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级上册语文课内阅读练习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四级上册语文课内阅读练习题.doc(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七册语文课内阅读练习题一、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 )的水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 )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1、 按课文内容填空。我觉得这些词语好在 。2、这段话是按( )的顺序来写钱塘江大潮的。我是从 、 、 等词语中知道的。3、划横线的句子先写大潮的 ,我是从 这个词语知道的;再写大潮的 ,我是从这个词语知道的。4、学习划线句子的写法,写一段话。“那雾越来越浓”或“火车越来越近” 二、我们的船渐渐逼近榕树了。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枝
2、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一部分树枝垂到水面,从远处看,就像一株大树卧在水面上。1、“不可计数”的“数”应该读第( )声,它在这里用作( ),意思是 。“不可计数”指的是 。2、这榕树的“真面目”指的是 ,“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的原因是 三、榕树正在茂盛的时期,好像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给我们看。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儿缝隙。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这美丽的南国的树!1、这段话第一句写了树叶的 ,第二句写了树叶的 ,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这南国榕树的 。2、和“似乎”意思相近的词有 、 、 。3、从这段话中找出
3、一对近义词。 和 4、这段话按 的顺序来写。“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儿缝隙”描写大榕树 ,“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描写大榕树 。5、朗读“这美丽的南国的树”时,语气应当( )(1)激动低沉 (2)激动响亮 (3)平静舒缓 (4)平静低沉四、起初周围是静寂的。后来忽然起了一声鸟叫。我们把手一拍,便看见一只大鸟飞了起来。接着又看见第二只,第三只。我们继续拍掌,树上就变得热闹了,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大的 小的 花的 黑的 有的站在树枝上叫 有的飞起来 有的在扑翅膀1、这一段话由 句组成。2、写出这一段的段落大意。 3
4、、这一段中最能突出鸟的数量多的句子是 ,表现鸟的种类多的句子是 。4、给文中没有加标点的地方加上标点。5、用“静寂”写一句话。 6、找出这一段话中的一组反义词:( )( )7、用“ ”画出文中的一个排比句。五、我注意地看着,眼睛应接不暇,看清楚了这只,又错过了那只,看见了那只,另一只又飞起来了。一只画眉鸟飞了出来,被我们的掌声一吓,又飞进了叶丛,丫在一根小枝上兴奋地叫着,那歌声真好听。1、这段话具体写出了作者听到的( ),看到的( )。鸟的体形有( )有( );鸟的颜色有( )有( );鸟的动作,有的( ),有的( ),还有的( )。这段话说明鸟( )。2、“应接不暇”指的是 ,在这里“应”读
5、 。联系上下文,通过作者对鸟儿多的描写,我们也可以感受榕树的 吸引了那么多鸟儿,难怪说这是 。六、当小船向着高塔下面的乡村划去的时候,我回头看那被抛在后面的茂盛的榕树。我感到一点儿留恋。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1、给上面一段话分层,用“|”表示。2、写近义词。茂盛()的确()3、句子中两次提到“鸟的天堂”,它们的意思不一样。“鸟的天堂”指 ;鸟的天堂指 。七、爬山虎的脚触着墙的时候,六七根细丝的头上( ),巴住墙。细丝原先是_,现在_了,把爬山虎的嫩茎_,使它_。爬山虎的脚要是没触着墙,不几天就萎了,后来连痕迹也没有了。触着墙的,细丝和小圆片逐渐变成灰色。1、 填
6、空。2、 爬山虎的脚触着墙的时候_,而且颜色也会发生变化, 逐渐变成_。要是没有触着墙,它的脚_3、 从“小圆片”、 “巴”、 “萎” 、“灰色”等描写中,我知道作者是从_、_、_等方面细致地描写了爬山虎 。八、别的昆虫大多在临时的隐蔽所藏身。它们的隐蔽所得来不(废 费)工夫,弃去(毫豪)不可惜。蟋蟀和它们不同,不肯随遇而安。它常常慎重地选择住址,一定要排水(优 忧)良,并且有温和的阳光。它不利用现成的(巢穴 洞穴)。它的舒服的住宅是自己一点一点(挖掘 发掘)的,从大厅一直到卧室。1、在括号里选择合适的词语。2、写近义词。 隐蔽( ) 温和( ) 舒服( )3、联系上下文理解“随遇而安”,并造
