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级语文下册《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及反思.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2528449 上传时间:2023-02-20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四级语文下册《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及反思.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人教版四级语文下册《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及反思.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人教版四级语文下册《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及反思.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人教版四级语文下册《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及反思.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人教版四级语文下册《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及反思.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四级语文下册《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及反思.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四级语文下册《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及反思.doc(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义务教育小学语文人教版第八册第四组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材分析】本组课文围绕“战争与和平”这一专题展开,内容直面惊心动魄的战争年代,倾吐了孩子们对和平的呼唤。学习本组教材目的是让学生的精神经受洗礼,心灵受到震撼。这篇课文属书信体的文章,是一个中国孩子写给联合国秘书长加利先生的一封信。信中深切地缅怀父亲,并代表中国孩子向整个国际社会呼吁:要和平,不要战争!本文情感强烈,饱含着一个孩子失去亲人的悲愤和对和平无比渴望的真挚情感,读来感人肺腑、催人泪下。教学这篇课文一是缅怀那些为维护世界和平而英勇献身的英雄,引导学生从小放眼世界,关注国际局势,树立热爱和平,维护和

2、平的信念;二是进一步学习理解含义深刻句子的方法,体会这些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根据本篇课文的特点,在教学中我让学生在潜心读书、朗读体会、语境想象、拓展资源中学会感悟,学会表达情感。从而构建能给学生铺上语言和精神底色的语文课堂。【教学目标】1认识7个生字,学会14个生字,正确读写 “执行、维护、给予、素质、沉浸、凯旋、遗体、硕士、贡献、圣坛、威胁、呼吁、妻子、充满”等词语。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以读促悟,以读激情。学会运用边读边想象画面、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体验和获取的材料等方法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感悟雷利失去亲人的悲愤、对和平的无比渴望和呼吁和平的真挚感情。3感悟雷利与爸爸诀别时的悲

3、痛心情和制止战争的决心。体会他从心底里迸发出的让世界真正成为充满阳光、鲜花与爱的美好情感。引导学生从小放眼世界,关注国际局势,树立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信念。【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难点:体会作者表达的真挚情感,树立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信念。【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学生:(课前预习)1自学生字新词,争取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2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并查阅有关资料。【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流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情感迁移。1、播放课件:边观看一组有关战争的图片,边学生聆听配乐诗朗诵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节选)。2、师导:面对此情此景,你有什么感受?(设计意图:由于我们

4、的学生生活在中国这片和平的圣土上,对于战争,他们缺乏深入的了解。为此,教者创设声像情境,努力实现诗歌、诵读、战争画面的整合,借助视听冲击,达到拓展课程资源,铺垫史实背景,缩小情感落差,把握情绪基调,营造解读期待的目的。在学生了解了战争给我们带来的灾难是何等的痛苦,自身情感与作者产生共鸣后,学生畅言个性化表达。)3、谈话导入课题。二、以疑导引,初读课文。1、据题质疑: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2、学生质疑。3、课件出示“初学建议”1)自主解决刚才提出的疑问;2)圈出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联系上下文或查阅工具书理解新词,待会儿讲给同学听。3)互相说说在书信的正文部分都写了些什么?4、教师巡视指导。5、

5、检查读书情况。6、请学生上台讲解理解到的词语的意思。课件出示:卓越凯旋灵柩弥漫硝烟呼吁遗体 威胁联合国维和部队相机出示:关于联合国、维和部队的视频。三、探究“呼声”,感悟父亲形象。1、层递性拓展训练:爸爸在战争中牺牲了,那他是个怎样的父亲?(设计意图:以加利先生评价爸爸的一句话中的“卓越”一词为支点,进行层递性拓展:在学生通读课文后,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找出有关语句,抓住关键词,运用语言多角度多层面谈谈自己眼中的雷利的父亲是个怎样的人。)抓住重点词:卓越精通出色导:这些句子体现了雷利怎样的感情?指导学生读读这些句子。2、情境创设:1)雷利多么热切地盼望爸爸凯旋回来,把那顶蓝盔戴在自己头上。爸爸

6、回来了,可以和雷利一起干什么?2)飞机已经在机场的上空盘旋,近了,更近了雷利仿佛看到了什么?他会说些什么?(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学生想象,再现雷利一家其乐融融的幸福生活场景,形成蕴生活、引导、想象于一体的多元、递进的新情境,与下文的不幸形成强烈的对照。)四、潜心会文,体味丧父之痛。1、多媒体播放哀乐,相机出示:语段一:“现在这顶蓝盔回来了,腕上的手表浸满了凝固的血。”(以读促悟,以读激情。指导学生通过边读边想象画面,感悟雷利失去亲人的悲愤)语段二:“啊,我听见了,妈妈听见了,和平!和平!和平!”(抓住染红、浸满等关键词,揣摩体味,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播放课件:灵柩回来了,凄楚、哀婉的背景音乐响

