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语文五级下册《圆明园的毁灭》说课教案.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2530983 上传时间:2023-02-2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级下册《圆明园的毁灭》说课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级下册《圆明园的毁灭》说课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级下册《圆明园的毁灭》说课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级下册《圆明园的毁灭》说课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级下册《圆明园的毁灭》说课教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级下册《圆明园的毁灭》说课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小学语文五级下册《圆明园的毁灭》说课教案.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圆明园的毁灭说课教案 说教材课文圆明园的毁灭讲述了圆明园当年的辉煌景观和它遭受强盗们肆意践踏而惨遭的毁灭。文章通过对圆明园宏伟壮观和园中所收藏的大量无价之宝的描述,激发学生对祖国历史灿烂文化的了解和向往;又通过入侵者的野蛮行径致使圆明园毁灭,唤起学生对强盗的仇恨。文章两部分内容紧密联系,爱与恨交织。依据教材重点和本单元的训练目标,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及知识水平,第一课时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及重点。说目标 1、培养学生能力 (1)一方面是培养学生能自己查阅资料,具体谈圆明园当年的辉煌景观和被毁灭的过程。因为在普及科学美国2061计划中强调在传授科学的同时还应注重七种技能的培养

2、,其中之一就是搜集整理和使用证据的能力。而且这种能力在信息时代也是基本的学习能力。(2)另一方面是继续练习抓住课文的重要内容,从内容中体会思想的方法。这也是本单元的训练重点。2、德育渗透目标通过了解圆明园的辉煌景观和毁灭的经过,使学生记住这一国耻,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因为要从小培养孩子的爱国主义精神,引导他们树立远大理想,培养他们具有社会责任感。圆明园的毁灭一课正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极好教材。3、教学重点及难点通过对语言文字的理解,想象当年圆明园的样子并了解它毁灭的经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和振兴中华的责任感。从课题可见,本文的教学重点之一是关于“毁灭”的内容。然而,凭借教材,我

3、将圆明园昔日的“辉煌”确定为教学重点,将“毁灭”的内容略作处理,原因有两个:第一:昔日的圆明园已不复存在,其精美、壮观只能通过文中的语言文字去品味、感受。因此,将其确定为教学重点,才能激起学生对昔日圆明园的无比热爱、无限向往。第二:只有“爱之深”,才会“恨之切”,课文第二部分内容教学的成功可为“毁灭”部分的教学埋下伏笔,以爱激恨,从而化难为易。说教法 1、本课教学设计遵循“尊重主体,面向全体”的教学思想,相信“每一个学生都能学好”,采用“讨论+点拨”的教学模式,以体现教学的人文性。因为这种教法可以极大地解放学生的思想,不受教师、教材的束缚,它体现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

4、动性和参与性。2、采用“变序学文实现情感转变激发责任感”,因为课文把圆明园昨日的辉煌放在毁灭中写,题目虽是毁灭,文章重点却写辉煌,文章这一特色所形成的情感反差,正该为我所用,采用变序教法,使教学重点突出,效果会更好!3、课前,我还在网上下载有关图片、焚毁圆明园的录像制成课件,在学生介绍所搜集的资料时随机演示(如:众星拱月般的布局、平湖秋月、武陵春色、西洋景观等图片)。这种直观的教学手段会更有效地突破教学重、难点。总之,无论采用什么方法,在语言教学中,都须坚持“三个为主”的原则,即“以读为主,以学生活动为主,以提高素质为主。说过程第一课时要以学生自读自悟为基础,引导学生质疑问难,然后从学生的疑问

5、入手导读课文,读、思、议、练贯穿其中。在教学过程中,当点则点,当拨则拨,实行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多向性主体交流。体现“学由疑开始”“以学定教”,真正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一、读文质疑,导学目标1、针对原文内容,创设“烘托式”的情景语言,对原文内容进行全方位渲染,造成一种“烘云托月”之势,就可以充分浓厚语境氛围,从多侧面打动学生,促进学生的感悟与理解。为此,教师首先用精美的语言描绘昔日的圆明园,然后出示今日的圆明园残垣断壁图。此时设疑:看到此情此景你有什么疑问?2、带问题自读课文,在自读自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质疑质疑问难,师生共同梳理归纳疑问,一般来说,学生对于这两个问题会感到疑惑:(1)为什

6、么圆明园被称作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2)为什么圆明园被称作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和艺术馆?一篇课文中“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能激活课堂气氛,激发学生渴求心理。“学贵有疑”,疑其思之始,学之端。在质疑过程中,提高了独立思考的能力,并真正体现“想学生之所想,解学生之所疑”。二、突出重难点,进行解疑训练,激发自豪感1、读一读,把自己喜欢的句子介绍给大家,并说出自己的体会。当学生带着疑问去读书时,学生会发现大量有价值的信息,充分体会到自我解决问题的乐趣,使课堂教学真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2、议一议:根据课文所提供的语言,想象圆明园昔日的辉煌,根据学生课下查阅的资料,教师随机演示圆明

7、园风格各异的景观。在此基础上小组讨论:可不可以说圆明园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为什么说圆明园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和艺术馆”?3、评评哪位同学读得好?创造不同目的、不同方式的读书活动,让学生在情感的体验中,语感能力得到培养。首先指读,读出感受,然后练读,配乐朗读,大屏幕出示提示性词语接读,最后达到熟读成诵的目的。以上步骤的目的,是通过三段文字的学习和语言文字训练,想像圆明园作为中华之瑰宝的奇丽,唤起对民族灿烂文化的热爱之情。三、以图过渡,实现情感转变,激发愤慨感1、我以图过渡,带领学生一同观看火烧圆明园的录像让学生从所沉浸的民族自豪感中走出来,追究圆明园这座“万园之园”破败的

8、原因,在学生激烈的讨论时,我及时给予点拨补充当时的历史背景。2、从刚才尽享圆明园宏伟壮观,到眼前只见残垣断壁,鲜明对此激起了学生心中无限的愤怒。教师此时的情景语言句句震憾着学生的心灵,在学生心中,一股民族自信心和责任感油然而生。此时,板书课助,齐读第一段,一腔之愤慨集于一言自然溢出,学生读得真真切切。谢象贤老师在语文教育学一书中曾说:“汉语学习的特殊之处主要不是知的积累,而是感的积淀。它不可能实现突飞猛进,而只能潜移默化。”四、精读点引,体现文道统一,激发责任感为了将爱国主义的观念深入人心,针对“有没有必要重建圆明园”这一问题展开自由辩论。课堂气氛的高涨靠的是师生的双边互动,死气沉沉的课堂永远

9、不会有高的效率。有时,当学生的思维和情感逐步递升时,老师就势添柴加火,使之升温,让学生的情感得到最好的宣泄,达到高潮。当学生动情地把“发奋学习,强我中华”这一决心大声呐喊时,也正是他们爱国主义情感的自然流露。五、布置作业当今社会正大踏步进入信息时代,据统计,每天全世界出版的新书,一个人一辈子也读不完。因此需要加强课外阅读,让学生获取新信息、新知识,通过课外阅读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培养自学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运用知识的能力、整理知识的能力,为学生习继续学习、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为此,布置作业时,我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向学生推荐中华百年等书籍,并指导学生收集资料,整理知识的方法。说效果 这节课通过“讨论+点拨”的学习模式,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都有所提高;通过课外资料的查阅,提高了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通过“以爱激恨”的教学结构,激发了学生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和对侵略者的仇恨;通过巧妙裁剪文章,采用变序教法,使教学重点突出,较成功地对学生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