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阅读教学.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2521054 上传时间:2023-02-20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阅读教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阅读教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阅读教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阅读教学.doc(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阅读教学 读在阅读教学中是一种最基本、最重要的训练,是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重要手段,是思想认识通向作者心灵的桥梁,是提高课堂效率的重要途径。通过有感情地读书,可以使学生感知课文内容,掌握语音的抑扬、节奏的顿挫,句式的变化,从而感受课文的情景,理解作者的感受,受到深刻的思想教育;通过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读可以使学生消化吸收好词妙句,训练语感。那么,如何加强学生的阅读训练呢?结合可爱的草塘一文为例,谈谈自己的做法。一、 初读感知,了解课文刚学课文时,我精心设计课前激发情感的导语,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接着让学生轻轻地闭着眼睛听课文的朗读,初步感受草塘的美。之后要求学生带着以下问题去自读课

2、文和思考:(1)自读课文,画出生字、新词,运用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意思;(2)课文围绕着“可爱”写了哪些内容?分别划出相应的段落;(3)用自己的话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4)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这样,学生从整体上感知了课文,知道课文围绕着“可爱”写了草塘美丽的景色和丰富的物产,表达了作者对北大荒的赞美之情;又通过检查,练习朗读初步训练了学生的语感。二、细读理解,读懂课文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我引导学生深入学习。课文的第二段用两句话写出了草塘的景色,第一句写草塘在阳光下的动态美,第二句由近及远地写出了草塘的静态美,这两句话动静交融,有声有色。教学时,我设计了这样几个问题引导学生多读、深思

3、:(1)草塘的景色是什么样子的?(2)草塘“大”得怎么样?“美”在哪里?划出有关词句。(3)作者用什么来比喻草塘?草塘怎么会像大海?这“浪花”指的是什么?(4)草塘的颜色有什么变化?为什么有这些变化?(5)面对如此广阔而美丽的草塘,作者会有什么样的感叹呢?学生通过诵读,抓住动态描写的词语,“欢笑”“翻滚”“赶”等和静态描写颜色的词语“鲜绿”“翠绿”“墨绿”进行创造性想象,由文而入情,在脑海中绘出一幅令人神往的草塘美景图,也会情不自禁地发出了作者的心声:“这草塘真美啊!”从而真切地领略到草塘的大、绿、美的独特风姿。又如文中的最后一段,引导学生朗读后可抓住“画卷”一词细琢磨:(1)什么叫“画卷”?

4、(2)为什么用上“画卷”一词?(3)联系课文说说这幅“画卷上有什么景物?(4)从“画卷”一词中体会到这时作者是怎样的心情? (6) 该用怎样的语气读好“画卷”一词?这样抓住关键词句读读议议,寓分析与朗读之中,这样不仅使学生理解了课文内容,还能在读中展开丰富的想象,较好地训练了语感,让学生得到了美的享受。三、品读欣赏,深入领会理解了课文内容之后,引导学生再次朗读、品味文章的妙词佳句,欣赏文章精妙的语言;引导学生咬文嚼字地读,细细品味文章,使语感得到升华。如:文中的第四自然段,作者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写出河水的清澈。教学时,我让学生讨论、比较“清澈”与“清凌凌”两个词的区别及排比句的妙用,这样学生

5、就较容易体会出作者用词的准确和造句的生动,从而勾勒出这样一幅色彩明快、格调和谐的画面:宛如明镜的河水倒映着绿草、蓝天、白云,分不清哪里是天,哪里是地。此时的学生也和作者一样,已飘飘然陶醉于这美景中,达到和谐的境界,而学生的语感也在读中不断地得到加强。此外,在阅读教学中,我还运用了读的多种形式来达到教学目的。如以默读的方式启发学生思考;以指名读了解学生读书情况;以自由读来练习有感情朗读;以表情朗读来欣赏语言文字;以分角色朗读,更好地展示人物不同的性格特点;以教师范读来体会语感;以齐读来渲染课堂气氛,做到“以读代讲”,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这样读书目标明确,训练到位,环环相扣,步步深入,就会有效地训练了学生的语感。总的来说,多年的教学实践让我认识到,对学生加强读的训练,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拓展学生思维,还可以陶治情操,培养美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