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语文四级下册《记金华的双龙洞》评课记录.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2531328 上传时间:2023-02-2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级下册《记金华的双龙洞》评课记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级下册《记金华的双龙洞》评课记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级下册《记金华的双龙洞》评课记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级下册《记金华的双龙洞》评课记录.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级下册《记金华的双龙洞》评课记录.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级下册《记金华的双龙洞》评课记录.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小学语文四级下册《记金华的双龙洞》评课记录.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课后评议会记录一、 确定评议会的内容及要求 (组长)二、 主讲人说课 (姚宗鹏) 一、说教材 本组教材围绕“祖国的大好河山”这一专题编排了四篇课文。编排这组教材的目的是:学习作者以他们独特的感受,用优美的语言,描绘出大自然令人神往的景观;学习课文用准确、生动、鲜明的语言,来增强文章的表现力,使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仔细咀嚼,回味无穷。本文是叶圣陶先生早年写的一篇游记,作者按游览的先后顺序记叙。文章开门见山的直接点明游览的时间和地点,又以简洁的语言写了途中所见的景物,作者的语言朴素,真实可感。选编本文的目的是:通过阅读,让学生感受到金华双龙洞的自然景观美,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趣;让学生通过感悟

2、按课文记叙的游览顺序,学习有条理叙述的表达方法;体会作者用词造句的准确朴实。另外在处理教材时要尤应注意,本文是本单元的第二篇,要注意把以前掌握的学习方法运用到本文的学习当中来。基于我对教材的理解和分析,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1) 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词义。(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双龙洞内孔隙的特点。(3) 领悟移步换景的游记特点,体会并运用作者将见闻和感受结合,把事物写得具体形象的表达方式。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双龙洞的魅力,培养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3、方法与过程 本课是一篇适合读中感悟的课文,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以现行教材

3、为基本探究内容。主要采用的学习方法是读中感悟。计划用两个课时完成教学任务,本次说课主要是针对第一课时的内容。教学重点为:感受溶洞的奇观,学习游览顺序的记叙方式。教学难点为:了解作者语言表达的特点,运用恰当的语句描写事物和表达思想情感。 二、说教法 本课是以读中感悟教学为核心的。我们对学生的学情进行了分析。学生能够在读的过程中想像课文中描述的情景,但他们对文字深入的理解,对课文思想深层次的挖掘,在很大程度上还需要老师的引导和激发。因此,我们将本课的教法确定为读中感悟。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以现行教材为基本感悟内容,以学生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为学生提供充

4、分自由表达、朗读感悟的机会。优秀的作品往往会有打动人心的“亮点”。高明的教者就要善于利用“亮点”生发开去,让学生去体会真谛。所谓“点”指一篇文章中最敏感、关键部位,可以是一个词或一个句、一个过渡段等。 “突破”指以该点为突破口切入,然后逐步延伸扩展。本文采用“一点突破法”,牵一发而动全身。本文的“亮点”是以记金华双龙洞中的“作者的游览顺序”为主线,通过读中感悟,以读促悟“自读时想像画面,自悟时体会情味,交流时畅所欲言”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会文章的情感,变“要我知”为“我要知”。由“感受亮点-研讨亮点-拓展亮点-升华亮点”构成完整严谨的教学链条,由“亮点”照亮教学全程。 对于精读课文

5、的教学,不仅要重视朗读默读的训练,还要精读词句、积累语言、精读课文,体会思想情感。在精读课文的教学中,可以采取抓住重点词句来理解课文,也可以在阅读中联系生活实际展开联想与想像,或通过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入情入境的读课文,从而体会课文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影响是深广的,要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 三、说学法 基于对四年级学生学情的分析,我认为学生学习本篇课文,主要可以采用“读中感悟”的方法来理解文章。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老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

6、和思考,受到感情的熏陶,获得思想的启迪,享受审美的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阅读的过程是一个“对话的过程”,因此,本课在教学过程中,不但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倡导“有个性富有创意的阅读”,而且要引导学生在多方对话,广泛交流的基础上,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在阅读、对话、交流中,感悟和体会文章的思想。因此,要在自主阅读、自由交流、自悟表达中体会情感,让学生在扎实的语文实践中提高语文素养。初读时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读通语句,完成识字任务,同时能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再读采用自由读、指名读、齐读、默读、美读让学生的读一次有一次的提高,让学生把读书、理解、表达空融为一体

