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曼底号遇难记》(第二课时) .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2526661 上传时间:2023-02-20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5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诺曼底号遇难记》(第二课时) .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诺曼底号遇难记》(第二课时) .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诺曼底号遇难记》(第二课时) .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诺曼底号遇难记》(第二课时) .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诺曼底号遇难记》(第二课时) .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诺曼底号遇难记》(第二课时) .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诺曼底号遇难记》(第二课时) .doc(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诺曼底号遇难记(第二课时)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教学设计教材版本: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章节:第十册第9课学科:语文年级:五年级设计者:王黎(方案撰写) 蒋晓安(多媒体制作)工作单位:常州市清凉小学日期:2003年6月20日诺曼底号遇难记(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方案常州市清凉小学 王黎 (方案撰写) 蒋晓安(多媒体制作) 新课程标准提到“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的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本方案设计旨在运用多媒体渲染、创设一个与文本一致的情感氛围,调动起学生的联想

2、,把学生带到作品的艺术境界中,使学生身临其境,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从而准确、全面地把握作品传达的复杂情感,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产生独特的体验,受到感染,引起共鸣,从而观照自身,引发认知冲突,潜移默化地向作者的语言靠近,向作者的人格靠近。【教学内容】诺曼底号遇难记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十册)第9课。课文记叙了在从南安普敦到思恩西岛的航线上,“诺曼底”号轮船被一艘装有螺旋推进器的大轮船“玛丽”号撞破,情况十分危急。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船长哈尔威命令用救生艇救乘客,由于他机智、果断,结果乘客得救,而他自己却随着轮船一起沉入了深渊的感人故事。文章表现了船长在危难之时,首先想

3、到的是别人、忠于职守、履行做人之道的崇高品质。诺曼底号遇难记一文,出自语言大师雨果之手,语言看似简单实则蕴意非浅,字字句句都渗透着船长那高尚的人格魅力,扣人心弦,感人肺腑。【教学目标】能力目标:能感情朗读课文。情感目标:通过感受当时的危急,感受到船长镇定、尽职的品质。【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感受船长的人格魅力。教学难点: 1、学生不了解海上航船规则及船长的职责,导致对课文理解有困难。2、学生没有沉船时危急万分的体验、感受。【教学对象分析】对于十一、二岁的孩子来说,理解故事的情节不成问题,但是否真正能感受到船长“忠于职守”、“履行做人之道”的伟大情操呢?为此,我们根据学生具有对船长品质的情感

4、认同,但苦于没有危急时刻的生活体验而难以真正理解船长的行为的特点,选择时机适量运用多媒体手段来适应学生特点,以实现理想的教学效果。【媒体运用目标】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在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而并非仅仅是再现形象或理解感情。我们设计的多媒体也不是再现文学,而是让学生去品味、领悟、感受、补充文学,它向我们展现了一个情真意切的画面,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情感投入,而这也正是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优势之一。在这个多媒体设计中我们借“媒体”之力拨动了学生的“心弦”,促使他们“用心” 、“用眼”来学习,使主客观一致,让智力、非智力因素的和谐统一在多媒体创设的整个情景中,从而带来能力与心理品质的和谐

5、,保证语文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媒体设计运用与语文教学整合】(本课已在2003年常州市省级实验小学青年教师阅读教学比赛中获得一等奖)教 学 过 程流程媒体运用策略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媒体评价 创设情境 激发情感 1、媒体通过对泰坦尼克号DVD影像的采集,使哈尔威船长这个形象感性化了他信心十足地屹立在了船头。然后,运用电脑三维动画,虚拟地制作了天空、大海、波浪、诺曼底号轮船,使小说中的场景在电脑中不断得到再现。这一切在舒缓、美妙的音乐中形成一部经剪辑的、合成的流畅的影片,使学生不禁浮想联翩,仿佛也开始了一次无忧无虑的海上航行。2、接着,画面逐渐变黑,最后陡然一转一艘阴森森的巨轮从荧幕深处轰然驶出

