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六级上册语文《山中访友》评课记录.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2528747 上传时间:2023-02-2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小学六级上册语文《山中访友》评课记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人教版小学六级上册语文《山中访友》评课记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人教版小学六级上册语文《山中访友》评课记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人教版小学六级上册语文《山中访友》评课记录.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人教版小学六级上册语文《山中访友》评课记录.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教版小学六级上册语文《山中访友》评课记录.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小学六级上册语文《山中访友》评课记录.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一) 金燕老 师执教的语文研讨课山中访友,优点很多:结构严思想清晰、语言优美等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一、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金燕老师以歌曲“朋友”导入课题,让学生在“猜、唱、悟”等环节中中体会“朋友”的真正内涵,在轻松愉悦的音乐声中,导入课题,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如课堂练笔部分,学生仿佛不是在写作,而是在对自己的老朋友倾述自己的情感。又如五个小组竞赛,活跃了课堂气氛。 二、突出自由、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积极倡导自由、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语文新课程中的一个新理念。金老师的这节课正好体现了这一理念,学生不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参与交流。比如:

2、老师问:作者访问了哪些朋友?学生进行美点文追踪,他们都有较强的合作意识。老师十分注重师生互动,当学生遇到疑难时,老师总是适时地加以点拔与评价,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学习,感受新的理念带给我们的快乐。比如:当学生陷入沉默的阶段,老师让组与组竞赛,还适时点拔:“还是组长亲自出马,”“有共鸣”“你喜欢诗歌吗”?不是缺少美,而是缺美的眼睛等,我们在这里真切感受到老师是学生的真正朋友。 三、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会学习,学会如何交朋友,学会珍惜身边每一位朋友,为他们正确的人生观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四、注重知识的迁移。 老师不只是教好这节课作为自己的任务,时时刻刻结合学生

3、生活实际给予指导。比如:在体验反思板块,老师问:你们的生活中有过这样的体验吗?又如:在课堂练笔板块,老师问:“我们能不能抓住教室中的事物,对它们说一句话?”林老师还在拓展伸板块让学生写信,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出文本,让学生学有所思,学以致用。总之,这节课的优点举不胜举,我受益非浅。如果下面两点再加强,我想这节课会更完美。 (二) 山中访友是作家李汉荣先生对大自然深情吟咏之作,表达了作者对他从小就很熟悉的这片山林由来已久的敬畏、喜爱之情,这种情感积聚已久,在这篇散文中喷薄而出。本文与之前学生所学过的写景文章有很大的不同。其不同之处在于,写景之中亦带情,表情之中又含景,所谓情景交融,物我相忘大概就是这

4、个样子的。 在文中,大自然中的老桥已不单是座桥,而是一位在作者眼中德高望重的老朋友,而树林也不仅仅是树林,而是他多年的知己,来到那片树林,就像来到了知己的家中,他们无话不谈,彼此无所拘束,以至于作者最后把自己也当成了一棵树。文中有作者想象自己变成了一棵树的描写,非常地优美与令人动容。包括接下来的一个小节,作者与山中的一切(山泉、溪流、白云、云雀等)热切地打招呼,在这些段落之中,人已经不是凌驾于景物之上的人,而是与自然万物融为一体的大自然的一员。这是本文最大的特点,但是,如何能将这种作者与大自然之间物我相融的感受在课堂上让学生深切体会并感同身受,同时学会欣赏与表达这种写景的方法,就成了本文教学点

5、重点和难点。 听完课,我觉得解老师主要有以下几个地方值得我学习: 首先是目标的定位和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她力求直接、生动、形象。山中访友一文描写的境界,正如王国维人间词话中所言:“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在作者眼里,“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山中的一切都有了人的情感。为了让学生在有限的分钟内入情入境,领悟这种“有我之境”,他选择最能体现作者情感的、自然段,作为主要教学内容。我觉得他这样处理教材,为下一课时学习及后面几篇课文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其次是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环节的设计力求简化、简便。六年级的孩子已经具备了初步的理解和感悟语言的能力,况且,文章本身字字玑珠

6、,句句含情,适合学生朗读。因此整节课他都以学生自读自悟为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课文内容,在读中体会作者的情感,在读中领悟作者表达上的特点,在读中潜移默化受到人与自然和谐相融的人文熏陶。老师的主导放在了引领、指导学生学习语言上,避免了学生泛泛地读,在原有阅读能力的基础上,实现了读有所思,读有所获。教学环节从导入、默读到逐段品悟,再到最后的回顾总结,力求简化,减少无效的导语和提问,把时间留给学生参与听、说、读、思的语文实践。第自然段的读中想象、导读质疑,第自然段的配乐美读与拓展练习,都落在实处,加深了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并在积累的基础上得到了运用。最后金老师这堂课的教学过程以“为什么以山中访友为题”展开阅读。山中访友这一题目本身,既蕴含着作者的情感,又体现着表达上的特点。一节课的学习,在解老师的引导下,学生不仅是解决了一个问题,更重要的,是在阅读的过程中,体会到了作者那份热爱大自然的深情,感受到了作者独特的语言表达形式。这也是解老师的成功之处。 如果,要对解老师提点意见,我觉得在施教过程中,老师最好不要为了引导学生循着自己的思路回答问题而多次打断孩子们的发言,这样会更好些!待添加的隐藏文字内容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