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人版高一语文第四单元导学案《昨日的战争》精品学案.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2523919 上传时间:2023-02-2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7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鲁人版高一语文第四单元导学案《昨日的战争》精品学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鲁人版高一语文第四单元导学案《昨日的战争》精品学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鲁人版高一语文第四单元导学案《昨日的战争》精品学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鲁人版高一语文第四单元导学案《昨日的战争》精品学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鲁人版高一语文第四单元导学案《昨日的战争》精品学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鲁人版高一语文第四单元导学案《昨日的战争》精品学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鲁人版高一语文第四单元导学案《昨日的战争》精品学案.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四单元 昨日的战争【单元导读】 古代著名军事家孙武曾经说过:“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战争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产物,每个国家和民族的盛衰、消亡都和战争有关。战争直接改变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自古以来,大部分人都喜爱和平反对战争,尤其是在漫长的封建社会里,每一次改朝换代的结果都是“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战争更是文明的直接破坏者和毁灭者,但不可否认,在一次次战火的洗礼中,文明并未停下前进的脚步。古往今来的历次可歌可泣的战争中常常闪耀着的决策者和人民大众的智慧光芒,更值得我们深深思考。本单元所选择的3篇文章,无论是在春秋时期的诸侯纷争,还是东汉末年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赤壁

2、之战”,一直到近现代如火如荼的抗日战争,都体现出了人们在不得不面对战争时表现出的大智大勇。唐太宗李世民曾说:“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让我们走进历史,透过弥漫的硝烟,细细解读昨日的战争,以史为鉴,丰富自己的人生体验。【学习目标】三个维度目标要求知识与能力1.熟读烛之武退秦师和赤壁之战,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意义和用法,能判断几种文言常用句式,并能准确翻译。在熟读理解的基础上背诵烛之武退秦师全文。2、鉴赏荷花淀中的景物描写的作用,体会语言描写、细节描写对于刻画人物形象和表达主题的作用。过程与方法3、把握三个文本的思想内容,品味富有意蕴的语

3、言,提高对语言的感受能力,分析在不同情形下的战争中,核心人物身上体现出来的智慧与勇气,以及他们为争取和平所付出的努力。4、能在书面表达时恰当运用语言描写、细节描写、侧面描写等手法,注意材料的取舍,详略得当地巧妙突出人物形象和主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5、深深铭记历史,正确认识战争,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准备材料】:第一册课本、读本,新课堂第一册,作业本、积累本,第四单元导学案【学习计划】 7课时晨读:背诵并默写烛之武退秦师第一阶段:走进文本,初读感知第一课时 烛之武退秦师 重点难点:1、 理解“鄙、师、济、微、知、封”6个实词的一词多义,归纳“以、之、其、而”等虚词的意

4、义和用法。2、 学习通过语言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的手法,学习本文在表现主题时的材料详略处理手法,学会分析通过以上写作技巧而塑造出的烛之武的光辉形象。 战争背景1、秦、晋围郑发生在公元前年(鲁僖公三十年)。在这之前,郑国有两件事得罪了晋国。一是晋文公当年逃亡路过郑国时,郑国没有以礼相待;二是在公元前年(鲁僖公二十八年)的晋、楚城濮之战中,郑国曾出兵帮助楚国。结果,城濮之战以楚国失败而告终。郑国感到形势不妙,马上派人出使晋国,与晋结好。但是,最终也没能感化晋国。晋文公为了争夺霸权的需要,还是在两年后发动了这次战争。2、晋国联合秦国围攻郑国的原因 秦国当时也要争夺霸权,也需要向外扩张。发生在公元前年的城

5、濮之战,事实上是两大军事集团之间的战争。一方是晋文公率晋、宋、齐、秦四国联军,另一方则是以楚国为主的楚、陈、蔡、郑四国联军(郑国名义上没有参战,实际上已提前派军队到楚国)。两年后,当晋国发动对郑国的战争时,自然要寻找得力的伙伴。秦、晋历史上关系一直很好;更重要的是,这时的秦国也有向外扩张的愿望,所以,秦、晋联合也就是必然的了。2、秦、晋围郑形势图: 课前预习1、依据课下注释,借助工具书,通读全文,写出故事梗概。 2、完成新课堂P127预习导学,将文学常识部分整理到积累本上 知识积累完成新课堂P129巩固导练(14),完成文学常识和文言基础知识的积累 牛刀小试:完成新课堂P132“拓展导练”的课