7、起师:请同学们看着大屏幕,前面的文字我们照着读,后面的文字我们背。师:(深情的叙述)孩子们,蓝盔回来了,爸爸回来了,可爸爸是躺在灵柩里回来的。看着大屏幕,把心沉一沉、压一压,“现在,这顶蓝盔回来了,”(生齐读)师:同学们,从你们深情地朗读里,我相信雷利一定会感动,加利一定深受感动。2、此时此刻,如果你是雷利,面对爸爸的遗体,你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设计意图:换位思考,移情体验。)3、激发想象,训练表达。课件出示:此时此刻,你想对(雷利、雷父、雷母、加利先生)(任选)说:“”(设计意图:抓住学生内在多元、鲜明的感受,内化为情感,转化为写作迁移训练。)六、布置作业收集有关战争的资料,下节课和同学

8、们继续交流。第二课时(简案)一、 自主探究,体会世界并不太平。1、过渡:这么优秀的爸爸这样失去了,我们的心当然是很沉重,所以,我们还要读出我们的沉重。请同学们翻开书,看到第五自然段,怎样读出沉重呢?师:爸爸倒下了,可是战争停止了吗?课文哪些段落在写战争还没停止?2、学习课文6、7自然段。课件出示语段:今天,我们娇嫩的“和平之花”。1)你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什么?2)结合课前搜集到的有关战争的资料,举出具体事例,请说说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读一读第6自然段。过渡:“和平之花”是娇嫩的(副板书“娇嫩”),战争给不少国家和地区的人民带来灾难,老师这儿准备了一个短片,相信大家看完以后一定

9、会把这段文字读得更好。(在过去10年里,200多万儿童在战争中被杀死,另有600万儿童受伤,100万儿童成为孤儿。87个国家的儿童生活在6000万枚地雷的阴影中。每年陆续有1万名儿童成为地雷的受害者。目前世界各国约有30万男女少年和儿童在军队中当“儿童兵”,许多人还不到11岁。)4)看了这些凄惨的画面和触目惊心的数据,此时此刻你有什么感受?让我们再次拿起书,把我们看完后的心情读出来。5)从多个层面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7自然段。6)师导:二十一世纪已经来到,可是战争的丧钟还没有敲响,今天战争仍然充斥在世界各地,孩子们学完这篇课文,你想说点什么?思考一下,把它写下来。7)抽生念所写内容。三深化情

10、感在课文结束的时候,老师送给大家一段音乐,让我们一起憧憬美好的明天。(师生共同欣赏音乐让世界充满爱)四、拓展与作业。短暂的40分钟的课堂让我们无法停止对和平的呼唤。“和平、和平、和平”的心声永不停息。同学们行动起来吧!我们可以利用课余时间给那些深受战争苦难的外国小朋友写封信,也可以召开“制止战争,保卫和平”的主题班会。因为,让和平永驻人间不仅是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更是全世界热爱和平的人们共同心愿!教学反思文本是作者情景交融的产物。课标指出:阅读教学中,学生欣赏文学作品,应有自己的情感体验,能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社会、人生的正确认识。本文所讲述的战争与我国身处和平环境中的孩子有一定的距离,

11、学生也不容易体会到失去亲人的痛苦。为了让学生的情感与文本的感情交融在一起,怎样将儿童的情感推向高潮,我在体会作者痛失亲人这教学环节中我做了如下的设计:一、让学生展开想像的翅膀,设身处地想像雷利当时的心境,想象雷利的爸爸凯旋归来的幸福画面。设计这个环节是不动声色地让学生与雷利的情感产生共振,也为后来体会雷利失去父亲那种深切的悲痛作好铺垫。学生动情的述说,使曾经的幸福与而今的物是人非的痛形成鲜明的对比,孩子们对战争的恨也就油然而生。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走进文本,披文入情,从而达到以情促读,读中悟情的教学目标。二、我设计一个“真情告白”的填空练习,引导学生把感受化作语言,学生畅所欲言,教师尊重学生的看

12、法,体现了民主平等的教育思想,落实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三、媒体的及时应用使学生动情,刺激学生情感。情境的设置渲染课堂气氛,多媒体出示录象片段,展示“万人送英雄,鲜花赠英模”的画面,配上哀乐,指导学生体会雷利看到爸爸的灵柩时,心情是多么悲伤啊!他扑到父亲的身上边哭边说,会说些什么呢?让学生感受那悲壮的场面。让学生入情入境,体会雷利失去父亲的悲痛。课堂教学也会因为情感的交融而变得高潮迭起,从而达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回想这节课,自己的潜心钻研,学生真情的流露,使本节课收到了比较满意的效果。但本节课也还存在不足之处:用心读书,在读中感悟,在阅读教学中,不够重视学生用“心”读书这环节。我想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不断反思、不断尝试,让自己的每一节课都能收到好的效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