7、句。随遇而安:_我从_ 几点知道蟋蟀不肯随遇而安。随遇而安_。3、问答:蟋蟀选择的住址需要符合哪些条件?(4分)_。4、别的昆虫的隐蔽所得来不费工夫,而蟋蟀那舒服的住宅却_ 。九、 _ 北宋时期有个著名画家,叫文与可。无论是人物、动物,还是山水、花草,他都画得十分出色。文与可特别爱画竹子。他家院子前后载满了青翠的竹子。文与可每天都去观察竹子,看看在不同时间、不同气候下有什么变化。他看的高兴了,就挥笔作画。转眼之间,他的笔下就出现了一杆杆生动传神的竹子。一次, 文与可把一幅刚完成的画放在桌子上,走出了书房。画面上是几竿新生的嫩竹,靠近竹根的地方,有几个刚出土的竹笋,生动极了。当他从外面回到书房时
8、,发现一只猫正抓着那幅画玩呢。原来,那只猫把画上的竹子当成真的了。有人问文与可画竹的秘诀 他回答 我非常熟悉竹子 每当我要画竹子的时候 竹子的样子就在我心中出现了 我只不过是把心中的竹子画到纸上罢了1、 给上面的短文加一个合适的题目。2、圈出短文第2自然段中的错别字,并改正。( )3、根据意思在短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绘人或物,给人生动逼真的印象。( )解决问题的不公开的巧妙方法。( )特别好,超出一般的。( )4、在短文中划出解释文章题目的句子。5、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6、著名( ) 秘诀( ) 熟悉( )7、给第4自然段加上标点符号。十、“噢!是这么回事呀!”巨人终于明白,没有孩子的地方就没
9、有春天。他不禁抱住了那个孩子:“唤来寒冬的,是我那颗任性、冷酷的心啊!”要不是你提醒:春天将永远被我赶走了。谢谢你!”1、写反义词。 隆冬( ) 孤独( ) 荒凉( ) 漫长( )2、“提醒”的意思是_,文中的“提醒”是指_。3、我知道“没有孩子的地方就没有春天”这句话的意思在文中具体表现在两个地方。第一:_第二:_4、 巨人的”任性”表现在_巨人的“冷酷”表现在_。他想独享花园的一切,结果却是_。十一、孩子们都诧异地互相看着。一个孩子说 “让我们分头到自己愿意去的地方,弄明白幸福是什么。我往东走。”“我往西走。”另一个孩子说“我留在村子里,”第三个孩子说不得“也许我在这里就会弄明白幸福是什么
10、。”1、 在方格里填上合适的标点符号,从中你明白了什么?2、 我发现“诧异”一词是由一对( )词组成的,像这样的词语还有:_ “彼此”一词是由一对( )词组成的,像这样的词语还有:_ 十二、十年后,那位姑娘又出现了,她没有变样,还是金黄色的头发,头上还是戴着那个白色的花环。她显得那么谦虚、美丽、善良。“我很高兴,你们都依照我的话又来和我见面了。”她说,“你们说的话我全听到了。你们三个人都明白了:幸福要靠劳动,要靠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情。”1、十年之后,三个孩子强健有力的青年,他们都明白了幸福是什么,第一个青年_,因而他感到幸福;第二个青年_所以他是幸福的;第三个青年_,他也感
11、到幸福。2、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谦虚 ( ) 美丽( ) 善良 ( ) 幸福( )3、 那位姑娘是什么人?_ 通过阅读你明白了幸福到底是什么? 联系实际,谈谈你是如何尽自己的义务的?_十三、在括号里填上表示说话时的动作、神态、语气的词语。树( ) 对鸟儿说:“再见了,小鸟!明年春天请你回来,还唱歌给我听。”鸟儿( )说:“好的,我明年春天一定回来,给你唱歌。请等着我吧!”“立在这儿的那棵树,到什么地方去了呀?”鸟儿( ) 问树根。树根( )回答:“伐木工人用斧子把他砍倒,拉到山谷里去了。”她 ( )问大门:“门先生,我的好朋友树在哪儿,您知道吗?”大门( )回答说:“树么,在厂子里给切成细条
12、条儿,做成火柴,运到那边的村子里卖掉了。”鸟儿( )问女孩:“小姑娘,请告诉我,你知道火柴在哪儿吗?”小女孩( )回答说:“火柴已经用光了。可是,火柴点燃的火,还在这盏灯里亮着。”十四、鸟儿睁大眼睛,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接着,她就唱起去年唱过的歌给灯火听。唱完了歌,鸟儿又对着灯火看了一会儿,就飞走了。1、这一段话中和眼睛有关的词语是( )、( )、( )。2、我发现这几句话中用了两个“看了一会儿”。第一个说明:_;第二个说明:_ _。3、我知道小鸟唱去年唱过的歌给灯火听,是因为_十五、鹅的步态,更是傲慢了。大体上与鸭相似,但鸭的步调急速,有局促不安之相;鹅的步调从容,大模大样的,颇像京剧里的净
13、角出场。它常傲然地站着,看见人走来也毫不相让;有时非但不让,竟伸过颈子来咬你一口。1、 写出带点字的音节。大模( )大样 净角( )2、 写出“傲慢”的近义词:傲慢( )3、 根据词意在文中找出相应的成语。形容傲慢、满不在乎的样子。( )拘谨不自然,不放松。( )4、 照样子,用带点的词写句子。鹅的步调从容,大模大样,颇像京剧里的净角出场。_。有时非但不让,竟伸过颈子来咬你一口。_。5、概括这一段主要内容的句子是_。6、鹅的步态与鸭如何不同,请用“”把它划出来。7、围绕这个句子,作者从( )和( )两个方面具体介绍鹅的傲慢。十六、站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墙上的条石,很自然地想起古代修筑
