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38.关于美术创作教学的思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538.关于美术创作教学的思考.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关于美术创作课教学的思考摘要:美术创作课程是美术专业学生必修课,任课教师找到美术创作和美术创作教学的区别和联系,在教学过程中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技能,结合自身的情感以及对事物的理性认识创造出美术作品。因此,美术创作课程的开设,其内容和形式都将对学生的创作作品产生深远的影响。关键词:创作教学,自由性,地域特色,角色转换On the Fine Arts Teaching Thinking Abstract: Fine Arts courses are compulsory art students, teachers datum related to creative art c
2、reation and art teaching and the associated difference in the process of teaching and guiding students targeted by the use of the professional , skills, in light of its own emotional and the rational knowledge of things to create art. Therefore, the creation of Fine Arts courses, and its content and
3、 form of the works of students will have far-reaching effects. Key words: creative teaching, freedom of geographical characteristics, the role of conversion美术创作教学对任课教师来说,是在学生有一定专业基础的前提下,指导学生如何运用这些基础知识(绘画语言)结合自身对事物的理性认识来表达自身情愫、抒发感受(创造出美术作品)的一个教学过程。而对于学生则是量变促成质变的“学”和“成”的规律运行。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对教师教什么和怎样教、学生学什么和
4、怎样学,各高等院校一般没有也不敢有一个明确的规定,这并不意味着艺术界的混乱,正是艺术这个学科本身的特性(没有标准答案,强调风格流派、个性特征)使然。于是,面对创作课如何实施教学,无疑成了指导教师们一个值得认真思考的课题。笔者在从事美术基础教学工作的同时,加强对美术创作的实践及美术创作教学的思考。把自身能够目睹的、曾经耳闻的与美术创作相关的信息经过仔细研读,认真分析,发现美术创作教学的过程有很多不同于其他课程教学的地方。在美术创作课教学中,教师不仅要传授书本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在教学过程中开发“新教材”、设置“新课堂”。要求指导教师既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实施者,又是教学课程的研发者和设计者。从教学
5、的主体、客体和手段以及结果几个方面来分析,美术创作教学的整个过程是几个动态的组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教材1、广泛性及多样性跟其他课程相比较,美术创作课程的教材具有内容上的广泛性和形式上的多样性。在美术创作教学中,教材的选用不止于现成的书本,或者说根本用不着现成的书本。观摩画册,欣赏美术作品,示范技法,都可以归结于美术创作课教程。从这个意义上说,关于美术创作教学,在学生有资本(专业基础知识,包括理论和技能)、教师有责任心的基础上,教师的经验(教学经验和创作经验)和阅历(人生阅历和思想阅历)是最适合的教材。当然,作为教学者,教师首先要具备丰富的知识和博大的胸怀。2、自由性美术创作课程的教
6、材具有相当的自由性。这是由美术创作这一课程的特性决定的。古人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亦即美术最终归结于向大自然学习。从这个意义上讲,美术创作课程也就不应该也不会有既定的教材,而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发现,信手拈来且善于总结,因材施教。而且教师在实施教学前要有相当的课前准备,包括占有足够多的相关资料。二、教学场地既然美术学习要师法自然,就等于承认大自然才是真正的老师,那么学习的场地也就不再足限于教室或画室。走出教室,随处是教学场地。生活中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美术学习者与其他学科的学习不同的一点是,具备一双把别人司空见惯的物事看得有情趣而且能用自己的画笔描绘出来
