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来的四个昼夜》观后感 (25).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周恩来的四个昼夜》观后感 (25).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奉献、求真、为民、担当周恩来的四个昼夜观后感9月27日,我观看了周恩来的四个昼夜这部电影,心灵受到了震撼,精神得到了洗礼。在中国连续三年自然灾害、内忧外患的困难年代,总理怀着对人民群众的赤子深情,深入群众、认真负责、扎实调研、体察民情、明察秋毫,时刻把群众的疾苦放在心上,把群众的生活装在心中,解决了百姓的实际困难,完成了党中央、毛主席交给他的任务。周总理在面对百姓时和谐可亲,与民一体的亲和风范,面对问题明察秋毫,求真务实的作风深深的印在我的脑海。 影片的时间虽然只有2个小时,但却内容丰富,饱含深情,是周总理高尚品格、超然能力、朴素情怀的一个简单缩影。在国家最困难时期,周恩来总理带着党中央、毛主
2、席的重托,不顾身体疾病,不辞辛劳,不避艰苦,亲自去革命老区调研考察,深入群众,了解民情。观众们也自然的被电影带到了那个岁月。眼前是一幕幕总理在和老百姓一起吃着树叶糊糊、在炕上听连弟奶奶的河北落子、坐在搞“个人主义”老乡的门槛上落着家常、给带病上夜课的乡村教师拿鞋穿鞋的这样的感人场景。电影中有三次镜头描绘了总理深入调研后不顾白天的劳累工作到深夜的画面,让人观之不觉潸然泪下。面对复杂的局面,周总理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明察秋毫,去伪存真,甩开干部访贫问苦,结交最困苦的朋友,用自己赤诚的一言一行感动着干部和群众。在总理身体力行的感召和苦口婆心的开导下,群众终于向总理倾诉了心里话,干部终于向总理汇报了实
3、际情况。周总理和毛主席长时间含泪通话,做出了调整政策、取消大食堂分户吃饭的英明决策,解决了百姓的困难。通过观看影片,我深切地感受到,周总理身上有太多值得自己学习的地方。结合当前我区的发展形势以及自己的实际工作,要重点从下面几个方面向周总理学习:学习周总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奉献精神。为人民服务在这部影片中得到了生动的诠释。周恩来总理不顾疲惫虚弱的身体,在大雨之夜与群众抢救庄稼,彻夜总结梳理调研中发现的问题,与毛主席长时间通话汇报情况,协商解决策略这些鲜活的镜头,使我真切地感受到我党“为人民服务”不只是一种信条,更是一种自觉置身于群众之中、一切为了人民,为了一切人民,为了人民一切的公仆意识,奉献
4、精神。学习周总理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的求真精神。实事求是,求真务实,是我党思想路线的核心内容,是我党长期以来形成的优良作风。影片展示了周总理明察秋毫,认真分析,本着实事求是,为人民负责的原则,客观,冷静的分析问题,一步步了解了当地群众生活的真实情况。周总理这种实事求是、一丝不苟的精神和作风,充分体现了我党长期以来的“实事求是,求真务实”作风,不仅在影片反映的时代是我党的工作作风,也是在当今努力实现“中国梦”时所必须坚持的根本作风。学习周总理为了群众,依靠群众,联系群众的为民精神。群众是我党的力量源泉,是我党战胜一切困难的坚实基础。良好的党群关系,是实现各项事业的根本保证。影片中周总理走街串巷,深
5、入田间地头,了解村民生活的事实真相,真正做到了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反映了在那个特殊的年代,我党和人民群众鱼水之情的淳朴和真挚。而在当前,党中央旗帜鲜明的提出了要走群众路线,要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就是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和全体党员要牢牢铭记我党“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密切联系群众,从群众的利益出发,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一切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周总理给我们树立的光辉榜样,时至今日,不仅没有因为时间的变迁有丝毫的褪色,而且愈发展示出强大的教育力量。学习周总理勇于面对,敢于负责的担当精神。批评与自我批评是我党的优良传统,而勇于负责,把群众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是我党
6、永葆先进性的重要保障。由于中央政策的偏差给群众带来的各种困难,周总理真诚道歉,“我是总理,老百姓的生活出了问题,就是我的责任啊!”当张二廷等群众说出大食堂的种种弊端,说出村干部作风的各种问题时,总理听得是何等严肃认真。就是村干部,也是羞愧和反思,主动站出来承认自己的错误。当总理将4天来了解和调查得知的真相与毛主席通电话进行汇报后,第二天就解散了大食堂。这种实事求是、敢于并勇于批评与自我批评、虚怀若谷听真话和及时纠正偏差的精神和作风,在今天我们凝神聚力,攻坚克难开展各项事业的时候,尤其值得学习。 通过对影片所反映事件的回顾与思考,其中一些本不该发生的事情,也引起了我的进一步思考。公社主任郭凤林基于朴素的阶级感情,怀着为党分忧、为国担难的信念,不想让总理看到农村的困苦实情而烦恼,采取了一系列弄虚作假、粉饰太平的行动。这是一种不负责任、不顾后果的错误行为,这样的行为违背了我党“实事求是”的原则,不但于事无补,反而会暂时的混淆了真相,给事情的及时解决带来不利的障碍。这样的行为也破坏了党在群众心中的形象,疏远了干群关系,党员干部要引以为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