性毕业论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谈小学普通话口语训练的重要性毕业论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谈小学普通话口语训练的重要性毕业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谈小学普通话口语训练的重要性毕业论文.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东北师范大学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论文题 目 语文教学方法与教学策略研究 谈小学普通话口语训练的重要性学生姓名 专 业 汉语言文学 年 级 1103 学习中心 锦州教师进修学院 学 号 11035060401037 联系电话 _ _15841671327 _指导教师 2012年10月 5日谈小学普通话口语训练的重要性摘要:语言是交际的工具。而作为口语交际的载体一一普通话,有利于促进人们的交流,在口语交际活动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在广大农村地区小学,由于家庭环境、社会因素、教师素质等方面的影响,学生普通话水平的提高受到制约。在口语交际活动中,学生普通话的训练亟待加强,从提升教

2、师自身普通话水平、抓住课堂与课外三个方面入手,加强学生的普通话训练,最终实现能够用普通话进行口语交际的目标关键词:农村小学;口语交际;影响因素;亟待加强;普通话训练普通话是我国的法定语言,是全国各族人民互相交流的共同语言,它的推广和使用已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但我们发现,学生学习普通话的过程中,往往形成这样的两种情况:一方面,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们能将一个字、一篇课文读得通顺、准确;可另一方面,在口语交际的过程中,学生时不时会冒出一些不规范的方言和土语,字不正,腔不圆的,让人啼笑皆非,听着感觉别扭。目前,小学生“听、说、读、写”诸能力中,最差的要数“说”的能力。而在现代社会生活中,较强的普通

3、话口语交际能力将会成为每个人适应现代社会交际最基本的能力需要。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 在高速发展的社会中 ,口语在人们的工作、学习、生活和一切社会交往中愈来愈重要。因此 ,培养学生说流利的普通话 ,能言善辩 ,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一项重要任务。一、小学生普通话学习现状及其成因现在农村孩子们的普通话口语交际水平为什么得不到有效提高?以下几个方面制约了孩子们普通话水平的提高:1、家庭环境制约学生普通话学习。如今在农村

4、地区,大多数学生的父母在外打工,留在家陪伴孩子的多是年老体弱的爷爷奶奶。他们中极大部分没有经过正规良好的语音学习,平时讲话时没有注意自己的普通话是否说标准,如平翘舌音不分、前后鼻音混淆、轻声和儿化的读音等等。对于普通话的学习,大部分家长是支持的,但一方面由于他们自己的普通话水平有限,另一方面没有时间更没有精力教育孩子,所以他们更多的把希望寄托在学校、老师身上。2、社会因素阻碍学生普通话学习。孩子们在学校还能勉强使用普通话,到了社会上,失去了用普通话交流的环境,又缺乏必要的监督,满口土话、方言便是顺理成章的事了。而正因为孩子们没有在日常生活中加以实践,所以农村孩。在农村还有很多不规范的方言和土语

5、,而且在经常性地使用。所以,在使用普通话时,就会时不时地冒出大量方言和土语的使用,使语言变得极不规范。3、教师素质影响学生普通话学习。教师普通话的水平将直接影响到孩子,这是不容置疑的。虽然学校严格要求教师必须用普通话讲课,教师也尽可能在课堂上使用普通话。但是教师的普通话水平却普遍有待提高。原因有三:由于历史的原因,一部分老师基本上没有系统地学过汉语拼音,即使学过也不太规范。由于大环境的影响,在农村地区,周围讲普通话的氛围不够浓厚,所以日常也没有用普通话交流的习惯,甚至在课堂上为了讲起来更省力,学生更容易理解,便一会儿普通话,一会儿方言。没有为学生营造一个很好的学习普通话的环境。平时讲话时没有注

6、意自己的普通话是否说标准,如平翘舌音不分、前后鼻音混淆、轻声和儿化的读音等等。二、如何加强农村小学阶段普通话训练小孩子的模仿和接受能力很强,尤其是小学阶段,是孩子学习普通话最好的时期,学校普通话教学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对普通话的学习和掌握。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是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所以普通话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推广普通话是日常生活的需要,它可以净化语言,提高修养,又能促进学生读写能力的提高和思维的发展。作为农村小学教师,提高小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加强孩子的普通话训练就显得尤为重要了。1、抓住课堂主阵地,运用多种形式的训练方法。朗读表演训练口

7、语。朗读是培养学生良好语感最重要、最直接的方法之一,因而学生进行口语交际活动,学说普通话,朗读训练可谓是一条捷径。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对朗读的要求是:“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加强朗读指导,既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完成了教学任务,陶冶了学生的审美情趣,又可以使学生学说练讲普通话。在教学的过程中,坚持以理论为指导,训练为主体。每一个声母、韵母都有各自的特点,应详细把所教内容的要点讲解给学生听,并且边讲边示范,让学生掌握理论要领、然后再让学生练习,同时要注意尽量把时间放在练的基础上。例如在教学“zh”这一声母的读音,要让学生明确:“zh”是塞擦音,发音时构成阻碍的部位(即舌尖和硬腭前部)

