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语文四级下册《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2531392 上传时间:2023-02-2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级下册《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级下册《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级下册《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级下册《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级下册《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设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级下册《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小学语文四级下册《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设计.doc(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词义。2.了解作者的游览顺序,分清文章的主次,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3.通过语言文字了解金华双龙洞的特点,感受金华双龙洞的神奇美丽,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自己喜欢的段落。5.培养搜集材料、丰富课外知识的习惯。(二)重难点:1、了解外洞、内洞的特点以及如何由外洞进入内洞。2、使学生感受到这一溶洞的神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秀丽山河的思想感情。(三)课前准备:搜集有关石钟乳、金华双龙洞的文字、图片资料,(四)教材分析这是一篇游记,记叙了作者游览金华双龙洞的经过,情融于景,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秀丽山河的

2、思想感情和品赏大自然的情趣。课文按游览顺序,依次写了游金华双龙洞时的路上见闻、游外洞、由外洞进入内洞、游内洞的所见所闻所感及乘船出洞的情况,写了路上的景色明艳、溪流欢唱,外洞的宽敞,内外洞连接处孔隙的窄小,内洞的“黑、奇、大”,在读者眼前展现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美伦美奂,令人产生身临其境的欲望。全文结构严谨,内容安排浑然一体、井然有序,两条线索(一是游览的顺序,二是泉水流经的路线)有机交融、贯穿始终;观察仔细,描写形象生动,景物特点鲜明;叙述有详有略,详写孔隙、内洞风貌,突出了双龙洞的特色。了解外洞、孔隙、内洞的特点和落实“分清文章的主次”这一重点训练项目是本课教学的重点;感受孔隙窄小的特点是

3、教学的难点。 选编本课的意图在于让学生学习作者观察、表达的方法,通过语言文字领略金华双龙洞的神奇之美,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五)教学方法课件展示,师生共学(六)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你们去哪儿旅游过吗?(学生各抒己见)那么你们去过浙江金华的双龙洞吗?(没有)那么你们想不想去呢?(想)今天就让我们跟随叶圣陶老爷爷一同去游览金华的双龙洞,你们愿不愿意?(愿意)(师板书课题)出示叶圣陶图片及资料(通过学生介绍自己旅游的经历导入新课,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相机出示叶圣陶的简介。)二、初读课文寻觅游踪初读探究,整体感悟1.披文入境,概说全文感知。今天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跟随着文学家、教育家叶圣陶

4、爷爷去游览金华的双龙洞。轻声读课文,读后说说课文写了什么,金华双龙洞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2.再读文本,梳理游踪线索。你跟随着叶老先生游览了双龙洞的哪些景点呢?再读读课文,圈出景点的名称。教师根据汇报交流,完成板书:上山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出洞3.浏览文本,把文字变成画。读了课文,金华双龙洞的大体情形有没有在你的头脑里形成画面呢?请你们快速地读一读课文,根据文字的介绍,在自己本子上用简笔画出金华双龙洞的环境。另请一位同学在黑板上画出示意图。(梳理游踪线索,引导学生整体把握全文,更为后面的深入阅读、体验导游角色的语文实践活动做好铺垫。出示多媒体课件)三、精读感悟师:现在让我们从金华出发到双龙洞去,请你

5、注意欣赏沿途景物。下面请同学们当摄影师,把路上的美景拍摄下来,并且配上解说词。配解说词时,最好要使用文章的句子。要完成这件工作,先要好好地朗读23段。1、学生自由朗读23段。2、讨论。(1)你拍了什么镜头?为什么拍了这了这个镜头?随学生补充介绍:映山红花色众多,有紫红、红、桃红、粉红、橙、金黄、雪青、纯白等颜色。(2)猜一猜,油桐开的花是什么颜色的?(3)介绍“新绿”。师:看到大家拍了这么多的镜头,我很高兴了,不过,我有一个问题。出示问题:溪声为什么会变换调子,溪流与双龙洞有什么关系?1、讨论。2、想象景色,指导朗读。师:我们欣赏到了美丽的途中风景。迎着溪流我们来到了双龙洞洞口。作者一路上欣赏

6、着色彩斑斓的山、花、树、倾听着潺潺的溪流他的心情怎样呢?(愉悦、高兴)让我们带着这种感情读读这部分吧。(通过多媒体课件激发学生学习的渴求,引起学生对课文的兴趣,也注重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指名朗读。师:沿途已经这么美了,双龙洞位于其中那是景中之景,肯定会更美。今天这节课,我们请导游带大家去双龙洞洞内看看,领略一下那奇特、美丽的自然景观,大家愿不愿意?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读后回答:作者游览双龙洞的顺序是怎样的?你是从哪些词看出来的?(答后归纳板书:外洞-孔隙-内洞-出洞,利用课间出示,让学生有直观感受。)四、导学课文第4自然段。1、生大声朗读第4自然段,然后回答:你读懂了什么

