闰义街道中心小学数字化校园创建交流材料.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2521616 上传时间:2023-02-2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闰义街道中心小学数字化校园创建交流材料.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闰义街道中心小学数字化校园创建交流材料.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闰义街道中心小学数字化校园创建交流材料.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闰义街道中心小学数字化校园创建交流材料.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闰义街道中心小学数字化校园创建交流材料.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闰义街道中心小学数字化校园创建交流材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闰义街道中心小学数字化校园创建交流材料.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闰义街道中心小学数字化校园创建交流材料淦光市罗庄区闰义中心小学创建于1985年,学校现有24个教学班,1022名学生,专任教师54名。校园整体布局合理,育人环境优美,校园文化特色凸显。近年来,学校注重发挥自身优势,将信息化建设确定为学校管理和学校发展的主要着力点、教育现代化的突破口,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和教科研活动,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和数字化校园建设,努力提高管理水平,积极打造办学特色和学校品牌。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学校始终坚持以现代教育技术为先导,以切实提高全体教师的现代教育水平为根本,以提高学校教育现代化水平和信息化程度为目标,注重学校现代化硬件建设、软

2、件建设的同时,积极开展现代技术教育科研活动,加快推进信息技术教育和学科课程的整合,不断提高广大教师现代化教育技术素质与学校教育技术现代化的建设水平。 一、加大投入,均衡发展 建设一流的数字化校园,首先就要有一流的现代化设备作保障。我校以创建 “数学化校园”为契机,多方筹措资金,本着学校、党委政府和企业三方面共投入的方式,对全处各校的学生微机室、校园网、教师电脑进行系统的建设与更新,进行于 年投入资金50多万元,在全区率先建成了语音室和多媒体一体机教学设备,完善校园广播。2011年又筹措资金20多万元,添置一批专用设备,实现班班通。尤其是巨峰小学,通过盛阳集团的大笔投入,增上了液晶一体多媒体教学

3、设备,提升了学校的数字化校园整体水平。以下对我校已经建成的硬件设施作一简要阐述: 1、校园网络中心学校的网络中心由3台服务器、16台交换机、4台路由器和1台网管工作站组成,内连校内局域网,外接国际互联网和教育城域网。共有计算机网络终端215个,各教室、专用教室、计算机房、教师办公室都设有终端。现在学校班班有一套完整的多媒体播放系统,每个办公室都有计算机,有学生用计算机52台,教师用计算机120台。2、校园广播系统 学校新建的有线广播系统,采用了智能控制器,具有独立的分区广播功能,各区域可以独立进行分区广播。控制室分为:广播室(总控室),拥有独立的智能定时控制,可以分时间段播放各类音频信号,例如

4、学生广播台、眼保健操、英语听力测试等。3、学生计算机房和多媒体教室由于学校场地的限制,现在我校只有学生计算机教室一个,计算机52台,分为配置的品牌机。值得一提的是,我校为每个教室都装配了整套的多媒体播放系统(含计算机、数字式视频展台、电视机),部分弥补了计算机教室数量少的不足。5、其它硬件设施学校现有数码摄象机两台(为索尼专业摄象机),数码照相机两台,激光打印机两台,扫描仪两台,光盘刻录机4个,视频采集、编辑系统4套。二、强化师资,积极参与 光有一流的设施,不用,只能是一种摆设;只有个别教师参与其中,数字化校园的创建也只能是徒具外壳,缺少生命力,数字化校园的构建需要全校教师的共同支撑,为确保数

5、字化校园工作的正常运转,充分发挥数字化校园的作用,我校本着投入、培训、运用同步推进的原则,在做好硬件、软件及资源建设的同时,进一步立足运用,扎实高效地加强对教师信息技术运用能力的培训。 1、重视教师培训,提高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能力。为不断提高现代教育技术的普及率和现代化教学设备的利用率,我们重视抓好全体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培训,主要做好了以下三方面工作: 一是普及型培训。普及层面的要求是适应性的培训,依据教师年龄段实施培训,并据要求完成作业,做好记录。通过培训,老师们基本熟练使用word、 powerpoint、excel等常用软件,同时也能利用网络教育资源进行网上的搜索、查找、筛选、加工、下载教

6、育资源与网上通邮。 二是提高型培训。这一层面的培训对象主要是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和学校中青年教师。培训从教育的发展需要出发,以适应未来信息化教育的需要。培训的 内容是:图形,图像处理软件,如:photoshop , flash动画制作软件。最后达到教师都会自制多媒体教学课件,并应用于教学当中。 三新上岗教师技术培训。学校每年对新上岗教师的培训中,除了教育教学理论等内容外,还专门组织他们进行信息技术的培训,主要内容有Office系列办公软件的应用,常见的网络应有,另外还进行实地操作多媒体教学设备的培训。为保证培训的效果,新上岗教师的基本功和讲课比赛中都会有信息技术应用水平的考核。 2、开展学科整