6、外文言小阅读 问题导学1、烛之武为什么开始时不答应出使劝秦,后来又答应了?(尽量用原文词句) 2、烛之武成功劝退秦师的原因有哪些?(尽量用原文词句) 关于“战争”的深度思考有人说,国家与国家之间,“没有永远的友谊,只有永远的利益”,你怎么看?结合文本的内容和某些时势,简单谈谈你的认识。 课后作业一、背诵全文,同位合作互查,完成新课堂P129巩固导练第6题默写二、抄写并且翻译以下句子在家课本上,请特别注意加点词的翻译: 1、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2、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3、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4、

7、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 三、预习荷花淀,完成预习作业第二课时 荷花淀 重点难点:1、以文本为范例总结归纳小说中景物描写的作用和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法,尝试运用到写作中去。2、比较阅读同类题材作品永别了,武器, 总结写作上的异同之处。 战争背景:白洋淀地区属于冀中抗日根据地,芦构桥事迹后不久,国民党放弃这一带土地,仓皇南逃,当地人民遭到了日本帝国主义铁蹄的蹂躏。在共产党和八路军的领导下,白洋淀人民积极投入了伟大的民族革命战争。该地军民利用白洋淀的河湖港汊,同侵略者进行了英勇顽强的斗争,出现了无数可歌可泣的事迹。 课前预习1、 通读全文,借助

8、课下注释和工具书扫清字词障碍,完成新课堂P134“预习导学”。2、 拟写小标题,复述各部分大意。 知识积累完成新课堂P137“拓展导练”的“基础拓展”部分,将文学常识和重点字词整理到积累本上 问题导学 文本中关于荷花淀的景物描写有几处?请在课本上划下来并且分别说明这些景物描写都有什么作用? 作者是怎样善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的? 总结本文刻画人物形象的手法。 对比阅读:阅读课本自读文本永别了,武器89-90页两段战争场面的描写 ,说说同为战题材的作品,两部小说在选材上有什么不同? 关于“战争”的深度思考前苏联有位作家说:“战争让女人走开”,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认识。 课后作业: 1、阅读新课堂P1

9、41小说阅读的技巧,结合课堂内容和初中所学,举例总结小说中景物描写的作用,整理到积累本上。2、预习赤壁之战(上),完成预习作业。第三课时 赤壁之战(上) 重点难点:1、了解赤壁之战发生的背景,通读全文,疏通文意,积累基础知识。2、归纳掌握“济、举 、治、引、次、卒、用、致、固、比、若、为、故”等词语的意义和用法,掌握“地方”、“北面”、“妻子”、“其实”、“可以”、“初一”等古今词义的区别。3、掌握文言特殊句式,并且熟知其翻译特点。 战争背景:1、“赤壁之战”发生之前的故事东汉末年,群雄逐鹿中原曹操败袁绍、破乌桓,“挟天子以令诸侯”,在基本统一北方后,于建安十三年七月,自宛(今河南南阳)挥师南

10、下,欲先灭刘表,再顺长江东进,击败孙权,以统一天下。九月,曹军进占新野(今属河南),时刘表已死,其子刘琮不战而降。曹操收编刘表部众,号称80万大军(实际约20万,依据三国志)继续向长江推进,意欲一举歼灭孙权部众。原依附刘表屯兵樊城(今属湖北)的刘备在收编刘琦军队后仓促率军民南撤。刘备在长坂(今湖北当阳境)被曹军大败后,于退军途中派诸葛亮赴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会见孙权,说服孙权结盟抗曹,此时约有2万军队。当时孙权已经接到曹操战书,虽然孙权虽割据江东,但拥有部众仅10万人,可以迎战的仅仅3万人左右,作战双方人数悬殊,情势危急。2、赤壁之战作战经过示意图 课前预习1、阅读故事背景和文本,并且按照“

