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语文二级下册《雷锋叔叔你在哪里》教学案例及反思.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2530974 上传时间:2023-02-2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小学语文二级下册《雷锋叔叔你在哪里》教学案例及反思.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二级下册《雷锋叔叔你在哪里》教学案例及反思.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二级下册《雷锋叔叔你在哪里》教学案例及反思.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二级下册《雷锋叔叔你在哪里》教学案例及反思.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二级下册《雷锋叔叔你在哪里》教学案例及反思.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小学语文二级下册《雷锋叔叔你在哪里》教学案例及反思.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小学语文二级下册《雷锋叔叔你在哪里》教学案例及反思.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一堂意外的仿写课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雷锋叔叔,你在哪里教学案例及反思 人教版语文第四册第二单元是一组“奉献与关爱”为主题的课文,通过学习课文,让学生懂得关爱别人,懂得“谁需要帮助,就伸出热情的手,谁需要温暖,就献上一颗火热的心。”在学习这单元的雷锋叔叔,你在哪里这篇课文时,上课铃响后发生的一件意外事,让我临时改变了教学策略,竟收到了比原计划更好的效果。上午第二、三节是语文课,今天的教学内容是雷锋叔叔,你在哪里这篇课文。上课铃响了,我跟往常一样走进教室,发现教室里没有像平时一样的安静有序,竟然有许多学生围在一起,还有学生哭的声音。出什么事了?我赶紧挤过去问个究竟。原来上课铃响后,史训波同学因

2、为跑得太快,摔倒在地上,头上起了个大包。看来既要处理史训波的伤势,又要让学生尽快摆脱这件事的影响,集中注意力进入学习状态,实在不是件容易事。我想:何不利用这件事,结合这单元的学习主题来进行教学呢?以下就是我的教学过程:师:史训波同学不小心受了伤,谁愿意扶他去医务室的老师那里擦一些红花油?其实我已决定让班长送他去医务室,是为了让学生感受一下乐于助人的气氛才这样问的。(生非常踊跃,我请班长送史训波去医务室。)师:谁能把刚才发生的事告诉老师?学生分散的注意力一下子集中了,争着要把这件事告诉我。生:上课铃响后,我们赶紧跑进教室,史训波跑得太快,不小心摔倒了,头上起了个大包,他还哭了。师:你说得真不错,

3、把事情的来龙去脉都说清楚了,特别是“赶紧、不小心”等词语用得很准确。同学们,当你们见到史训波受伤之后,又是怎么做的呢?让学生回忆起刚才同学们纷纷帮助史训波的情景,为学习课文、仿写诗句做准备。生1:我们都围过去看,史国辉、马科哲把他扶了起来,扶到了座位上。生2:邹思哲拿出自己的餐巾纸,为史训波擦眼泪。生3:我给史训波掸身上的灰尘。生4:班长徐何顿扶他去医务室了。师:同学们真能干,碰到突发事件一点都不紧张,还为史训波做了那么多事情。大家能不能把这件事情连起来说一说呢?(生准备后举手。)生:上课铃响了,我们赶紧进教室。突然,史训波不小心摔倒了,我们都围过去看,史训波头上起了个大包,痛得哭了起来。史国

4、辉、马科哲连忙把史训波扶到了座位上。邹思哲拿出自己的餐巾纸,给他擦眼泪。史松威还给史训波掸身上的灰尘。最后班长徐何顿扶他去医务室擦红花油。师:说得真不错,特别是用上“突然”、“连忙”、“还”、“最后”这些词语后,听起来更加有条理。大家向他学习,把这件事说得又清楚又有条理,四人小组内交流。以上过程既培养了学生的叙事能力,也为仿写诗作了铺垫,还使学生骚动的情绪渐渐进入学习状态。这时,班长和史训波回来了,史训波已止住了眼泪,情绪也稳定了。可由于他的到来又会引起新的注意力分散,因此我决定作一次“现场采访” ,同时进行一次安全教育,还要使学生的注意力从史训波身上重又回到对“雷锋精神”的感悟上。师:史训波

5、,你能不能把刚才摔倒时的情况给大家说说呢?史训波:我听见上课铃响了,马上跑到教室里来,不知怎么就摔倒了。师:你一听见上课铃响就立刻进教室,这是一个好习惯。可以后千万要注意安全,不能跑得太快。你摔倒的时候,那么多同学都来帮助你,你心里有什么感受呢?你想对帮助你的同学说什么呢?史训波:我想对大家说:“谢谢你们。”师启发:你现在还觉得疼吗?史训波:不疼了。师:原来是同学们的热情帮助使你忘记了疼痛!同学们,你们的帮助对史训波来说,真是雪中送炭啊!让学生感受到:别人的热心帮助对遇到困难的人来说,是多么重要,他的内心是多么感激。使学生感受到助人的快乐。学生的情绪已经稳定,开始学习课文。师:今天我们要学习第

