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b[五级语文]1《草原》说课稿21.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2525059 上传时间:2023-02-2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lob[五级语文]1《草原》说课稿2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lob[五级语文]1《草原》说课稿2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lob[五级语文]1《草原》说课稿2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lob[五级语文]1《草原》说课稿21.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lob[五级语文]1《草原》说课稿21.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lob[五级语文]1《草原》说课稿2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lob[五级语文]1《草原》说课稿21.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草原说课稿我说课的课题是:草原,这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第一课。一、说教材这是老舍先生描写的一篇散文,描写的是作者第一次访问蒙古大草原时的所见、所闻、所感。那一碧千里的草原风光,那马上迎客、把酒联欢、依依话别的动人情景,那纯朴、热情好客的蒙古族同胞,都令人难以忘怀。文中作者通过这些所见、所闻、所感,赞美了草原的美丽风光和民族之间的团结。二、说教学目标依据第一单元的单元目标要求:把握课文主要内容和联系上下文,体会优美的语言和含义深刻的句子这两个单元目标,结合课文内容,制定了如下教学三维目标:1、按要求掌握生字新词。整体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一、二自然段。

2、3、感受蒙古族大草原美好的风光及风土人情,体会蒙汉两族人民之间的深情厚谊,激发了解西部的兴趣。 4、通过揣摩优美的语句,体会课文表达上的一些特点,学习作者抒发情感的方法。重点:感受大草原的自然风光和人情的美好难点: 品味优美的语言,体会表达方法教法和学法:教法:(激趣、引导、点拨,) 以读代讲学法:(自主 合作) 探究体验法三、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准备草原的风光课件及相关歌曲学生准备:收集有关草原的资料教学课时:二课时三、说教学程序:第一课时(一)激情、情境导入1、播放腾格尔演唱的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2、听了这首歌你有什么联想?请展示你 课前收集的草原资料,谈谈草原在你 心目中的印象。3导入:

3、今天我们 随老舍先生一起到美丽的 草原看一看 吧!(板书课题,齐读课题)(设计意图:运用歌曲联想把学生带到美丽草原,使学生对草原有初步的认识,对其产生向往,有利于进入文章的情景中。)(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1、教师提出要求:初到草原,作者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遇到了什么事?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边读边批画,扫除文字障碍。2、出示生字新词,利用个别读、齐读等方式检查生字认读情况。3学生汇报读书情况,教师及时引导。1、 引导学生概括课文内容(就这样提出牵一线而动全身的 问题,让学生自主了解了课文的 内容,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2、 归纳概括方法。(抓事件)(语文教学

4、就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教是为了不教) 3、 再读课文理清线索(三)精读课文第一段,品味优美词句1、学生自由读第一段,找出认为优美的 语句,读一读,并说说自己的体会。2、学生汇报交流(通过自主探究方式,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3、品读优美语句(1)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 。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到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白色的大花。1、同学们反复读这个句子,你觉得那个字作者用得最为巧妙?2、出示羊群在草原上的课件,也像老舍先生学习,想象一下羊群在草原上还可以比作什么?让学生想象说话(利用逼真的图片,用自己的比喻句重新描述这样的美景,使学生不仅理解了原文描写的羊群的

5、静态和动态的美,而且拓展了自己的思维,语文能力得到提高的同时,更深层次地体味了草原的美)。 1、 看课件,美读句子。(2)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渲染”和“勾勒”都是美术上专用名词,讲起来抽象难懂,我让两名学生用美术描绘的方法分别为同学们解释这两个词语,学生寥寥几笔,大家便轻松理解了“翠色欲流、一碧千里”的美的精髓。(利用课程资源为语文教学服务)(3)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如果牛马真的会回味,他们可能在回味什么?让学生进行想象说话训练。(在这样的换位想象中学生走进文本,使得感

6、受草原美景的情感得到升华。)(四)课件展示,再现草原之美,积累背诵第一自然段,完成课后作业。1、出示课件,配以舒缓的音乐让学生美读第一自然段。(从视觉上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学生如同置身于草原之中,一种愉悦的、对草原的热爱之情在学生心底油然而生。)2、指名读读课文,要求学生边读边结合文中的语句,想象画面内容。3、出示段中重点词语:那么 那么 一碧千里 小丘 羊群 绣上 渲染 勾勒 翠色欲流 回味 让学生看重点词加上画面想像试着把第一自然段背下来。(总结背诵方法,教是为了不教)(五)总结学习第一段的方法自读自悟集体交流感情朗读背诵积累总结:这节课,我引导学生走进了文本和文本对话,通过感悟、积累、