11、鲁肃出使孔明说权战和相争周瑜献策火烧赤壁”将全文划成5个部分,复述大体情节,将孙权决策的经过用简练的语言概述到作业本上。2、完成新课堂P143“预习导学”1,把2文学常识整理到积累本上。 知识积累1、完成新课堂P146巩固导练1、2、3、4,积累“卒、事、并、次、治、引、走、将”,完成以下练习,补充积累“资、去、兵、莫、为、行、方”等重要词汇。 资:1.此帝王之资也 2.多载资粮 3.生生所资,未见其术去:1.为汉家除残去秽 2.去北军二里余 3.成礼而去为:1.恐为操所先 2.行将为人所并3.羸兵为人马所蹈藉 4.今为君计5.安能复为之下乎 6.遂以周瑜、程普为左右督7.此为长江之险已与我共

12、之矣行:1.权即遣肃行 2.行将为人所并,岂足托乎3.此数者用兵之患也,而操皆冒行之 4.则知明而行无过矣5.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 兵:1.兵精粮多2.悉使羸兵负草填之3.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4 夫定国之术,在于强兵足食5.左右欲兵之 用兵器伤害人莫:1 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曹操者。 没有谁2 愿早定大计,莫用众人之议也。不要方:1 助画方略。2 方与将军会猎于吴。3 操军方连船舰。4 挟天子以征四方。5 地方数千里。2、掌握几种常用文言句式,并且能准确翻译句子,完成新课堂P149“巩固导练”的第6小题。 牛刀小试:完成新课堂新课堂P150“拓展导练”中的课外文言小阅读 课后作业:一、用简练

13、的语言概述“赤壁之战“的过程,整理到作业本上二、抄写并且翻译以下句子到作业本上,请特别注意加点字与划线句子的准确翻译。1、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不如早与之绝;若不能,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2且北方之人,不习水战;又,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非心服也。3子布、元表诸人各顾妻子,挟持私虑,深失所望;独卿与子敬与孤同耳,此天以卿二人赞孤也!第四课时 赤壁之战(下) 重点难点:1、分析课文内容,把握主人公“孙权”的形象特点,学习本文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法。2、学习本文处理材料时详略得当的剪裁技巧,思考怎样取舍材料才能更好的突出文章主题。 问题导学(尽量用原文会答)1、在孙权派出鲁肃时,局势发生

14、了哪些扣人心弦的变化?在这种严峻形势下,鲁肃怎样劝说刘备与孙权结好? 2、诸葛亮出使东吴是怎样游说孙权的? 3、周瑜怎样分析已方的有利条件和敌方的不利条件的? 4、赤壁之战是弱军战胜强军的典范战例。处于优势的曹军失败的原因是什么?处于劣势的孙刘联军胜利的原因是什么? 关于“战争”的深度思考“赤壁之战”是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历来为人称道,但本文却将作战过程寥寥几笔就匆匆带过,而把重点放在写孙权决策的过程,你认为这样安排有道理么?为什么? 第二阶段:拓展阅读,深度思考 第五课时 课外阅读 重点难点:阅读和战争有关的篇目,逐渐形成对战争的客观认识,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 原音再现:回忆初中教材中

15、和战争有关的篇目最后一课都德战争中失去国土和语言的悲愤沉痛心情;芦花荡孙犁战争岁月里一个老头子的英雄性格;蜡烛西蒙诺夫表现军民情谊;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雨果 对侵略行为的谴责,含深厚的人道主义精神;石壕吏杜甫对战争的憎恨,对人民的同情;公输墨子及其弟子身体力行,热心救世,奔走于诸侯之间,阻止战争爆发天时地利人和将作战应具备的自然气候条件,地理环境和人心向背;曹刿论战以弱胜强的战役,体现曹刿的见识和风度;从军行杨炯写边塞从军,抵御外患的豪情;望月有感白居易战乱中骨肉相思之情。这些课文你还记得么?请结合其中的一篇或者几篇,简单谈谈你对“战争与和平”的认识。 补充阅读: 奥斯维辛没有什