6、6课雷锋叔叔,你在哪里,老师已在我们二(1)班找到许多小雷锋。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篇课文吧。(生自由读课文,抽生读,正音。)师:同学们,你们在哪里找到了雷锋叔叔的足迹?生:在小溪边和小路边找到了雷锋叔叔的足迹。(出示课文第2、4小节的诗句)小溪说:昨天,他曾路过这里,抱着迷路的孩子,冒着蒙蒙的细雨。瞧,那泥泞路上的脚窝,就是他留下的足迹。小路说:昨天,他曾路过这里,背着年迈的大娘,踏着路上的荆棘。瞧,那花瓣上晶莹的露珠,就是他洒下的汗滴。师:你觉得这两小节诗写得好吗?(生齐说“好”)那你们觉得它好在哪里呢?让学生找找这两小节诗好在哪里,让他们自己去探究、去发现,去感悟,而不是以老师的分析讲解代替

7、。生1:它把小溪、小路当成会说话的人了,我觉得很好。生2:我觉得它的词语用得很好。(师:比如)迷路的孩子、蒙蒙的细雨、泥泞路上的脚窝、年迈的大娘、路上的荆棘、晶莹的露珠。(随学生的回答划出这几个词组。)师:这几个词语中都有个什么字?生齐:都有个“的”字。师:是啊,“的”的用处真不小,如果去掉“的”字和它前面一部分,只剩下“孩子、细雨、脚窝、大娘、荆棘、露珠”,读起来是不是就像甘蔗吸光了水分,只剩下渣渣一样?(生纷纷点头表示同意。)所以,我们说话、写话的时候,可以用上“( )的( )”的形式把事物说具体。让我们再细细地体会一下这几个词语吧。(生齐读刚才划线的词语。)还有你觉得写得好的地方吗?生3

8、:诗句中把“晶莹的露珠”说成是雷锋叔叔洒下的汗滴,我觉得写得很好。师:这是一种比喻的写法。生4:我觉得“抱着”、“背着”、“冒着”“踏着”这些动词用得很准。生5:我觉得这两小节诗的写法有些差不多。(师:比如)都有“昨天,他曾路过这里,”都有“瞧,那就是”师:这位同学的眼光真不错,这种结构相似的写法,使我们读起来感受到一种结构和韵律上对称的美,这是写诗常用的方法。在学生自己探究后,老师加以适当点拨,使小部分学生的感悟扩大到大部分学生的理解感悟。师:同学们真是好眼力,发现了诗句中那么多写得好的地方。让我们带着刚才的感悟,把这两小节诗美美地来读一读吧。师:我们也可以学学他的写法,把刚才同学们帮助史训

9、波这件事来写一写。比如诗句中的“小溪说、小路说”,我们可以写成“校园里的小树说”、“校园里的小草说”等等。谁能照样子说说第1、第2行诗句。(生受到启发,跃跃欲试。)生1:校园里的小树说,昨天,他曾路过这里。师:是不是可以把“昨天”改成“今天”?(生点头表示同意。)生2:校园里的小草说,今天,他曾路过这里。师:想想同学们帮助史训波时做的事情,能不能写出第3、第4行诗句?(生低头思考,师启发:扶起)生:扶起摔倒的史训波。师:是不是改成“扶起摔倒的同学”更好?师启发:为他生1:为他掸去身上的灰尘。生2:为他擦去脸上的眼泪。师:把“眼泪”改成“泪珠”或“泪滴”试试。师:能不能把这4句诗连起来说说?生1

10、:校园里的小树说,/今天,他曾路过这里,/扶起摔倒的同学,/为他掸去身上的灰尘。生2:校园里的小草说,/今天,他曾路过这里,/扶起摔倒的同学,/为他擦去脸上的泪滴。师:说得真不错。同桌互相说说。师:看看第2、4小节的最后两行诗句,我们该怎么写呢?(生面露难色。)学生模仿第5、6行诗句有困难,因为课文中的这两句跟刚才的场景不相似。我想让学生知道,仿写也可以做大胆的改变。但没有老师的帮助,学生还没有那么好的写作能力。因此,我用“借”词语给学生的方法来启发他们。师启发:老师这里有几个词语,可以借给大家用用。师板书:那一句句温暖的话语、那一双双热情的手、那一个个关心的眼神 就像春风、就像阳光、就像止痛