6、,紧接着,碗碟的震荡、海水的涌入、人们的慌乱、轮船的破损、孩子的恐惧这些,一下子就把学生带入从未经历过的灾难的情境,产生情感体验。1、1870年3月17日,哈尔威船长像平常一样,带着他心爱的诺曼底号轮船航从南安普敦开往思恩西岛。他感到平静、愉快,甚至还有一点儿骄傲。夜晚悄悄降临了,薄雾笼罩着大海。一场灾难从天而降,全速前进的玛丽号巨轮直向诺曼底的侧舷撞过来2、这一切来得那么突然,那么猛烈!让我们朗读第2自然段,再来感受一下吧! 1、看平静、优美的海面的课件集成,享受航海旅行的快乐。2、看剪辑的撞船录像,感受灾难的到来。3、齐读第2自然段。1、“学之者不如知之者,知之者不如好之者也”,激发了学生

7、的兴趣,引起了学生的情感共鸣,那么,我们的语文课就开了一个好头。多媒体利用了它鲜明可感的形象,悦耳动听的声音、绮丽多变的色彩、强化感知刺激,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促使他们集中精力去学习获取知识,创造性地完成学习任务。多媒体给学生尽量创造一个思想与环境融为一体的氛围。2、一幕幕紧急恐怖的画面接踵而来,再加上一声声碰撞紧张的旋律把灾难来临时的情感方式、生活方式生动地再现了出来,刺激了学生的感官、激发了他们的情感,将学生的思想客观化、理性化、图像化了,课堂学习气氛渲染出来了、情感也就成了最好的老师。3、多媒体画面的强烈对比将学生迅速带入课文所创设的情境中,学生感知到了当时的“危急万分”,就能“读书有味”

8、,“读书入情”,此时,再让学生读一读描写这种场景的第二自然段,就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为领悟船长的情操“读书悟理”打下了基础。 初感“指挥 ” 铺垫情感1、是啊,顷刻间,我们所有的人都惊慌失措了。这时,船长呢?自己读一读第3自然段,体会一下。谈谈你们的体会呢。2、你们都说出了自己的感受,能读好船长的话吗?自己先练一练。谁来读?让我们一起读!1、自由读、体会。沉着镇定,临危不惧;经验丰富,镇定果断;指挥明确,下令清晰;信心十足,忘去自我。2、练读。指名读,并相机指导朗读(注意 “吼”字,读出船长的威严、果断、坚定。)齐读第3自然段。引读第4、5自然段。 声形并用 积淀情感1、 黑暗中人们听

9、到的船长威严的、压倒了一切呼号和嘈杂的镇定、机智的指挥的语言,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读好的,而这简短有力的对话,又恰恰是树立船长形象的关键所在,因而我们请一位电台的男播音员朗读了这一段对话,然后用左右声道的变换、音色的处理、图像的转换模拟出船长、机械师、大副三个人对话的场景。2、当学生通过对文章字、词的分析,感受到船长字字句句的伟大力量,感受到船长的机智镇定、忠于职守、履行做人之道的时候,我们从泰坦尼克号剪辑了一段船员带领着乘客有序撤退的录像,以及一段原声音乐,随着悲哀而又不乏希望的乐曲,船长指挥得当的成果直观展示在学生的眼前,一种敬佩之情将被激起,为下一个课件的运用起到煽情、铺垫的作用。1、就在

10、这时,船长威严的声音压倒了一切呼号和嘈杂,黑暗中我们听到一段简短有力的对话:自己好好地读读这段对话,细细地体味一下船长说的每一句话?再与周围同学一起练习着分角色读读呢?刚才有的同学读得不是很专注,现在,就把自己当作船长、机械师、大副,再练一练,细细体会一下。谁来做威严的船长?机械师呢?大副呢?乘客们,听黑暗中,船长威严的声音压倒了一切呼号和嘈杂。2、听了这一段对话,我们沉默了,没有一个人违抗他的意志。这是为什么呢?同桌先讨论一下。我们怎么会沉默的呢?3、是的,正是船长这段简短有力的话让我们一下子明白了目前的处境,我们沉默了。其实,我们沉默的更重要的原因是我们不愿意,也不忍心再违抗船长的意志了。

11、这又是为什么呢?自己读读这段话,好好体会一下。问一问,你的同桌是怎么理解的?说说看,我们为什么不愿意再违抗船长的意志了?4、听了你们的感受,我也打心眼里佩服船长的伟大。谁来读这一段话。我听出了你对船长充满了敬重之情。我们一起来。5、在船长的指挥下,救援工作进行得井然有序。我们相互搀扶着,相互关照着踏上了救生艇。在船长伟大灵魂的感召下,我们看到了生命的真正价值,战胜了灾难,赢得了活下去的时间。1、听录音自由练读。自由分角色读。再练。指名分角色读。听分角色朗读。2、讨论。了解了轮船的情况:火灭了,船不会爆炸了;机器停了,船不会前进了,口子不会扩大了,船下沉速度不会加快了。船长说“够了”时间有20分