7、?你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 指名回答,师梳理归类:(1)外洞有哪些特点?从哪些词句可以体会到?(2)作者是怎样写出外洞高、宽、大的特点的?2、学生自读、自写、自划后,同桌讨论上述问题,师巡回辅导。3、指名释疑,其他学生评议、补充。(师归纳板书:高、宽、大)4、指导朗读训练:(1)指名读这段话,读后评议朗读效果。(2)男、女生比赛读这段话。过渡:刚才,我们通过自读自悟,了解到外洞的特点。再加上“小导游”风趣的介绍,使外洞在我们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怎样由外洞进入内洞呢?请大家先自由朗读第5自然段。然后,结合课文内容,向大家详细介绍由外洞进入内洞的方法。学生自由读第5自然段,师巡回辅导。1、说说孔隙

8、给你什么感受?(窄小、低矮)2、说说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出来的。 (1) 船小 a. 找读句子;b.“仰卧”怎样卧,体会出什么?(矮)c、那些词句能突出船小?体会出什么?(窄)d、小结:“矮和窄”都是小的特点,因而船小可以体会出孔隙小。(2) 行船的方式a.找读 工人拉 b.为何不能“划”(3)乘船的动作a.找读 、哪个词最能表现出孔隙小?(贴)找同学演示。 、问:都是那些地方贴着船底?从到到到,总而言之是没有一处不都着船底,为什么要这样? 、如果把贴改成“靠”可不可以?(因为“靠”不如贴紧密,不能表现出隙小) e、小结:“贴“用的太好了,从作者的动作也可以体会出孔隙的小?(4)感觉a. 齐读 b

9、. 感觉到什么?挤压(1)方向不同(学生示范) (2)为什么会有挤压的感觉? 稍微、一点儿 c、指导朗读:孔隙中,随时都有撞破额角、擦伤鼻子的危险,随着小船在孔隙中慢慢的行进,作者的心情也会越来越紧张。因此,这一部分要读出紧张的情绪。练读、 指名读。 (通过多媒体课件,让学生有直观感受,说明孔隙的“窄小”的特点。表达出作者当时受“挤压”的感觉。)五、导学68自然段过渡:通过刚才惊险的水上之旅,我们终于来到了内洞。内洞的景色又怎样呢?请大家默读第68自然段。1、学生默读第68自然段。2、学生读后质疑问难,师梳理归类。a、内洞有哪些特点?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b、为什么说“即使不比做什么,也很值得观

10、赏?”3、学生自思后,同桌讨论,然后指名回答。4、师归纳小结板书:大、黑、奇师:洞内钟乳石、石笋众多,造型奇特,布局巧妙,有“黄龙吐水”、“倒挂编幅”、“彩云遮月”、“天马行空”、“海龟探海”、“龟蛇共生”、“青蛙盗仙草”、“寿星与仙桃”等景观,幻化多变,使人目不暇接,宛若置身水晶龙宫。(利用多媒体课间出示石钟乳等多张图片,从内容入手激发学生的情感,与作者产生共鸣。)5、过渡:这些石钟乳和石笋,像神仙、像动物、像宫室、像器用名目繁多,造型奇特,再加上那摇曳的灯光,忽明忽暗,让我们置身于神秘的境界,怎能不令我们惊叹自然的奇异,请大家有感情地读读内洞这部分。a、学生自读后,指名读,读后评议。b、师

11、与生比赛读。6、指名当小导游,向同学们介绍神奇的内洞。六、复习巩固,拓展延伸。课前:要求学生自主学习生字,记录易写错或读错的生字,朗读课文5遍,搜集了解与本课有关的资料(师给予评价,并发放奖励)(通过多媒体展示制作成幻灯片奖励学生,检验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2、 针对不足方面进行有效补充和加强。3、 提高信息技术运用能力。)2、总结课文:(出示图片,学生会对知识一目了然。)3、同学们,既然我们已经知道什么是游览顺序了,我相信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一定有许多好玩的地方想介绍给老师,那么就请你动动笔,按照游览的顺序,写一篇你自己的游记,好不好?(在写作中延伸,不但让学生能将所学知识内化为己用,更为单元的小练笔打下基础。使学生在学习中不断提高自身写作水平。)七、布置作业回家后继续完成、修改习作。八、板书设计记金华的双龙洞 高小黑 途中见闻外洞宽孔隙窄内洞大出洞 大矮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