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节数学课的反思.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2527113 上传时间:2023-02-2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节数学课的反思.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一节数学课的反思.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一节数学课的反思.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一节数学课的反思.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一节数学课的反思.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节数学课的反思.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节数学课的反思.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一节数学课的反思随着新课改的推进,新课程理念也逐渐深入人心。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是把教学活动的性质框定在“特殊认识活动”的范围内,上课变成是执行教案的过程,老师讲,学生听,采用“满堂灌”的教法,这样不仅会导致课堂教学沉闷,而且抑制了学生的创新潜能。教师“以纲为纲,以本为本”的课堂教学模式已不适应新理念下的教学,更不可能完全有效地实现教学目标,因此学习新理念,转变教学观念已成为广大教师最重要的课题。在学习新课程理念的过程中,原先的一些教学行为不断地在我面前浮现,促使我去回味、去反思,使我对新课程理念有了更深刻地理解。我曾听过一位教师的课,内容是不等式证明习题课。其中一个环节是回顾了这一节的一道课本

2、例题,想对课本的这个典型例题加以解题深化,让学生用多角度的分析来解决问题,扩展思维空间,丰富解题策略,但我觉得这堂课值得去商讨及反思。题:已知a,b,m 都是正数,并且a a/b师:前一节课我们是用什么来证明这个不等式的?生:(异口同声)用比较法、综合法或分析法。师:对,这三种证明方法是不等式证明的最基本方法。大家动脑筋再想想,结合以前所学的知识,你们还能用别的方法来加以证明吗?学生陷入的沉思(时间在慢慢地流失,学生无人应答)师:(教师有些急躁)如果我们把求证的不等式看成是两个函数值的大小,你们又会有什么想法呢?可以利用什么来证明生:(过了一会儿,听见教室里有位同学细声细语)应该可以用单调性来

3、证明。师:(教师如抓住了救命稻草般似的,如释重负)对,我们可以构造函数,用高一学过的函数的单调性来证明,下面我们具体用这种方法来证明它在教师事先的安排下,陆续采用放缩法、增量法方法来证明,教师看了看时间发现一堂课马上接近尾声,正准备让学生进入教师精心设计好的另一种证法的时候,此时有个学生举起手,示意发言。生:老师,我们以前学过定比分点知识,我想用它也能证明。师:(对突来的想法,喜出望外)用定比分点可以证明吗?定比分点至少要知道点的坐标,能行吗?由于时间问题,你可以在课后再去思考整理一下。我们大家接下来看看下面一种证法,非常巧妙教师打断了学生的思路,这个学生一脸无奈地低着头,再无心听老师讲课,看

4、似有点委屈。随着铃响,教师在这样一堂例题讲解分析下宣告结束了,而带给学生的到底有些什么呢?教学反思:针对这个课本例题的深化教学,我觉得这几方面是值得反思的。失误一、缺乏创设情境,不能激发学生兴趣对教学情境的关注是新课程教学模式构建中的核心话题。国家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让学生在生动现实的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因此在例题教学中,教师要善于用所学知识处理同学们看得见、摸得着、亲身经历的问题,把数学知识融入生活,从而能增添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更深刻地理解所学的知识。这个课本例题,在教材中很具有典型性和示范性,在教学中首先我们不能就题论题,用比较法证明并不困难,然而仅仅讲证明,不能体现该题的教学价值

5、,为此要学生在生活中能寻找原型。可以让学生分组讨论,共同研究,教师适当引导,创设如下情境:建筑学上规定,房间建筑的采光度等于窗户面积与房间地面的面积之比,使窗户面积必须小于地面面积,采光度越大,说明采光条件越好。试问增加同样的窗户面积与地面面积后,采光条件是变好了还是变差了?为什么?引导学生进行探索尝试,找到问题隐含的数学模型:若窗户面积为a ,地面面积为b ,且a b ,设共同增加的面积为m ,问题即转化为比较(a+m)/(b+m)与a/b 的大小问题,这样有了实际问题作为背景,学生的探索热情高涨,极大地增强了学生探究问题的勇气和信心。失误二、学生被动接受信息,教师缺乏引导启发新课程标准要求

6、告诉我们:学习不是简单地被动地接受信息,而是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地选择、加工和处理,从而获得知识的意义。学习的过程是学生自我构建、自我生长的过程,这种构建必须以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在上面的教学情境中,对运用函数单调性这一方法来证明不等式,几乎看不到教师的引导启发,或是太空洞,没有把原有的知识作为支撑点,让学生通过联想,建立起新旧知识的桥梁,从而才会出现学生“启而不发”,教师“自问自答”的场面。虽然学生在教师的暗示下得出了用“函数单调性证明”的方法,并非学生积极思考的所得,学生的思维没有得到锻炼,积极性也没有得到激发,绝大部分学生还没有真正理解这种证明方法的

7、巧妙性。失误三、扼杀了学生探索创新的能力对教师而言,课堂教学就必须给学生自由的空间,依据学生的志趣、才能、资质和特长,尊重学生个体的差异性、独特性、自主性和创造性,鼓励学生自由探索,大胆猜测,大胆质疑,敢于发表不同意见,甚至是异想天开,而不是扼杀、摧残。在上面例题教学情景中,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把课堂上的主要时间都拿来讲解题目,少了学生自我发挥的空间,即使让学生思考,也是想尽办法把学生的思路引到自己安排好的设计轨道上来,面对学生中途的提问,却加以搪塞、阻止或当场否定,这对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一种严重的挫伤,扼杀了学生探索创新的能力。对那位同学用定比分点的知识去证明这个不等式,我起初也感到惘然,

8、课后从他的解答来看,的确是一种非常具有想象力而且巧妙的证法,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他的证明过程:我在为这位同学的证法拍案叫绝的时候,也为这位老师错过这个展示绝妙证法的机会而感到惋惜。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是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一定要注意培养学生思维,并且有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流的教学习惯。因此这个问题一旦提出,教师立刻意识到这是一个良好契机,立刻紧紧抓住它,在其教学实践中加以应用,使课堂教学更完善。新课程发展的核心是新课程理念落实到实处,能否把新的理念转变为教师的教学行为,是新课改能否成功的关键。通过教师一个例题的分析讲解,我们不难发现还存在一种现象:新课程标准是新的,教材是新的,然而课堂教学涛声依旧。说明课改之路任重而道远,作为教师的我们,必须进一步学习新的理念,走出传统教学观念的阴影,使自己真正成为新课程改革的实践者、创新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