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德辉名师工作室实施方案小学思品学科.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2521116 上传时间:2023-02-20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赖德辉名师工作室实施方案小学思品学科.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赖德辉名师工作室实施方案小学思品学科.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赖德辉名师工作室实施方案小学思品学科.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赖德辉名师工作室实施方案小学思品学科.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赖德辉名师工作室实施方案小学思品学科.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赖德辉名师工作室实施方案小学思品学科.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赖德辉名师工作室实施方案小学思品学科.doc(1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龙岩市小学思品名师工作室方案领衔人 :永定县实验小学 赖德辉依据关于继续推进设立龙岩市名师工作室工作的通知(岩市教综2009328号)和龙岩市中小学幼儿园名师工作室管理规定(岩市教综2009119号),结合义务教育阶段的特点和小学教育教学的特质,设立“龙岩市小学思品名师(领衔人)工作室”,并在龙岩市教育局“名师工作室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实施本方案。 一、工作室的定位与基本思路 工作室定位:实践、研究、服务、发展。工作室思路: 1、方向:课题研究、课堂教学、学生学业评价和教师专业化发展; 2、基础:学生社会生活与实践;方式:课堂教学与学科质量监测; 4、载体:课题研究、网络平台、专题研讨; 5、目

2、的:(1)、小学生良好品德形成与社会性发展;(2)、打造学科骨干队伍,培养教学名师。即以学生社会生活背景与生活经验、生活实践为基础,依托“龙岩市红土书香工程”与“客家土楼文化资源”,贴紧小学品德与社会(生活)课程标准与福建省小学基础教育改革进程,研究学生,研究课堂,研究学业评价,探索育人规律。瞄准课改前沿,探索优化小学品德课课堂建构,改变教师教学方式,改善学生学习方式的新途径、新方法,增强小学品德与社会(生活)课程育人的针对性与实效性。设“小学思品名师工作室”网络研究平台,服务龙岩市“红土书香工程”建设,促进工作室成员专业成长和专业化发展,推进市(区、县)域小学基础教育改革进程。二、工作室的目

3、标 “小学思品名师工作室”结合品德与社会(生活)课程本身的特点,以新时期小学生良好品德形成与社会性发展和培养一批本市本学科中青年教师为总目标。1、通过为期三年培养计划的实施,在课堂教学上出精品;在课题研究上出成果;在学业评价与学科质量监测上出成效;在管理岗位上出经验;发挥工作室成员的示范、辐射、引领作用,形成龙岩市(区、县)域名优群体效应。2、有效促进工作室成员的专业成长。各成员主动吸纳古今中外优秀的教育思想、新课程理论与品德与社会(生活)课程,传播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把握新课程所倡导的理念、目标及学习方式,提升课程意识与理论素养,促进工作室成员向学者型、智慧、研究型教师发展。各成员主动

4、向学者型、智慧型、研究型教师转变。各成员要有真的品格真得如老林硕大的山参,真得如冰山纯净的雪莲,真得如幽谷第一瓣兰花;各成员要有善的心灵博大得心空如海、心野如原,宽厚得灵山绵绵、灵水浩浩;各成员要有美的情怀拒绝诱惑,傲视丑陋,渴望奉献,追求一条险峻陡峭却步步登峰的路径。3、引领学科工作室成员全面了解品德教育课程的新视点、新热点、新焦点与新成果,明确小学德育课程改革的走向,(如小学品德与社会(生活)教学质量监测与学生学业水平评价研究。)自觉更新知识结构,准确把握品德教材的文化内涵及编写意图,提高解读教材、运用教材、创生教材的能力,增强专业底蕴,促使工作室成员向专家型教师发展。4、从当前社会、学校

5、、家庭品德教育的盲点与积弊入手,扎实开展有效的德育专题研讨与主题实践活动,创新品德教育方式,提高品德课堂生活,品德教育的品位,积极探索小学生品德形成规律。三、研究项目(一)、具体项目与课题:课题一: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质量监测与学生学业水平评价研究。课题二:育情共鸣、互动体验、励行内化小学生品德形成规律研究。(二)、研究意义:1、教学质量监测与学生学业水平评价是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落实教学常规管理,开齐开足课程,优化教学过程,不断提升教育质量和水平的重要手段,是新时期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必然要求。课题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质量监测与学生学业水平评价研究在这一背景中应运而生。课程评价的根本目的在