12、钟,来得及撤离;“够了”也显示了船长的信心,他会让每一个人都到小艇上去的。 3、多媒体出示第25自然段文字。自己读并思考。讨论。 “巍然屹立” 忠于职守;“指挥着、控制着、领导着”指挥有力(能结合有关的词语具体说) “每件事和每个人都考虑到了”“给灾难下达命令”(能联系上下文谈理解)4、指名读。齐读25。5、看剪辑的“井然有序的撤退”的录像。6、引读28。1、我们以一段通过电脑合成并分相位的男中音朗读,一下子渲染了气氛,烘托了环境,使船长的形象立体化了,我们创设的教学情境进而激发起了学生的朗读欲,让学生情不自禁地想把在诺曼底号遇难记中体会到的情感用自己的声音给传达出来。2、运用多媒体技术也要讲

13、究艺术,在学生的情感与作者产生了共鸣后,艺术地再现情景就能实现大小、远近、快慢、虚实之间的转变,使学生未知的内容化为直观的教学信息。此时,适时通过电脑模拟了船长进一步指挥以后,船员训练有素地放着救生艇,乘客井然有序的撤离的场景。多媒体凭借着它独特的声光电优势,缩短了时空距离,引起了学生对课文中人物的关注,产生更细致的情感体验,对船长的感谢、敬佩之情得到释放。多媒体激发了学生继续探究的兴趣,入景移情。媒体渲染释放情感为了达到感受船长人格魅力、树立船长伟大形象的目的,我们从泰坦尼克号中剪辑了部分影象再结合动画制作,展现了轮船沉没时的感人一幕:画面中,船长毅然拒绝了救生衣,选择了又一次“成为一名英雄

14、的权利”;在“阴森可怖的薄雾”中,船长与大海“溶为一体” ;船长的形像就像一尊雕像永远立在了大海之上、立在了学生的心中。1、我们安全了,我们的船长呢? (配课件示范朗读第29自然段)。乘客们,看着我们的船长吧,是他,给了我们第二次生命啊,你想向他说些什么吗?静静地思考一下吧。2、来,看着船长的眼睛,说出你最想说的话吧!3、这么一位多么可敬的、多么优秀的船长啊! 让我们记住这位英雄的名字吧1、看剪辑与动画制作合成的“船长牺牲”的课件。2、思考。自由说。3、引读30。课件出示“哈尔威” ,并齐声深情呼喊。多媒体画面的转变,低沉而又震撼人心的音乐,让人看来、让人听来,仿佛是一场在海面上进行的无声的葬

15、礼多媒体的推进,一步步地启迪了学生的心智、训练了学生的思维,使他们的情感得到了升华,这时,引出“如果你就是获救的乘客或船员中的一个,面对着自己的船长徐徐沉入大海,你内心有什么感受,想对他说些什么?”的问题,将使学生的情感达到高潮,多媒体把学生的情感完全激发出来了。最后,多媒体画面中“哈尔威”这震撼人心的三个字由远及近逐步凸现,学生随着发自内心的呼唤完成对船长的最高敬意。板书:忠于职守诺曼底号遇难记 灾难做人之道【媒体运用优势】我国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曾指出“作者胸中有境,入境始于亲”。雨果没有采用直接的历史资料和文字说明表达小说中事故的灾难性,而是通过对“船长”理性的分析和对灾难的感性认识的相互穿插,以形成形式上的鲜明对比来震撼人心,语言本身是抽象的,只有通过情景才能缩短学生与事物的时空距离,增强形象的真实感。此时,多媒体凭着它创设情景的独有的优势走进课堂,使得教学的内容突破了时间、空间的限制,将抽象的内容具体化,深奥的知识浅显化,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使语文教学的难点迎刃而解。语文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如果能恰当地把握时机,合理运用电教媒体,就能优化教学的过程,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学流程图”见表格“媒体设计运用与语文教学整合” )声明:同意在常州电教在线网站和江苏教育资源网上发表。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