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小学科学《地震》教学设计2.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2522672 上传时间:2023-02-2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青岛版小学科学《地震》教学设计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青岛版小学科学《地震》教学设计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青岛版小学科学《地震》教学设计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青岛版小学科学《地震》教学设计2.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青岛版小学科学《地震》教学设计2.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青岛版小学科学《地震》教学设计2.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地震教学设计一、课前准备:学生准备:1.有关地震的文字、图片资料。2.毛巾(每组两条)、长30厘米直径1厘米的(学生能折断)干木棍(每人一根)。教师准备:1.地震的视频资料(现象、对比照片)、课件资料(地震成因、前兆、保护、实验要求)二、教与学的目标科学探究1、搜集处理有关地震的信息资料,了解地震这种自然现象的发生不可避免及地震灾害。2、通过模拟实验和推理想象,自行获取地震的成因的知识。情感、态度、价值观:1、让学生了解古代、现代对地震的研究和预测,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关注人类社会的情感。2、了解地震自救的知识,学会地震自救的方法。3、培养学生应急自救的适应能力和临危不乱的心理品质。三、教

2、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课件出示5.12(带背景图片),看到这个日子,你想起了什么? (汶川大地震)。(播放地震现象视频)2008年5月12号,在四川汶川发生了8级地震,这是继1976年唐山大地震以来又一次在我国发生的大地震。课件展示:四川地震前后的对比照片和视频。看完这组照片后你有什么感受?想说些什么?关于地震,有没有问题要提出来?学生交流感受。(二)探究新知1.学生提出问题:地震是怎样形成的?地震前兆?预测?自救?2确定本节课主要研究解决的问题。3.根据地震现象,研究地震的成因观察地震现象播放地震现象的视频,观察、了解地震现象结合看到的视频资料和生活中的了解,来谈一谈伴随着地震发生时看到了什

3、么现象?(大地、建筑物在剧烈地晃动)是什么力量使这么高大的建筑物晃动甚至倒塌呢?(来自地球内部的力量、板块碰撞等)。地壳是有一层一层的岩石组成的,地球内部是不断运动着的。研究地震成因学生猜测。模拟实验:把毛巾、木棍放好。出示实验要求: (课件展示)【用毛巾和木棍来模拟岩石层:(1)用手按住毛巾的两端向中间挤压,会发现什么现象?(2)握住木棍的两头用力再用力,观察会有什么现象发生?手有什么感觉?】实验完成后思考并交流:实验现象说明了什么?然后推理想像地震是怎样形成的? 学生进行实验,汇报实验现象。 课件资料补充:地壳内部是不断运动的,地下的岩层在压力的作用下会发生变形,当受到的力大到岩层不能承受

4、时,就会发生突然的、快速的断裂。岩层断裂所产生的地震波传到地表就会引起地表的振动,这就是地震。大家想,一个木棍在断裂时都会引起我们手的震动,几千米厚的岩石层在压力作用下发生快速、突然的断裂引起的震动,释放出的能量该是何等的巨大。世界上百分之九十以上的破坏性地震都是由岩层断裂引起的。另外,火山喷发会引起地震,过度采矿而造成的地表塌陷也会引起局部地震的发生。(三)科学与生活1、地震有什么危害?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并汇报。2、地震有什么好处吗?(1)地震能缓解地球本身的压力,释放过多能量,保持岩石圈受力平衡。(2)同时地震也会把地下的矿物带到地表,(3)地震还造就了无数奇山异水。3、预防地震与正确避震地

5、震前兆地震的破坏力巨大,地震的发生也不可避免,我们怎样来对地震进行预测,减少灾难的发生呢?学生汇报。(1)地震前地下水、动物、天气都会出现异常现象。(课件展示)(2)除了观察地震前兆,还有先进的测震仪对地震进行预测。(课件展示)公元132年东汉时期的科学家张衡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预报地震的仪器候风地动仪,比欧洲整整早了1700多年。现在,人们预测地震的仪器越来越先进,日本发明制造的测震仪能在地震发生1分钟前测出,但是1分钟是何等的短暂!希望大家在以后的科学学习中能够做有心人,争取在不远的将来,让预测地震就像天气预报那样平常、准确。正确避震既然地震的发生不可避免,当地震发生时我们该怎样做呢?学生汇报。当地震发生时最重要的是要保持沉着、冷静,然后再迅速的进行自救。(四)拓展活动进行避震演习,教给学生紧急避震常识。板书设计:地震形成?预测?自救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