6、于获得反馈信息,以帮助教师改进教学,促进儿童发展,保证课程目标的实现。通过诊断、调节了解课程实施的情况,判断学生学习的质量与水平,了解学习的成就、问题与需要,并对课程的实施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整。通过强化、教育对学生的学习成就进行鼓励,对于不足提出改进建议,保证课程目标的实现。2、品德与生活课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品德与社会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其主导价值是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以致于在小学阶段初步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促进学生社会性发展。小学生品德教育是一个知、情、意、行高

7、度融合的过程,“情”在其中是一种品德内化的催化剂;“动”在其中是活动与体验;“行”在其中是体验感悟后,品德价值选择中,内化后的行为表现。“育情共鸣、互动体验、励行内化”想铺就的是一条学生品德形成规律。这二大课题承载着比较前沿的时代性与现实品德教育与课程发展需求的紧迫性。(三)、领衔人基本条件。领衔人基本条件:龙岩市“名师”;福建省首批中青年学科教学带头人; 福建省小学社会骨干教师;福建省小学品德与社会 (生活)教学质量评价项目组成员;福建省中小学德育先进工作者; 小学思品学科中学高级教师(简称“小中高”)。从教30年,长期从事小学思想思品(品德与社会(生活)教学与研究,学生基础道德教育研究和学

8、校德育工作的管理与实践。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参加国家品德与社会(生活)课程研修,国家英特尔信息技术项目培训,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培训,参加福建省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培养培训,福建省小学社会骨干教师培训。曾赴北京、湖南、江苏、上海、福州、厦门、泉州、南平、三明、宁德等课改实验区(校)参观考察学习。在实施新课程中,从事省市县三级骨干教师培训工作,开设有如小学品德与社会(生活)有效教学策略研究、小学品德与社会(生活)教学反思与说课设计策略等省级专题讲座;指导12位县市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执教小学品德与社会(生活)、综合实践活动公开课、评优课;研制和编写永定实小四、六年级校本教学交流材料;主持龙岩市

9、重点课题“以人为本,主动发展”小学思品课题情感激发,情感实践、情感内化校本实验研究;主持教育部重点课题福建省分课题综合实践活动信息技术采集与处理能力的培养与研究校本实验与研究。(四)、研究的主要内容(1)、在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课题研究中厘清几种内在关系:一是情感激发在引发学生行为动机选择的作用;二是抽象的道德准则转化为生活行为与情感实践的关系;三是情与理在品德内化中的基本规律。(2)、回归学生的生活经验,探寻学生品德建构的规律。如何激发学生道德情感?如何实施情感体验?如何实现道德内化?课题研究试图挖掘学生生活经验,调动学生生活原发情感,寻找学生品德情感的激发点和品德内化的转拆点。3)、

10、通过研究掌握自主学习在情感激发中的作用、深刻领略了合作学习在深化情感实践中的效应,进一步尝试探究学习在学生情感内化中的引力,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自主参与,积极交流,以求提高小学生品德“生成”的实效。(4)、运用情景再生法再现学生生活情景,激发学生情感共鸣点;运用信息处理法扬弃整合包罗万象的社会生活资源为我所用;运用活动体验法为实验提供动态信息依据;运用课堂实验法观察学生情感起点、情感波澜、情感共鸣的变化状态与基本规律;运用学业水平监测法调节教学目标、教学手段;运用信息反馈法判断学生学习的质量与水平;运用评价法对学生的学习成就进行鼓励,提出改进建议保证课程目标的实现。(五)研究的主要方法。(1)、

11、行动研究法。以课题研究的阶段性内容为单位进行总结评比,不断积累经验,进行个案反思分析,不断形成观念,指导教学实践。 (2)、案例研究法。以鲜活的案例作为学习研究的对象,直奔有效教学的实施策略,演生课堂教学最优化有效方法。(3)、文献法。思想、理念、内容研究主要采取文献资料和个案进行比较与归纳的方法,查阅与本研究有关的国内外文献资料,并进行充分检索、分析和利用。(4)、调查法。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对有关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如,本市思品教师队伍与教学现状调查),召开相关人员的座谈会和个别访问,与专家、学者零距离的访谈,接受面对面的指导,广泛听取意见,为研究与实践提供科学依据或参考意见,进行强有力