7、运用这三个层次,凸显了以读为本,以读代讲的阅读教学特征。第二课时(一) 复习导入,自学第二段(略说)1、 齐读第一自然段,提问:作者是抓住哪些方面来写草原的美景的。(通过复习,让学生重温草原的美景,激发兴趣)(二) 由景及人,感受草原的另一番景象导语:我们已经感受了草原的美景,其实让人感动的不仅是草原你的景美,还有草原人的热情好客,现在就让我们再一次来到草原,感受那里的另一番景象。1、 自学课文的第2、3自然段,说说这两段主要写了什么?2、 学生汇报(主要写了草原人们热情迎客)3、 说说从哪些句子中体会到热情好客?4、 学生汇报,教师相机引导品句(1) 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

8、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身着盛装是蒙古人们的一种热情的待客方式,他们策马疾驰而来,充分看出他们的热情)(2) 静寂的草原热闹起来:欢呼声、车声、马蹄声,响成一片。(3) 也不知道是谁的手,总是热乎乎地握着,握住不散 握手再握手,笑了再笑。(声音的嘈杂,草原的热闹,手与手的握住不散 笑了再笑都可以看出草原人们的 热情)点拨:主客见面时热烈欢腾的场面,引导想象:如果你是其中的一员,你会说什么,做什么? (1)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演一演(2) 全班汇报5、 激趣:这种热情,你体会到了吗?你能有感情地读一读吗?(通过自读指名读(评议)-齐读

9、)等方式让学生读出感情。(通过这样的情景再现,让学生深入的走进文本,体会草原人们的热情,接着用情品读也是体会文章情感的方法)6、 指导学生朗读并背诵第2自然段。(三) 体会情感。导语:多么美丽的草原美景,多么热情的草原人们,下面我们继续学习课文,感受他们把酒话别的激动场面。说说草原人们是怎样招待我们的?1、 学生默读课文你,边读边批画。2、 全班汇报交流3、 点拨:(!)主人用富有草原特色的食物招待宾客。客人会怎样感谢?(3) 干部和老人向我们敬酒,他们会说些什么?(情景表演,体会蒙汉人们的深情厚谊)4、 师|:是啊!蒙汉两族人们尽管语言不通,但心灵相通,课文哪一句话最能体现蒙汉人们的深情厚谊

10、?学生汇报交流,相机出示:蒙汉情深何忍别 天涯碧草话斜阳点拨:联系课文,说说你怎样理解这句话?从这句话,你仿佛看到了什么?5、 品读这句话。(这样通过激发兴趣、导引,情景再现、体会、朗读等手段,学生语文能力得到提高的同时,突破了文章的难点。)(四)总结本课,情感升华。师:是啊!蒙古族和汉族人们之间的情谊是多么的深厚,其实56个民族的大家庭中人们之间的情谊更是多么的深厚,如在汶川,玉树大地震中,在舟曲泥石流中,我们众志成城,团结一致,共度难关。(再用逻辑引读的方法读:蒙汉情深何忍别 天涯碧草话斜阳)(这样做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达到了情感目标要求)(五)拓展延伸1、教师激情导入:是啊!蒙汉情深

11、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如果你是位游客,也一定会邀请蒙古族老乡去你的家乡做客,该怎样介绍你家乡的自然风光及风土人情?想一想,课后用一段话写家乡的一个特点,学着用上比喻、拟人的方法。2、摘抄文中优美的句子(这一环节,体现了阅读教学和习作教学的读写结合)(六)说板书我设计的板书体现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是整篇文章的精髓,具有代表性,一目了然,学生看了易懂易记,起到了举一反三的作用总结:纵观两节课下来,正体现了教育学家张志公先生所说的:语文教学要带领学生在课文里走一个来回,“来”是从语言文字到思想内容,“回”是从思想内容又回到语言文字上。提示:1、板书可一边说一边写,要精心设计板书。2、 分一、二节课时要注意主次,主的详说,次的略说。注意时间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