8、开始靠紧,然后气流冲开一条窄逢,接着从窄逢中摩擦而出,发出音来,声音可以延长,同时要注意与“z”“j”的区别,不要把“zh”读成“z”和“j”,教师要加以示范,同时与韵母组合时拼读方法及注意的问题教师也应作说明。采用讨论问题的形式。为了让学生在课堂上每个人都有充分的说话时间、空间,较好的组织形式应该是小组讨论。因为它没有教师的压力,只是小伙伴们之间自由、轻松地交换个人意见,往往能畅所欲言,很好地发展学生的听说能力。所以,不管是什么学科,遇到可以讨论的问题就可以尽量采用小组讨论形式,让他们自由地说,但都要求他们用普通话进行交流。加强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为调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采用多

9、元参与的互动评价,如:交流式的学生互评、反思式的学生自评等,较好地训练了听、说能力。创设氛围,进入情境首先可以利用电教手段创设情境交融的氛围。这样,学生朗读时才能感情投入,真正感悟到语言美、意境美。如致大海一文,在一阵海鸥哨叫和波浪声过后,我放出了一首有关大海的钢琴曲。学生跟着悠扬起伏的琴声开始朗读。大海的宽阔、美丽、富饶都在他们动情的朗读中体现了出来。创设情境,进行比赛我针对学生好胜的心理,引入竞争机制,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不管是个人读、小组读、全班读,我都给打分,在评分的过程中逐步养成了学生认真读书的好习惯。其次,我经常利用早读课、读书课开展朗读比赛,每次评选出一名“朗读天使”,让得奖的同学

10、尝到成功的喜悦,让失败者继续努力,争取夺魁。学生这么一激,再准备,再比赛。运用比赛,引发读书的兴趣,就像是给运动员注入了兴奋剂。提供示范,让学生模仿学生的模仿能力很强。因此,教师的范读及录音示范能让学生较快地掌握朗读的语气,并进行模仿。在朗读课文的同时,再配上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背景音乐,更能吸引住学生,给学生一种美的感受。教师在范读之前应认真“备读”,反复研究朗读的语气、语调,发挥出最佳的水平,让学生听了以后,产生强烈的想读好的欲望,达到以读促读的目的。自由读就是放手让学生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与感悟,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形式,尽情诵读。可独自读,也可约伴读,还可邀老师一起读。选择读法(感情朗读、角

11、色朗读、边演边读等),练读准备。尽情展示,相互挑战。根据班情或学情,可分组进行,也可全班进行,还可先组后班进行,面向全体,给每个学生展示自己的机会。老师可多给学生提供读诵的条件,或加上多媒体,或配上音乐,或拿出饰物等,并积极参与到学生朗读活动中去。延伸课外,演讲课文。变换形式,常读常新人经常吃一种饭菜,即使做得再香,也会感到腻味。同样,教师指导学生读书,如果只用一种形式,一个腔调,长此以往,学生也会感到乏味。为了让学生对读书永远保持极大的兴趣,在平时的教学中,应根据不同教材的不同要求,做到“堂堂有新招,篇篇有花样”。教学说明文,采用默读抢答的方式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教学童话,采用轮读课文的方

12、式讲故事;教学散文,采用师生赛读的方式比输赢;教学对话多的文章,采用分角色朗读的形式。2、营造良好的氛围,学说普通话说话,为的是与人交流,因而学生学说普通话得有一个恰当的氛围,有一个人人都说普通话的环境,只有这样,才能增强学生学说普通话的兴趣,并起到相互促进的作用。营造学说普通话的氛围,我们可以从宣传教育入手。告诉学生,普通话是规范化的汉民族共同语。讲好普通话,不但可以与人顺利交流,使更多的人听得懂自己的意思,而且这也符合国家推广普通话的政策。通过教育使学生思想重视,才有可能落实到行动之中,使我们的学生人人都能说一口流利标准的普通话。待添加的隐藏文字内容3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进行教学。在教学

13、中,可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选用一些声像材料进行教学。如录音机、电视机等,方法可有多种,一方面可用录音机播放一些优秀的教学口语录音带,让学生认真听,以便使学生借鉴,领悟其中特点,并学会其说话的技巧。或者是鼓励学生坚持收看电视节目新闻联播,注意学习播音员的发音、语言表达、说话的技巧、仪态等;另一方面可利用录音机把自己的训练读音录下来,一边听,一边找出毛病在哪儿,原因是什么,然后在有针对性的去练习。在我所任教的班级,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原来较差,于是我便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指导,我首先确定训练内容,然后让学生读出这些内容,再用录音机把学生的读音录下来,教师接着把正确的录音以及学生刚才的录音各放一遍给学生