12、的调控。(5)、监测法。随机抽样选定监测学校与年段、对照班(校),进行实验测试。在监测过程中进行数据积累,运用统计学进行数据处理,进行监测前后对比。(六)、研究的主要原则1、平等性:提倡成员之间相互尊重、合作学习、共同成长。2、发展性:立足发展,动态调控。重视研究内容的生成性,为研究提供情景化的、开放性的平台;关注成员在研究过程中的主动构建、经验分享和理论提升。3、针对性:强调问题意识。以各成员面临的真实问题和困难作为研究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充分调动成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开展研究活动,提高研究的质量和效益。(七)、研究的预期成果及呈现方式 (1)、编撰育情共鸣、互动体

13、验、励行内化小学生品德形成规律研究文集和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质量监测与学生学业评价研究文集。(含教学设计、课件设计、精品教学反思、片断评析、试题精粹、研究报告等)。(2)、建立龙岩市“小学思品名师工作室网站”。开设理论前沿、课题研究、案例分析、学生评价、活动资讯、我与团队等栏目,实现网络研讨。(3)、吸纳“客家土楼文化”和“龙岩红土书香文化”,让地方特色、区域品牌资源在小学品德与社会(生活)课堂教学中交融。(4)、配合并参与省市县三级相关课程与教师素质提升工程培训,如开设讲座,上送优质课例。(5)、参加省市县学科课堂教学评优,择时举办龙岩市“小学思品名师工作室”成果汇报会。五、工作室运作(一

14、)、工作室成员常规培养计划与考评项目本工作室建立:专题研讨制度、课堂观摩制度、带头示范与履行义务制度、档案管理和个人成长档案袋建立制度、交流与合作学习制度、成果汇报制度、名师工作室网络常态登录交流制度、与青年教师结对子帮扶制度。主要是:(1)、每位成员及时、高效完成工作室制定的每项工作任务,每位成员以“名师”标准做研究工作的领跑者。严格工作室管理(如,考勤),建立规范的工作室成员成长档案,记录培养过程(如,撰写网络日志)。(2)、每学期每位成员要制订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和工作计划。每学年,对工作室成员进行年度考核。(3)、加强理论学习,每位成员至少订阅2份教学专业报刊、杂志。每位成员每学年至少读

15、2本教育专著,撰写2篇以上的读书心得。(4)、熟练掌握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和课件制作,把课程资源整合能力作为素质提升的自觉要求。(5)、积极参与或配合开展省市县校四级教研活动,外出参观学习交学习报告、反思、体会。(6)、每学年每位成员至少开设一节优质示范课,至少指导一节公开课或观摩课,至少开设讲座一次,评课(在校级以上)不少于6节(其中有2节配有案例及评析)。(7)、每学期每位成员听课20节,每学期向工作室提交一份教学设计、一份教学反思、一份质量监测试卷、一份学生学业水平评价报告和一个课件。(8)、每位成员必须专职或兼职执教品德与社会(或生活)课程。积极撰写文本日志或网络日志,每周一反思,每月一

16、小结,期末一总结(工作成绩、存在问题、今后的打算)。(9)、每位成员积极以行动研究参加本工作室两大课题研究,建立课题研究手册,以网络论坛、送课下校、结队培养到方式开展研讨。领衔人在任期内至少有3篇以上研究报告或总结、论文在省级以上刊物(每年至少有一篇在CN刊物)上发表或获得省级以上的奖励。三年中, 每位成员有3篇以上研究报告或总结、论文在公开刊物发表(三年中,至少有一篇在CN刊物)或获得市级以上的奖励。(10)、每位成员在“名师工作室网址”开设个人网页或链接栏目,每周访问工作室网页,并就网页上的内容参与研讨(实名制留言)。每月向工作室网页提供至少1篇教学随笔、课例分析、教学反思、学业评价、质量