11、的良药 师:你会借老师的哪些词语来说说最后两行诗句呢?生 1:瞧,那一句句温暖的话语,/就像春风。(师启发吹过同学的心。)生2:瞧,那一句句温暖的话语,/就像阳光。(师启发照在同学的心田里。)生3:瞧,那一双双热情的手,/就像止痛的良药。(师启发贴在同学的伤口上。)师:同学们,今天你们不仅成了许多小雷锋,还成了许多小诗人,能不能把刚才说的6行诗句连起来说一说?四人小组内自由交流。光模仿了一小节诗,还不完整,而且仿写的内容很单一,学生的思维被捆绑在老师的启发诱导之中。因此我觉得应该让学生从这一小节的仿写中,更主动、更广泛地去寻找写诗的材料,使这一堂意外的仿写课成为学生写作的新起点。师:让我们再看

12、看课文的第1、第3小节,比较这两小节的相同和不同之处。沿着长长的小溪,寻找雷锋的足迹。雷锋叔叔,你在哪里,你在哪里?沿着弯弯的小路,寻找雷锋的足迹。雷锋叔叔,你在哪里,你在哪里?生:这两小节只有第1行不同,其余都是一样的。师:如果在我们自己写的诗句前加上这样1小节,你觉得有没有要修改的地方?生:我觉得第1行可以改成“沿着校园的小路。”师:改得好。同学们,不光是校园里有雷锋叔叔的足迹,其实校园外也有许许多多雷锋叔叔的足迹。你能不能把平时找到的雷锋叔叔的足迹回忆起来呢?生1:上次我们班的徐涛捡到1元钱,马上交给了老师。生2:邹佳益做作业、背课文有困难,徐哲雯经常帮助他。生3:有一次我和奶奶乘公交车

13、,一个不认识的叔叔把座位让给了我们。生4:有一次,一个乞丐到我家门口,我妈妈整了一些我穿不着的衣服送给他。师:同学们,我们身边的好人好事确实很多。一个人做了好事,尽管他自己没有到处张扬,但是被他帮助过的人却会铭记在心。真正的雷锋早已去世,可是因为他做过那么多的好事,所以直到今天人们还怀念着他。课文中的“雷锋叔叔”并不是雷锋本人,而是千千万万个像雷锋一样助人为乐的人。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课文第5小节的诗句吧!生(齐):乘着温暖的春风,/我们四处寻觅。/啊,终于找到了/哪里需要献出爱心,/雷锋叔叔就出现在哪里。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不仅学到了欣赏诗、仿写诗的方法,更感受到了身边处处有雷锋、人人学做雷锋的

14、精神。我们可以把看到的、听到的、亲身经历的好人好事用诗的形式表达出来,老师给大家提供一些题材,可以尝试去写一写。(师板书:扶直歪倒的小树,冒雨降国旗,公交车上让座,下雨天借伞给路远的同学,救落水的孩子)当然,老师更欢迎大家写自己找到的题材。(学生想到的好人好事范围比较窄,有些不适合用诗的形式来表达,为使学生少走一些弯路,我给学生提供了一些比较适合写诗的题材,使他们打开思路,仿写出稚嫩的童诗,感受到成功的快乐。)课后反思:“通过朗读感悟,懂得奉献爱心,乐于助人。”是雷锋叔叔,你在哪里这篇课文的教学目标之一,通过学习课文,让学生感受到身边处处有雷锋、人人学做雷锋的好风尚。但上课铃响后发生的一件意外

15、事,使学生的注意力无法集中。如果这时强迫学生停止对这件事的关注,立刻进入学习状态,对二年级的小学生来说根本办不到,甚至会适得其反。如何处理这件意外事,使它不影响正常的教学呢?我发现这件意外事与本节课的学习主题不谋而合,因为在这件事中,周围同学对摔跤后的史训波的帮助,不正是涌现出来的一个个“小雷锋”吗?用这件事做活的教材,可以使学生对“雷锋精神”这个概念有更具体生动的感受。仿写这首诗原本不是这节课的教学要求,只是对少数几个写作基础较好的同学的培养。因为课前有了这件意外事作基础,使全班同学都作了一次仿写诗的尝试。课文的2、4小节是学习和仿写的重难点,新课标提倡“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16、,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因此我没做过多的分析,而是让学生找找这两小节诗好在哪里,这个过程使学生感受到学习、探究的乐趣。在充分感悟这两小节诗句的基础上,我让学生结合刚发生的意外事来仿写,我给学生做适当的示范和启发,做及时的修改,当学生在仿写诗句有困难时,我提供关键词语给予帮助,使学生品尝到成功的快乐。最后,我把“雷锋的足迹”延伸到校园内外,以课文最后一小节诗的朗读感悟结束这堂课的学习。并提供素材,把看到、听到、亲身经历的好人好事用诗的形式表达出来,让学生更主动、更广泛地去寻找写诗的材料,使这一堂意外的仿写课成为学生写作的新起点。这堂课发生的意外事不但没有影响学习,反而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学生课后仿写的诗,可以说远远超出二年级的写作水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