14、听,让他们比较找出存在问题,并及时改正。通过这样的训练,许多学生在读音的准确性上有了很大的进步,口语的表达能力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3、注重学生语感培养的重要性语言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它的工具性。为使学生掌握它,并能在实际生活中运用它,进行语感训练是最重要的一环。我国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表示:“语言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也曾明确指出:“语言文字的训练,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语感是在长期的规范语言运用和语言训练中养成的,语言文字的敏锐感知和迅速感悟的能力,是对语言文字直觉的、整体的感受与把握,是构成一个人语文素养的核心因素。它关注人们对语言的感知、领悟、把握,

15、探讨语言的发展和言语的生成与理解,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标准也特别强调:“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明白了这一点,就会在语文教学实践中特别注重加强学生的语感的培养。当然,也会渐渐地感悟到:学生的语言流畅了、规范了、准确了,阅读中言语的感染力增强了,诵读的美感流露出来了,习作中用词不当、语句不通的现象也得到了很好的纠正。因此,在日常语文教学中,重视语感的培养,努力提高学生感受语言的灵敏度和顿悟力,能促使他们步入丰富而又美妙的精神世界,受到诸如文化、审美的熏陶。4、重视朗读的激励作用美国语言学家布龙菲尔德在语言论中说:“说话人和听话人之间原有一段距离两个互不相连的神经系统由声

16、波作了桥梁。”英国文学家萧伯纳也曾说过“:书写的艺术,哪怕在文法上修饰得多么好,在表达语调时却是无能为力的。例如是可以有五十种说法,不是也有五百种说法,可是写法只有一种。”说明朗读作为语言的桥梁,把作家的文学作品,用有声语言表达出来,绘声绘色地传达给听众,使其受到感染,达到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的地步。难怪有人在赞誉课堂朗读教学艺术时说:“一个教师,在每篇课文开讲之前,如能用标准的普通话感情纯正地给学生范读一遍,使学生受到感染,得到了美的享受,那么,他的教学目的就差不多达到一半了。”这样的说法,貌似偏颇,但细研深究,确也不无一定道理。所以,朗诵是推广和普及普通话的重要的途径。我们的朗诵,

17、必须使用普通话。不学习普通话,不掌握普通话,就不是一个合格的朗读者。而学习朗读的过程,同时就是学习普通话的过程,通过朗诵学习普通话,是非常有效的方法。因此,朗读训练是普通话语音训练的继续、巩固和提高,又是口语表达各项基本技能训练的基础。练习朗读可以有效地提高有声言语的表现力,有助于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的锻炼,可以帮助我们学习和储存大量优美的词汇和句式。朗读所反映的内容、所使用的语言等要体现规范性;在朗读的职能和使用效果上要体现教育性;在朗读的表现形式上要体现平易性。5、一起反思、进步和成长普通话和方言作为不同文化的两种载体,是可以并存的,推广普通话,并非事限制幼儿在任何环境都讲这一种“话”,要让

18、他们学会区分方言和普通话,其实,方言是不用教的,更无需保护,孩子生活在什么样的方言区会潜移默化受到影响。有关研究表明,四岁儿童语言的发展基本结束,言语发展机制已经按照本族或本地区语言习惯开始稳定,所以成人要坚持讲普通话。掌握了两种话的基本特点,有利于儿童增强双语感,为将来的外语学习打下基础。随着科技进步,普通话将成为一种新时代的城市语言,我们应敞开胸怀,同时代对话,将普通话推广进行到底。从儿童的长远发展看,要求学校、家庭和社会多方努力,尤其是家长要逐步加强语言修养,坚持讲普通话,克服方言的影响,净化和纯洁我们的民族语言,让普通话为孩子的成长架起一座绚丽的桥 。 总之,讲好普通话是每个公民的义务

19、,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农村小学在日常的口语交际活动中尤其得加强普通话的训练。就让我们从自己的点滴工作人手,让每一个从农村小学走出去的孩子,都能拥有出色的口语交际能力,人人都能说一口流利、标准的普通。参考文献1.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教育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解读,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3. 张建强;“地方普通话”研究刍议J;广西社会科学;2005年07期 4. 陈亚川;“地方普通话”的性质特征及其他J;世界汉语教学;1991年01期 5. 张雪平;试论推广普通话的制约因素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科版);2007年06期 6. 张建强;地方普通话产生根源探究J;贺州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7. 朱坤林;方言区小学生学习普通话障碍及改进策略探析以重庆地区为例J;才智;2010年06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