17、监测等方面的文章。(11)、指导青年教师有效备课,写教案,制作课件。每位成员必须与二位青年教师签订帮扶协议。每学期与结对教师就品德与社会(生活)教学问题面对面交流不少于2次。每学年对青年教师上课、课题研究等方面进行综合书面鉴定。(12)、三年中,力争成员通过高一级职称评审,或成为市县优秀人才、拔尖人才,或成为特级教师。三年后,争取在新一轮名师评选中角逐“名师”。(三)、工作室成员吸纳条件与要求龙岩市小学思品名师工作室成员招聘以龙岩市名师工作室成员申报条件为要点,以领衔人所在学校为基地,面向全市招聘。招聘810名45(周)岁以下工作室成员。成员专业共性条件:、热爱教育事业,热心小学品德与社会(生

18、活)等综合性课程的教学,有强烈的教科研意识;、具有一定的现代教育理论基础和比较扎实小学生品德教育专业功底;、具有一定的信息素养和熟练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具有合作精神和交往能力,工作的责任性强。(5)、服从领衔人分配的工作,接受领衔人检查评估,并定期作出书面总结。(6)、履行工作室所规定的义务,按时、保质、保量完成工作室的每项工作及任务。成员专业应具备条件:(1)、小学思品、社会(品德与社会(生活)县、市、省级以上(含县、市、省)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2)、曾执教一节次县级(含县级)以上小学品德与社会(生活)、综合实践活动、少先队班队、大队主题会公开课、评优课、观摩课教师。(3)、县级以

19、上(含县级)表彰的教坛新秀、教学能手、优秀专业人才、拔尖人才,县级以上(含县级)优级秀教师、优秀农村教师,优秀市直、县直、农村中小、 完小校长。(4)、思品学科小学高级教师、中学高级教师(“小中高”)。(5)、近五年来在CN刊物或公开刊物发表学科论文2篇以上(含2篇)或2篇论文在省级获一等奖者。(以上条件至少符合二项,二项以上累计综合优先聘用)。(四)、条件保障领衔人具有独立的设室场所。期望市局对名师工作室提供技术咨询、培训、评估及相关业务指导。市、县主管部门与领衔人所在学校给予名师工作室的领衔人及成员一定的时间和研究经费上的保证。购置电脑,扫描仪、DV摄像机或数码相机等现代办公设备。要求工作

20、室成员所在校对相关成员适当减轻其工作量并安排为小学品德与社会(生活)专职教师。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市、县主管部门对有成就、有建树的工作室成员与教学骨干在任用、晋级、评优评先及学习进修等方面给予优先。(五)、时间安排1、2010、12011、1(1)、组建“龙岩市小学思品名师工作室”,建立常规工作制度。(2)、完善课题研究方案并实施课题一研究。(3)、创建“龙岩市小学思品名师工作室网站”,开展在线研讨。(4)、成员培养,区(县)域交流听课、评课与参观学习。(5)、成员组织对本县(区)域、校五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质量监测,形成报告。(6)、汇编龙岩市小学思品名师工作室“育情共鸣 互动体验 励行内化小

21、学生品德形成规律研究”文集。(7)、参与各级赛课,送课。(8)、选送学科论文参与省市县小学品德与社会(生活)论文、教学案例评优。2、2011、12012、1(1)、深化课题一的研究,启动课题二研究并完善具体方案。(2)、优化充实“龙岩市小学思品名师工作室网站”栏目内容,强化在线研讨。(3)、成果辐射,互动交流,送课下校(讲座、观摩课、评课)。(4)、成员组织本县(区)域、校(六年级)教学质量监测,形成报告。(5)、外出参观学习、交流。(6)、汇编龙岩市小学思品名师工作室质量监测与学生学业水平评价论文集(课例、试题、分析报告)。3、2012120131(1)、继续实施课题研究。(2)、与各学科工作室互动交流。(3)、组织课堂教学创优活动,组织优秀论文、课件评选。(4)、选送学科论文参与省市县小学品德与社会(生活)论文、教学案例评优。(5)、举办龙岩市小学思品名师工作室成果汇报会。(6)、课题结题,工作室成员结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