16、么新闻罗森塔尔波兰布热金卡电 从某种意义上说,在布热金卡,最可怕的事情是这里居然阳光明媚温暖,一行行白杨树婆娑起舞,在大门附近的草地上,还有儿童在追逐游戏。这真像一场噩梦,一切都可怕地颠倒了。在布热金卡,本来不该有阳光照耀,不该有光亮,不该有碧绿的草地,不该有孩子们的嬉笑。布热金卡应当是个永远没有阳光、百花永远凋谢的地方,因为这里曾经是人间地狱。每天都有人从世界各地来到布热金卡这里也许是世间最可怕的旅游中心。来人的目的各不相同有人为了亲眼看看事情是不是像说的那样可怕,有人为了不使自己忘记过去,也有人想通过访问死难者受折磨的场所,来向他们致敬。布热金卡在波兰南方城市奥斯维辛城外几英里的地方世人对

17、奥斯维辛这个地名更熟悉。奥斯维辛大约有12000名居民,距华沙120英里,地处被称为摩拉维安门的山口的东头,周围是一片沼泽地。布热金卡和奥斯维辛一道组成了被纳粹称为奥斯维辛集中营的杀人工厂的一部分。十四年前,最后一批囚徒被剥光衣服,在军犬和武装土兵的押送下走进毒气室。从那时起,奥斯维辛的惨状被人们讲过了很多次。一些幸存者撰写的回忆录中谈到的情况,是任何心智健全的人所无法想像的。奥斯维辛集中营司令官罗道夫弗兰斯费尔南德霍斯在被处决前也写了回忆录,详细介绍了这里进行的集体屠杀和用人体作的各种试验。波兰人说,共有400万人死在那里。今天,在奥斯维辛,并没有可供报道的新闻。记者只有一种非写不可的使命感

18、,这种使命感来源于一种不安的心情:在访问这里之后,如果不说些什么或写些什么就离开,那就对不起在这里遇难的人们。现在,布热金卡和奥斯维辛都是很安静的地方,人们再也听不到受难者的喊叫了。参观者默默地迈着步子,先是很快地望上一眼;接着,当他们在想像中把人同牢房、毒气室、地下室和鞭刑柱联系起来的时候,他们的步履不由得慢了下来。导游也无须多说,他们只消用手指一指就够了。每一个参观者都感到有一个地方对他说来特别恐怖,使他终生难忘。对有的人来说,这个地方是经过复原的奥斯维辛毒气室。人们对他们说,这是“小的”,还有一个更大的。对另外一些人来说,这样一个事实使他们终生难忘:在德国人撤退时炸毁的布热金卡毒气室和焚

19、尸炉废墟上,雏菊花在怒放。还有一些参观者注视着毒气室和焚尸炉,开头,他们表情茫然,因为他们不晓得这是干什么使的。然而,一看到玻璃窗内成堆的头发和婴儿的鞋子,一看到用以关押被判处绞刑的死囚的牢房时,他们就不由自主地停下脚步,浑身发抖。一个参观者惊惧万分,张大了嘴巴,他想叫,但是叫不出来原来,在女牢房,他看到了一些盒子。这些三层的长条盒子,6英尺宽,3英尺高,在这样大一块地方,每夜要塞进去五到十人睡觉。解说员快步从这里走开,因为这里没有什么值得看的。参观者来到一座灰砖建造的建筑物前,这是在妇女身上搞不育试验的地方。解说员试着推了一下门门是锁着的。参观者庆幸他没有打开门进去,否则他会羞红了脸的。现在

20、参观者来到一条长廊里。从长廊两边的墙上,成排的人在注视着参观者。这是数以千计的照片,是囚徒们的照片。他们都死了这些面对着照相机镜头的男人和妇女,都知道死亡在等待着他们。他们表情木然。但是,在一排照片的中间,有一张特别引人注目,发人深尽。这是一个二十多岁的姑娘,长得丰满,可爱,皮肤细白,金发碧眼。她在温和地微笑着,似乎是为着一个美好而又隐秘的梦想而微笑。当时,她在想什么呢?现在她在这堵奥斯维辛集中营遇难者纪念墙上,又在想什么呢?参观者被带到执行绞刑的地下室去看一眼,这时,他们感到自己也在被窒息。另一位参观者进来了,她跪了下来,在自己胸前画十字。在奥斯维辛,没有可以作祷告的地方。参观者们用恳求的目