7、,使书中的形象、情景自然而然的浮现在脑海中。使学生更准确的感知课文,从而达到形与情的共鸣,真正读出味道与情趣。使学生的语感在读中得到培养,为感悟文本打下必要的基础。 四、说教学流程 一、课前谈话同学们,祖国的江山如此多娇,到处都有迷人的景色。瞧,这是哪儿?猜一猜?同学们都喜欢游览,旅游后还有写写游记。著名作家、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游览了浙江金华的双龙洞后,就写了一篇游记,这篇游记就是记金华的双龙洞谈话时,课件出示画面,教师引导学生联系生活,欣赏祖国的大好河山,并结合已学的诗文表达情意。二、揭示课题,反馈预习,整体感知1. 出示图片,揭示课题:记金华的双龙洞。(板书课题)2. 点明体裁特点,介绍游记

8、是记叙旅行的见闻和感受的文章。(板书:游记)3. 结合课前预习,反馈预习成果,学生出示制作的作者游览过程示意图,对照课文,互相交流讨论。小结:课前预习是学习的一种好方法,通过预习,我们了解了作者游览双龙洞的顺序。交待游程(板书)是游记的一大特点。所到之处,叶老又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有怎样独特的感受呢?(板书:见闻感受)让我们走进课文,随着叶老到字里行间去游历一番。三、初读课文,学习字词,了解“双龙洞”得名1. 学生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 学习生字新词,注意“浙、蜿”等字的读音。(课件出示词语)浙江 臀部 稍微 额角 蜿蜒3. 指导学生结合汉字形声字构字法,理解“蜿蜒”的词义,

9、并引导学生结合旧知,联系生活,学会运用“蜿蜒”。4. 读课文句子“首先当然是蜿蜒在洞顶的双龙,一条黄龙,一条青龙。”引导学生感悟“双龙洞”得名的由来。四、精读课文,感受“孔隙”特点,学习表达方式(一)找出课文主要内容,了解作者见闻及感受1. 课文哪几个自然段是写作者游双龙洞的?(4 -7自然段)2. 默读,思考:4-7自然段写了哪些景点,分别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指名答。(板书:外洞、孔隙、内洞)最令你好奇难忘的是哪儿?(孔隙)(二)重点感受“孔隙”特点,学习表达方式1. 指名读,全班学生边听边思考作者是如何写出孔隙特点的。2. 理解“孔隙”词义,再借助图片揭示孔隙的特点:窄小(板书)3. 深

10、入文本,感悟作者是怎样写出孔隙窄小特点的。要求学生用心读第五自然段,边读边画出有关的句子。课件出示句群1:虽说是孔隙,可也容得下一只小船进出。怎样小的小船呢?两个人并排仰卧,刚合适,再没法容第三个人,是这样小的小船。(作者用常见的事物具体写孔隙的窄小。)课件出示句群2:眼前昏暗了,可是还能感觉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乎都在朝我挤压过来。我又感觉要是把头稍微抬起一点儿,准会撞破额角,擦伤鼻子。(作者用自己游览的感觉具体写孔隙的窄小。)创设情境:假如你就是游客,仰卧小舟,工人拉着绳,帮助你穿孔隙,过水道,你会有怎样的感受?指导朗读句群:我怀着好奇的心情独个儿仰卧在小船里,自以为从后脑到肩背,到臀部,到脚

11、跟,没有一处不贴着船底了,才说一声“行了”,船就慢慢移动。眼前昏暗了,可是还能感觉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乎都在朝我挤压过来。我又感觉要是把头稍微抬起一点儿,准会撞破额角,擦伤鼻子。师生共同小结写法:叶老没有直接点明孔隙的窄小,而是用常见的事物和自己游览的感觉,把景物的特点写具体,使人身临其境。4. 读写互动,迁移运用。出示几幅图:海洋馆、吊桥,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仿照孔隙的写法,写出自己游历的感受。师生交流、反馈。5. 梳理游记内容,发现构段特点。找找这个自然段一共有几句话?从表达方式上,你发现了什么奥秘?(条理清晰,体现了游览过程)师生交流总结:在过孔隙时,叶老按游览顺序,将见闻、感受,生动具体