7、的眼睛,也就是能够发现“美”。这样,作为教学者,就可以把任何地方当成教学场地。三、历史文化和地域特色俗话说“靠山吃山,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在这里笔者想表达的是“一方水土也能造就一方人”。世界上曾经的文明古国无不具有鲜明的历史文化,而这些鲜明的历史文化渗透到古国的每个角落,形成的强烈的地域特色,进而成为一种标志。如果我们把这种地域缩小一些,比如一个国家的某一地区,一个地区的某一民族聚居区或某一景点直至某一传说,教学主体能够从历史的角度、现实的空间向客体作正面的传授,积极的引导。从热爱生活、热爱生命到热爱大自然、热爱家乡进而去表现身边的一草一木。用手中的画笔来抒发心中的情结。与其“临渊羡鱼,”不
8、如“退而结网”。而事实上,一个能够勾勒出美妙画面的画家,肯定不是一个消极厌世的庸碌之辈。四、教与学的关系美术创作教学的全过程可以说是连续型和系列型的动态组合。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都能够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片段,全部的片段又可以并能够联成一张完整的作品。在整个创作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的角度可能会出现一些变化,而且应该并且允许出现变化,教师不一定直接施教,学生也用不着被动接受。我们可以设想以下场景(室内或室外):一群学生在一起,有的比比划划,有的苦想冥思,有的窃窃自语,不知所云,稍远的地方,一个学生正在有条不紊地讲述自己的创作构想,而老师却听得专心致志,不时频频点头,间或插一两句话。原来是老师和学生在美
9、术创作课课堂上。通过这个场景,我们不难看出,在美术创作课教学中,有相当一部分时间是教师在听不在教,学生在讲不在学。这种互动的教学模式比比皆是。与其他学科甚至是美术实践类课程相比较,美术创作课都是较有特色的,就学生方面来讲,扮演的角色成了整个教学过程的主体,不再是以往单向而且被动的接受知识,而是主动阐述自己的整体构思,主题产生的各种背景、所要表达的胸臆以及在这个过程中打算用到哪些表现技法和预期的效果。老师呢,在很大程度上将作为学生的支持者、引导者甚至是诱导者出现,处在为学生出谋划策的位置上,就学生的整体构思、主题思想提出自己的补充意见,最好能够建议性地列出可能对主题的表现起到积极作用的一些技法及
10、形式。并通过这些意见和建议来激发学生的一些常规思维方式。既然是创作教学,老师甚至可以并能够容忍学生犯一些探索性错误。这要求教师的教学方式不仅要适时,而且要适用。既要有足够的个别指导,又要有适当的集体传授。五、强调充分条件,尊重个性特征美术作品既然肯定个性的张扬,当然不能忽略个性形成的条件,横视中外,纵观今古,历史文化不同,民族风俗悬殊,生活环境相异,美术家们创作出的作品亦大相劲庭,虽然网络让世界变得越来越小,我们都住在地球村,东西方文化也有共享的一面,但是笔者要强调的是,任何一件美术作品的作者,首先肯定是一个社会人,必然生活在某一特定的社会环境和历史时代,其作品必然带有时代的烙印,并能够反映时
11、代特征。从这个方面分析,在美术创作教学过程中,教师宜多引导学生了解离自己较近的、熟悉的、跟自己学习和生活以及工作有密切联系的区域历史文化特征。作为美术类学生(初学者),专业教学中教师一般不会用而且也不应该用现成的法则去进行教学,所谓法无定法,无法乃法。在确保学生掌握基本知识的基础上,先不要舍近求远,本末倒置。本来在南国水乡土生土长,却硬要把西北草原或沙漠作为范本强行师法,这就有点空中楼阁的嫌疑了,这样的“远虑”,难以消除近忧。学生通常会有几种情况,一是所谓“天才”,这部分学生专业基础较为浑厚,思维方式比较跳脱、新颖而且前卫,针对这些学生,教师可只就其草拟的创作方案给予指导,学生自主创作的空间相对较大。一是大众化中的“大众”,这是学生中的主要群体,面对这部分学生,指导教师先要有大众化的审美知识传授,这似乎与美术的“自由性”有点相悖,但对于处在“习(作)”与“创(作)”两难境地的学生来说,不容易产生排他性,他们可以试着在保证大众化的审美基础上参考另类审美因素,从而使自己得处囊中,有朝一日脱颖而出。当然,教学主体的艺术修养、人格魅力、课程理念等肯定不能被排除在外。另外,提醒学生加强一些美术史论书籍的阅读,为学生界定一些创作方向,并为所提供的方向罗列相关的信息、艺术构思和大体构图等技术帮助。也是美术创作课指导教师的一些教学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