21、光彼此看了一眼,然后对解说员说:“够了。”在奥斯维辛,没有新鲜东西可供报道。这里阳光明媚,绿树成阴,在集中营大门附近,孩子们在追逐游戏。读完文章,请思考一下以下问题:1、这篇新闻,报道的是哪次战争的遗迹?文中写的主要是给哪个民族造成的巨大伤害? 2、看完这篇新闻报道,给你触动最大的是什么? 3、作者为什么在标题和文中反复强调“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 4、看完这篇文章,你对于战争有了什么新的认识? 课后作业1、诵读兵车行2、阅读第一册读本P187齐晋鞍之战,将第一自然段抄写并且翻译到作业本上。第三阶段:学以致用,妙手成文 第六课时 场面描写重点难点:学习并模仿荷花淀赤壁之战中的场面描写技巧,进

22、行场面描写的片段练习阅读课文中的经典场面: 荷花淀:阅读“月下编席”,体会景物和人物的关系,学习创设典型意境的方法。 赤壁之战:阅读“孔明说权”“战和相争”“周瑜献策”三个场面,体会情境对表现主人公形象的作用 片段练习从以下情境中任选其一,自定一个主题,精选材料,详略得当,中心突出,写出一段精彩的场面描写,500字左右,写在作业本上。【可选情境】:中考考场、艺术节、运动会、啤酒节、世博会第七课时 展示交流(活动课)重点难点:课堂交流,落实收获,学会评价,学会总结课堂展示:四人小组相互批阅,推荐一篇最佳,全班交流我的收获:场面描写应注意的问题(总结在积累本上)附:单元设计说明 必修一第四单元设计

23、说明本单元的设计思路:第一部分是单元导读和学习目标,第二部分包括学习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 走进文本,初读感知;第二阶段 拓展阅读,深度思考;第三阶段 学以致用,妙手成文。本单元共需7课时,其中研读文本4课时(烛之武退秦师1课时,荷花淀1课时,赤壁之战2课时),课外阅读1课时,写作与交流2课时。鲁教版必修一第四单元的话题核心是“战争”,共收录了烛之武退秦师荷花淀赤壁之战三篇讲读文本和一篇选读文本。在单元设计时,我首先考虑到单元的话题特点,围绕战争,重点突出“战争与和平”“战争中的智慧”两个方面,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理性、成熟地表达自己的看法。烛之武退秦师和赤壁之战属于文言文,教学中更需要将文言基础

24、知识部分夯实,为此,我充分利用了学生手头具备的教辅资料新课堂来落实这部分内容,并且对新课堂中遗漏的知识再以学案和作业的形式加以补充、巩固。扫清字词句障碍之后,再以问题导学的方式引导学生把握三个文本的主要内容。荷花淀是一篇现代文,学生在阅读难度比前两篇要小很多,但因为篇幅较长,所以中心内容不好把握,我就在指导预习时将荷花淀和同样篇幅较长的赤壁之战以拟写小标题、概述各部分大意的形式把文本化整为零,锻炼学生的概括表达能力。每篇课文之后,都设有一个“关于战争的深度思考”的环节,设置一个比较有深度的问题,引导学生更深刻体会本单元的话题核心,对自读文本永别了,武器我以比较阅读的方式,将其和荷花淀中对战争场

25、面的描写进行比较,引导学生体会孙犁“诗体小说”中的意境美。为扩大阅读面,加深对本单元话题的深刻理解,我在拓展阅读中设计了课外文本的阅读,先是勾连初中教材中的和“战争”有关的文本,“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然后精选兵车行秦晋鞍之战和奥斯威辛没有什么新闻三篇课外文本,以问题导学的方式引导学生自读深思。写作训练部分主要围绕“场面描写”,设置了课堂片段练习和课堂交流活动,其目的在于通过对文本的分析,让学生体会并模范文本中的场面描写手法,进行片段训练,并在课堂展示交流。 单元设计过程中,我得到九中高一语文集备组全体老师的热情帮助,感激感动难以言表,因为设计时间较短,个人水平有限,还存在一些不当之处,还请各位专家、同仁予以批评指正,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