12、地记录下来,使人身临其境,这就是游记的典范。五、结课双龙洞的其它几个景点又是怎么写的呢?下节课我们接着学习。六、板书设计游记 记金华的双龙洞游程 外洞见闻 孔 隙 : 窄小感受 内洞三、 集体评课议课(汇总组员建议) (一)老师能遵循作者的写作思路进行教学。记金华的双龙洞是叶老先生早年游历金华双龙洞的一篇游记。作者按照移步换景的游览顺序,真实记录了自己的游览见闻和感受,堪称游记体文章的典范。教学中教师先引导学生按顺序找出作者的游览景点,并在大屏幕的游览图中进行标注,这样使学生在上课伊始就深刻形象地理清了课文思路。此教学环节看似朴实简洁,却不失为学生领悟课文写法的妙招!(二)在教学时教师关注到了

13、写作方法的指导引入。因为本篇是游记,老师边学完文章边归纳游记的写作方法: 1、按游览顺序记叙,恰当运用过渡句,使文章条理清楚,结构严谨。 2、分清主次,抓住景物特点进行具体细致的描写。 3、在对景物的描写中,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使学生学有所得! (三)巧妙设问,抓住特点感悟 本文“过孔隙”一段,以“段”的形式,集中体现出游记体”篇“的特点,作者既通过具体熟悉的常见事物描写孔隙,又将自己的切身感受诉诸笔端,将游程、见闻和感受有机结合起来,是中年级学生学写游记的优秀范本。老师引领学生整体把握作者游览顺序,理清文本脉络结构之后,直接切入“过孔隙”一段进行教学。从“孔隙窄小”的特点入手,深入引导学生探

14、究作者是怎样写出孔隙窄小的?此问题直接从探究作者写法进入,虽关乎内容,但目标直指语言形式,即作者是怎样写的,学生探究的落点就是作者表达的秘密,此问目标明确,任务集中,便于学生体悟写法,迁移运用。 (四)本节课的课堂的提问的有效性在于以下几方面:1、关注了课堂提问的引导性提问的质量的有效性一次比一次明显,一次比一次加强,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吸引住了学生。2、关注了课堂提问的艺术性在精读课文的部分,老师用简单、连续的提问引导着学生不断地更深入的思考、理解课文,特别是在细读课文感悟语言部分加强提问,引导学生围绕关键句子的同时也很巧妙的渗透给了学生如何运用关键词来充分理解文章的学习方法。这一点很巧妙!

15、有问就有答。长久以来,我们的课堂缺乏灵性的原因似乎正在于过多的重视教师的基本功素养而忽略了学生的表现,其实重视教师基本功素养本没有错,而是重视的点有待商榷,我想,一堂课中,老师如果能够带给学生轻松自如却发人深省、直指要害的问题,让老师的有效引导与学生的积极学习更加有机的融合在一起,这才是一堂好课的完美呈现。通过这次阅读教学的课例学习,我更加深刻的认识到这一点,收获颇丰。3、关注了课堂提问的针对性老师在本节课中有很多时候的提问时机恰到好处,这种时机的有效性也可以认为是提出问题非常具有针对性。这样的提问,一方面引起学生的注意,减少学生在上课学习时错误的发生;另一方面还巩固强化了学生的记忆。(五)不足 老师在教学中按游览路线带学生学习外洞、孔隙、内洞的时候都存在着一个问题,就是图片、录象出示的时机没有把握好。语文学科还重在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图象资料出示过早,学生就会忽略对语言的体会和理解,直接看图就知道了。所以应该出在学生理解、感悟完文本,用图象去验证他们的体验,此时看过后会对文字有更深的体会。这也让我意识到了,语文学科中要合理地运用电教手段,这样才会有实效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