7、合和新型学习模式的构建研究,推进课改实践 为促进学校教育信息化工作向更深层次、更高水平发展,通过培训和行政推动双管齐下,促进教师观念更新。近年来我们致力于“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重视课程与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应用,主要采取抓研究、抓典型、以点带面,逐步推广。 积极尝试和探索新型的教学模式。近年来,学校探索基于网络环境下的课堂教学,创设良好的条件,教师大胆尝试,勇于开拓,积极创新。在学科教学中,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特点,充分考虑新课程标准要求,合理利用各种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活动设计,关注培养学生的信息加工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交流合作表达能力 和创新思维能力。通过实践,进一步优化了课程资源,提升了教师的

8、网络研究水平,更有力地提高了学生的信息素养和综合能力。 重视现代教育技术的示范和辐射。学校要求学科带头人上好“示范课”,骨干教师上好“优质课”,青年教师上好“汇报课”。要求他们在上课的时候都必须 利用远程教育资源进行上课。这样既给了教师压力,也给予教师动力,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发挥广大教师的聪明才智,形成一种应用信息技术的氛围。 我们还要求教师能合理、适时、适度地使用现代技术教育媒体,发挥媒体优势,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强调媒体提供的信息对教学一定要有足够的支 持率,忌“滥”、“泛”、死”,用就要用得恰到好处,一张投影、一段声音都要用在刀刃上。两年来,我校一批批青年教师脱颖而出,在各级

9、活动中取得佳绩,其课件承载的信息支持对课堂教学效益的提高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不同层面的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活动的开展,进一步推动了我校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水平向多纬度、深层次地发展。 三、挖掘资源,发挥效应 为了进一步发挥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学校引导教师充分利用教育信息网上的资源为我所用,并积极购买软件资源:语数外学科的每册教材均购买了教学配套光盘,语文、作文、英语购买了课外学习光盘。教师方面购买了各科课堂精彩实录等。在引进购买教育资源库的同时,学校引导鼓励教师积极开发,参与学校资源库的建设,真正实现资源库的共建和共享。认真整理和组织各种教育资料、信息、素材、课件等,把它们归入资源库,做到科

10、学、有序地丰厚资源内容。为了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我校按照教育部课程改革实验方案标准开设信息技术课程,对三到六年级开设信息技术课。除用好信息技术教科书外,每个年级都补充内容,增加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三年级上课内容为计算机软件操作及画图软件的使用,四年级上课内word小报编辑,五年级上课内容为图像处理及幻灯片制作,六年级上课内容为上网知识及网页制作。学生上课均为一人一机。四、完善制度,加强管理在创建数字化校园的过程中,建立与数字化校园建设相适应的、开放的、动态的管理制度,实行分级管理,是“数字化校园”建设的长效保障。目前我校就数字化校园建设方面的制度包括闰义中心小学电子阅览室管理制度、闰义中心

11、小学网络管理人员管理制度、闰义中心小学网络系统安全管理制度、闰义中心小学网络中心机房管理与维护制度、闰义中心小学网络教室使用与管理制度。正在完善的制度有闰义中心小学数字化校园工作长效保障机制、闰义中心小学数字化校园工作激励制度。尤其是后者,制度中明确规定了中青年教师必须使网络其进行无纸化办公,必须使用其进行有效上课,包括使用次数,使用效果都必须提供有效过程资料方具备绩效考核资格。通过这些制度的建设,促进了我校数字化校园网络安全、快速、高效、健康运行,努力打造绿色数字校园。通过上述各方面的运用,广大师生体会到了网络的无处不在,体会到数字世界的魅力,同时沟通了课内与课外,教育与教学,学校、家庭与社

12、会之间的联系,使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网络教育大环境成为可能。我们坚信:在各级领导的亲切关怀和大力支持下,我们会继续努力,抓住机遇,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教育手段,创新适宜于每位学生发展的教育教学模式,把我校的教育信息化推向一个更高、更新的发展阶段。近年来,学校在大力推进信息化、现代化进程中,管理水平得到了提高,学校积累了大量的教育教学资源,变革和优化了教学过程,推进了素质教育的有效实施,提高学校领导和教师的信息化意识和素养。同时我们也意识到了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运用的深度和广度有待提高,我们将从教师的教育信息化意识和教学技术运用水平方面入手,加强培训,进一步提高意识。我们相信,在上级领导的关心指导下,我们全体教师一定会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借助教育信息化工作这股东风,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力把我校的教育信息化工作推向一个新的阶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