14、长城的劳动人民来。单看这数不清的条石( )一块有两三千重( )那时候没有火车( )汽车( )没有起重机( )就靠着无数的肩膀无数的手( )一步一步地抬上陡峭的山岭( )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1、在文中的括号里加上标点符号。2、在划“”的句子里圈出描写动作的词,写在下面的横线上。_。3、 从短文中“没有”、“一步一步”、“数不清”、“无数”等词语中能体会到_,表达了作者_的思想感情。4、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单:_。无数的肩膀无数的手:_凝结:_ _。5、模仿秀。 万里长城 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 ( ) ( )多少才_。站踏扶很自然地想_ _。(这道题有
15、点儿难吧?给你提供些参考:在公园里、校园里、家里、梦里-)十七、 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有名的长廊。绿漆的柱子,红漆的栏杆,一眼望不到头。这条长廊有_,分成_间。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五彩的画,画着_,_,_,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长廊两旁栽满了花木,这一种花还没谢,那一种花又开了。微风从左边的昆明湖上吹来,使人_。1、 按课文内容,把文中的空填完整。2、 用“/”给选段分层。3、 这一段文字从哪几个方面来介绍长廊的?十八、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下望,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葱郁的树丛,掩映着黄的绿的琉璃瓦屋顶和朱红的宫墙。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
16、游船、画舫(fng fng)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j j)乎不留一点儿痕迹。向东远眺,隐隐约约可以望见几座古老的城楼和城里的白塔。1、 将括号里错误的拼音划去。2、 按要求查字典。查带点的字音序部首除部首外几画字典里的意思应取哪种解释葱郁香气浓厚。(草木)茂盛。(忧愁、气愤等)在心里积聚,不得发泄。隐隐约约邀请。简单;简要。大概。俭省。3、 文中“慢慢地滑过”的“滑”可以换成_字,我觉得用”滑”更贴切,能让人体会到_。4、 这段话中用了许多许多描写颜色的词语,如_、_、_等,有些词语尽管没有直接描写颜色,但却能让人感受到色彩美,如_、_等。5、 这段课文描写了登上万寿山向下望,所看到的颐美景。
17、作者描写了_、_和_;再写正前面的_和_、_;最后写向东远眺时所看见的_、_。十九、经常到山里的人,大概都见过这样的情景:( )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 )会在第一块搭石前止步,招手示意,让对方先走,等对方过了河,俩人再说上几句家常话,才相背而行。( )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 )要伏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1、 在文中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2、 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3、俩人再说上几句家常话,才相背(bi bi )而行。4、年轻人总要伏下身子背( bi bi )老人过去。5、上下文理
18、解下列词语。相背而行:理所当然:4 、填空。搭石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在这段文章中,体现乡亲们美好情感的事有两件,一件是_;另一件是_课文中另外也有表现乡亲们美好心灵的地方,请你找一 ,并把它摘录下来: _ 。二十、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1、从这段话中找出两对反义词。( )( ) ( )( )2、照样子补充词语。例:(踏踏)的声音 (轻快)的音乐( )的声音 ( )的音乐3、读了这段话,我眼前仿佛展现出了一幅有声有色的美丽画卷。这段话先写一行人
19、_的美,我是从_这个词语知道的;再写_美,我是从_这个词语知道的。最后写_美,我是从我是从_这个词语知道的。二十一、 针头向皮肤刺去,一阵突如其来的余震,使针头从肌肤里脱落,李博士不得不停止工作。此时此刻,跑到空旷的地方才比较安全,但是,李博士仍沉站在病床旁,那位青年也静静地躺在病床上。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努力,利用大地震动暂停的间隔,台湾青年的骨髓,终于从身躯里涓涓流出-1、 在短文中找出下面词语的反义词。 危险( ) 狭小( ) 慌张( ) 持续( )2、 给句子换个说法,意思不变。李博士不得不停止工作。_。3、文中省略号的作用是( )。表示引文的省略;表示列举的省略;表示说话断断续续;表示语意未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